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5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itation of Wild Flower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lowers Industry 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HONG Li PANG Songling ZHUO Lih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ew method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wild flowers and plants idioplasmic resources, elaborated the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wild flowers and plants idioplasmatic r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ew method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wild flowers and plants idioplasmic resources, elaborated the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wild flowers and plants idioplasmatic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lowers and plants industry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the existing question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 flowers and plan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lowers and plants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ustrial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in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被引量:1
2
作者 GAO Chuan HUANG Jian-bai +3 位作者 CHEN Jin-yu TANG Wen-yuan WANG Zhi-ping LIU Jing-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29-2943,共15页
Bas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and selecting monthly data from February2006to December2015,this paper chooses eight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to construct a SVAR model reflecting internal relationships ... Bas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and selecting monthly data from February2006to December2015,this paper chooses eight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to construct a SVAR model reflecting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mong metal chains,analyzes the direct effects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s on output of various links in metal chains,then it investigates the main transmission path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through decomposing the inflation pressure sources in metal ch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not only affect industrial output in a direct way,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growth of output through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n industrial inflation and then triggering a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lack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locking,the 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mainly impact the upstream and midstream industry,while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direct effects;in addition,the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have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industrial inflation,and transmit along the industry chain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and their strength weakens in 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s industry chain SVAR model transmission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engineering Model of Supply Chain of Tea Industry in Yunnan
3
作者 LI Yan-feng 1, JIANG Fa-kui 2 (1. Management Schoo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2.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30-231,共2页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Trade recording to t he statistics of chain’s output of tea, Yunnan province has entered the ranks of the larger ones of the production in China. Yunnan’s tea industry has the natur ...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Trade recording to t he statistics of chain’s output of tea, Yunnan province has entered the ranks of the larger ones of the production in China. Yunnan’s tea industry has the natur al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effects envied, on the orther hand, Yunnan’s tea m arket has gradually become less and the economic effects have been poor. Through our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we consider that because the supply chain has seriously been disjointed among production, supply and sale of tea ind ustry in Yunnan, the supply chain of Yunnan’s tea industry need to be reorganize d for th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s tea industry. The essence of reengineering of Yunnan’s tea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s to set u p the model of the trailed operation,to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man agement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build up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mechanism for management of the tea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The structure of Yunnan’s model of tea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the model of com mercial flow; the model of logistics flow; 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model of cash flow. The solutions and policies for the reorganization of Yunnan’s tea industrial sup ply chain: planning,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and sales. Set up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ild up the control system of production and planning.Improv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Yunnan’s tea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mplement the engineering of exporting Yunnan’s tea into the markets of other p rovinces and foreign markets. Have many the channels that raise the funds of dev elopment for Yunnan’s tea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tea industry reengineering supply chain build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aragenetic Fluorite in Bayan Obo deposit of Inner Mongolia,China
4
作者 Wenling Xuan,Jianyong Liu,Chengzhi Sun,Zengyu Zhao 1.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1,China. 2.Bayan Obo Iron Mining,Baotou Iron & Steel Co.Ltd,Baotou 014000,China 3.Institute of Reconnaissance & Survey,Baotou Iron & Steel Co.Ltd,Baotou 01400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8-178,共1页
