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韩宝明 李卓一 +8 位作者 靳雨馨 鲁放 胡江枫 黄思齐 王丁宁 张植 高婕 封方威 桑雁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730.14 km,其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分别占51.24%、10.43%和38.34%。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4.57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2168.77 km。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共188座城市累计运送客流713.78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5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318.10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全球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33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总里程达64195.23 km,中国(含港澳台)共有21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运营里程达2974.40 km。通过分析国内外重点国家的线网规模及发展状况可推测,中国通勤铁路的建设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客流量 统计分析 通勤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线掘进和建筑结构耦合作用时地铁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的地面沉降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飞 邹利 +2 位作者 乙珂豪 孙萌萌 吴静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目的]城市软土地层中双线隧道下穿建筑结构引起的地面变形较为复杂,有必要研究双线隧道和上部建筑物的耦合作用对地面变形的影响。[方法]依托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的监测数据,利用PLAXIS 3D软件,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建立三维隧道数值... [目的]城市软土地层中双线隧道下穿建筑结构引起的地面变形较为复杂,有必要研究双线隧道和上部建筑物的耦合作用对地面变形的影响。[方法]依托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的监测数据,利用PLAXIS 3D软件,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建立三维隧道数值模型,研究双线隧道盾构施工时的地面沉降规律,进而讨论双线隧道及建筑物参数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法对多个影响参数进行敏感性评估。[结果及结论]下穿建筑的双线隧道地面沉降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的U形分布,最大沉降位置向先行隧道偏移。与先行隧道相比,后建隧道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建筑结构所在地面呈现下凹式挠曲变形。建筑物自重、长宽比同地面沉降呈正相关,隧道埋深、间距、施工步距、建筑物刚度同地面沉降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双线隧道 引力搜索算法 敏感性分析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数据统计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福文 梁帅文 冯爱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34,I0005-I0014,共20页
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有6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约为11949.7 km(若不含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则有58个城市,运营总里程11773.5 km),以地铁制式为主,低运量系... 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有6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约为11949.7 km(若不含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则有58个城市,运营总里程11773.5 km),以地铁制式为主,低运量系统呈现多制式发展的局面。然后,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建设规划批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继续持审慎态度。最后,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特点,认为:1)更注重网络融合、既有线更新改造和低碳建设;2)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以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经济为技术发展指导原则;3)因地制宜开展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高投资效益;4)推动轨道交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近期主要体现在利用无人机承担巡检巡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运营线路 数据统计 发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概况 被引量:5
4
作者 侯秀芳 冯晨 +1 位作者 燕汉民 左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8个省份,58座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362条,运营线路总规模达12168.77 km,其中,地铁线路9281.37 km,占比76.27%。统计期末已开通全自动运营线路1486.01 km,占已投运线路总里程的12.21%。2024年当年共新增...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8个省份,58座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362条,运营线路总规模达12168.77 km,其中,地铁线路9281.37 km,占比76.27%。统计期末已开通全自动运营线路1486.01 km,占已投运线路总里程的12.21%。2024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51条(段),新投运线路总长度953.04 km,其中,新增地铁线路738.26 km,新增全自动运行线路425.70 km,全自动运行等级均为Go A4级。预计“十四五”期末,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总规模将超过13200 km,预估“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年客运总量将比“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年客运总量翻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通 线路 运营 地铁 全自动运行 客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和SE-DEA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测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吕秋霞 王文宪 +1 位作者 程碧荣 成琳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189,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且影响时间长,其运输效率的研究对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传统DEA模型仅能体现决策单元DEA有效或无效,未考虑外在影响因素的缺陷,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对2019—2023年全国24个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且影响时间长,其运输效率的研究对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传统DEA模型仅能体现决策单元DEA有效或无效,未考虑外在影响因素的缺陷,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对2019—2023年全国24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投影分析。该模型引入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更加准确的运输效率排序,并给出了DEA无效城市投入产出的改进方向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制式结构、交通分担率、线网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综合技术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剔除这些因素后,平均纯技术效率有明显提升,规模效率普遍下降,综合技术效率整体略有下降。投影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配置能力已较优,改进幅度不大,但规模效率不足,客运量和周转量都有待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效率 三阶段DEA 超效率分析 投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新线客流后评估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珂 杨慧芳 乐北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提高新线客流预测精度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新线客流预测方法进行评估、改进和优化。