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碱溶液作用下膨胀土力学特性与微观机理研究
1
作者 胡波 李伟 +3 位作者 马琨 袁瑞祥 王帅 孙慧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6,213,共9页
为了研究酸碱赋存条件对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引江济淮工程C003标段膨胀土,通过自制的淋滤试验装置进行不同pH值酸碱溶液的膨胀土淋滤试验,基于界限含水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究膨胀土强度变化与溶液pH值的关系,并通过化... 为了研究酸碱赋存条件对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引江济淮工程C003标段膨胀土,通过自制的淋滤试验装置进行不同pH值酸碱溶液的膨胀土淋滤试验,基于界限含水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究膨胀土强度变化与溶液pH值的关系,并通过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分析物理力学特性变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经酸性溶液淋滤后土体液塑限呈减小趋势,抗剪强度随pH值减小出现明显劣化;经碱性溶液淋滤后土体液塑限呈增大趋势,抗剪强度随pH值增大出现明显增强。微观试验发现,经酸性溶液作用后颗粒扩散层厚度变薄,胶结物遭到溶蚀,土体结构变差,因此,淋滤后试样表面存在孔洞,力学特性随pH值减小逐渐劣化;经碱性溶液作用后颗粒扩散层厚度变厚,土体体积出现膨胀,新生成的胶结物充填内部大小孔隙,土体结构变密实,因此,力学特性随pH值增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淋滤 酸碱溶液 抗剪强度 扩散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速度对废电路板酸浸液中脉冲电沉积铜箔的影响
2
作者 孙艳 刘洪军 +1 位作者 李亚敏 李伟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46-152,共7页
基于废电路板酸浸液采用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铜箔,研究了搅拌速度对铜箔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速度增加到200 r/min以上可获得铜箔,继续增加搅拌速度,晶粒变细且晶粒之间更加紧密,晶粒取向趋向于(220)晶面的高度择优;搅拌速度... 基于废电路板酸浸液采用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铜箔,研究了搅拌速度对铜箔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速度增加到200 r/min以上可获得铜箔,继续增加搅拌速度,晶粒变细且晶粒之间更加紧密,晶粒取向趋向于(220)晶面的高度择优;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铜箔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比200 r/min时高1倍多,纯度基本不变,600 r/min时铜箔抗拉强度下降39.8%,延伸率略下降0.07%,纯度下降0.2%。搅拌速度通过控制传质速度来改变晶粒大小和晶面择优取向,从而影响铜箔的组织和性能,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铜箔的纯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99.91%、218.9 MPa和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路板 铜箔 酸浸液 搅拌速度 脉冲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利亚希阴极铜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刘亚平 王晶军 +6 位作者 张礼强 刘子良 尹君 贾丽娜 李阳 寇珏 孙春宝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49,共10页
赞比亚穆利亚希氧化铜矿矿石性质复杂,采用硫酸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进行处理。为降低杂质对电积作业的影响、有效控制并提高阴极铜产品质量,深入追踪到浸出、萃取等多个作业系统开展了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包括搅拌浸出分支加酸、浸出... 赞比亚穆利亚希氧化铜矿矿石性质复杂,采用硫酸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进行处理。为降低杂质对电积作业的影响、有效控制并提高阴极铜产品质量,深入追踪到浸出、萃取等多个作业系统开展了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包括搅拌浸出分支加酸、浸出液多级净化、高效萃取、负载有机相净化除杂等。结果表明:穆利亚希湿法冶炼厂通过多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生产源头及过程降低了有害离子、絮凝物的含量,减轻了杂质对电积作业的影响,成功将电流效率提升至96%以上,阴极铜产品的平均纯度提升至99.9988%,50%以上的阴极铜纯度超过99.9990%,实现了企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矿 分支加酸 浸出液净化 萃取 负载有机相净化除杂 阴极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非均质模型的地浸过程特征分析与方案优化
4
作者 骆桂君 贾明滔 +2 位作者 张传飞 阳奕汉 陈梅芳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27,共9页
