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ce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 in rock slope based on upper-bound theorem of limit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明华 刘建华 +1 位作者 刘代全 汪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404-410,共7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s of rock slope are commonly in the shape of either line or fold line,analysis thought of conventional pile foundation in the flat ground under complex lo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potential sliding surfaces of rock slope are commonly in the shape of either line or fold line,analysis thought of conventional pile foundation in the flat ground under complex load condition was applied and the upper-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ute thrust of rock layers with all possible distribution shapes. The interaction of slope and pile was considered design load in terms of slope thrust,an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as derived to calculate inner-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 in rock slope under complex load condition. The result of example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slope thrust has certain impact on displacement and inner-force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growth rate reaches 54% and the maximum moment and shear growth rates reach only 15% and 20%,respectively,but the trends of inner-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bridge pile foundation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pile foundation in the flat ground. When the piles bear the same level lateral thrust,the distribution shapes of slope thrust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on inner-force of pile foundation,especially the rectangle distribution,and the triangle thrust has the smallest displacement and inner-force of pile foun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foundation rock slope inner-force calculation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upper-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influence of nonlinearity and di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evaluated by upper-bound limit analysis 被引量:7
2
作者 TANG Gao-peng ZHAO Lian-heng +1 位作者 LI Liang CHEN Ji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02-1611,共10页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nonlinearity and di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upper-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The mechanism of slope collapse was analyzed by dividing it into arbitrary discrete soi...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nonlinearity and di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upper-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The mechanism of slope collapse was analyzed by dividing it into arbitrary discrete soil blocks with the non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and nonassociated flow rule.The multipoint tangent(multi-tangent) techniqu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lope stability by linearizing the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the slope safety factor was derived based on the virtual work principle and the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and the global slope safety factor can be obtained by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nonlinear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The results show better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 when the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reduces to a 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or the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reduces to an associated flow rule,which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Slope safety factors calculated by the multi-tangent inclined-slices technique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single-tangent inclined-slices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tangent inclined-slices techniqu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slope stability limit analysis.The combined effect of nonlinearity and di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was analyzed,and the paramet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onlinearity and dil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multipoint TANGENT technique upper-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based on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炼恒 李亮 +2 位作者 杨峰 罗强 刘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836-844,共9页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 and the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the equation for expressing critical limit-equilibrium state was employed to define the safety factor of a given slope and it... Based on the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 and the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the equation for expressing critical limit-equilibrium state was employed to define the safety factor of a given slope and its corresponding critical failure mechanism by means of the kinematical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theory. The nonlinear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were treated as variable parameters and a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failure mechanism was considered for calculation schemes. The iter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obtain the safety factors. Case stud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solutions presented here agree with available predictions when nonlinear criterion reduces to linear criterion, and the validity of present method could be illuminated. 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 it can also be seen that nonlinear parameter rn, slope foot gradient ,β, height of slope H, slope top gradient a and soil bulk density γ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upper-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factor of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for natural slope by kinematical approach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志彬 覃长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546-1553,共8页
