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氢能利用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燚 周淼 韩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为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一种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风光不确定性采用随机场景生成与缩减法完成概率分布分析;其次,对电转气过程采用细化建模技术,研...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为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一种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风光不确定性采用随机场景生成与缩减法完成概率分布分析;其次,对电转气过程采用细化建模技术,研究系统能量耦合特性及梯级利用关系;同时考虑供热、冷链区域的热惯性与舒适度,深入挖掘负荷侧的弹性潜力。然后,通过氢燃料电池车建立交通侧与能源侧网络融合模型,实现氢能的多元化利用;并引入阶梯碳交易与电-热-冷综合需求响应机制,联动碳约束与柔性负荷调节,构建以港口日综合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低碳经济模型。最后,设置多个不同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的优化模型能够减少港口碳排放与运行成本,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综合能源系统 阶梯碳交易 综合需求响应 氢能应用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
2
作者 王守相 郑婉婷 +1 位作者 赵倩宇 王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4-1845,共12页
为推进能源系统低碳清洁转型,促进高比例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出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hydrogen multi-energy system,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槽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及余热利用,建立含电... 为推进能源系统低碳清洁转型,促进高比例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出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hydrogen multi-energy system,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槽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及余热利用,建立含电解槽热氢联产环节、氢转热电环节和氢制甲烷环节的氢能多环节利用模型,并在荷侧考虑电热负荷的可转移、可削减、可平移以及可替代特性,构建电热联合需求响应模型;其次,考虑碳配额和绿证的互认关系,提出碳-绿证联合交易方法,在HMES目标函数中同时引入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成本和绿证交易成本;最后,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构建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模型。算例仿真设置多个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使HMES综合成本降低25.6%,碳排放量降低39.2%,且实现该系统新能源的全消纳,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HMES的低碳和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氢能多环节利用 碳-绿证互认 电热联合需求响应 含氢多能系统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零碳排放制氢技术工业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罗化峰 范志强 +3 位作者 李通达 高龙 秦至臻 乔元栋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7,共9页
传统煤气化和甲烷重整制氢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不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优技术方案,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能源输出波动和储存困难等缺陷,导致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一种... 传统煤气化和甲烷重整制氢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不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优技术方案,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能源输出波动和储存困难等缺陷,导致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一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零碳制氢技术备受关注,该过程只产生氢气和固体碳,并不释放温室气体,可作为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一座桥梁。综述了甲烷热解技术工业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不同类型催化剂和再生方法对工业化影响、不同工业化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固体碳产品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性分析。与镍和钴催化剂不同,铁催化剂和碳材料便宜且无毒,这也是其能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重要优势之一。氢气再生技术是实现催化剂循环利用的最佳选择,因其不需要外来引进气体且经再生后的催化剂可稳定工作。液体鼓泡塔反应器中碳能够被连续去除,避免碳团聚所导致的反应器堵塞,因而该反应器具有较大的工业潜力。与蒸汽甲烷重整过程中所需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不同,甲烷热解固体碳的储存并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固体碳销售极大降低了甲烷热解制氢成本。甲烷热解反应机理和限速步骤、天然气所含杂质影响以及工业流程选择和固体碳合理利用都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热解 零碳制氢 催化剂 固体碳利用 液体鼓泡塔反应器 可再生能源制氢 工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证-碳交易与需求响应的含氢IES低碳优化调度
4
作者 蔡昌春 何瑶瑶 +2 位作者 石庆伦 侯世玺 王斌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2,共10页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以其高度灵活、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实现低碳经济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现有的IES建模方法难以挖掘氢能多设备的协同耦合性、且调度策略缺少市场机制的支持。因此,文中提出一...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以其高度灵活、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实现低碳经济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现有的IES建模方法难以挖掘氢能多设备的协同耦合性、且调度策略缺少市场机制的支持。