基于巴彦乌拉铀矿床C6^(#)采区构建三维非均质性数值模型,分析过滤器段不同水平渗透率对溶质运移、pH值、铀矿物浸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第450 d过滤器布置段垂直30 m处铀矿浸出率为13.56%,35 m处铀矿浸出率为11.05%,30 m处铀矿... 基于巴彦乌拉铀矿床C6^(#)采区构建三维非均质性数值模型,分析过滤器段不同水平渗透率对溶质运移、pH值、铀矿物浸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第450 d过滤器布置段垂直30 m处铀矿浸出率为13.56%,35 m处铀矿浸出率为11.05%,30 m处铀矿浸出率较35 m处铀矿浸出率高出22.71%;根据空间砂岩渗透性、铀矿层品位以及非均质化程度,可以优化过滤器段的垂直布置位置和过滤器段长度,从而有效提高经济可采金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开采 溶浸法 酸法采铀 非均质化 溶质运移 COMSOL模型 浸出性能 地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氟共掺杂锰系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解文鹏 姚素玲 +1 位作者 付元鹏 董宪姝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634,共9页
研究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Fe/F共掺杂锰系离子筛HMFeO-F,通过XRD、SEM、FT-IR、BET等手段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掺杂配比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0 h、锂锰物质的量比1/... 研究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Fe/F共掺杂锰系离子筛HMFeO-F,通过XRD、SEM、FT-IR、BET等手段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掺杂配比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0 h、锂锰物质的量比1/2、Fe、F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5%、10%条件下,HMFeO-F对锂的吸附容量为31.57 mg/g,吸附过程中锰溶损率仅为4.52%,相较于未掺杂时降低61%,同时磁性Fe_(3)O_(4)的引入使材料磁回收率达90.2%;经过5次循环试验后,HMFeO-F的平衡吸附容量仍可达25.87 mg/g,锰溶损率保持在5%以内;针对锂质量浓度为12.98 mg/L的某煤矸石酸浸液,用HMFeO-F吸附锂,锂吸附率可达99%。采用该离子筛提取煤矸石中的锂不仅为提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而且有望实现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酸浸液 锰系锂离子筛 铁氟共掺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树脂从高碳石煤发电灰渣酸浸液提钒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郭梅 宁新霞 邢相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D201>D380>D314>D202,解吸过程以采用NaOH与NaCl的混合解吸剂最佳,二者适宜的质量比为3∶1。采用D201树脂最优的动态吸附条件为:氯酸钠用量为0.05倍V_(2)O_(5)质量,每小时进料量为2倍树脂体积。当c/c_(0)=0.5时V_(2)O_(5)吸附容量为186 mg/g,当c/c_(0)=0.8时V_(2)O_(5)吸附容量为283 mg/g,当树脂被穿透时吸附率为98.53%。以6%NaOH+2%NaCl溶液作为解吸剂对负载D201树脂进行解吸,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4.36时,解吸液V_(2)O_(5)含量达到峰值75.46 g/L;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7.44时,钒的解吸率达到99.31%。解吸后的D201树脂经HCl再生后对钒的吸附能力与新D201树脂相当。解吸所得富钒液经除杂、中和、沉钒、煅烧可制得纯度98.98%的V_(2)O_(5)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01树脂 发电灰渣 酸浸液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锰矿酸浸液直接制备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研究
7
作者 马晓磊 柯平超 +2 位作者 万凌云 周义朋 万廷勇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关键前驱体,凭借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文以科邦锰业的菱锰矿酸浸液为原料,采用初步除杂-深度除...