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价值核算主要做法及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智广 涂安国 +4 位作者 于来会 盛菲 肖胜生 王海燕 郑海金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24-28,31,I0005,共7页
2024年12月10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祝家坞马家柚基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在南昌签约成交,这是江西省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第一单交易,是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在全国... 2024年12月10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祝家坞马家柚基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在南昌签约成交,这是江西省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第一单交易,是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在全国的率先突破,对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的水土保持新路径、推动“两山”理念指导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案例。以本次交易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主要做法:①研究确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②全面查清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现状;③依规研判确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④调查研判生态产品功能量与其单价;⑤核算生态产品价值量。为增加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程度,在下一步工作中应注意坚持合规性、客观性、可比性的原则,全面调研掌握项目实际情况,分析和确定生态产品类型及其价值核算的指标与功能量、单价,保证核算所得价值量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产品 价值核算 “两山”转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时空分异研究
2
作者 龙训建 李天阳 +4 位作者 罗宏森 叶琰 叶勇 张钰欣 王子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4,共13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 水土流失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区域降雨侵蚀时空异质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基于重庆市32个国家级气象站点2009-2022年逐小时降雨数据,应用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的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1)各生态功能区的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密度年际变化的标准差为340.01~687.17 MJ·mm/(hm^(2)·h)和0.15~0.21 MJ/(hm^(2)·h·a),变异系数为0.16~0.25和0.05~0.08;年内分布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夏季降雨侵蚀力占比50.78%~55.72%;侵蚀密度作为非共识性指标,在揭示侵蚀风险方面比降雨侵蚀力更为敏感。(2)在年际变化中,降雨侵蚀力的年均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的部分区域,低值区位于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年降雨侵蚀力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大巴山生态屏障区的城口县,达4 676.44 MJ·mm/(hm^(2)·h),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永川区,仅806.25 MJ·mm/(hm^(2)·h);季节尺度上,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秋时段的高值区出现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区域,冬季整体变化较弱。(3)降雨侵蚀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高值区分布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低值区分布在大娄山生态屏障区;季节尺度上的高值区存在空间差异,春季高值区发生在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夏季高值区发生在大巴山生态屏障区和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部分区域,秋、冬季高值区发生在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降雨侵蚀力 侵蚀密度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时空分异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沛显 刘莹 +1 位作者 李铁男 李恩重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69,共13页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与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WAT模型对牡丹江市进行主流域与子流域划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通过InVEST模型对2002,2012和2022年各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进行定量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使用Geoda软件在格网尺度下对土壤保持等功能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项服务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及其时序变化,最终结合数值与权重核算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释降水、DEM等因素对各项服务功能的贡献。[结果]牡丹江市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碳汇成协同关系,水质净化与水土保持碳汇、土壤保持均呈权衡关系,研究时段内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各年均值为0.327 5,0.325 6和0.332 7,呈先微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较研究初期得到提升,绥芬河水系区域均值表现优于其他区域,牡丹江水系区域对总量贡献上最大,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性受降水、地形、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权衡与协同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生态清洁小流域功能分区与治理措施功能匹配性研究
4
作者 陈家东 张鹏 +5 位作者 郭建超 齐实 卢旭东 左琴 吴慧 陈益壮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为探究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国土空间管控主导下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匹配性,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地方国土空间管控和水土保持规划等政策的小流域功能分区方法,将海南岛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并以近年来建设的42条小流域为研究... 为探究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国土空间管控主导下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匹配性,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地方国土空间管控和水土保持规划等政策的小流域功能分区方法,将海南岛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并以近年来建设的42条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投资建立措施与功能的匹配性评价模型,评估小流域的治理措施与其所在功能分区的匹配性。结果表明,1)在绿色农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谐宜居、休闲康养五类功能分区中,绿色农产分区面积最大,占海南岛总面积的37.2%,功能定位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主要措施是生产道路建设、保土耕作等。2)绿色农产分区是近年来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分区,但措施布设、投资与其功能定位存在偏差。20条小流域中有16条匹配性等级为“中等”以下,其他分区功能匹配性较高。3)总体上,匹配性等级为“中等”及以上的占59.5%;“中等”以下的占40.5%,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农产分区。未来在绿色农产分区内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时应增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措施的投资比重,提高措施投资与流域功能的匹配性。该研究为海南岛及类似地区的小流域功能分类及建设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分区 投资评价法 功能匹配性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5
