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特性的既有工业建筑特殊构造改造
1
作者 吴闪 王薇 《住宅科技》 2025年第2期26-33,共8页
大跨度屋架、锯齿形天窗、牛腿柱及筒体构筑物等特殊构造在工业建筑不同时期均赋予其独特的结构空间特征。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以结构特性为视角,对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推导出既有工业建筑改... 大跨度屋架、锯齿形天窗、牛腿柱及筒体构筑物等特殊构造在工业建筑不同时期均赋予其独特的结构空间特征。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以结构特性为视角,对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推导出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方法架构,进而得出既有工业建筑特殊构造在旧结构保留、旧结构优化、新旧结构共生等方面的改造策略。通过归纳总结特殊构造部位共同的改造策略,为工业建筑微观层面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 结构特性 特殊构造 新旧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企业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
2
作者 许大明 沈韦良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12-15,21,共5页
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企业联系视角下的城市网络已成为探究新型区域空间关系的关键。文中采用2000—2020年中国汽车企业上市数据,运用城市网络测度模型,深入探讨城市属性指标、联系结构以及距离分配规律,从而揭示基于... 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企业联系视角下的城市网络已成为探究新型区域空间关系的关键。文中采用2000—2020年中国汽车企业上市数据,运用城市网络测度模型,深入探讨城市属性指标、联系结构以及距离分配规律,从而揭示基于汽车企业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城市分布格局从散点逐渐过渡到片区扩散,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中介控制作用极强,但各大城市的资源辐射能力具有较大异质性特征。城市网络联系结构呈现出中部“十字蛛网”,外围“梯菱骨架”的特征,联系强度的高值区域位于邻近区域和城市群之间。研究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企业 城市网络 演变特征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杨星光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在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各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如何平衡好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做好资源的最优配置,则显得尤...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在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各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如何平衡好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做好资源的最优配置,则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基于上海已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相关数据和空间分布情况,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空间分布、建筑类型的现状特征,为上海市城市更新与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分析支撑,也为研究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提供了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优秀历史建筑 GIS 空间格局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辉 王东明 谭许伟 《规划师》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分维数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的定量判断依据,通过对城市发展影响因子宏观调控,使城市朝着临界空间形态方向发展。据此,沈阳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应在提高公建用地的半径维数、提高城市总体形态的边界维数、减少绿化用地半径维数等方面... 分维数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的定量判断依据,通过对城市发展影响因子宏观调控,使城市朝着临界空间形态方向发展。据此,沈阳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应在提高公建用地的半径维数、提高城市总体形态的边界维数、减少绿化用地半径维数等方面进行引导,以进一步优化沈阳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城市形态 空间结构 分形特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与规划实施验证 被引量:10
5
作者 詹庆明 岳亚飞 肖映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1,共9页
利用QGIS平台重构地图技术,结合RS和GIS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从1870年以来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趋势,并与对应时期各版城市总体规划相比较,挖掘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建成区的扩展演变来看,1950—1970和1995—2010两个时... 利用QGIS平台重构地图技术,结合RS和GIS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从1870年以来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趋势,并与对应时期各版城市总体规划相比较,挖掘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建成区的扩展演变来看,1950—1970和1995—2010两个时期扩展最为迅速,主要是工业区的发展和经济开发区的带动。整体的扩展模式是从初始的三镇独立沿江发展,逐渐形成空间"十字"发展模式,后期呈圈层向外推进和沿主要交通道路的"外延式"扩展。各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而对居住区的规划指导作用相对偏弱。城市的实际发展规模与规划在每一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目前武汉市在实际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要素上与2010版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耦合度较高,绿地规模距规划目标差距较大。本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1)利用地图重构的技术方法将历史追溯到1870年,结合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武汉市建成区近现代比较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2)研究不同阶段武汉市规划与城市实际发展的耦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城市扩展 空间结构 规划实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 被引量:87
6
作者 宁越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12,20,共5页
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为例 ,分析转型时期城市生产服务业和办公楼区位的分布特点 ,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产业结构 办公楼 生产服务业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特色的认知、表达与规划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东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73,共9页