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关键前驱体,凭借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文以科邦锰业的菱锰矿酸浸液为原料,采用初步除杂-深度除杂-氧化沉淀工艺制备了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深度研究了菱锰矿酸浸液的净化工艺,并详细考察了锰净化液氧化沉淀工艺过程中各因素对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步除杂时加入碳酸氢铵-硫酸溶液进行Mn、Mg的沉淀再溶解,Mn浓度富集至122.5 g/L,Mg降低至91.5 mg/L,Cl、Na、K和Si的浓度分别显著降至6.2 mg/L、16.8 mg/L、2.3 mg/L和9.8 mg/L;深度除杂工序中加入1.0 g/L BaS和4.2 g/L MnF_(2)脱除重金属以及Ca、Mg后,溶液中Mg、Ca浓度降低至21.3 mg/L和11.6 mg/L,重金属Pb降低至1.3 mg/L,Zn、Ni、Cd和Cu均降至<1 mg/L;直接氧化法制备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工艺条件为,在Mn浓度为1 mol/L、氧气作为氧化剂、2%氨水作为中和剂、反应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12 h,采用2%氨水对产物进行洗涤后干燥,获得Mn含量为71%、比表面积为0.813 m^(2)/g、振实密度为2.53 g/cm^(3)、中值粒径为12.5μm、杂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类球形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菱锰矿酸浸液 初步除杂 深度除杂 高纯度硫酸锰 氧化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酸浸液分离及电池级磷酸铁回收技术进展
8
作者 杜璇 王战宏 +4 位作者 郑彬 许卫 王硕 石鹏 高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27-5338,共12页
钴铁合金酸浸液作为工业中常见的废液,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以及高附加值的钴元素,经过适当的除杂、分离和提纯处理后,铁元素可作为电池级磷酸铁的铁源,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钴铁酸浸液中钴离子与铁离子分离的主要技术方法,... 钴铁合金酸浸液作为工业中常见的废液,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以及高附加值的钴元素,经过适当的除杂、分离和提纯处理后,铁元素可作为电池级磷酸铁的铁源,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钴铁酸浸液中钴离子与铁离子分离的主要技术方法,重点讨论了溶剂萃取法和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以其选择性高、分离效率好而广泛应用,而沉淀分离法则因其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备受关注。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利用含铁废料制备高品质电池级磷酸铁的相关技术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锂离子电池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开拓新思路,对促进循环经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酸浸液 分离 电池级磷酸铁 废物处理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氧化锌弱酸浸出液中铟镓锗的萃取分离工艺研究
9
作者 杨毅帆 王琼 +7 位作者 施全 陈海大 赵卓 汪九初 徐亮 江少杰 杨成 田勇攀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以铅锌冶炼系统副产物次氧化锌的弱酸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萃取法从其中回收In、Ga、Ge。通过系列萃取实验考察了溶液pH值、协萃剂YW100等对In、Ga、Ge萃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合适的反萃剂及选择性萃取分离In、Ga、Ge的工艺流程。... 以铅锌冶炼系统副产物次氧化锌的弱酸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萃取法从其中回收In、Ga、Ge。通过系列萃取实验考察了溶液pH值、协萃剂YW100等对In、Ga、Ge萃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合适的反萃剂及选择性萃取分离In、Ga、Ge的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Fe^(3+)对Ga、Ge的萃取有较大影响,因此浸出率在萃取前需先进行Fe^(3+)的还原。在P204萃取体系下,In萃取率可达99.99%,Ga、Ge几乎不被萃取;萃In有机相采用6 mol/L的盐酸反萃,In反萃率接近90%。随后,采用P204+YW100协同萃取体系对萃余液中的Ga和Ge进行萃取,Ga、Ge萃取率分别达到93.30%与98.90%,负载Ga、Ge的有机相先采用6 mol/L的硫酸反萃Ga,Ga反萃率可达65%,再采用次氯酸钠或者氟化铵溶液反萃Ge,Ge反萃率可达90%左右。本研究实现了从次氧化锌弱酸浸出液中选择性萃取分离In、Ga、Ge,达到了资源高效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浸出液 次氧化锌 溶剂萃取 P204+YW100协同萃取 分离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涛 黄自力 +3 位作者 肖硕 郑洁淼 刘晓峰 吴纪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聚氯化铁盐基度为20.91%,符合相关标准,影响聚合过程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聚合温度、pH、聚合时间;混凝的适宜条件为聚氯化铁投加量为250 mg/L、pH为7.0、搅拌时间为3min、温度为20℃、混凝时间为60min,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5.54%,产品除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化铁 铁尾矿 酸浸液 聚合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萃取分离钒页岩酸浸液中钒铁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露瑶 张一敏 +2 位作者 薛楠楠 胡鹏程 陈亚宝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离心萃取法是通过高速转动提高两相间的传质,并利用离心力场来实现两相快速分离的萃取方法。