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测井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心玲 荣焕青 +2 位作者 杨伟 张再昌 漆智先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主要由颗粒云岩、微晶云岩、泥晶云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其中,颗粒云岩、微晶云岩和页岩为主要岩石类型。②优选6类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岩石类型蛛网图和交会图的差异,其中,GR和AC可有效区分颗粒云岩,SP对砂岩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蛛网图与交会图的识别成果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75%的主成分F1和F2,建立岩性判别模型,综合识别岩性。③通过产能与取心井验证,岩性识别准确度高达85.4%,明确研究区颗粒云岩在西部以SW—NE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向南部和北部过渡为微晶云岩和泥晶云岩,东部则以不规则分布的砂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岩性测井识别 蛛网图 主成分分析法 沙四段 古近系 八面河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友净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春梅 薛玖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17,共7页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 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4 沙四段 沉积特征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东部沙三段煤成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3
作者 于雪峰 于福生 +1 位作者 郭强 黄双泉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高含蜡原油成因与来源不明、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成煤环境、煤系地层烃源岩指标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源储配置与生烃潜力,明确了煤成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部...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高含蜡原油成因与来源不明、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成煤环境、煤系地层烃源岩指标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源储配置与生烃潜力,明确了煤成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为断—坳转换期,构造稳定背景下湖盆逐渐淤填,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平原沉积;煤系地层稳定发育,煤系烃源岩富含壳质组与基质镜质体,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聚煤中心煤系烃源岩厚度大、构造变形区裂缝输导体系发育、煤砂近距离直接配置是煤成油富集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东部凹陷沙三上亚段煤系地层能够生油,煤成油总资源量达0.8×108 t,带动了勘探发现,扩展了新的烃源岩层系,对于辽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煤系地层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生物标志物 主控因素 沙三上亚段 东部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守军 刘强 +5 位作者 张明星 闵伟 刘晓 崔肖辉 王德建 王潇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部的斜坡带,东邻四扣洼陷,北邻郭局子洼陷。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普遍,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部的斜坡带,东邻四扣洼陷,北邻郭局子洼陷。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普遍,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制约大43块勘探开发面临的沉积微相和储层分布问题,依据区内已有的和邻近地区的地震、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该区的构造演化,对沙四段地层进行精细划分,采用点-线-面的思路,逐步进行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以及沉积微相展布恢复。通过研究地震剖面确定了西南方向古隆起的存在,确定了近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对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统层,并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上,沙四上亚段以扇三角洲相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滩坝亚相为主;在纵向上,沙四段为扇三角洲沉积经湖盆扩大过程发育为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在沙四上的三砂组和二砂组的下部,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在一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北油田 43块 沙四上亚段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于乐丹 彭军 +2 位作者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1-722,共22页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为深化对研究该区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规律的认识。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分子地层学等方面入手,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孢粉鉴定、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运用各项指标详细探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建立适用于研究区各环境演化阶段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1)有机质具有条带状、充填式、分散式等微观赋存状态,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在中上部地层出现少量的陆源高等植物来源;(2)沉积环境经历了较浅水半干旱弱氧环境—深水半湿润还原环境—次深水半干旱贫氧环境三个演化阶段;(3)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性、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而次要控制因素为古水深、陆源输入、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结论】本次探究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适用于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即高生产力、还原环境、适宜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主导了高有机质富集,该环境的沉积产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泥页岩 控制因素 富集模式 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元素比值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上亚段研究为例 被引量:56
6
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1 位作者 徐涛玉 弭连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利用Ni/Co、V/Co、Mg/Mn、Mn/Sr、Ba/Mn、Fe/K、Mg/Ca、Ba/Sr、Mg/Al、Al/Na十个特征元素比值,通过分布模式、物源指数、Q型聚类等方法,对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物源进行了研究。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王58井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 利用Ni/Co、V/Co、Mg/Mn、Mn/Sr、Ba/Mn、Fe/K、Mg/Ca、Ba/Sr、Mg/Al、Al/Na十个特征元素比值,通过分布模式、物源指数、Q型聚类等方法,对东营凹陷王58井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物源进行了研究。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王58井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王58井及其以北地区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部物源体系,王斜583和王126井及其以南地区主要为南部物源体系,中部牛114—斜1井一带具有南北混源特点。研究表明利用特征元素比值判别沉积物物源方向,能够有效地避免水动力及成岩作用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判断沉积物的物源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 特征元素 物源 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国斌 姜在兴 +4 位作者 陈诗望 冯磊 张善文 隋风贵 刘惠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11-921,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在准层序组内的平面展布,以准层序组1、2滨浅湖滩坝最发育...