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多重逻辑与探索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名勇 姜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20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蕴含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绿色生态、开放互动和成果共享等多重要求。在理论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生态保护以及农村土地增值收益与分配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历史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两权分离→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对不同阶段城乡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新时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现实逻辑层面,农村土地制度在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破解城乡失衡困局及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深层次的制度约束。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围绕“拓权”、“引流”、“重塑”、“统筹”等关键环节:依托土地产权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助力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城乡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现实需求、政策分析与优化思路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颖 赵利梅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9,共11页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土地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优化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优化人地资源配置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土地要素不能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优化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优化人地资源配置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受制于多种原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要以农村承包地和建设用地的联动性改革实现细碎土地资源的连片利用,又要以农村土地资源整体性治理推动城乡“人口—土地—产业”发展的有序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困难挑战与政策优化
4
作者 郑兆峰 宋洪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6,共15页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梳理了宅基地制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改革步入深水区面...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梳理了宅基地制度的演进脉络,总结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改革步入深水区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了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等闲置资源,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助推农民共同富裕。当前,农民退出宅基地仍然面临潜在风险,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锚定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权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实现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共享三大目标,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健全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促进宅基地改革红利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缩小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一体化的城乡土地市场:制度变迁与动态效率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永华 戈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研究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变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研究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变迁视角考察其内在逻辑及特征,通过构建土地经济的世代交叠基准模型,提出动态有效率的充分条件,并根据我国城乡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基准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调整,分别论证市场分割及一体化制度下各经济部门的动态效率,然后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从市场分割到一体化改革的路径、渐进性及经济绩效予以阐释。本文认为市场分割的城乡土地经济均是动态无效率的,市场一体化的土地经济则是动态有效率的,促进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相对价格的变化。因此,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该制度变迁具有渐进性及路径依赖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土地市场 一体化改革 动态效率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进入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超 周玉龙 张珂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企业进入视角,关注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作用效果,系统考察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工商企业注册和土地出让微观数据集与县域经济数据结合,基于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框架,使用多期双... 研究目的:基于企业进入视角,关注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作用效果,系统考察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对县域市场活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工商企业注册和土地出让微观数据集与县域经济数据结合,基于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框架,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政策效果检验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显著提升了县域市场活力,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2)改革通过作用于供地规模与供地价格,对政府规制产生了弱化效应,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工业与商住用地价格偏移具有矫正效应;(3)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形成效能提升,增强市场活力。研究结论:深化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范围,完善集体土地入市流程和市场化交易机制,增强土地要素市场提振县域市场活力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企业进入 县域市场活力 土地市场化改革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三块地”改革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聪 龙花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3,共13页
文章基于2007—2020年1256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探究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政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影... 文章基于2007—2020年1256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探究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政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理,为深化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基准回归分析表明,“三块地”改革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块地”改革通过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三块地”改革在低城乡融合度县域、较低发展水平县域、中部县域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据此,应进一步深化“三块地”改革,不断总结试点县域的政策实施经验,在差异化城乡融合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下,因地制宜、审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城乡地域系统的连接纽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县域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生态全面融合发展,实现政策的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块地”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 要素流动 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哲 杨斯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 农村发展应新型城镇化要求需在相关体制上进行追本溯源的、创新性的改革,尤其是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如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推进能够为农村不断完成新农村建设作出指导。为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探讨了其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的适配度问题,指出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 土地管理制度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小薇 钟智宇 +3 位作者 陈美球 李鸣 柴季 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8,共10页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 研究目的:以江西省余江区为例,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方法: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并运用“三步法”检验人—地—业三要素互馈互补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宅基地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余江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但提升幅度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余江区“宅改”通过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流动和重组推动城乡融合水平提升,但各要素组合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城乡人—地—业要素的协同联动;未来应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促使政策边际效应拐点后移;协同推进多项改革措施,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城乡融合 合成控制法 余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磊 鄢伟波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城乡劳动力转移 迁徙成本 迁徙收益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更新语境下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路径与实践——以江苏省溧阳市龙峰村和庆丰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裴逸飞 +1 位作者 李昊 徐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0,共8页