为提高萃取剂对钒(V)的萃取效率,强化V(IV)与Fe(II)的分离效果,本研究将离心萃取法应用于钒页岩酸浸液中钒的净化富集工艺。结果表明,在萃原液... 离心萃取法是通过高速转动提高两相间的传质,并利用离心力场来实现两相快速分离的萃取方法。为提高萃取剂对钒(V)的萃取效率,强化V(IV)与Fe(II)的分离效果,本研究将离心萃取法应用于钒页岩酸浸液中钒的净化富集工艺。结果表明,在萃原液初始pH值2.0、有机相组成15 vol.%P204+85 vol.%磺化煤油、相比(O/A)1∶4、萃取时间4 min、萃取温度45℃、转速1 400 r/min的离心萃取条件下,V萃取率为87.67%。与常规萃取相比,离心萃取使V/Fe分离系数由41.78提升至127,钒的萃取饱和容量由52.63 g/L提升至70.45 g/L,表明离心萃取可有效强化钒铁分离效果,并提高钒的萃取饱和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页岩酸浸液 离心萃取 常规萃取 V/Fe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富集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的锗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维琴 刘俊场 +4 位作者 邹维 牟兴兵 杨睿潇 王坤 乔子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从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高效富集锗,研究了还原中和沉淀和低酸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锗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锌精矿用量为2 g/L、氧化锌烟尘用量为19 g/L、反应温度为80℃、还原时间为20 ... 采用“还原-中和沉淀-低酸浸出”方法从低浓度含锗浸出液中高效富集锗,研究了还原中和沉淀和低酸浸出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锗分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锌精矿用量为2 g/L、氧化锌烟尘用量为19 g/L、反应温度为80℃、还原时间为20 min、中和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锗沉淀率可达97.24%;在初始硫酸浓度为165 g/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锗浸出率可达9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中和沉淀 硫酸浸出 浸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酸浸液除杂及同步回收FePO_(4)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雨婷 周自圆 +2 位作者 刘志启 李娜 盛莉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99,104,共5页
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酸浸液为原料,采用氧化-沉淀法回收铁、磷、锂元素。考察了沉淀过程中反应体系终点pH值、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滴加速度和过氧化氢与酸浸液的体积比对铁、磷沉淀率和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 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酸浸液为原料,采用氧化-沉淀法回收铁、磷、锂元素。考察了沉淀过程中反应体系终点pH值、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滴加速度和过氧化氢与酸浸液的体积比对铁、磷沉淀率和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终点pH值2.5、温度75℃、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氢氧化钠滴加速度7.7 mL/min、过氧化氢与酸浸液的体积比为1∶60条件下,铁平均沉淀率99.86%,磷平均沉淀率98.23%,锂平均损失率仅1.23%;在该条件下,铁和磷可以有效地从溶液中被去除,锂损失率较低;同时,铁、磷以磷酸铁形式回收利用,经700℃热处理5 h,所得磷酸铁元素组成符合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酸浸液 同步回收 磷酸铁 废旧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差动力学光度法分析硅酸盐物料酸浸液中的硅酸形态
14
作者 钱亚楠 徐红胜 +4 位作者 刘夏 郭珈 张敏 王季睿 郑嘉豪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97-2901,共5页