因此,文中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绿色证书交易、阶梯型碳交易和需求响应的含氢IES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建立基于电转气(power-to-gas,P2G)两阶段运行的氢能多元利用模型,推动新能源的使用;然后,建立绿证-碳联合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激励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后,考虑综合需求响应优化用户侧用能行为,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IES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模型能够实现IES多能耦合,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减少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IES) 氢能多元利用 绿色证书交易 碳交易 碳排放 需求响应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郑明贵 罗曾茜 康仪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以中国2011—2021年上市资源型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资源型企业碳减... 以中国2011—2021年上市资源型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但这种作用具有双重效应,直接效应视角表现为有利于提升碳减排绩效,而能源回弹效应视角表现为不利于提升碳减排绩效;(2)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和增强内部控制能力提升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3)在高耗能企业、处于强环境规制地区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建议资源型企业根据自身耗能、地区环境规制以及所有制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同时关注能源回弹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实现碳减排并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部门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施策提供有益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绩效 数字化转型 产能利用率 内部控制能力 资源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间接矿化CO_(2)制备碳酸钙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淑霞 芦静 +9 位作者 聂彦琪 高伟杰 田杨 李卫华 孙英杰 张庆建 朱金林 王玉凤 王华伟 卞荣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9,共14页
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快速发展促成焚烧飞灰的大量产生,飞灰中含有大量钙基组分,利用其制备高附加值碳酸钙产品是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系统综述了飞灰间接矿化CO_(2)制备碳酸钙技术路线的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对飞灰中钙... 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快速发展促成焚烧飞灰的大量产生,飞灰中含有大量钙基组分,利用其制备高附加值碳酸钙产品是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系统综述了飞灰间接矿化CO_(2)制备碳酸钙技术路线的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对飞灰中钙组分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浸取剂种类、浸取剂浓度、浸取液固比、浸取温度、浸取时间、飞灰自身理化特性等)和飞灰浸取液碳酸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CO_(2)浓度、搅拌速度、溶液体系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飞灰制备碳酸钙技术路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展望。指出为提高该技术路线的经济性,选择浸取剂时可比较其成本价格并且实现浸取剂的循环使用,若适用于工业生产,应深入研究其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及碳酸钙成核机理,并同步关注飞灰中氯基组分、重金属的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间接碳酸化 浸取效率 碳酸钙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鼎成 谢珠璨 +4 位作者 葛君函 解强 刘广波 椿范立 陈庆平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高碳资源主要作为能源使用。虽然有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但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高碳资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从全球高碳资源发展和利用过程来看,推动高碳...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高碳资源主要作为能源使用。虽然有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但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高碳资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从全球高碳资源发展和利用过程来看,推动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气候变暖和生态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系统阐述了高碳资源的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措施,逐步降低高碳资源的碳排放强度,实现其从源头、过程到终端全过程的低碳、清洁和高效利用。在长期内,充分利用高碳资源的原料属性,通过不断优化与创新利用技术,推动高碳资源的精细化与高值化利用,以生产化学品的方式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展望未来,随着可再生资源的快速发展,高碳资源与可再生资源进一步融合,将成为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挑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资源 低碳化利用 能源结构 化工产品 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冬锋 左圣宇 +3 位作者 杨晶莹 孙勇 李宝聚 刘晓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2-571,I0051-I0053,共13页
为深入挖掘绿氢的环境价值,提升新能源汽车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及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构建以两段式电转气、储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热电掺氢组成的氢能多元化终... 为深入挖掘绿氢的环境价值,提升新能源汽车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及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构建以两段式电转气、储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热电掺氢组成的氢能多元化终端应用模型,丰富氢能的产用途径;然后,以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绿证交易机制为参考,提出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促进绿电和绿氢的协同运行;其次,提出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碳配额交易机制,在负荷侧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协同优化。