Bayan Obo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China is not only the largest Iron-LREE-niobium deposit known in the world but also a giant fluorite deposit.Banded and streaky fluorite-rich REE-iron ores,bastnasiteapatite -pyroxe... Bayan Obo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China is not only the largest Iron-LREE-niobium deposit known in the world but also a giant fluorite deposit.Banded and streaky fluorite-rich REE-iron ores,bastnasiteapatite -pyroxene-fluorite ores,high-Fe,REEs,and fluorite ores,monazite(bastnaesite)-fluorite(low-Fe, high REE) ores etc.are widely disseminated in the Main and the East ore bodies.In 1985,pro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an OBO DEPOSIT paragenetic FLUORITE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location-quantity-quality model industrial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概念特征与问题应对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文龙 张其仔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信用体系、监管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和行业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内容。通过梳理国家与地方层面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的首要原因是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外部风险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模式以消除产业企业链式联系障碍为主;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关键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突破行政区域制约障碍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最大亮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多元治理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难以实现有效协同,自主可控治理目标易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隔离”,链长链主式治理易导致政府行政干预过度,政府促进创新共享与企业创新产权保护较难兼顾协调。因此,应逐步消除地区分割,缩小制度鸿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产业发展法治环境。同时,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应以促进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创新为治理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治理体系 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测算与效应检验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珊珊 高铭阳 吕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以及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农村产业融合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但对本地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链韧性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学侠 徐文哲 温啸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长制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机理与成效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红锦 戎芳毅 李胜会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3,共11页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领域合作渠道较为畅通,但相较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还未形成创新主体集聚、技术集中涌现的态势。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层以及基础层–技术层关联环节,且高密度合作或将引致冲击产生蝴蝶效应。链长制的实施不仅是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应急机制更是长效机制,且该作用存在马太效应。本研究对提升政府治理产业链韧性的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韧性水平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长制 人工智能产业链 合作创新网络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障碍与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伟华 袁超伦 黄艳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健全安全制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障碍与路径,可以为实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产业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健全安全制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障碍与路径,可以为实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确保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安全。通过对大宗原料、规模化制造、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四大重点产业的八家典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基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安全逻辑,识别我国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障碍。进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路径,包括维护路径和阶跃路径两个维度。维护路径强调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视角展开。阶跃路径强调以社会引领、技术驱动、制度辅助为核心要素。为实现维护路径和阶跃路径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路径,需要启动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战略设计和完善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对于阶跃路径,需要通过产业集群和搭建产业信息服务体系支持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通过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加快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增加需求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供应链 安全发展 典型障碍 维护路径 阶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链融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华 李沫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构,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测算及“四链融合”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数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51.85上升至2021年的95.58;创新链与产业链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融合进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和人才要素种类逐渐齐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链人才链结构支撑能力大幅增强,但产出绩效并未实现相应增加,要素匹配水平亟待提高。未来应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四链融合”,尽快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程度,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撑力度,健全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资源库,破除人才流动限制,以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四链融合 整体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企业出口韧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4,共18页
加快人工智能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统筹开放与发展、推动中国外贸行稳致远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人工智能... 加快人工智能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统筹开放与发展、推动中国外贸行稳致远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化解外部需求冲击,增强企业出口韧性。从作用机制来看,人工智能通过稳定进口供应链、固定企业生产链及拓宽出口销售链三种渠道强化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最终作用于企业出口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发达市场偏向型企业、面临出口高风险的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出口韧性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人工智能能够减少不稳定出口关系与一次性出口关系的发生概率,降低出口贸易脆弱性。最后,通过产业间关联产生的协同溢出效应,人工智能有效增强了上下游企业出口韧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阶段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防范外部需求冲击、实现外贸“稳中求进”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出口韧性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产业链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核心逻辑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0,共14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剧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和不安全风险,但也为自主创新战略升级、突破“中低端锁定”困局进而弥补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供了新契机。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中国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剧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和不安全风险,但也为自主创新战略升级、突破“中低端锁定”困局进而弥补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供了新契机。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核心逻辑体现为:实现自主可控是前提基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必然选择,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核心动力,掌握规则制定权是有力保障,合作共赢是重要发展方向。