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在准层序组内的平面展布,以准层序组1、2滨浅湖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3、4风暴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6、7砂质滩坝发育差但发育碳酸盐滩坝。对滩坝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气(气候)-源(物源)-盆(盆地)"系统控滩坝的分析思路,是对传统"源控论"的完善与补充,可更合理解释滩坝的成因和分布,增加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上亚段 滩坝 沉积特征 平面展布 控制因素 系统论 利津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膏盐层及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晖 操应长 +3 位作者 姜在兴 王升兰 王艳忠 徐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和实测压力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古近系地层压力在垂向上表现为浅层正常压力系统和深层超压系统的"双层结构"。平面上,异常压力的分布范围与膏盐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地层的压力封闭和物性封闭的双重封闭机制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地层超压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分布特征 膏盐岩 沙河街组四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22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被引量:44
9
作者 袁静 杨学君 +3 位作者 路智勇 陈武杰 樊海琳 袁凌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5-824,共10页
在岩芯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粒度分析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块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中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包括:"上拱弧形"、"... 在岩芯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粒度分析资料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块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中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包括:"上拱弧形"、"简单一段式"、"准牵引流型"等3种基本类型和"近似上拱弧形"、"台阶状多段式"、"低斜率两段式"、"低斜率三段式或多段式"等4种主要过渡类型。内扇亚相以泥石流(碎屑流)沉积作用为特点,其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宽缓上拱弧形";中扇亚相以碎屑流和颗粒流沉积作用为主,辫状沟道微相中下部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近似上拱弧形"为主,顶部砂岩表现为"准牵引流型";外扇亚相发育牵引流和颗粒流沉积,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低斜率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一跳一悬夹过渡三段式"和"较高斜率上拱弧形"。总体上,从内扇到外扇亚相,随流体性质由泥石流(碎屑流)向牵引流逐渐演化,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会依次出现"宽缓上拱弧形"、"较高斜率上拱弧形"、"简单一段悬浮式"、"低斜率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或"一跳一悬夹过渡段三段式",相邻典型曲线间有复杂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砂砾岩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物源体系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勇强 邱隆伟 +1 位作者 姜在兴 白凤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3,共8页
滩坝是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根据岩石中岩屑组分的类型及组合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砂体展布方向及古地理格局等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物源体系的研究。研究区存在9大物源体系,其中广饶凸起、鲁西隆起、滨县凸... 滩坝是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根据岩石中岩屑组分的类型及组合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砂体展布方向及古地理格局等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物源体系的研究。研究区存在9大物源体系,其中广饶凸起、鲁西隆起、滨县凸起和高青三角洲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根据物源与滩坝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基岩-滩坝物源体系、正常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扇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由于物源的性质、供给强度的不同,造成滩坝在宏观展布和储层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滩坝 物源体系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双清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孔隙度演化模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孟元林 王又春 +7 位作者 姜文亚 张景军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施尚明 古团 修洪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四段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集层质量 孔隙度演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咸化机制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靖 姜在兴 +1 位作者 钱侃 徐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3-740,共8页
关于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机制的争论已持续近三十年,其中沙四上亚段是该区最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查明其咸化机制及沉积特征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从沉积物、古生物、地球化学三方面着手,分析咸化机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盐源与成盐机制。... 关于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机制的争论已持续近三十年,其中沙四上亚段是该区最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查明其咸化机制及沉积特征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从沉积物、古生物、地球化学三方面着手,分析咸化机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盐源与成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本区的沉积物(白云岩、海绿石及岩相组合)、古生物(中华直管藻等)、地球化学三方面特征,证明东营凹陷在古近系确实遭受过海水影响,并将时间具体到沙四上亚段的早期。海水是由地震引发的四期海啸所带来。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研究区早期盐源以海水侵入为主,中后期以母岩风化造成的古盐释放、火山或岩浆活动、深层卤水上涌三种盐源为主,具有多种盐源分段控制的特点。成盐机制有机械成因、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及复合成因四种,具有海陆相盐类并存,成因复杂的特点。针对此特殊现象,本文提出从地球化学及阴极发光等方面对共存的海陆相碳酸盐岩进行区分,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咸化 海啸 盐源 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多类型沉积体系形成机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鹏 宋国奇 +1 位作者 刘雅利 孟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4-3243,共10页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明确勘探方向,通过地震剖面、钻探、测井、分析化验等所获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体系、近岸水下扇体系、滩坝体系和湖泊体系共4种沉积体系,并通...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明确勘探方向,通过地震剖面、钻探、测井、分析化验等所获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体系、近岸水下扇体系、滩坝体系和湖泊体系共4种沉积体系,并通过古气候、古盐度、古物源、古水深和古地貌等因素对沉积体系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出"五古"控制模式。