最后,基于氢能多元化应用模型,综合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机制,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以及新能源车主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及系统低碳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多元利用 绿色氢能证书 碳配额 新能源汽车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煅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楼思迪 曾彦琦 +5 位作者 任浏祎 杨思原 包申旭 汪少华 李维峰 王良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PG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石膏相似,其在建筑行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潜力,可用于生产各式建筑材料。本研究聚焦于PG的煅烧工艺,旨在研究现阶段将其转化为β-半水石膏(β-HPG)和Ⅱ型无水石膏等高价值建筑材料的工艺。研究探讨了传统煅烧方法以及更先进的流化床煅烧技术。此外,还探索了煅烧‒酸浸联合处理等创新方法,以提高PG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煅烧过程可分为脱水、分解和相变三个阶段,温度控制对最终产品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流化床煅烧和两步流化床煅烧在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低温慢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并降低了能耗。煅烧‒酸浸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PG的白度和纯度,使其适用于高附加值应用。优化后的煅烧工艺可有效将PG转化为高质量建筑材料,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煅烧技术 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建筑氢能利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新荣 王勇超 杨柳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1,共11页
在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碳排放,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呈间歇性,无法满足建筑全时段的用能需求。建筑氢能利用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等环节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再利用,... 在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碳排放,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呈间歇性,无法满足建筑全时段的用能需求。建筑氢能利用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等环节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再利用,是低碳建筑应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对氢能应用于建筑中的形式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氢能应用于建筑的背景、利用形式和面临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梳理了氢能从制取到建筑应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制氢、储运氢和建筑用氢的方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占氢能制取方式的比例很小,但随着风光发电生产成本和远距离储运氢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可能是未来制氢主要方式之一;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在消纳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风电、光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液氢车船输送、纯氢管道及天然气掺氢管道输送可能为未来氢能输运的主要方式;目前建筑用氢方式包括天然气掺氢、纯氢、转换为甲烷使用以及供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其次,综述了目前建筑氢能利用系统的具体形式,包括光储氢系统与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氢燃料汽车、蓄电池和化石燃料系统结合使用模式,对系统的组成、运行策略等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了目前国内外氢能应用于建筑的实际案例,包含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建筑群以及社区等,并对部分典型案例展开描述,总结了各案例中氢能利用的模式以及关键参数。对比了光伏发电制氢、储运氢、氢燃料电池的成本。结果显示:光伏制氢成本虽然距离焦炉煤气制氢尚有差距,但与天然气重整制氢、甲醇制氢、氨分解制氢方式相比已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进行考虑,光伏制氢相较于焦炉煤气制氢在未来有明显优势;目前中国氢能相关设备系统多为依赖进口,高成本氢燃料电池是阻碍氢能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后,对中国氢能应用于建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建筑氢能利用的发展方向,包括:对于不同储能系统如何匹配不同场景下的建筑负荷特征;对氢能系统应用于建筑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降低氢能利用成本等。研究结果可为氢能在中国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低碳建筑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绿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清洁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振群 常鸿 +6 位作者 欧国标 张振涛 李晓琼 徐鹏 杨俊玲 张化福 戚富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41,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成为必由之路;进而概述了我国传统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煤炭加工技术、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煤炭燃后处理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随后,对新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煤炭产业发展道路,当前主要洁净煤前沿技术,以及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都将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煤炭资源 洁净煤技术 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氖液氮梯级蓄冷的液氢储能中冷能回收利用研究
12
作者 张赵雪 李正宇 +3 位作者 崔文慧 王倩 王志平 龚领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1741,I0001,I0003,共13页
为了解决液氢储能中能量时空错配问题及优先匹配合适应用场景,采用液氖、液氮、二氧化碳等工质联合梯级蓄冷的方法回收冷能,而后预冷旁路氢气再并入液化器补偿冷量以减小耗功。使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蓄冷、释冷、冷能补偿等流程,并在... 为了解决液氢储能中能量时空错配问题及优先匹配合适应用场景,采用液氖、液氮、二氧化碳等工质联合梯级蓄冷的方法回收冷能,而后预冷旁路氢气再并入液化器补偿冷量以减小耗功。使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蓄冷、释冷、冷能补偿等流程,并在优先回收低温区冷能的同时,从耦合跨临界CO_(2)燃料电池余热利用循环等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增压蓄冷更有利于直接补偿液化器,氢气出口温度可达到273.7 K,?效率为81.65%。增压后蓄冷更侧重于增加输出功,且膨胀产生更多高温区冷能,如在130 K膨胀时氢气出口温度为299K,能量效率为86.07%,?效率为50.86%。对氦布雷顿两级膨胀和氢双压克劳特两种氢液化循环模拟计算均表明,补偿冷量可以有效降低液化耗功且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冷能回收利用 相变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酸浸提钒尾渣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李鑫源 刘有才 +3 位作者 符剑刚 张作庆 邓惠贤 柏景涛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4,124,共6页