将硅酸盐物料溶解于硫酸溶液中,并且基于单、二、三硅酸与钼酸反应速率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硅酸盐物料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的硅酸与钼酸的反应速率常数。硅酸钠、异极矿、硅锌矿溶解在硫酸溶液中所产生的单、二、三硅酸与钼酸的反应速率常数... 将硅酸盐物料溶解于硫酸溶液中,并且基于单、二、三硅酸与钼酸反应速率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硅酸盐物料在硫酸溶液中形成的硅酸与钼酸的反应速率常数。硅酸钠、异极矿、硅锌矿溶解在硫酸溶液中所产生的单、二、三硅酸与钼酸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_(M1)=1.54×10^(-2) s^(-1),K_(D1)=2.89×10^(-3) s^(-1),K_(T1)=3.67×10^(-4) s^(-1);K_(M2)=2.30×10^(-2) s^(-1),K_(D2)=3.21×10^(-3) s^(-1),K_(T2)=3.10×10^(-4) s^(-1);K_(M3)=8.76×10^(-2) s^(-1),K_(D3)=1.13×10^(-3) s^(-1),K_(T3)=2.59×10^(-4) s^(-1)。方法重复性的RSD和精密度均小于4.84%,单硅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5%。此方法应用于上述硅酸盐物料硫酸浸出液中低聚态硅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差动力学光度法 硅酸盐物料 酸浸液 硅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酸浸提钒及酸浸液中和还原研究
15
作者 高丽霞 陈晓东 +4 位作者 戴子林 吴长永 张魁芳 洪秋阳 吴海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3,145,共11页
开展石煤钒矿酸浸液的还原与中和不同先后顺序对钒损失及钒的还原程度的影响,及对钒离子和铁离子的价态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为建立制备合格萃钒原液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与石煤钒矿酸浸液先还原后中和过程对比,先中和后还原过... 开展石煤钒矿酸浸液的还原与中和不同先后顺序对钒损失及钒的还原程度的影响,及对钒离子和铁离子的价态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为建立制备合格萃钒原液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与石煤钒矿酸浸液先还原后中和过程对比,先中和后还原过程的钒损失率小(<4%),还原剂Na_(2)S_(2)O_(3)用量一样,因此选择先中和后还原工艺。先以碳酸钙中和,控制中和终点pH=2.2~2.3;再以Na_(2)S_(2)O_(3)还原,1 L酸浸液用量为15.0~20.0 g,中和还原后溶液pH=2.9~3.0。由此制备出最佳萃钒原液。通过研究钒矿酸浸液中和还原过程中铁和钒的价态变化可知,无论酸浸液中和与还原二者先后顺序如何,均可判断出铁和钒的还原程度及钒的损失程度,1 L酸浸液Na_(2)S_(2)O_(3)最佳用量均为15~20 g,可作为研究钒矿酸浸液中和还原过程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酸浸液 中和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化镓废料中镓的高效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16
作者 刘芳芳 王坚 +1 位作者 朱建华 刘重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在砷化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该废料的回收是目前镓生产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合目前各类砷化镓废料回收工艺的优点,针对目前回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浸出采用洗镓盐酸液作为浸出液。研究在浸出、萃取、电... 在砷化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该废料的回收是目前镓生产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合目前各类砷化镓废料回收工艺的优点,针对目前回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浸出采用洗镓盐酸液作为浸出液。研究在浸出、萃取、电积等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浸出过程在洗镓盐酸液低酸条件(酸度为1 mol/L)下通过控制升温梯度控制浸出体系电位,终点温度75℃,浸出时间4 h,砷浸出率达到96%以上,镓浸出率达到97%;萃取采用P204为萃取剂,两级萃取,镓萃取率达到99%,同时P204对砷无萃取效果,镓与砷的分离效率达到99%以上;反萃使用150 g/L NaOH为反萃剂,相比O/A为2/1,镓反萃率达到99.9%;通过在反萃液中添加0.15 g/L EDTA,电流效率由41%提高至78%,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电积后液作为反萃剂进行循环利用,经过3次循环实验,镓浸出率稳定在97%,镓萃取率稳定在99.6%,反萃率稳定在99.9%,电流效率稳定在78%,循环使用电积后液,对反萃效率以及电流效率均无明显影响,循环利用效果优异,镓直收率达到96%。该工艺过程无砷化氢剧毒气体产生,且有效回收了砷化镓废料,实现了镓与砷的高效分离,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废料 洗镓盐酸液 低酸浸出 镓、砷分离 浸出-萃取-电积 升温梯度 EDTA 砷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酸浸提钒浸出液萃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一 张一敏 +3 位作者 黄晶 刘涛 李望 张国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湖北某地石煤为原料,对提钒酸浸液萃取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Na2SO3对酸浸液进行预处理可以高效排除Fe3+对V4+萃取的影响,提高相同萃取级数下的萃取率;萃取适宜的萃原液pH=2,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8mi... 