作者 王兴怡 赵锦梅 +3 位作者 付殿霞 王子心 梁秦杨 李小刚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目的]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以期为祁连山东段森林水文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地区常见的青杄林、祁连圆柏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目的]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以期为祁连山东段森林水文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该地区常见的青杄林、祁连圆柏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结果]青杄林枯落物蓄积量(4.60 t·hm^(−2))分别是祁连圆柏林(1.06 t·hm^(−2))、高寒灌丛(0.52 t·hm^(−2))、高寒草地(0.46 t·hm^(−2))的4.34、8.85、10.00倍;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04~7.99 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0.56~3.76 t·hm^(−2),表现为青杄林(3.76 t·hm^(−2))最大,祁连圆柏林(1.51 t·hm^(−2))、高寒灌丛(0.84 t·hm^(−2))次之、高寒草地(0.56 t·hm^(−2))最小;在0~40 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毛管持水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区;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青杄林植被类型区。[结论]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评价结果为青杄林(0.570)>祁连圆柏林(0.424)>高寒草地(0.402)>高寒灌丛(0.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功能 典型植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灌丛化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怡 胡健 +6 位作者 周青平 王弘宇 陈江枚 王三欣 王嘉琪 马文婷 孙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2-1923,共12页
在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灌木扩张趋势,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但是高寒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流失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评估了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自然草地、自然灌丛化草地、去除灌木... 在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灌木扩张趋势,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但是高寒草地灌木去除管理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流失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评估了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自然草地、自然灌丛化草地、去除灌木冠层和根草地、去除灌木冠层草地之间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在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而其最大入渗量、流失量多集中在0~10 cm土层;灌丛化草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具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与自然草地相比,灌丛化草地增强了土壤水分的入渗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降雨量显著影响自然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除了去除灌木冠层草地在去除初期外,2种去除方式也都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而去除灌木冠层和根比仅去除灌木冠层处理的水源涵养能力更稳定。总的来说,这些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草地灌丛化 土壤水分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价值、生计策略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
7
作者 张慧利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2,共9页
[目的]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划分水土保持技术类型,探究感知价值、生计策略在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推进水土保持技术采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因子分析综合测度农户价值感知,采用二元probit... [目的]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划分水土保持技术类型,探究感知价值、生计策略在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推进水土保持技术采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因子分析综合测度农户价值感知,采用二元probit、多项probit分别检验感知价值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技术类型选择偏好,引入农户生计策略变量,采用分组回归检验其调节效应。[结果]感知价值显著促进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纳,但只对“短期见效”技术的采纳具有促进作用;生计策略在感知价值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关系中发挥了调节效应,感知价值仅促进了非农主导组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纳,且生计策略在感知价值影响农户采纳“短期见效”技术的调节效应比影响农户采纳“长期见效”技术的调节效应更强。[结论]感知价值是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技术和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影响不同,在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农户的整体感知价值的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分类推广水土保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感知价值 生计策略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枫香林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毕光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2,95,共6页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更新杉木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旌德县国有蔡家桥林场枫香林和二代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杉木二代林和枫香林,两种...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更新杉木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旌德县国有蔡家桥林场枫香林和二代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杉木二代林和枫香林,两种林分的林龄为18 a,分别设置3个重复样地,采集地表凋落物层和0~50 cm土壤层样品,对比分析两种林分凋落物层蓄积量和持水性能、土壤性质指标和持水能力。结果表明:枫香林凋落物层蓄积量低于杉木林,而平均最大持水率显著高于杉木林,两林分凋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无显著差异;与杉木林相比,枫香更新造林18 a后,土壤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和交换性钾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土壤密度有所降低,非毛管孔隙度显著提高。0~50 cm土层,枫香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2705、489 t/hm^(2),显著高于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选择枫香更新造林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枫香 采伐迹地 土壤特性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吉县典型案例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分析
9
作者 李钢 刘克军 +1 位作者 裘涛 田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46-47,136,共3页