The stability of natural slope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limit analysis. The sliding model of a kind of natural slope was presented. A new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velocity field for the new sliding model was const... The stability of natural slope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limit analysis. The sliding model of a kind of natural slope was presented. A new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velocity field for the new slid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e stability factor formulation by the upper bound theorem leads to a classical 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when the external work rate and in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 were solved, and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the programming problem was given. The upper bound optimization problem can be solved efficiently by applying a nonlinear SQP algorithm, and stability factor was obtained, which agrees well with previous achie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limit analysis upper bound theor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盾构挤压效应的隧道侧部含溶洞岩层稳定性上限分析
5
作者 杨阳 侯艳娟 +3 位作者 娄在明 毛露露 张顶立 孙振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135,共10页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挤压破坏范围理论预测解析解及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并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敏感程度分析。结合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提出盾构掘进参数综合设计方法,并在LPM131溶洞位置处得到相应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抗水岩层安全距离符合实际情况,且不同参数变化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影响程度不一致,其中溶洞大小、溶洞填充压力和盾构挤压效应越大,引起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就越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应实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防止含溶洞岩层造成贯通性挤压破坏,确保邻近富水隐伏溶洞段盾构隧道的正常施工,研究成果对预测含溶洞正侧部隧道突水灾害的针对性防治和可预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城市岩溶区 大型盾构隧道 上限分析定理 盾构挤压效应 岩层稳定性 临界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力效应的裂缝边坡稳定性非线性能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伟 卢茜 +2 位作者 徐长节 陈静瑜 陶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53,共10页
现有考虑水力效应的裂缝边坡稳定性分析大多基于线性破坏准则,而岩土体破坏往往呈现非线性特征,因此开展水力效应影响下的裂缝边坡稳定性非线性极限上限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及强度折减技术,结合“外切线法”非线性... 现有考虑水力效应的裂缝边坡稳定性分析大多基于线性破坏准则,而岩土体破坏往往呈现非线性特征,因此开展水力效应影响下的裂缝边坡稳定性非线性极限上限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及强度折减技术,结合“外切线法”非线性破坏准则,构建坡顶含竖直裂缝的边坡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根据虚功原理推导出裂缝边坡安全系数解析式,通过MATLAB优化计算,结合边坡工程实例探讨了典型因素对裂缝边坡稳定性、临界裂缝及滑动面位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h的持续上升,边坡安全系数不断降低,临界裂缝深度逐渐增大且临界裂缝位置逐渐向坡顶缘偏移;非线性系数m明显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安全系数随着非线性系数的增大显著减小,采用线性破坏准则会高估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非线性系数的增大,临界裂缝深度随之增大,临界裂缝位置距离坡顶缘越来越远,滑坡体体积逐渐增大;裂缝与坡顶缘距离l m随着非线性系数m的增大而增大(当m增大0.2时,l m增大约1 m),且随着裂缝与坡顶缘距离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无明显变化,临界裂缝深度先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稳定性分析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安全系数 非线性破坏准则 强度折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边坡地震稳定性拟静力极限上限分析
7
作者 罗伟 刘世瑞 +2 位作者 徐长节 陈静瑜 卢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0,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震效应下多种因素对多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坡角和台阶宽度是影响地震作用下多级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震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应合理设置边坡台阶宽度并放缓坡角;地震效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非线性条件下更符合工程实际,非线性系数m的增加将降低边坡稳定性;水平地震效应明显影响边坡稳定性,随着水平地震系数kh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FS显著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加快;同时当地震效应比例系数λ越大,即竖向地震作用越大时,边坡在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作用下更易失稳。因此,进行多级边坡工程设计时有必要同时考虑水平地震效应和竖向地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边坡 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破坏准则 地震拟静力法 安全系数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理论的复合地层中双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黄阜 陈晶晶 +2 位作者 王勇涛 杨云强 谭瑞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共11页
针对目前双模式盾构在复合地层土-岩交界面进行掘进模式转换过程中掘进面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双模式盾构在穿越土-岩交界面过程中开挖面前方岩土体的二维破坏机制,利用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得到极... 针对目前双模式盾构在复合地层土-岩交界面进行掘进模式转换过程中掘进面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双模式盾构在穿越土-岩交界面过程中开挖面前方岩土体的二维破坏机制,利用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得到极限状态下土舱压力的目标函数,通过优化计算得到盾构机在穿越土-岩交界面过程中维持开挖面稳定所需的土舱压力上限解,并讨论不同参数对土舱压力及开挖面前方岩土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可靠度理论建立土舱压力的可靠度模型,并给出复合地层中容许可靠度下维持开挖面稳定性最小土舱压力的建议值。结果表明:盾构机在穿越土-岩交界面过程中维持开挖面稳定所需的土舱压力随着盾构机与土-岩交界面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开挖面前方岩土体的破坏范围随着界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双模式盾构 土舱压力 可靠度 极限分析理论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对数螺旋曲线破坏机构的富水软岩隧道开挖面支护应力分析