针对湘西某石煤酸浸提钒后尾渣堆存占用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尾渣深度炭灰分离的资源化利用方案。采用筛分-浮选的方法,通过筛分得到灰分大于94%的粗粒级灰分矿物后,对筛下细粒级矿物进行浮选,闭路浮选所得富炭... 针对湘西某石煤酸浸提钒后尾渣堆存占用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了尾渣深度炭灰分离的资源化利用方案。采用筛分-浮选的方法,通过筛分得到灰分大于94%的粗粒级灰分矿物后,对筛下细粒级矿物进行浮选,闭路浮选所得富炭精矿固定碳含量可达32.86%,高位发热量为9832 kJ/kg,可满足锅炉掺烧煤的热值要求,可燃体回收率为73.50%;尾矿灰分96.14%,产率78.42%,烧失量为4.98%,浸出毒性检测结果显示高灰分尾矿产品危害成分含量均未超出限值。简单的经济估算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提钒 尾渣 浮选 资源化利用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证-碳交易和热电灵活输出的HIES优化调度
14
作者 樊帅志 张靖 +3 位作者 严儒井 何宇 刘影 叶永春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6,共11页
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性与经济性,充分挖掘灵活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绿证-碳交易和热电灵活输出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containing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首先,将传统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耦合有机... 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性与经济性,充分挖掘灵活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绿证-碳交易和热电灵活输出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containing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首先,将传统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耦合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与电锅炉(electric boiler,EB)灵活运行,使燃气轮机(gas turbine,GT)产生的电力可以同时供应给电力网络和EB,其释放的热能则可以同时用于ORC和EB,以此缓解热电耦合限制。其次,融合绿证交易和阶梯式碳交易构建绿证-碳交易模型,以降低系统的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同时分析绿证单价和可再生能源配额系数对于系统优化调度的影响。然后,将电解槽、氢燃料电池等纳入模型中,充分考虑氢能的多元化利用,提升系统的低碳性。最后,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提高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同时降低系统碳排放和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证交易 碳交易 热电灵活响应 氢能利用 低碳经济调度 可再生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态化活化的煤基燃料O_(2)/CO_(2)燃烧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海霞 沈威 +5 位作者 朱治平 刘晓星 徐贵玲 齐晓宾 曹晓阳 颜雲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7,共16页
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推动CO_(2)排放量达到峰值,进而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目前,煤炭等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据相当比重,对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采用碳捕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近零排... 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推动CO_(2)排放量达到峰值,进而在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目前,煤炭等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据相当比重,对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采用碳捕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近零排放,助力能源转型稳步推进。富氧燃烧是燃烧中碳捕集的核心工艺,具有CO_(2)浓度高、捕集成本低、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拓宽富氧燃烧技术的燃料适应性并增强其与工业领域的适配性,提出了碳基原料流态化活化技术新思路,采用该技术可制备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进而通过类气体燃料的富氧燃烧,实现碳捕集;或通过类气体燃料的富氧气化,制取富CO合成气,用于化学品合成,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首先剖析了流态化活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阐明了CO_(2)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然后,全面综述了碳基原料经流态化活化后所得煤气的特性和活化半焦的特性,重点探究了活化温度、碳与CO_(2)物质的量比(CC比)、反应气氛、氧气浓度及燃料种类等对煤气组成、煤气产率、煤气热值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活化半焦粒径分布、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碳架结构、反应活性等的影响规律。此外,梳理了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在O_(2)/CO_(2)气氛下的气化特性,考察了燃料特性、CO_(2)浓度和O_(2)/C物质的量比等对气化性能指标的影响;梳理了气固活化态类气体燃料在O_(2)/CO_(2)气氛下的燃烧特性,总结归纳了NO_(x)排放规律及反应调控机理。最后,对流态化活化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工业领域燃烧中碳捕集技术及CO_(2)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活化 类气体燃料 富氧燃烧 碳捕集 CO_(2)还原 CO_(2)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热法镁渣的二段式盐酸浸出试验研究
16