乡土地域人地关系的维系、巩固与再建,一直都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整合乡村外生式更新和内生式更新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乡村更新语境下的村庄规划作为理论基点,对其进行二元系统的重构,从夯实更新台账、树立更新目标、识... 乡土地域人地关系的维系、巩固与再建,一直都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整合乡村外生式更新和内生式更新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乡村更新语境下的村庄规划作为理论基点,对其进行二元系统的重构,从夯实更新台账、树立更新目标、识别更新对象、运用更新工具和强化更新保障5个关键方面探讨乡村更新语境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并以江苏省溧阳市龙峰村和庆丰村两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实践验证,以此作为对宅基地改革的同步回应,为未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更新 村庄规划 编制方法 快速城镇化地区 宅基地改革 外生与内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 被引量:133
12
作者 陶然 曹广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88,共6页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是解决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政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征地体制改革 户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改革与突破口选择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陶然 王瑞民 潘瑞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需要一个统筹城乡的系统性改革框架。目前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政策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本文提出,在中国主要农民工流入地城市,要尽快推动以"公共服务提供"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但户籍改革的关键应以...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需要一个统筹城乡的系统性改革框架。目前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政策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本文提出,在中国主要农民工流入地城市,要尽快推动以"公共服务提供"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但户籍改革的关键应以城中村和城郊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首先,赋予城市郊区的本地农民一定的土地开发权利,使其合法地为外来流动人口建出租房。其次,对利用很不集约的存量工业用地进行重整,将节余土地逐步转化为商、住用地,增加城市住宅用地供给。最后,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应重点推动农地整理,先整理后确权,并试点以"折抵指标"为主的土地发展权交易,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户籍制度 城中村土地制度改革 工业用地重整 农地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用的理论分析及我国征地制度改革 被引量:101
14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5-59,共5页
土地征用是政府引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权利。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产权从绝对性向社会性转化,产生了政府的土地征用权。作者认为公共利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并划分了公共利益的层次。通过对土地征用补偿的各种理论依据与原则的分析,认为... 土地征用是政府引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权利。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产权从绝对性向社会性转化,产生了政府的土地征用权。作者认为公共利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并划分了公共利益的层次。通过对土地征用补偿的各种理论依据与原则的分析,认为补偿理论与原则的选择随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我国土地征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利益的内容、补偿理论与原则的选择与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不适应,文章提出了与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征地制度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补偿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要引导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0
15
作者 蒋仁开 张冰松 +1 位作者 肖宇 薛翠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96,共4页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保障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仅决定城镇的增长边界,而且也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土地利用...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保障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仅决定城镇的增长边界,而且也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2)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城市发展用地的两难挑战;(3)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主动地服务城镇化发展,统筹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城镇化同步发展的需要,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修改的主体、目标、任务、实施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新型城镇化 综述 改革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性用地界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管栩 金晓斌 +2 位作者 周澎湃 李珍贵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公益性用地的界定方法。研究方法:以法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建立公益性用地界定体系,并选用不同用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公益性用地界定体系客观合理,具有可行...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公益性用地的界定方法。研究方法:以法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建立公益性用地界定体系,并选用不同用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公益性用地界定体系客观合理,具有可行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界定方法的确立,为征地制度改革中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公益性用地 征地改革 界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征地权过度使用的防止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琴 张亚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征地权过度使用的直接诱因。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征地制度缺陷,特别是现行征地制度中缺乏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征地权经常被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确限定公...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征地权过度使用的直接诱因。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征地制度缺陷,特别是现行征地制度中缺乏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征地权经常被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确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设定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程序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地权 公共利益 征地程序 征地权过度使用 征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户口”还是土地保障:流动人口户籍改革意愿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瑞民 陶然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8,共10页
基于2012年深圳市两个典型城中村1061份农村流动人口调查问卷,考察了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与用土地保障置换城市户口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愿意长久定居城市者仅占打工者的四成左右,愿意为城市户口放弃农村土地的也仅半数左右。女性、受... 基于2012年深圳市两个典型城中村1061份农村流动人口调查问卷,考察了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与用土地保障置换城市户口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愿意长久定居城市者仅占打工者的四成左右,愿意为城市户口放弃农村土地的也仅半数左右。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者、打工时间长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在城市永久定居并为获得城市户口而放弃农村的土地,有孩子的家庭置换意愿更强,自我雇佣者不愿意为获得城市户口而放弃农村土地。在户籍改革中,对那些愿意用农村土地置换城市户口的流动人口,可以考虑作为城市户口优先覆盖的对象,并需要着重考虑城市户口所包含的子女平等就学公共服务的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改革 流动人口 城市定居 土地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督察实践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思路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志强 郭思岩 彭爱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1,共9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督察实践出发,对现行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践调查法和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供应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地方政府多报用地量、审批时间... 研究目的:从土地督察实践出发,对现行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践调查法和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供应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地方政府多报用地量、审批时间跨度大、规划调整和供地主体不明确、征地拆迁耗时长和考核期限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结论:以明确国家与地方的权利和职责、明确各级分工和发挥督察作用为整体设想,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建议:适当增加报批次数,合理界定考核征地率、供地率期限以及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督察 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审批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模式评析与政策选择——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52
20
作者 严金明 王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共8页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背景与动因,接着总结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七种模式,即城乡用地"一张图"...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背景与动因,接着总结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七种模式,即城乡用地"一张图"模式、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土地综合整理模式、宅基地承包地双放弃一退出模式、生态搬迁模式和耕地保护基金创设模式,然后从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地、节约集约用地、健康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符合法理精神和以人为本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启示,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