[方法]介绍了武汉地铁的新线开通情况,分析了武汉地铁新开线路的客运量走...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提高新线客流预测精度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新线客流预测方法进行评估、改进和优化。[方法]介绍了武汉地铁的新线开通情况,分析了武汉地铁新开线路的客运量走势规律,以及预测客流与实际客流的对比情况;基于线路客运量、分站客流量、断面客流量等客流指标,分析了预测客流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新线客流预测方法的改进建议。[结果及结论]预测方法自身的局限性、线路及车站属性考虑不足,以及预测基础数据不足等因素,是导致新线客流预测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新冠疫情影响客流培育、基于服务角度考虑等因素是导致新线客流预测产生误差的次要原因。提高新线客流预测精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优化相关预测参数;通过引入修正系数浮动因子加强对不同线路及车站的属性分析;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的积累,以及客流敏感性分析;探索新线客流预测新方法,或对传统预测方法进行动态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线客流预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开行方案效果及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鹏 宫振冲 杨宇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目前,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存在行车间隔大、列车满载率低、运营经济性差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开行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从降本增效角度研究改善措施。[方法]分析了当前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车站乘降量及断面客运量分... [目的]目前,北京轨道交通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存在行车间隔大、列车满载率低、运营经济性差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开行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从降本增效角度研究改善措施。[方法]分析了当前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车站乘降量及断面客运量分布,研究工作日早高峰客流特征,对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分析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在列车满载率、乘客服务、车辆配置率及运力运量精准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当前开行方案效果。[结果及结论]16号线工作日早高峰当前开行方案存在的乘客服务水平低、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运力浪费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甩项工程建设、调整开行方案、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公布列车时刻表、研究实现灵活编组等措施去解决,以确保在保障乘客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16号线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特征分析 开行方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短轨枕整体道床振动噪声问题分析及治理
8
作者 刘道通 谭大正 +1 位作者 韩朝霞 刘鑫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1,共7页
针对某地铁运营线路地下线短轨枕整体道床沿线振动噪声扰民投诉问题,对地铁和敏感点进行现场调研及振动噪声测试,分析振动噪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更换减振扣件、调整轨底坡和打磨钢轨的治理措施。通过建立车轨耦合解析模型... 针对某地铁运营线路地下线短轨枕整体道床沿线振动噪声扰民投诉问题,对地铁和敏感点进行现场调研及振动噪声测试,分析振动噪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更换减振扣件、调整轨底坡和打磨钢轨的治理措施。通过建立车轨耦合解析模型和隧道-地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对浮轨扣件刚度设计和减振效果进行预测。改造完成后进行振动噪声测试和入户回访,测试结果显示,改造后敏感点室内振动VLZmax昼间降低6.4 dB,夜间降低8.3 dB,二次结构噪声等效A声压级昼间降低1.36 dB(A),夜间降低1.88 dB(A),居民反映振动噪声问题明显改善,有效解决了振动噪声投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类似地铁振动噪声扰民投诉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线路 地下线 短轨枕整体道床 振动噪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的事理图谱构建研究
9
作者 樊茜琪 左建勇 +2 位作者 龚明 贾波 李政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系统庞大而复杂,使用传统数据准确分析运维风险具有一定难度,将大数据分析纳入风险管理是一种趋势。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从而为提升...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系统庞大而复杂,使用传统数据准确分析运维风险具有一定难度,将大数据分析纳入风险管理是一种趋势。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从而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方法]聚焦于列车运维安全事理图谱的构建,对构建事理图谱的3个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事件抽取环节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典并设计了触发词规则;事件关系抽取环节结合了语义依存与顺序关系;事理对齐环节采用优化的聚类算法来定义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对传统知识图谱方法、通用事理图谱方法以及本文方法的对比评价,验证本文方法在事理图谱构建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Gephi软件实现了事理图谱用数据存储和可视化。[结果及结论]传统的基于数理统计的故障分析和依赖人工经验的风险分析在预见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展示了事理图谱在运维风险管理中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路径,并实现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示的综合方法论。随着方法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证研究的深入,这套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事理图谱抽取范式将能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维安全 事理图谱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被引量:38
10
作者 韩宝明 余怡然 +8 位作者 习喆 孙亚洁 鲁放 李思苇 李卓一 黄思齐 胡江枫 桑雁翎 赵韵熙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用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43400.40 km,其中地铁、轻...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用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43400.40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分别占50.07%、10.69%和39.24%;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6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900.29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1232.65 km。2022年,全球59个国家的183座城市地铁累计运送乘客586.52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1万人次/(km·d),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212.51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统计国务院52号文件发布后的中国轨道交通的线网规模数据,预测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在中国内地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疫情前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客流数据,预计中国内地客流量将在2024—2025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客流量 统计分析 负荷强度 客流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线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计划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垚 柏赟 +1 位作者 毛保华 温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9,共9页
