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格化水质自动监测的平原河网区汛期水污染特征研究与成因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薛芮芸 苏营营 +3 位作者 方鹿跃 陈小翠 张永明 刘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汛期污染是制约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基于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城市平湖市的河网水质时空变化和汛期污染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锁定重点控制区域,探究不同特征降雨对重点控制区域地表水水质影... 汛期污染是制约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基于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城市平湖市的河网水质时空变化和汛期污染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锁定重点控制区域,探究不同特征降雨对重点控制区域地表水水质影响,并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结合现场调研解析了重点控制区域汛期污染成因。结果表明:平湖市河网在汛期水质下降明显,东湖及其入/出湖河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非汛期高出35.8%~67.9%,溶解氧和总磷(TP)是主要不达标因子。东湖入湖河流平湖塘中段是整个平湖河网汛期水污染控制核心区域,其氨氮和TP浓度受降雨影响大,水质下降后直接影响东湖水质(r=0.464,P<0.01),间接影响各出湖河流水质(r>0.445,P<0.01)。从降雨特征来看,场次降水量对平湖塘氨氮和TP影响最为显著(r>0.695,P<0.01),其次是降雨持续天数和降雨类型(r>0.514,P<0.05),而雨前干旱天数影响不显著(r<0.245)。污染成因解析表明,降雨时段平湖塘氨氮和TP浓度升高,主要与生活污水溢出(贡献率25.7%)、地表径流污染(贡献率24.9%)以及底泥或管网沉积物等未知污染因素(贡献率40.0%)有关,个别泵站设计规模偏小且科学调度不足,导致生活污水溢流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途径。研究结果对汛期河网水质提升的精准施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网格化 水质在线监测 汛期水污染 降雨特征 城市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城市形态旅游流网络结构比较研究——以成渝中心城区为例
2
作者 何春红 周刚 陈震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142,共7页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2)重庆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大聚集-边缘小聚集”结构,组团现象明显;成都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聚集-边缘分散”结构,分散现象明显。(3)重庆市旅游流呈团状分布,重庆市旅游流与成都市旅游流相比,其网络密度较高;成都市旅游流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小,空间上呈现“广而散”的特征,成都市旅游流网络聚类系数较重庆市高。(4)重庆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单模块中心结构,强对流主要集中在中心模块内部节点之间;成都市旅游流呈现多模块中心结构,不同模块的核心节点相互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城市形态 山地城市 平原城市 成渝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的鄞西平原河网水环境改善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宋炳坤 刘俊 +2 位作者 尹文昊 张晓峰 黄星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河流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水动力条件变差,继而引发水质污染、水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以鄞西平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估方法,在水动力、水质参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感官参数,全面评估水环境改善方案的效果。量化比选研究区提升效果,最终确定方案3为研究区改善效果最优方案。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仅考虑水动力、水质或其他单一因素的评价方法,能够克服定性数据和主观赋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连通方案的提升效果,实现了方案综合评价与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系连通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圩区产流与调蓄的大型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志洁 刘海生 杜世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构建可靠的水文水动力模型是减轻平原河网洪涝灾害的必要手段。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区为例,采用MIKE11和ArcGIS,通过河网概化、集水区划分、圩区内外独立的产汇流计算和调蓄分析等环节构建了杭嘉湖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选用“菲特... 构建可靠的水文水动力模型是减轻平原河网洪涝灾害的必要手段。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区为例,采用MIKE11和ArcGIS,通过河网概化、集水区划分、圩区内外独立的产汇流计算和调蓄分析等环节构建了杭嘉湖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选用“菲特”和“烟花”台风实测洪水数据验证了模型可行性。结果显示,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绝对值相差0.01~0.09 m,水量结果误差为5.4%,表明模型准确可靠。本模型可为该地区防洪调度、工程规模论证等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相似地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集水区 圩区 产汇流 调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圩区水系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昆山南部为例
5
作者 周可婧 孔繁花 +4 位作者 庄雪颖 班玉龙 尹海伟 杨子健 宋小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68-3279,共12页
明晰平原河网水系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机制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山市南部防洪分区为例,选取水系指标分析圩区单元尺度下的水系网络结构与调蓄功能,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综合考虑用地、自然、工程与政策管理等因子及其... 明晰平原河网水系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机制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山市南部防洪分区为例,选取水系指标分析圩区单元尺度下的水系网络结构与调蓄功能,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综合考虑用地、自然、工程与政策管理等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定量探究水系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水系网络结构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且水系调蓄功能与结构特征密切相关,较复杂的水系形态结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调蓄功能;(2)政策、工程、用地和自然条件等因子对水系调蓄功能的影响强度依次减弱;(3)识别水系功能优化目标下的关键变量与关键状态子集,可从社会⁃生态协同视角指导圩区单元的水系治理与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平原圩区水系网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圩区 水系结构与功能 贝叶斯网络模型 影响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梯度变化视角下平原河网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关系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宇星 李玉凤 +3 位作者 邱春琦 王雨青 王刚 彭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31,共11页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到南,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田和水塘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和道路面积不断增加,大型底栖动物门类、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呈减少趋势。