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砂岩型铀矿中的铀硅等主量元素
1
作者 吴领军 梁亚丽 +4 位作者 马琳 阿丽莉 杨珍 贺攀红 吴培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砂岩型铀矿样品按传统石墨坩埚碱熔方法,受坩埚和熔剂的影响,熔融物容易在坩埚内壁粘附,很难完全将熔融物导出溶解定容,致使检测结果偏低,且过程复杂冗长。选择无水偏硼酸锂为熔剂,石墨坩埚内铺垫石墨粉于马弗炉内1000℃熔融样品20 min... 砂岩型铀矿样品按传统石墨坩埚碱熔方法,受坩埚和熔剂的影响,熔融物容易在坩埚内壁粘附,很难完全将熔融物导出溶解定容,致使检测结果偏低,且过程复杂冗长。选择无水偏硼酸锂为熔剂,石墨坩埚内铺垫石墨粉于马弗炉内1000℃熔融样品20 min,超声溶解制备砂岩型铀矿样品溶液,采用三通进样,并对标准溶液系列进行基体匹配绘制校准曲线,测定了样品中U、Si等主量元素。优化了样品熔融时间、温度、偏硼酸锂用量等条件,三通进样考察了共存待测主量元素硅对其他元素的影响,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影响,确定元素分析谱线,对砂岩型铀矿国家标准物质及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各元素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偏差RE在-3.0%~2.8%,方法精密度RSD在1.2%~3.2%,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3%~104%,方法检出限为0.60~51.69μg/g,满足分析测试要求,为砂岩型铀矿元素的分析检测提供了测量范围宽、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偏硼酸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砂岩型铀矿 基体匹配 主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核取证表征铀矿石浓缩物 被引量:3
2
作者 席瑞阳 王亚龙 +9 位作者 郭思琪 汪伟 徐江 何亚姣 凡金龙 霍艳坤 王玉凤 方随 李志明 张小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5-1644,共10页
该研究建立了联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SEM-EDS)、全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萃淋去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L-TBP/ICP-MS)鉴别铀矿石浓缩物(UOC)中60余种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通过SEM-EDS得到5种UOC的表面微观... 该研究建立了联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法(SEM-EDS)、全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萃淋去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L-TBP/ICP-MS)鉴别铀矿石浓缩物(UOC)中60余种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方法。通过SEM-EDS得到5种UOC的表面微观形貌,并结合ICP-MS得到的N、O、S、K和Cl等基体元素的含量信息,可初步判断不同UOC的生产方式及其化学组成。全溶/ICP-MS方法可快速测定Na、Ca、Fe等含量较高的基体元素,特别在测量W、Sn等易吸附或水解元素含量方面具有优势。CL-TBP/ICP-MS方法的优势在于可获得包含极低含量目标元素在内的60种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对重点关注的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可达10-9 g/g量级。根据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信息,可有效鉴别不同来源的UOC,并初步推测其成矿类型。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铀矿石浓缩物和其他铀基体材料的核取证表征、解析溯源、数据库建设等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取证 铀矿石浓缩物 形貌 基体元素 杂质元素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文涛 杜江平 +3 位作者 赵雨梦 马春雨 刘伟 蔡振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6-103,共8页
金属陶瓷(CERMET)弥散燃料是目前核热推进反应堆用燃料研发热点。氮化铀(UN)微球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高填充率等特点,钨基体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及低线性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将两者结合形成的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是空间核动力的... 金属陶瓷(CERMET)弥散燃料是目前核热推进反应堆用燃料研发热点。氮化铀(UN)微球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高填充率等特点,钨基体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及低线性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将两者结合形成的钨基氮化铀微球弥散燃料是空间核动力的理想候选材料。本文突破了碳热还原-氮化关键难点,成功制备了高纯UN微球,采用无压通氢烧结的工艺路线,实现了钨基UN弥散燃料芯块制备,研究了不同参数对UN微球和弥散燃料芯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碳化温度为1900℃、保温时间为8 h、氮化温度为1900℃、保温时间为3 h时,UN微球的纯度最高,达93.79%,相对密度为96%T.D.;以丙三醇为黏结剂、无水乙醇为稀释剂,对UN微球与基体钨粉进行湿混后直接装模压制,UN微球在钨基体中分布较均匀;使用氢气进行致密化烧结,在1900℃可获得95%T.D.以上致密度。对燃料芯块的性能测试表明,钨基UN芯块中的微球完整且分布均匀,微球中U、N原子比为1.04∶1,钨基体与UN微球界面粘附紧密,无分层;随着温度的升高,芯块的导热系数逐渐降低,100℃时的导热系数为182.6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燃料 氮化铀微球 钨基体 碳热还原-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基体中痕量钚的分离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力力 李金英 +2 位作者 赵永刚 张继龙 王同兴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40,共6页