跨线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发展方向。针对跨线条件下列车交路计划编制问题,通过构造乘客出行时空网络图准确刻画复杂交路下的客流行为,建立以最小化列车走行公里与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列车交路方案、开... 跨线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发展方向。针对跨线条件下列车交路计划编制问题,通过构造乘客出行时空网络图准确刻画复杂交路下的客流行为,建立以最小化列车走行公里与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列车交路方案、开行比例与频率为决策变量,并针对跨线交路与本线交路的行车冲突,考虑非等间隔发车,确定列车发车时刻。设计基于交路及开行频率搜索与运行间隔协调的定制分解算法。案例结果表明,列车跨线方向与乘客换乘主方向一致时,跨线交路可同时提升企业运营与乘客出行效益。换乘出行导致的断面客流量差异是跨线交路开行方案设置的主要依据。研究结论可为运营企业制定列车交路计划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网络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跨线运行 交路方案 服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可拓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寒川 刘丹阳 +2 位作者 张煜睿 刘志钢 尚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6,共7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缺乏时效性和部分安全评价模型忽略评价等级的模糊界限等问题,重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员工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相关单位的配合程度、防控设备的完备程度...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缺乏时效性和部分安全评价模型忽略评价等级的模糊界限等问题,重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员工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相关单位的配合程度、防控设备的完备程度等新指标;其次运用基于离差最小化的最优最劣法(BWM)和反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然后应用可拓云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等级;最后以上海地铁17号线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17号线运营安全评价各指标的各级云关联度低于0.5且置信度高于0.99,其中,人员因素、线路因素、管理因素的置信度均为1,仅设备因素的置信度为0.998;结合每个二级指标的灵敏度值分析,得出车站运营设备的可靠性对线路实际运营安全影响最大;在实际运营中,乘客对车站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配合程度越高,对综合评价的提升也越大;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水平,且更加适用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可拓云 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运营 安全评价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多专业速度控制与匹配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海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20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多专业间的协调性是决定能否充分实现预期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列车运行速度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技术标准、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不同专业速度控制存在的重叠防护问题,通过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多专业间的协调性是决定能否充分实现预期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环节,列车运行速度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技术标准、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不同专业速度控制存在的重叠防护问题,通过剖析通信、信号、车辆、线路、环境等对全自动运行(FAO)线路列车运行速度的限制,提出列车自动运行(ATO)模式、列车自动防护(ATP)模式、蠕动模式和洗车模式4种典型运行模式下的速度匹配控制方案,讨论了根据线路等级速度拟定正线区间结构设计速度、车辆构造速度、车辆超速防护触发速度、车辆最大动态包络线计算速度、最高ATP顶篷速度、最高ATO目标速度的方法,并给出多专业匹配设计关键速度建议值。同时借助仿真手段,结合不同站间距设置与最短时间速度曲线计算,进一步针对速度等级为80,100 km/h以及120 km/h的线路分别讨论了站间距的匹配设计,建议三者站间距分别不少于1.0,1.4 km以及2.5 km。开展多专业速度控制与匹配设计的优化,有助于最大化发挥系统和设备性能,保证线路整体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线路 速度控制 速度匹配 线路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数据统计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福文 梁帅文 冯爱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00,I0073-I0080,共16页
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有61个,运营总里程约11 034 km(若不含“智轨”系统,则有54个城市,运营总里程10 866 km)。然后,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建设规划批... 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有61个,运营总里程约11 034 km(若不含“智轨”系统,则有54个城市,运营总里程10 866 km)。然后,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建设规划批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或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最多的仍为地铁制式。最后,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特点,认为:1)高质量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主基调;2)优质工程及技术创新比往年有所增加;3)城市轨道交通仍保持较快速度发展,行业更关注已开通线路的运营和维保。可以预期,绿色低碳建造技术、智慧高效管控技术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运营线路 数据统计 发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轨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惠昌武 许得杰 +2 位作者 巩亮 曾钰宁 钟苗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研究城轨运营事故的分布特征和致因机理,对保障运营安全、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970—2022年国内外425例城轨运营事故,对比分析运营事故的发生原因及时间分布特征。基于致因机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轨运营安全... 研究城轨运营事故的分布特征和致因机理,对保障运营安全、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970—2022年国内外425例城轨运营事故,对比分析运营事故的发生原因及时间分布特征。基于致因机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轨运营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基于博弈论的组合权重评价方法,并以1990—2022年我国274例运营事故数据为例,结合专家打分情况,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城轨运营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运营事故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国内和国外由设备原因导致的运营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65%、56%,1月、3月、7月、8月和12月为事故频发月份,与客流高峰月份相同;组合赋权法既考虑客观统计数据中的信息量,又结合主观专家的经验积累,其评价结果与统计结果相差较小,证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安全 主成分分析 指标体系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路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运 楚柏青 光志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62,共6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在促进城轨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有线改造涉及专业面广、待解决问题复杂,过去以解决安全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消隐改造、以部分专业为对象的专项改造已难以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在促进城轨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有线改造涉及专业面广、待解决问题复杂,过去以解决安全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消隐改造、以部分专业为对象的专项改造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既有线改造需求。