9
作者 许敬叔 刘俊 +1 位作者 路德春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1-582,共12页
为了避免对胡克-布朗准则进行任何线性化处理,将广义胡克-布朗(generalized Hoek-Brown, GHB)强度准则直接引入到开挖面稳定性分析中,基于极限分析理论构建了富水地层浅埋隧道开挖面多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在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推... 为了避免对胡克-布朗准则进行任何线性化处理,将广义胡克-布朗(generalized Hoek-Brown, GHB)强度准则直接引入到开挖面稳定性分析中,基于极限分析理论构建了富水地层浅埋隧道开挖面多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在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推导出能量平衡方程,得到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表达式,并且通过程序优化得到支护应力最优上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HB强度参数、孔隙水压力系数、岩土体重度以及隧道埋深比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稳定性图表,通过该图表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富水地层隧道开挖面维持稳定性所需的极限支护应力,为盾构隧道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面 广义Hoek-Brown准则 多对数螺旋线破坏机构 孔隙水压力 极限分析上限法 极限支护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加筋边坡抗震稳定性的拟动力上限分析
10
作者 王振 孙志彬 +2 位作者 杨胜宇 聂秀鹏 谭晓慧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8-1296,共9页
拟动力法可以更好地考虑地震传播的时空变化特性,文章采用拟动力分析方法研究均匀加筋与三角加筋2种不同加筋模式下,加筋土坡的三维地震稳定性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构建三维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机构,推导地震边坡三维安全系数的表达... 拟动力法可以更好地考虑地震传播的时空变化特性,文章采用拟动力分析方法研究均匀加筋与三角加筋2种不同加筋模式下,加筋土坡的三维地震稳定性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构建三维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机构,推导地震边坡三维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并考察拟静力与拟动力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参数分析揭示三维加筋边坡的拟动力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拟动力分析,拟静力分析获得的安全系数解更为保守,特别是对于水平地震力系数k_(h)和坡角β较大的情况,两者差异更加显著;随着水平地震力系数k_(h)、宽高比B/H、放大系数f的增加,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而随着平均加筋强度k_(0)增加,边坡稳定性显著提高;地震波周期T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2种加筋模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一致,且三角加筋模式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三维稳定性分析 拟动力法 加筋模式 上限定理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边坡动态稳定性拟静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炼恒 罗强 +2 位作者 李亮 杨峰 但汉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27-3634,共8页
将强度折减技术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利用安全系数Fs评定指标对层状岩体边坡进行稳定性上限分析,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层状岩体坡体安全系数和潜在破裂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类计算方法... 将强度折减技术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利用安全系数Fs评定指标对层状岩体边坡进行稳定性上限分析,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层状岩体坡体安全系数和潜在破裂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类计算方法的对比可以证明表明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边坡安全系数和破坏范围受边坡坡度、岩体重度、边坡高度、动载效应系数和岩层倾角的控制;当岩层倾角处于一定范围时,层状岩体边坡发生顺层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工程中需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边坡 动态稳定性分析 拟静力方法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法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海桶形基础破坏机制及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武科 栾茂田 +1 位作者 范庆来 王志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98,共5页
针对饱和软黏土地基上桶形基础结构,基于弹塑性极限分析中的上限法,建立了一种竖向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的极限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解验证了所提出极限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据此进行了一系列变动参数比较计算,以此对... 针对饱和软黏土地基上桶形基础结构,基于弹塑性极限分析中的上限法,建立了一种竖向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的极限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解验证了所提出极限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据此进行了一系列变动参数比较计算,以此对大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所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结论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形基础 极限分析 破坏机制 上限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仿真的施工导流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钟登华 黄伟 张发瑜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1-1445,共5页
施工导流系统风险分析采用Monte-Carlo计算机仿真方法,改变了传统导流标准设计只考虑单一水文不确定性因素及数学模型中水力参数为定值的限制.而基于多元不确定性因素的仿真,由于水文和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使仿真计算的堰前水位具有不... 施工导流系统风险分析采用Monte-Carlo计算机仿真方法,改变了传统导流标准设计只考虑单一水文不确定性因素及数学模型中水力参数为定值的限制.而基于多元不确定性因素的仿真,由于水文和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使仿真计算的堰前水位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建立了施工导流仿真运算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系统运行过程,求解堰前水位,应用中心极限定理确定仿真最小运行次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描绘出堰前水位的经验累计曲线和概率分布曲线.定义系统在设计挡水位失效的概率来描述施工导流系统的风险率,根据概率分布曲线确定现行导流标准下系统的风险率,为施工导流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导流 系统仿真 不确定性分析 中心极限定理 概率分布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的上限解析解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亮 杨小礼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7,共4页
针对圆形浅基础 ,根据极限分析中的上限定理 ,选择合适的机动位移速度场 ,推导出地基承载力的上限解析解。绘制上限解析解与粘聚力、内摩擦角的关系曲线。同时根据工程实例 。
关键词 极限分析 速度场 上限定理 能量消散率 承载力 岩土结构物 上限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极限分析方法 被引量:27
15
