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真空低压消失模铸造新技术 被引量:23
1
作者 樊自田 吴和保 +2 位作者 张大付 董选普 黄乃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93-1496,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铸造技术——真空低压消失模铸造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在充型过程中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分析了其铸造工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在铸造高精度、复杂镁合金铸件方面的优势。作为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的补充,真空低压消失... 介绍了一种新的铸造技术——真空低压消失模铸造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在充型过程中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分析了其铸造工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在铸造高精度、复杂镁合金铸件方面的优势。作为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的补充,真空低压消失模铸造新技术在铸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镁合金铸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还可用于铸造高精度、复杂的铝合金铸件。展示了用该新技术铸造成形的复杂的电机壳体、排气管等镁合金铸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真空吸铸 低压铸造 消失模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铝合金组织和性能对比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文明 樊自田 刘德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错电镜(SEM)等对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A356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比消失模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细小、致密,其初生相晶粒尺寸和共晶硅尺...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错电镜(SEM)等对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A356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比消失模铸造A356铝合金组织细小、致密,其初生相晶粒尺寸和共晶硅尺寸都远小于消失模铸造铝合金的,孔隙率低于消失模铸造铝合金的、密度高于消失模铸造铝合金的。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A356合金的拉伸断裂方式以韧性断口为主,消失模铸造铝合金的断裂方式以脆性断口为主;铸件经T6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布氏硬度分别达到278.27 MPa、8.10%和93.1HB,较消失模铸件的分别提高了20.2%、166.4%和17.6%;其铸件表面质量也优于消失模铸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真空低压消失模壳型铸造 消失模铸造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消失模真空吸铸法制备双金属复合弯管 被引量:5
3
作者 许云华 朱金华 +3 位作者 王发展 武宏 付永宏 马幼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26,共2页
采用消失模真空吸铸法成功地制取了高铬铸铁/16Mn钢双金属复合弯管,并进行了室温机械性能和实际工况使用检验。结果表明,两种金属大面积为冶金结合。和16Mn钢弯管、陶瓷复合弯管相比,耐磨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消失模真空吸铸 双金属复合弯管 耐磨性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TiC–TiB2自蔓延高温合成复合涂层的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尤力 杨芳 +3 位作者 石韬 秦乾 隋延力 郭志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8-433,443,共7页
以Ti粉、石墨粉、B4C粉、聚四氟乙烯粉(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鋳造法,在ZL205A铝合金表面制备出TiC-TiB2复合涂层,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基体和TiC-TiB2涂层显微组织、硬度... 以Ti粉、石墨粉、B4C粉、聚四氟乙烯粉(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鋳造法,在ZL205A铝合金表面制备出TiC-TiB2复合涂层,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基体和TiC-TiB2涂层显微组织、硬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制备高耐磨性铝合金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Ti-C-B4C-PTFE体系的绝热温度的远大于1800 K,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可自发进行;通过真空消失模铸造ZL205A铝合金,引发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在基体表面可形成TiC-TiB2复合涂层。固溶热处理后TiC-TiB2复合涂层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硬度为HB 285,20 N载荷作用下的质量损失量为49.7 mg,相对减少了90%,大大提高了ZL205A铝合金表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复合涂层 铝基 真空消失模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叶片表面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军 范明洋 +1 位作者 杨吉春 胡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1,47,共6页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对比,测试了复合层叶片在稳定土条件下的现场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层与高锰钢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组织由原位合成的细小TiC颗粒、外加的粗大TiC颗粒和高锰钢基体相构成,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呈圆球或近圆球状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复合层的平均硬度为58 HRC,高于高锰钢低于高铬铸铁,磨损质量损失略高于高铬铸铁但远低于高锰钢。复合层叶片的现场使用寿命为1700 h,为高锰钢叶片的2倍以上,略高于高铬铸铁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合成 金属陶瓷复合层 真空消失模铸造 搅拌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哲轩 周再峰 +3 位作者 山泉 李祖来 蒋业华 张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62-365,共4页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V-EPC)制备了高铬铸铁表面钨合金化材料,研究了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基体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区域的洛氏硬度约为35~40HRC,而表面合金化区域的洛氏硬度达到55~60HRC。其原因在于通过表面...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V-EPC)制备了高铬铸铁表面钨合金化材料,研究了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基体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区域的洛氏硬度约为35~40HRC,而表面合金化区域的洛氏硬度达到55~60HRC。其原因在于通过表面钨合金化可以形成硬脆相Fe3W3C,对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有显著作用。同时,表面合金化区域内硬度较高的硬脆相Fe3W3C与硬度较低的物相Fe-Cr-C相互夹杂,Fe-Cr-C能够有效吸收载荷,防止Fe3W3C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消失模铸造 高铬铸铁 表面钨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