因此,面对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须深入探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发展路径。本文在梳理北京既有线改造历程的基础上,从面临的问题与实现的愿景两方面展开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既有线改造的整体思路,同时从城轨可持续发展方面创新地提出了既有线改造中的投融资思路,并从制度建设、要素活力、投融资机制、科技赋能、技术攻关、相关标准6个方面给出既有线改造工作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既有线改造 需求分析 改造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概况 被引量:34
17
作者 侯秀芳 冯晨 +1 位作者 燕汉民 左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8个省份的59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338条,运营线路总规模达11 232.65 km,其中,地铁线路8 547.67 km,占比76.10%,全自动运营线路1 052.43 km,占已投运线路总里程的9.37%。2023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 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共有28个省份的59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338条,运营线路总规模达11 232.65 km,其中,地铁线路8 547.67 km,占比76.10%,全自动运营线路1 052.43 km,占已投运线路总里程的9.37%。2023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53条(段),新投运线路总长度884.55 km,其中,新增地铁线路539.50 km,新增全自动运行线路252.79 km。新增运营线路共涉及7种系统制式,分布在30座城市中,其中有3座城市为2023年首次运营城轨交通。2023年全年完成客运量再创历史新高,日均客运量首次突破8 000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 运营 地铁 全自动运行 客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工作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王镇波 陆静 施董燕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上海因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较早而成为国内既有线改造领域的先行者,其既有线改造经历以及经验教训对国内其他城市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此,首先回顾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历程,主要呈现关注重点逐渐从个体向全局过渡、改造内容逐渐多元... 上海因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较早而成为国内既有线改造领域的先行者,其既有线改造经历以及经验教训对国内其他城市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此,首先回顾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历程,主要呈现关注重点逐渐从个体向全局过渡、改造内容逐渐多元化和系统化、契合城市与网络发展目标的改造需求持续深化和拓展的发展趋势。其次,总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要点,改造前以系统思维制定改造计划、改造中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前提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影响、改造后积极开展后评估。然后从资金支持有限、内外沟通协调效率要求高、项目管理难度大、技术积累不足等方面剖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既有线改造工作的难点。最后,展望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既有线改造重点工作:探寻更多的既有线改造资金渠道、开展既有线改造项目施工计划与管理机制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深化既有线网评估工作、攻关未预留条件的地下车站不停运改扩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既有线改造 改造历程 补短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海 窦亮 +2 位作者 张猛 秦义展 孙颖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6,142,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是开展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和运营组织筹备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初期运营客流预测在预测期、研究对象、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方面的特点,总结该类预测工作开展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初... 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是开展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和运营组织筹备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初期运营客流预测在预测期、研究对象、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方面的特点,总结该类预测工作开展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阐述其中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调查、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出行需求预测、评估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要点,并概括总结客流预测指标、对既有线的影响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车站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而解读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资料并掌握其运行现状特点,研判其短期发展趋势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宏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对微观客流指标预测的精度不足问题,可在城市宏观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类交通调查建立城轨系统出行需求分析专题模型。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初期运营 客流预测 新开通线路 需求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路列车编组方案研究--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毓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86,共8页
列车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之一,对线路建设及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在各地线网不断向城市边缘延伸,客流出现中心城区客流大,边缘地区客流小,或初、近期客流小,远期客流大等时空不均衡特征的背景下,对既有延伸线的编组研究刻不容缓... 列车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之一,对线路建设及后期运营至关重要,在各地线网不断向城市边缘延伸,客流出现中心城区客流大,边缘地区客流小,或初、近期客流小,远期客流大等时空不均衡特征的背景下,对既有延伸线的编组研究刻不容缓。首先,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编组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说明混跑编组、灵活编组的应用趋势;之后,以青岛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工程为例,根据客流确定固定6编组、4辆、6辆混跑编组的开行方案,基于运营角度选取全日、高峰满载率、全日牵引能耗、车辆购置费等评价指标,对6号线采用两方案进行系统比选;并分析混跑编组方案对站台门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场段规模的改造成本。研究结果表明:6号线采用4辆、6辆混跑后,运营方面初、近、远期客流服务水平均可提高3对/h,同时全日及高峰满载率有所提高,经济性方面车辆购置费可节约1.1亿元,电耗节约6.2亿元,工程、系统改造成本为1.4亿元,综合来看,运营期按25年综合成本可节约5.9亿元。综合运营、经济两方面6号线二期推荐4辆、6辆混跑编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延伸线路 列车编组 系统运能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