以湖北某地石煤为原料,对提钒酸浸液萃取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Na2SO3对酸浸液进行预处理可以高效排除Fe3+对V4+萃取的影响,提高相同萃取级数下的萃取率;萃取适宜的萃原液pH=2,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8min,5级萃取下的总萃取率为99.29%;反萃适宜的有机相与水相相比为10:1,反萃剂硫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8级反萃下的总萃取率为9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浸液 萃原液 萃取 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离子对萃取法从石煤酸浸液中分离纯化钒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望 张一敏 +2 位作者 刘涛 黄晶 王一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0,34,共5页
含钒石煤经焙烧、硫酸浸出后,酸浸液中含有高浓度的Fe3+、Fe2+、Al 3+和Mg2+等杂质离子。以D2EHPA和TBP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采用萃取法对该酸浸液进行钒的提纯试验,考察杂质离子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的纯溶液中,V4... 含钒石煤经焙烧、硫酸浸出后,酸浸液中含有高浓度的Fe3+、Fe2+、Al 3+和Mg2+等杂质离子。以D2EHPA和TBP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采用萃取法对该酸浸液进行钒的提纯试验,考察杂质离子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制的纯溶液中,V4+的萃取率明显高于V5+;Fe3+质量浓度大于5g/L时会显著降低V4+萃取率;Al 3+和Mg2+的质量浓度低于10g/L时,其共萃率明显降低。对实际酸浸液进行还原处理后,99%的V4+能够被萃取回收,而大部分Fe2+、Al 3+和Mg2+则存在于萃余液中。少数共萃的Fe2+在反萃作业后留在贫有机相中,Al 3+和Mg2+在沉钒后留在沉钒尾水中,不影响V2O5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溶剂萃取 酸浸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35从石煤提钒酸浸液中直接萃取钒 被引量:15
19
作者 曹威 张一敏 +1 位作者 包申旭 杨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7,共4页
研究了N235从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的工艺参数,考察N235体积分数、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等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N235体积分数40%、有机相与水相相比1∶4、25℃萃取6min,钒两级总萃取率为97.82%;以0... 研究了N235从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钒的工艺参数,考察N235体积分数、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等对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N235体积分数40%、有机相与水相相比1∶4、25℃萃取6min,钒两级总萃取率为97.82%;以0.8mol/L的碳酸钠溶液为反萃剂、有机相与水相相比3∶1、在25℃反萃6min,钒两级总反萃率大于99%,钒与其他主要杂质元素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浸液 萃取 N2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重庆几种土壤中元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周国逸 小仓纪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1-257,共7页
本文通过一个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了荒地,人工马尾松林,樟树林,公园耕作土等4种土壤的自然土柱在受到完全根据天然降水而配制成的不同酸度的人工模拟酸雨在严格的人工控制下的淋洗后,淋洗液的pH值变化和各种物质元素浓度的变化... 本文通过一个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了荒地,人工马尾松林,樟树林,公园耕作土等4种土壤的自然土柱在受到完全根据天然降水而配制成的不同酸度的人工模拟酸雨在严格的人工控制下的淋洗后,淋洗液的pH值变化和各种物质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表明了重庆南山的几种主要土壤都存在一定的抗酸化能力,在这个临界值范围内,土壤溶液的pH值及其中物质的元素浓度都相对稳定;而在此范围以外,土壤溶液pH值急剧下降。Al3+、Ca2+、Mg2+离子浓度爆发式地增加,而其他元素则相对稳定,这就证明了酸雨通过土壤危害植物的一种方式,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几种土壤类型的抗酸雨能力的相对强弱以及它们的Ca/Al摩尔浓度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学 酸雨 土壤 元素释放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