基于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从案例实现过程、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3个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厘清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步骤,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举措,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工... 基于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从案例实现过程、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3个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厘清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步骤,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举措,提出了需要完善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增量价值 典型案例 安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慧杰 李婉婷 +3 位作者 王兵 牛香 梁咏亮 李静尧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宁夏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与服务功能评估系列国家标准为基础,应用林业小班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宁夏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与服务功能评估系列国家标准为基础,应用林业小班数据,结合分布式测算方法,选取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保护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在空间分布格局中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价值总量为28.27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功能位列前2位,是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保护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合理优化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涵养水源 价值评估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雪 崔自杰 +4 位作者 李玉峰 冯英杰 张卫强 甘先华 刘效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绘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知识结构图谱,分析该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动态、国家与机构合作关系、热点问题及前沿动态等。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领域的发文量稳步上升,尤其是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从发文量来看我国居第一位,但美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更为密切;该领域的发文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在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量均是最多。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中、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分别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从发展趋势来看,中文文献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领域研究侧重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而英文文献侧重于干旱条件、空间变异及景观格局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整体上,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注重变化情景下(如气候变化、森林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不同时空尺度水源涵养功能变化及其评估等研究,以期更加有力服务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及风险防范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水文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的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投资优先区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宇 刘焱序 王晨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26-8137,共12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支持其顺利开展。然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很少从修复成本和投资潜力角度考虑投资的经济可行性。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从4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2种水生态系统服务和4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出发...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支持其顺利开展。然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很少从修复成本和投资潜力角度考虑投资的经济可行性。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从4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2种水生态系统服务和4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出发,建立了“土地利用模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生态修复可行性分析”步骤下的社会投资支持优先区识别框架。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情景下2030年黄河流域草地增加明显,自然演变情景、水源涵养情景和湿地保护情景的人造地表有所扩张;基准情景国家投资优先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基准情景一致表明,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最具社会投资吸引力,特色养殖和特色中药的投资吸引不具有普适性。研究识别的空间位置可以为黄河流域投资支持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区位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水质净化 土壤保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土保持投资对农业经济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仪媛 张乐涛 +2 位作者 王清源 何梦真 郑泽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投资状况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农业经济的影响,可为区域后续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2009—2020年水土保持投资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D函数、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等,研究...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投资状况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农业经济的影响,可为区域后续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2009—2020年水土保持投资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D函数、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等,研究了水土保持投资驱动下的农业经济增长、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结果]2009—2020年,河南省水土保持投资在农业领域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ROI)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投资效率逐年下降,在2018年下降至最低值。ESV,TA,PD和COHESION与ROI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林草斑块景观连通性、聚集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加剧。ESV的变化以2012年为转折点呈先减后增趋势,其中2012—2017年增长最多,年均增加8.42亿元。空间上,结合等高线和自然地貌分区的边界连接成一条“人”字形曲线,景观格局和ESV均沿此线发生变化,各分区内部保持较强一致性。[结论]水土保持投资对改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的作用逐渐超过其在农业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优化投资配置可以更好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投入产出比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协同的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
14