总体上,水塘、水田、道路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形态与布局特征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此外,河流形态规则化、建设用地形态复杂化、水塘邻域景观多样性下降将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建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范用地布局,在农耕区域尽可能采用水田种植模式,在郊区、城郊和城市营造多样化湿地景观。研究结果可为河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区域统筹管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大型底栖动物 景观格局 城乡差异 平原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农田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精准测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诚 怀红燕 +3 位作者 吴阿娜 刘熠阳 陈小华 沈根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8-2847,共10页
为充分考虑平原河网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点,精细化排摸其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底数与排放特征,基于上海市“4+9”(4个市级试点+9个区级试点)农田面源污染试点监测评估成果构建了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测算的成套技术方法体系。平原... 为充分考虑平原河网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点,精细化排摸其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底数与排放特征,基于上海市“4+9”(4个市级试点+9个区级试点)农田面源污染试点监测评估成果构建了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测算的成套技术方法体系。平原河网地区农田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包括监测区域选取、基础资料搜集、监测单元划定、监测点位布设、采样监测周期和方式选择、自动采样触发条件和监测频次设置、监测指标选定、(净)入河系数计算、负荷分类评估、质量控制等10个重要环节。在农田入河排放口开展流量高频在线监测,并合理设置程序触发水质自动采样,以完整捕捉农田产流事件全过程。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的脉冲式输出特征设置“先密后疏”的采样频次,结合水文监测数据对降水、灌溉和倒灌产流事件进行识别,根据施肥时间节点等选取典型产流事件开展面源污染监测,分别计算入河负荷和净入河负荷,并采用微积分算法和平均浓度法分别估算监测期和非监测期的入河负荷,从而实现全周期负荷精准评估,并定量分析人为(可控)因素与自然(不可控)因素对面源污染排放造成的影响。针对2024年9月双台风首次同时登陆上海的汛期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典型事件的监测评估结果表明,试验稻田当月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225、0.093、1.719、0.597、0.775、4.916 kg·hm^(-2)·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文水质协同监测 农田面源污染入河系数 自动采样 负荷分类评估 微积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12
8
作者 阮晓红 石晓丹 +3 位作者 赵振华 倪利晓 吴芸 焦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62,共7页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冬季叶绿素a平均含量比夏季低,但冬、夏季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环境因子水温、pH、DO、CODMn呈显著正相关,水温可能是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无明显负相关,与NO3--N无显著正相关,与TN无显著相关,而叶绿素a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一定的正相关,与TN/TP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平原河网区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硕 赖正清 +3 位作者 王桥 王志华 李呈罡 宋鑫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2,F0002,共8页
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分布式建模方法仅适用于山地、丘陵等高差较大的地区,对于具有复杂水文结构特点的平原河网区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文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作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探索出... 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分布式建模方法仅适用于山地、丘陵等高差较大的地区,对于具有复杂水文结构特点的平原河网区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文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作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针对平原河网区的分布式建模方案。该方案采用概化、打断的方式将交叉、环状河网处理成单一的枝状河网,采用按河道分流比例跨子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还原原始河道的传输过程,采用添加"虚拟水库"的方式来模拟人工圩区内外的水量交换。通过对太湖湖西区2008-2010年的月均径流量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值和观测值计算的荣登桥、胡家圩及宜兴3个水文站的相关系数r和纳什(Nash-Sutcliffe)系数Ens分别为0.94、0.95、0.93和0.84、0.80、0.67,说明了这种建模方法在平原河网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径流 模拟 SWAT模型 平原河网 太湖湖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53
10