作者 马振宇 刘燕 +1 位作者 李小龙 张廷安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我国镁还原渣堆存量高达5000万t,目前利用方法主要集中在制备建筑材料、胶凝材料和墙体材料等,张廷安教授团队提出“浸钙-净化-电解-碳化”工艺处理镁还原渣制备食品级碳酸钙粉体的新方法,本文对工艺中的浸钙过程进行研究,提出盐酸二段... 我国镁还原渣堆存量高达5000万t,目前利用方法主要集中在制备建筑材料、胶凝材料和墙体材料等,张廷安教授团队提出“浸钙-净化-电解-碳化”工艺处理镁还原渣制备食品级碳酸钙粉体的新方法,本文对工艺中的浸钙过程进行研究,提出盐酸二段式浸出方法,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工艺参数对镁渣中金属元素浸出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二段式盐酸浸出通过控制第一段浸出过程盐酸加入量控制硅胶的生成,有效避免了浸出的不利影响;在一段浸出工艺参数盐酸浓度3 mol/L、液固比5 L/kg、时间60 min,二段浸出工艺参数盐酸浓度2.4 mol/L、液固比5 L/kg、浸出时间30 min,且全程在转速500 r/min搅拌强化的条件下,钙、镁、铁、铝四种金属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15%、96.45%、58.43%和90.21%;含钙浸出液中钙元素含量为45.1 g/L,相当于氯化钙浓度为125 g/L,具有较高的浓度,后续净化以后可通过电解等工序生产食品级碳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该工艺产生的尾渣可以作为硅铁的原料,能有效实现镁还原渣废弃物的资源高效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镁还原渣 盐酸浸出 二段式浸出 硅胶 食品级碳酸钙 硅铁 资源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O_(2)合成挥发性脂肪酸的同型产乙酸反应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申瑞延 姚冬杰 +2 位作者 陈望学 郑颖 王媛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0,共8页
为了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获得具有高价值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利用厌氧污泥进行同型产乙酸菌的富集培养,并分别以葡萄糖、CO_(2)和H_(2)为底物,利用同型产乙酸菌的自养特性,探讨将CO_... 为了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获得具有高价值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利用厌氧污泥进行同型产乙酸菌的富集培养,并分别以葡萄糖、CO_(2)和H_(2)为底物,利用同型产乙酸菌的自养特性,探讨将CO_(2)进行资源转化的能力以及顶空H_(2)/CO_(2)比例、碳源种类及pH值对同型产乙酸反应产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高pH值有利于同型产乙酸菌利用H_(2)/CO_(2)混合气体进行自养反应,当pH=5、VH_(2)∶VCO_(2)=3∶1时的VFAs(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产量最高,达到3 369.89 mg/L,乙酸占比为76.1%。当以葡萄糖与H_(2)/CO_(2)混合气体作为共同碳源时,同型产乙酸菌会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异养反应,随后开始利用H_(2)/CO_(2)混合气体。相关性分析表明,VFAs含量与pH值之间呈弱正相关,而与H_(2)/CO_(2)呈现出负相关趋势,表明CO_(2)含量对同型产乙酸菌的自养途径影响更大。此外,建立的同型产乙酸反应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以H_(2)/CO_(2)混合气体为碳源时同型产乙酸菌合成的VFAs产量(R^(2)=0.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产乙酸反应 厌氧发酵 CO_(2)资源化 PH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热解炭黑负载Fe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吸附
18
作者 梁声振 殷进 +2 位作者 贾晓曼 李伟 尤兴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6,182,共8页
热解是目前处理废轮胎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其中固相产物热解炭黑(CB)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废轮胎热解技术推广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以热解CB为载体,制备了一种CB负载硫化亚铁复合材料(CB/FeS-0.5),结合去除Cr(Ⅵ)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反应... 热解是目前处理废轮胎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其中固相产物热解炭黑(CB)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废轮胎热解技术推广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以热解CB为载体,制备了一种CB负载硫化亚铁复合材料(CB/FeS-0.5),结合去除Cr(Ⅵ)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CB/FeS-0.5既保留了CB的多孔结构,又分散了FeS。在反应时间360min,pH=2,反应温度25℃情况下,CB/FeS-0.5的吸附量达到92.93mg/g,比未负载FeS提高了5倍左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CB/FeS-0.5去除机制包括物理、化学吸附及还原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废轮胎热解CB的改性和资源化再利用及其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硫化亚铁 复合材料 六价铬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水资源使用研究
19
作者 霍经纬 田成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3,144,共8页
从国际贸易中碳水耦合视角开展隐含碳排放和水资源使用的研究,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中国2005—2021年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和水资源使用,并对中国国际贸易中碳排放与水资源使用... 从国际贸易中碳水耦合视角开展隐含碳排放和水资源使用的研究,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运用MRIO模型测算中国2005—2021年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和水资源使用,并对中国国际贸易中碳排放与水资源使用按行业及来源国不同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中国属于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基于生产的碳排放远高于基于消费的碳排放。(2)中国大量碳排放与国际贸易有关,其中出口碳排放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以及能源密集度高、污染重的行业。(3)中国大部分水资源净出口行业同样为碳排放净出口行业,出口水资源使用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碳减排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国际贸易 隐含碳排放 隐含水资源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镍铝催化剂的碳酸盐加氢热解还原反应特性研究
20
作者 窦本浩 杜锦标 +4 位作者 胡兆一 周梵 代丽娜 高云飞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以白云石作为碳酸盐代表性矿物,将Ni/γ-Al_(2)O_(3)催化剂与白云石机械混合后,探讨了H_(2)气氛下碳酸盐催化加氢热解还原过程以及不同工况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i/γ-φCO/φCO_(2)Al_(2)O_(3)催化剂可大幅提高碳酸盐的转化效率,... 以白云石作为碳酸盐代表性矿物,将Ni/γ-Al_(2)O_(3)催化剂与白云石机械混合后,探讨了H_(2)气氛下碳酸盐催化加氢热解还原过程以及不同工况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i/γ-φCO/φCO_(2)Al_(2)O_(3)催化剂可大幅提高碳酸盐的转化效率,气体产物中的CO与CO_(2)的体积分数之比(φCO=φCO_(2))由不加入催化剂时的1.105提升至加入催化剂时的2.622;较高的Ni含量、H_(2)体积分数和较低的反应温度都会促进CH4生成反应,降低CO的选择性;催化剂可通过磁性从固体产物中分离,实验表明催化剂在多次循环反应后仍可保持活性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资源化 NI基催化剂 白云石 碳酸盐加氢热解还原 催化剂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