依据层序划分研究结果,对各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探讨,对各沉积体系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域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和砂岩滩坝,湖侵域和高位域呈现出陡坡近岸水下扇、缓坡扇三角洲、古隆起碳酸盐岩、古洼陷盐湖沉积这一沉积面貌;结合断裂体系分布预测出4个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即北部扇三角洲前缘、西部生物礁、中部砂岩滩坝及南部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滩坝混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四上亚段 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有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李素梅 田丰华 张晓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4,共6页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为2600 m。两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为59.67×108t和25.65×108t,其中暗色泥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占总量的72.18%和72.2%,而油页岩仅分别占27.82%和27.80%,表明暗色泥岩的资源潜力更大。综合分析后认为,沙四上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烃源岩 排烃特征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俊青 纪友亮 +2 位作者 夏斌 张善文 刘宝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 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 ,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 ,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 ,并对准层序和...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 76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 ,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 ,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 ,并对准层序和层组的类型和对比方法进行了总结。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层组类型划分为Fu、Cu和Cu -Fu三大类 ,准层序类型划分为Fu -Fu、Cu -Fu、Cu -Cu三大类 ,同时总结出了沿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和垂直物源方向的侵蚀切割对比 2种准层序和层组对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学 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与沙一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骥 徐凤强 +3 位作者 刘超 崔俊峰 潘雯丽 谢莲英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8,共8页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有利储层 沙三上亚段 沙一下亚段 蠡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江涛 邓大伟 +2 位作者 廖东良 赵文杰 王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对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2种类型;其中砂岩滩坝主要分布于罗家鼻... 在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对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2种类型;其中砂岩滩坝主要分布于罗家鼻状构造及其周缘,岩性以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分选好、成熟度高;碳酸盐岩滩坝分为生物礁和灰岩滩坝2种类型,生物礁主要沿义东断裂带呈长条状分布,岩性以灰色灰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分选较差,一般为原地沉积或仅经过短距离的运移;灰岩滩坝主要分布于邵家洼陷,岩性以灰色灰岩为主。古气候、古地貌和古物源为沾化凹陷滩坝沉积的主控因素,独特的古气候条件决定了研究区水量相对缺乏,与南缓北陡的古地貌特征和西部物源缺乏的古物源特征共同控制着滩坝沉积的区域、规模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段上亚段 砂岩滩坝 灰岩滩坝 生物礁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永北 王风华 +2 位作者 谭滨田 弭连山 阎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4-1333,共10页
物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确定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分布、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胜坨地区沙四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关于目的层段的物源体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了进一步查清研究区沙四上沉积时期砂体成因和物... 物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确定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分布、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胜坨地区沙四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关于目的层段的物源体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了进一步查清研究区沙四上沉积时期砂体成因和物源方向,更好地预测砂体的分布,本文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古地貌分析法、沉积砂体岩屑类型对比法、砂岩百分含量法和沉积物特征元素等方法探讨了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的物源方向,并结合特征元素物源指数判别公式对沙四上亚段物源体系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具有多物源体系特征,除了直接来自于胜北断层和坨94断层上升盘的物源外,还有沿着胜北断层与坨94断层转换带处的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岩屑类型 砂岩百分含量 特征元素 沙四上 胜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扇体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元福 王航 +3 位作者 朱孟高 王跃刚 杨兆刚 周宝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5,共7页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扇体及沉积微相类型,并对扇体纵向上的形成期次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地层为一个三...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扇体及沉积微相类型,并对扇体纵向上的形成期次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地层为一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即为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下形成的一期扇体;扇体类型以扇三角洲为主,包括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前缘水下辫状河道间湾、前缘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每种微相的岩心、测井识别标志,并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各体系域内部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可指导研究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津洼陷 沙四上亚段 扇三角洲 层序地层 扇体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雷四段储层脆性与裂缝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闫丽丽 江莹莹 喻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岩石脆性与裂缝参数,并以此研究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且得出以下认识:(1)根据测井和地震数据分别计算的脆性系数清晰地刻画了白云岩、灰岩储层与上覆泥岩、下伏膏(盐)岩的脆性差异,并据此研究了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2)雷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构造和非构造两类裂缝,其展布规律与构造、沉积等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且在气藏圈闭内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3)充分利用不同岩性的脆性差异及脆性与裂缝之间的密切关系,能更深刻地认识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但受脆性系数计算精度、地震分辨率等客观因素制约,尚难以精确定量预测脆性储层中的裂缝;(4)雷四上亚段的孔隙度较高、微裂缝较发育、脆性较强的白云岩和灰岩储层,应是气藏开发中选点、选层的关键目标。上述认识在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PZ1、YaS1等井的实钻资料中获得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 雷四上亚段 脆性储层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