作者 袁雯 杨凯 吴建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发育受到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依据遥感解译数据,围绕城市化水平、河流形态、河流结构和河流调蓄功能四个维度,就建成区面积比例、河流长宽分布、河系分维、河流调蓄能力等具体指标,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和土...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发育受到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依据遥感解译数据,围绕城市化水平、河流形态、河流结构和河流调蓄功能四个维度,就建成区面积比例、河流长宽分布、河系分维、河流调蓄能力等具体指标,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特征不同区域的河流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状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的可能演化轨迹,尝试建立了城市化影响下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分类方法,提出了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保护自然河流结构,注重发挥河流综合功能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平原河网 河流结构 分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中心区河流水系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明楠 许有鹏 +1 位作者 邓晓军 韩龙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利用1960s,1980s和2009年水系数据,从数量、结构和连通特征方面分别选取采用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河网稳定度、河网连接率和实际结合度这6个指标,对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区近50a水系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除... 利用1960s,1980s和2009年水系数据,从数量、结构和连通特征方面分别选取采用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河网稳定度、河网连接率和实际结合度这6个指标,对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区近50a水系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除Ⅱ级河道长度和面积在1960s—1980s有小幅度增加外,河道总体长度和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河网密度和水面率自1960s以来一直呈减小趋势。(2)1980s较1960sⅡ级河道发育系数增大,Ⅲ级河道发育系数减小。2009年河道发育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河网稳定性也呈下降趋势。(3)1960s—1980s河网连接率与实际结合度呈小幅度减小趋势,连通性略有下降;而到2009年,两个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河道连通性下降趋势明显。这种水系特征变化会使得流域洪涝风险也随之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城市中心区 水系结构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沈发 王敏 +1 位作者 车越 杨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9,共6页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以及水源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水环境质量受到土地利用格局及上游来水的综合影响,各样带工业用地比例与水质改善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上游来水水质以及水源地当地的工业发展、人口密度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建议在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水源保护工作中,应在关注上游来水状况的同时,从土地利用及其社会经济驱动两方面控制水文敏感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构筑水源地圈层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土地利用 平原河网 水源地 黄浦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1
13
作者 黄显峰 郑延科 +2 位作者 方国华 吴俊 王宗志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0-176,共7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水质 生态护岸 生态景观 平原河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地区城市河网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河网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超 唐志波 +2 位作者 徐奎 贺蔚 赵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7,共7页
针对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存在的补水效果差、水质不达标等水环境问题,采取问题解析-方法优化的思路开展河网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提出了融合现状模拟和成因分析、补水调度策略验证、补水调度实施方案的研究思路。以天津市中心... 针对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存在的补水效果差、水质不达标等水环境问题,采取问题解析-方法优化的思路开展河网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提出了融合现状模拟和成因分析、补水调度策略验证、补水调度实施方案的研究思路。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河网进行实例应用,基于现状问题解析揭示了河网水质不达标原因,按照保持现有工程措施及增设工程措施的顺序提出了适用的推荐补水调度策略,并基于推荐补水调度策略提出了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及实际实施方案,其中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对应的年度补水调度总需水量为3.19亿m3。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方法可利用有限的补水资源有效地改善水环境,可在其他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网 补水调度策略 水环境改善 平原地区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以廊坊市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梁霄 巨文慧 +4 位作者 孙博闻 胡泽 高学平 张晶 赵进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在对近年国内外城市水系连通典型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水系格局、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3个准则层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改进水力连通性准则层中水力连通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使其适用于整个河网计算。为避免主、客观... 在对近年国内外城市水系连通典型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水系格局、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3个准则层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改进水力连通性准则层中水力连通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使其适用于整个河网计算。为避免主、客观单一权重法的不足,采用AHP-熵综合权重法对评价指标赋权。针对通过指标值评价水系连通状况不能兼顾多因素影响的局限性,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廊坊城区不同水系连通方案的水系连通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对平原城市河网进行水系连通性评价,为我国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性 评价体系 水力连通性 综合评价 平原城市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6