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应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全球价值链跃升;加强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链主”引领,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引导跨区域合作,做好关键产业备份;畅通市场堵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链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重构 产业链安全 供应链安全 经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凡 李明阳 王泽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核心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数字经济成为充分发挥“四链”融合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分维度检验发现,四个维度均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链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在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融合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志彪 刘俊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229,共13页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部地区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移现象。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是顺应国内要素结构转型,优化产业战略配置;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挑战主要包括:产业集聚集群基础较好,但产业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生产要素成本整体较低,但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覆盖程度和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高;市场潜力较大,但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现阶段中国产业链布局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韧性与安全的要求;培育并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竞争力;以建设区际互联互通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助推产业内迁;营造中西部地区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转型升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粮收储产业链农机水平提升的选型配套智能推荐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冷志杰 刘雪宁 +1 位作者 王晓洲 郑成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原粮收储产业链的现代化、保障粮食数量和粮食安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原粮收储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进而提升原粮收储供应链各环节的农机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农机的配...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原粮收储产业链的现代化、保障粮食数量和粮食安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原粮收储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进而提升原粮收储供应链各环节的农机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农机的配套水平。为此,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东北三省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在原粮收储供应链各环节使用现代农机的水平,以及进行托管服务的特征;其次,明确瓶颈问题,包括收储环节的现代农机应用水平整体偏低、原粮收储产业链上全程机械化与收储销售环节现代机械的优化配置,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现代农机服务于原粮收储产业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最后,一是提出了农机水平提升的选型配套智能推荐策略,特点是通过构建农机配套选型数据库,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组合,更加科学地推荐符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机选型配套组合;二是提出了政府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现代农机服务于原粮收储产业链的利益补偿机制,包括运用专项补助、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型家庭农场等,以实现土地规模化与农机队伍规范化;三是通过以奖代补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贯彻收储供应链各环节现代农机的配套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粮收储产业链 现代农业机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氢能产业创新布局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凤 窦路遥 +2 位作者 王贵宾 郑启斌 杨春和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阶段性布局及供应链发展趋势;通过梳理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供应链发展突破点,详细剖析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布局与现状,并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倾向呈现出“发展→完善→拓展”的实际诉求,路径优化表现为“技术协调→基础布局→路径拓展”的客观递进。建议构建以“制-储-运”为核心的长江氢能走廊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涵盖“制、运、输、配”的国家氢能枢纽中心,优化我国氢能供应链体系和氢能产业创新,加强绿色氢能生产的科技创新,并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创新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供应链方法 氢能战略 氢能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看未来产业生态圈建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7,共10页
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 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还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互动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的供应链优势;支持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社会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全产业供应链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兴技术提供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建立基础材料工业;鼓励应用模式创新,以新场景创造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新能源产业 供应链安全 产业生态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推进“十五五”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坤荣 程果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突破围堵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以科技创新推进“十五五”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十五五”时期中国所处的...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突破围堵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以科技创新推进“十五五”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十五五”时期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国际形势,首先,系统概括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其次,深入剖析“十五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风险挑战;最后,阐明以科技创新推进“十五五”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即宏观层面通过需求牵引激发创新动能,中观层面依托科技创新重塑产业生态,微观层面借助企业创新实现价值跃迁。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链 供应链 关键核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链安全保障的政策取向与中国应对机制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宇彪 薛翔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安全发展替代经济效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产业链风险成为各国重视的关键问题。从国际视角来看,产业链安全的核心保障是自主创新,外部条件是国际合作与博弈竞争,具有普遍性、异质性、相对性等特点。为维护自... 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安全发展替代经济效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产业链风险成为各国重视的关键问题。从国际视角来看,产业链安全的核心保障是自主创新,外部条件是国际合作与博弈竞争,具有普遍性、异质性、相对性等特点。为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以美欧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主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经济政策驱动产业链布局趋于本地化和区域化;二是数智化技术竞争并带动制造业复兴;三是将“去风险”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以美欧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的做法总体具有单边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的属性,从而导致中国产业链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中国产业链安全保障机制应从两个体系着手:一是建立产业链安全保障的外向体系,核心是如何通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国际合作机制,以保障产业链安全;二是形成产业链安全保障的内向体系,核心是构建中国产业链安全保障的系统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安全 产业链重构 政策取向 应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