从时空和人三重视角谈城市特色的认知和表达,认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具有复杂多维结构,城市特色的空间表达须关注空间、群体和社会性三个主导价值,其表达路径包括既有特色的彰显、当代特色的塑造和公众认知教育。结合对江苏城市空间特色... 从时空和人三重视角谈城市特色的认知和表达,认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具有复杂多维结构,城市特色的空间表达须关注空间、群体和社会性三个主导价值,其表达路径包括既有特色的彰显、当代特色的塑造和公众认知教育。结合对江苏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回顾与总结,肯定了规划在强化江苏13个城市特色的认知、表达和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并就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特色表达、"先底后图"的空间特色规划编制以及规划实施管控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特色 认知视角 价值主体 复杂多维结构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构成、特性与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5期1-5,66,共5页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影响辐射区3个要素构成,提出绿道在生态网络建构过程中体现出的统领性、生态性、系统性3大特性,并分别从其与城乡的空间形态演进、系统耦合关系及价值驱动机制3个方面分析绿道及绿网对于城乡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为探知、建构合理高效的城乡绿地生态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城乡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构成 特性 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禄树晖 刘维彬 +1 位作者 宋扬杨 李建彬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拉萨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艺术技艺精湛,是我国西南边陲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以期为拉萨城市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文中论述了拉萨市自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建都以来城市的沧桑巨变,对目前城市的规模、... 拉萨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艺术技艺精湛,是我国西南边陲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以期为拉萨城市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文中论述了拉萨市自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建都以来城市的沧桑巨变,对目前城市的规模、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拉萨城市的空间特色以及缺失了的空间意象,指出了自然空间的宜人环境逐渐萎缩,传统建筑和文化空间逐渐被"现代"所取代。在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城市缺失原有的特色、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民风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的面前,政府主管部门和城市设计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市 城市空间 格局 空间结构 空间意象 空间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降雨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国如 陈易偲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高度城镇化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考虑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得承灾体的易损性日益凸显,以城镇化发展快、经济要素集中度高的珠三...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高度城镇化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考虑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得承灾体的易损性日益凸显,以城镇化发展快、经济要素集中度高的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梳理了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特点,分析了降雨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降雨历时角度来看,降雨事件主要以6 h以内的短历时降雨为主,但降水量的贡献主体是6 h以上的长历时降雨,降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从降雨等级角度来看,降雨事件主要以弱降雨为主,但降水量的主要贡献则取决于发生次数较少的强降雨事件,降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大雨发生率显著增加,小雨发生率显著减少;高度城镇化地区的降雨结构变化最为明显,中、大、暴雨发生率显著增加,小雨发生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城镇化 极端气候 洪涝灾害 降雨结构 时空演变特征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继清 《华中建筑》 2007年第9期131-133,共3页
郑州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由于受铁路交通穿越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的演变轨迹和独有的形态特征——双"V"字型空间结构。对这一演变过程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把握城市的... 郑州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由于受铁路交通穿越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的演变轨迹和独有的形态特征——双"V"字型空间结构。对这一演变过程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把握城市的演变规律,预测城市的发展方向,并对当今同类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城市 空间结构 演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解析体系研究--以计划经济时期西安城市空间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淑虎 任云英 马冬梅 《华中建筑》 2016年第4期82-87,共6页
以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首先,构建了"形式"、"过程"、"属性"三位一体的内容解析体系,界定了以五大功能空间为主导的研究载体,明确了"尺度"、"比例"、"区位&... 以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首先,构建了"形式"、"过程"、"属性"三位一体的内容解析体系,界定了以五大功能空间为主导的研究载体,明确了"尺度"、"比例"、"区位"、"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度量标准;其次,以计划经济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对象,从"形式"、"过程"、"属性"三个方面解析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最后,总结了"三位一体"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解析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三位一体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县主城区整体空间特色要素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捷 黎加伟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在物质方面与社会方面呈现出的总特征,而城市空间特色是"总特征"中物质方面呈现出的内容。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全面解析塑造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所需的方法、途径和信息,探讨城市空间特色要素的构成,并以黄...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在物质方面与社会方面呈现出的总特征,而城市空间特色是"总特征"中物质方面呈现出的内容。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全面解析塑造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所需的方法、途径和信息,探讨城市空间特色要素的构成,并以黄陵县为例,将理论研究用于开展具体城市的城市空间特色要素解析,对黄陵县主城区的城市空间特色营造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以期为黄陵县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县 整体城市空间 空间特色 特色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静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5期37-41,47,共6页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深度合作为基础,推进区域联动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教育空间 上海大学城 文化特性 区域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嵘 白玉静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1期5-9,17,共6页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优化的策略重点。以期为未来市县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结构 特征 演化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8年~1978年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16