作者 徐慧 徐向阳 崔广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河流与水系的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取决于其结构特征以及格局的完善程度,而水系规划对城市河流结构与水系格局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河流与水系的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取决于其结构特征以及格局的完善程度,而水系规划对城市河流结构与水系格局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道和网络,通过计算和比较水系规划前后河流廊道与水系网络的一些指标,反映河流结构和水系网络特征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水系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揭示水系规划在改善城市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提高水系网络的连接度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本质;并以太仓市水系规划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后全市水系网络的连结数与最大可能连结数之比(γ)和网络中实际环路数与最大可能出现环路的比值(α)指数值分别比现状提高了30%和119%,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四个水利片区的研究发现各区的γ和α值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γ和α值表现为现状指标值越低、城市化影响越强烈的地区,规划后其值提高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规划 河流廊道 水系网络 网络连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建强 王敏 +6 位作者 黄沈发 龚静香 郭晋川 陈建国 阮俊杰 蔡卓尔 鄢忠纯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及途径分析,建立了包含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地表水系和地下工程特殊脆弱性以及污染源荷载3个部分16个指标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金山区地下...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及途径分析,建立了包含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地表水系和地下工程特殊脆弱性以及污染源荷载3个部分16个指标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金山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中等脆弱以上级别面积达到449. 80km^2,占评价区面积的70.67%,主要受本质脆弱性和地表水系特殊脆弱性较高影响叠加而成;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中”级别以下风险区面积达到555.44 km^2,面积占比达87. 27%,其主要潜在污染源为化工类工业园区及加油站;金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处于较低级别状态,“中”以下级别风险区面积为553. 38 km^2,“低”级别风险区面积为231. 13 km^2,“高”级别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金山南部,是该区域较高的地下水脆弱性、密集的工业区等多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地下水污染 风险评价体系 脆弱性 污染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平原河网区典型农村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赋存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海明 陈晓燕 +2 位作者 赵海涛 邹鹰 钱晓晴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有水样品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ρ=1.0 mg/L),79%的总氮质量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ρ=2.0 mg/L);73%的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标准(ρ=0.2 mg/L),39%的样品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氮素和磷素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硝态氮是溶解态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相应的比例约为60%,铵态氮比例最少,约为10%;溶解态活性磷是溶解态磷素主要赋存形态,约为80%。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地表水氮素和磷素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中沟、干渠等小型河流水体在夏季存在水质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中小河流 地表水 苏北平原 苏北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严以新 蒋小欣 +4 位作者 阮晓红 李轶 赵振华 倪利晓 张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29,共4页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C以BOD5计算),水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苏州市古城区水污染特征,从区域水文循环角度,提出了时空分步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即首先进行内外污染源控制;再通过适当的闸坝调度引入周边太湖或长江清洁水源,改善古城区水体水动力条件、缓解水体碳氮失衡;对于局部污染仍严重的水体进一步实施原位强化净化工程。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及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后,可使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该方案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的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水污染特征 时空分步综合治理 长效运营管理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滆运河流域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申萌萌 苏保林 +1 位作者 李卉 张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70,共8页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流的水力联系复杂,导致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有一定的困难.为加强对这一类地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揭示流域内非点源负荷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现有几种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太滆运河...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流的水力联系复杂,导致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有一定的困难.为加强对这一类地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揭示流域内非点源负荷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现有几种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太滆运河流域典型区域,以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为重点,将非点源污染分为产生量和入河量2部分,按照农田径流、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分别计算产生量,再通过现场调查和野外试验估算入河系数和入河量,估算该地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在年内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农田径流污染的影响,6—8月份的污染负荷比较高,接近全年污染负荷的30%;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显示大成村区域污染负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非点源 负荷 估算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