作者 秦会来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9-2724,共6页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土体非均质以及软土地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稳定性的特点,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应用于非均质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计算中,讨论了极限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选用Prandtl机构建立了非均质软土地区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土体非均质以及软土地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稳定性的特点,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应用于非均质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计算中,讨论了极限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选用Prandtl机构建立了非均质软土地区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运动许可速度场,根据速度场推导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该方法中土体强度、基坑宽度、支护墙体入土深度、基岩埋置深度等因素对坑底抗隆起稳定的影响。通过几个工程的计算与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分析上限法 软土 基坑支护 抗隆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上限分析中“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的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炼恒 李亮 +2 位作者 但汉成 罗苏平 任东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4-39,共6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讨论了"切线法"引入非线性M-C破坏准则时采用"初始切线法"和"外切线法"对边坡临界高度、地基承载力、主动土压力3个经典土力学问题的影响,用以分析"外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讨论了"切线法"引入非线性M-C破坏准则时采用"初始切线法"和"外切线法"对边坡临界高度、地基承载力、主动土压力3个经典土力学问题的影响,用以分析"外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分析岩土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非线性参数对土工结构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恰当引入岩土材料的非线性破坏特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基于上限法通过"初始切线法"引入非线性破坏准则是众多上限解答的一个上限解答,特定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好的上限解,但随着非线性参数m的增大由此引起的误差也越来越大,采用"外切线法"更具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非线性M—C破坏准则 极限上限法 切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稳状态耗能最小原理的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稳定性上限解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炼恒 罗强 +1 位作者 李亮 杨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6-432,共7页
基于岩土塑性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的基本原理,考虑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应,分析了单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特性,并由此探讨了多预应力锚索共同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能量分析方法。结合强度折减技术,采用内点迭代方法和序列二次规... 基于岩土塑性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的基本原理,考虑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应,分析了单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特性,并由此探讨了多预应力锚索共同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能量分析方法。结合强度折减技术,采用内点迭代方法和序列二次规划优化迭代法对锚固边坡安全系数目标函数进行了能量耗散最小化意义上的优化计算。典型算例的分析计算表明:锚索加固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预应力锚索设置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临界滑裂面位置和锚索长度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锚索设置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和锚索长度的影响,单锚索的最优设置位置应位于边坡中下部区域。采用多排锚索加固既可以保证边坡的安全储备,也可有效避免局部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边坡预加固 预应力锚索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强度折减技术 失稳状态耗能最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浩 王全才 +2 位作者 张晓曦 张群利 郭绍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0-95,共6页
为了研究洪水作用过程中河流两岸滑坡复活,用极限分析理论建立洪水作用下曲线形滑面滑坡复活模型,研究洪水作用过程中洪水位、冲刷量、地下水位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地表水升高稳定性系数升高,随着地下水位升高滑... 为了研究洪水作用过程中河流两岸滑坡复活,用极限分析理论建立洪水作用下曲线形滑面滑坡复活模型,研究洪水作用过程中洪水位、冲刷量、地下水位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地表水升高稳定性系数升高,随着地下水位升高滑坡稳定系数降低,滑坡在地下水与土体内摩擦角折减双重作用下,在内摩擦角15°~25°范围内有一个复活破坏过程;随着冲刷深度增加稳定性系数降低,随着边坡高度增加,冲刷深度对稳定性系数影响减小;相对于其他参数,冲刷深度与内摩擦角对稳定性系数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极限分析 稳定性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中桶形基础的上限法极限分析模型及其计算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晖 王乐芹 +1 位作者 周锡礽 肖仕宝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9,共7页
桶形基础作为近海工程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结构与地基土体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此类结构的承载机理与破坏形态一直未有明确的界定,根据饱和软黏土中桶形基础的工作特点确立了其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一种新的三维组合破坏模式,基于塑性极... 桶形基础作为近海工程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结构与地基土体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此类结构的承载机理与破坏形态一直未有明确的界定,根据饱和软黏土中桶形基础的工作特点确立了其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一种新的三维组合破坏模式,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的上限法建立了受侧向荷载作用的、饱和软黏土中桶形基础的极限分析模型,运用非线性数学规划的Nelder-Mead改进单纯形法,并结合遗传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寻优,求得上述破坏机制的最危险模式及侧向荷载的最小上限解.根据桶形基础在不同插入深度时的承载机理及受力机制,将桶形基础结构划分为3种受力模式,即相对埋深小于0.52时的浅插式、相对埋深大于1.2时的深插式与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模式,为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模型试验及工程实例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形基础 极限分析 破坏机制 上限法 Nelder-Mead改进单纯形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分圆弧滑面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根龙 门玉明 +2 位作者 陈志新 伍法权 祁生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基于等分圆弧滑面的简化条件,采用土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建立了土质边坡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得到了土质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考虑了圆弧滑面的内能耗散率作用和边坡土体自重荷载、地震惯性力及孔隙水压力所做的外功率作用,可以解... 基于等分圆弧滑面的简化条件,采用土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建立了土质边坡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得到了土质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考虑了圆弧滑面的内能耗散率作用和边坡土体自重荷载、地震惯性力及孔隙水压力所做的外功率作用,可以解决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是一种改进的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稳定性 上限解 虚功原理 稳定系数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