作者 张彩丽 宋晓庆 曾凡普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1期34-35,共2页
以1948年郑州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期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一阶段影响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对这一时期郑州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探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郑州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规律。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演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下西南喀斯特山地城市内涝空间分布特征与驱动力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佳薇 尹昌应 +2 位作者 戴丽 周方 赵禹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6,共14页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在多尺度上(即250 m、500 m和1 000 m)揭示贵阳市内涝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市内涝具有集聚效应,集聚中心位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内涝分布方向经历了由“南-北”向“东南-西北”的转变;(2)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内涝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容积率对内涝的驱动力最强,q值为0.374;(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容积率∩建筑拥挤度的协同作用对内涝的影响最显著,q值为0.574;(4)内涝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间的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而土壤和地质则相反。【结论】内涝多集聚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影响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内涝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因此结合研究区特点确定适当的尺度,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内涝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喀斯特 山地城市 内涝 地理探测器 城市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杭州市区人口空间特征研究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公理 应联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8,共8页
2000年前后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空间资源。随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则实质上暗含通过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老城人口疏解以及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 2000年前后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空间资源。随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则实质上暗含通过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老城人口疏解以及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区划调整后近10年来的人口统计数据,对新时期杭州市区的人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市区和主城两个层面对杭州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引导杭州市区人口空间合理分布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区 人口发展特征 人口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加权回归的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挺 周涛 蔡晓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6,197,共12页
为增强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回归预测模型在组团式城市的适应性,利用多源数据细化和完善各影响因素的统计指标,更加精细地体现不同轨道车站之间的差异。针对组团式城市进出站客流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结合K近... 为增强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回归预测模型在组团式城市的适应性,利用多源数据细化和完善各影响因素的统计指标,更加精细地体现不同轨道车站之间的差异。针对组团式城市进出站客流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结合K近邻非参数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采用样本之间的属性差异表征异质性特征,提出一种属性加权回归(Attribute Weighted Regression,AWR)模型。重庆中心城区的案例分析表明:AWR模型能够兼顾样本集合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特征,更适用于样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且对样本的空间相关特性没有特定的限制条件,针对组团式城市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相比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GWR模型,AWR模型对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需求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均显著提高,且误差的空间负相关性明显减弱,是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模型 属性加权回归 组团式城市 进出站客流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1998-2011)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野 任云英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1998-2011年间是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最剧烈、最典型时段。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及产业转型,西安在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初期的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式拓展转变为新区建设为主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1998-2011年间是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最剧烈、最典型时段。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及产业转型,西安在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初期的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式拓展转变为新区建设为主的拓展方式,是我国内陆地区大城市发展的典型。本文通过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和边界拓展过程的研究,梳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脉络、特征、分析其影响要素,进而探索近年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特征,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2011 西安 城市空间结构 发展特征 影响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