为了从铀基体中分离痕量钚,采用由TBP色层柱和7402季铵盐色层柱组成的萃取色层法及低本底α谱仪对模拟铀样品中铀钚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分离流程的条件;对影响流程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料液和洗涤液酸度、流速、解吸液浓度等... 为了从铀基体中分离痕量钚,采用由TBP色层柱和7402季铵盐色层柱组成的萃取色层法及低本底α谱仪对模拟铀样品中铀钚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分离流程的条件;对影响流程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料液和洗涤液酸度、流速、解吸液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离流程。当料液中铀和钚分别为0.1 g和6 ng时,对铀的去污因子大于107,钚的收率大于95%,满足了质谱法测量铀基体中杂质钚同位素丰度比值的要求。使用该流程对后处理铀产品进行了铀钚分离及质谱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基体 痕量钚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水提铀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熊洁 文君 +1 位作者 胡胜 汪小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7-265,共9页
铀是重要的核资源之一,而海水提铀是最有前景的一项解决铀资源短缺的途径。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海水提铀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碳基材料、硅酸盐材料等不同类型吸铀材料自身特点与吸铀效果的比较,分析了基体材... 铀是重要的核资源之一,而海水提铀是最有前景的一项解决铀资源短缺的途径。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海水提铀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碳基材料、硅酸盐材料等不同类型吸铀材料自身特点与吸铀效果的比较,分析了基体材料与功能微区构型对吸铀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各类吸铀材料的优劣。结合国内对海水提铀的理论研究进展和规模性海试试验的研究结果,明确了未来海水提铀用功能材料需兼具大比表面积、优异的选择吸附铀功能及可在开放流动环境下稳定存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吸铀材料 基体结构 功能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铀芯块中微量Mn、Cr、Ni、Mo、Th的测定方法改进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桂荣 郭国龙 +2 位作者 王春叶 刘扬 孙晓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硝酸溶解二氧化铀芯块,采用TBP树脂连续分离Mn、Cr、Ni、Mo、Th五种元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Mn、Cr、Th,石墨炉原子吸收(GAAS)法测定Ni、Mo。结果表明:3mol/L硝酸介质中,U、Th被TBP树脂吸附,Mn、Cr、Ni、Mo 4种元素直接进... 硝酸溶解二氧化铀芯块,采用TBP树脂连续分离Mn、Cr、Ni、Mo、Th五种元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Mn、Cr、Th,石墨炉原子吸收(GAAS)法测定Ni、Mo。结果表明:3mol/L硝酸介质中,U、Th被TBP树脂吸附,Mn、Cr、Ni、Mo 4种元素直接进入接收液(A),继续用6 mol/L盐酸平衡柱子,弃去8mL死体积后,此时Th淋洗进入接收液(B)。接收液为高酸基体,元素浓度低,故将接收液蒸至近干,稀酸溶解测定。采用标准物质(GBW04242)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测定值均在标准值的置信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铀芯块 TBP 分离 高酸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铁基复合材料去除铀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华 卢龙 +3 位作者 郭亚丹 张卫民 谈施佳 李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6,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铁基复合材料,考察了pH值、吸附材料用量、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Mn^(2+)和CO_3^(2-)对羟基磷灰石(HAP)与羟基磷灰石-铁基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的铀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铁基复合材料,考察了pH值、吸附材料用量、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Mn^(2+)和CO_3^(2-)对羟基磷灰石(HAP)与羟基磷灰石-铁基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的铀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分析了HAP和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物相,并探讨了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铀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溶液pH值为5. 0、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 05 g、铀的初始浓度为10 mg/L,60 min时去除率达到98. 53%。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铁基 复合材料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hrom Sr树脂用于铀矿浓缩物中铅锶的分离富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卓 李力力 +3 位作者 朱留超 赵兴红 黄声慧 赵立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铀矿浓缩物的溯源研究在核法证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测量其中的铅、锶同位素丰度比能为溯源提供部分地理指示信息。对铀矿浓缩物中铅、锶同位素的精准测量主要受制于大量铀与微量铅、锶的分离、富集。本文利用Eichrom Sr树脂对铅、锶... 铀矿浓缩物的溯源研究在核法证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测量其中的铅、锶同位素丰度比能为溯源提供部分地理指示信息。对铀矿浓缩物中铅、锶同位素的精准测量主要受制于大量铀与微量铅、锶的分离、富集。本文利用Eichrom Sr树脂对铅、锶的特效吸附性,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铅、锶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淋洗酸度、流速、体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淋洗条件;进而利用UTEVA树脂对铀的特效吸附性,与Eichrom Sr树脂联用,实现了铀矿浓缩物中大量铀与微量铅、锶的分离,有效降低了因铅、锶洗脱液中铀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基体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铅、锶回收率均> 90%,铅、锶洗脱液中的铀含量低于500ng,优于文献报道值(48. 8μg)。利用该方法对实际铀矿浓缩物样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铅、锶同位素丰度比可以作为铀矿浓缩物的地理溯源判据,为今后建立铀矿浓缩物中铅、锶同位素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chromSr树脂 铀矿浓缩物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