作者 谭露 郑伊铃 +5 位作者 张嫱 周璐 刘霞 杨逸辉 张雪 王海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小流域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立足于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功能发展的协同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逐级判别法等建模方法,开展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小流...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小流域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立足于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功能发展的协同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逐级判别法等建模方法,开展小流域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提出小流域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从生态安全出发,分为生态高敏感型、中敏感型和低敏感型,二级类以生产-生活主导功能为依据,分为产业集聚型、绿色发展型、城镇宜居型、美丽乡村型、景观休闲型和生态保育型。2)从生态、生产、生活3个维度确定14项指标,构建小流域分类的生态敏感性多准则判别模型和生产-生活主导功能逐级判别模型。3)对江苏省3909条小流域进行分类,一级类中生态低敏感型占62.98%;二级类中绿色发展型、生态保育型和景观休闲型分别占23.92%、23.10%和20.13%,美丽乡村型和城镇宜居型分别占17.32%和10.69%,产业集聚型仅占4.83%。实地调研发现,分类结果符合小流域实际状况,针对各类型小流域提出的综合治理主导方向与发展重点可为小流域分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分类 生态敏感性 功能识别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时空分布特征
15
作者 谢红娟 杨彩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 [目的]探讨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为湖南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估及制定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DEM高程、土壤质地分布3个因子,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估模型,通过ArcGIS开展了湖南省2000,2005,2010,2015,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①湖南省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4.39~334.52 g/(m^(2)·a)(以C计)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呈现中间较高且向四周递减的变化趋势;海拔高程介于-12~2081 m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区域起伏较大,东部区域相对平缓;坡度介于3.3°~76.7°之间,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可蚀性值介于0.011~1.411之间,土壤可蚀性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由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并提高。②湖南省2000—2020年水土保持量介于8.75~185.97 t/hm^(2)之间,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以一般重要区和重要区为主,一般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极重要区面积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土保持服务功能随时间由一般重要区、极重要区向重要区过渡。[结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是导致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的确定与探讨
16
作者 郝惠莉 张镇玺 +4 位作者 袁瀛 苗斌侠 李怀霄 陈晓荣 王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率变化情况,结合各年度水利年鉴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地理空间数据,研判现状条件下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形势,确定陕西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及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提出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的实现途径。[结果]①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量不断降低,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2686.00 km^(2)降低至2022年的62637.02 km^(2);②至2050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削减水土流失面积21607.05 km^(2),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79.02%;③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分别为71.42%,73.97%和75.62%。[结论]科学合理地确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可以满足陕西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目标值 分阶段目标值 陕西省 水土流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及机理
17
作者 杜园园 刘士鑫 +2 位作者 谭美仙 向冬蕾 陈运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0-177,188,共9页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维护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56
18
作者 王贵霞 李传荣 +3 位作者 许景伟 齐清 王月海 王卫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对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贮水能力明显优于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2 ) 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纯林&... 通过对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贮水能力明显优于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2 ) 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纯林>柽柳林>刺槐纯林;表层土壤高于底层土壤;(3)各植被类型枯落物的饱和持水率在10 5 12 % 4 5 3 6 4 % ,水容量在4 5 833 17t/hm2 之间;刺槐纯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大;(4) 5种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量在14 76 6 6~1870 38t/hm2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状 水源涵养功能 植被类型 沙质海岸 涵养水源 土壤蓄水量 贮水能力 表层土壤 混交林 枯落物 纯林 刺槐 持水率 水容量 草地 黑松 林地 柳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被引量:43
19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3 位作者 王宝良 刘成程 汪军 拓学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8-85,I000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结果显示,从1986到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量逐步增强,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明显降低;1986、1996、2006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38956×104、37834×104、34359×104t,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分别为230.26×108、223.63×108、203.09×108元。在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中保持钾素的经济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96.41%,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经济价值最低,仅占1.52%。该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在15000t/km2·a以上的区域面积较多,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在1000t/km2·a及以下的区域面积较多。研究结果将为该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保持 侵蚀 陇东黄土高原 重要生态功能区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红云 杨吉华 +2 位作者 夏江宝 吕爱霞 鲍玉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替代工程法对森林的涵养水源总量进行了价值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地枯落物层的蓄水价值为57.83万元,林地土壤层的蓄水价值为5938.74万元,林地土壤增加枯水期水量的价值为4463... 在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替代工程法对森林的涵养水源总量进行了价值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地枯落物层的蓄水价值为57.83万元,林地土壤层的蓄水价值为5938.74万元,林地土壤增加枯水期水量的价值为4463.02万元,森林净化水质的价值为8950.10万元,森林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19409.69万元。研究为该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济南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南部山区 森林 涵养水源功能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