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圣肖 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取8个省、自治区的19家医院812例留置输液港肿瘤患者,应用癌症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评估...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取8个省、自治区的19家医院812例留置输液港肿瘤患者,应用癌症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22.90±19.16)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维护信息获取”(得分率为71.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疾病诊断、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留置天数、患者是否参与置港部位的选择、担心输液港可能会损坏、输液港影响社交活动、对输液港益处的感知和满意程度(P<0.05)。结论:肿瘤患者输液港自我管理行为良好,但维护信息获取能力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置港决策,并提升患者对输液港益处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输液港 自我管理行为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2
作者 孙红 王蕾 +1 位作者 林琴 李旭英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2,共4页
规范的护理技术是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团体标准,对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的核心流程及要点进行了规范。文章对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简要解读,旨在促... 规范的护理技术是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团体标准,对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的核心流程及要点进行了规范。文章对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简要解读,旨在促进技术的同质化,推动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 护理标准 解读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和PORT静脉输液技术综合输液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英凤 王凯蓉 +3 位作者 陆箴琦 张晓菊 薛嵋 王丽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结论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治疗 中心静脉输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综合效果指数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上臂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光鑫 张芳琴 +3 位作者 王雅雯 郭艳 仇晓霞 张学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TIVAP)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 546例接受经上臂TIVAP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P...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TIVAP)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 546例接受经上臂TIVAP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PICC置管室和DSA手术室实施该手术的植入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率。结果 1 546例患者植入成功率100%,一次置管成功率99.48%;手术时间(22.7±3.1) min;总并发症率7.37%(114/1 546);置管室操作766例,DSA下操作780例,与置管室组比较,DSA组手术时间更短[(20.1±1.3) min vs (25.4±1.9) min],原发导管异位发生率更低(0%vs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血栓形成、上肢运动障碍、导管堵塞、港体外露、港体翻转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上臂TIVAP对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通路,联合术中DSA引导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DSA引导 上臂静脉 输液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敏 高媛 +2 位作者 宋冰冰 刘洋 韩玉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部活动受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球进行训练;72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部活动受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球进行训练;72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导管堵塞、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方案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能改善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肩关节受限 肩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栓 康复运动 导管堵塞 导管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黎明 刘赞 +6 位作者 黄召 刘登辉 唐湘莲 周宇翔 向强兴 文佳冰 李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需行输液港植入术的66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传统胸部X线定位的34例为对照组, 采用腔内...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需行输液港植入术的66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传统胸部X线定位的34例为对照组, 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的3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定位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cavoatrial junction, CAJ)比例、定位时腔内心电图波形特点、两种定位方法所需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初次置管有25例导管尖端位于CAJ, 初次置管到位率73.5%(25/34);观察组初次置管有30例导管尖端位于CAJ, 置管到位率93.7%(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53, P<0.05)。观察组32例出现双向或倒置P波, 29例出现高振幅的直立特征性P波。对照组C臂定位所需时间为(5.5±1.4)min, 观察组定位所需时间为(2.3±0.6)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均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儿童输液港植入术中, 与传统的胸部X线定位相比,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更加快速、准确, 而且安全、有效。对于少部分腔内心电图波形改变不典型的患儿, 需术中C臂或超声辅助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输液港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芸 盛丽娟 +2 位作者 张海燕 裴静 江守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 目的 分析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993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60岁(OR=0.44,P=0.005)、体质量指数>24 kg/m2(OR=1.85,P=0.001)、硅胶导管材质(OR=0.75,P=0.040)、左侧置管(OR=1.23,P=0.040)、上臂输液港植入(OR=0.23,P=0.010)、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OR=1.95,P=0.030)、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OR=0.53,P<0.001)、静脉血栓史(OR=3.24,P=0.030)、高凝状态(OR=2.43,P<0.001)、高血压史(OR=1.84,P=0.001)是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高危乳腺癌患者的管理,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宣教模式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自我维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燕燕 刘国涛 +3 位作者 葛文程 凌燕 杨亚娟 蒋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自我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患者2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自我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患者2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予以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视频宣教。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置港6个月后的自护能力,分析对比两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留港时长。结果干预前两组ESCA表中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表中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IVAP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TIVAP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TIVAP使用时长,是一种有效的TIVAP健康宣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视觉传达 视频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顾宇静 谢珺 +1 位作者 吴菲菲 范菊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儿童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输液港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0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静脉炎发生率[RR=20.69,95%CI(10.56,40.54),P<0.000 01]、堵管发生率[RR=4.44,95%CI(2.88,6.85),P<0.000 01]、血栓发生率[RR=3.08,95%CI(1.91,4.97),P<0.000 01]、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RR=6.89,95%CI(3.56,13.31),P<0.000 01]、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RR=10.06,95%CI(6.61,15.32),P<0.000 01]、感染发生率[RR=3.87,95%CI(2.67,5.62),P<0.000 01]、导管断裂[RR=3.01,95%CI(1.19,7.64),P=0.02]、一次置管成功率[RR=0.95,95%CI(0.90,1.00),P=0.0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0,95%CI(0.10,1.52),P=0.1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儿童使用输液港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优势的输液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儿科 并发症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上臂植入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仇晓霞 金光鑫 +3 位作者 郭艳 代孟君 胡嘉娴 张学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植入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上臂植入TIAP行化疗的1961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植入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上臂植入TIAP行化疗的1961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置管情况、感染细菌种类及TI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上臂植入TIAP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43例患者出现上臂TIAP相关感染症状,发生率为2.2%(43/1961)。上臂TIAP植入后至感染发生时间为(116.88±95.39)d(7~377 d)。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各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性别(P=0.001)、导管直径(P=0.000)、上肢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UEVT)(P=0.000)及门诊患者(P=0.005)与感染风险有关。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5,P=0.012)、UEVT(OR=31.59,P=0.000)和导管直径(OR=2.81,P=0.005)是上臂TIAP相关感染的3个重要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性别、UEVT及导管直径是上臂植入TI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上臂 肿瘤患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黎明 张帅 +4 位作者 李兴 宋杰 蒋天鹏 许国辉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患者 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植入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仇晓霞 金光鑫 +3 位作者 郭艳 王涛 胡嘉娴 张学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的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上臂植入TIAP患者642例,其中男407例(63.4%),女235例(36.6%),年龄11~89(58.29±4.33)岁。采用超声导引下Se...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的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上臂植入TIAP患者642例,其中男407例(63.4%),女235例(36.6%),年龄11~89(58.29±4.33)岁。采用超声导引下Seldinger置管技术,于上臂植入TIAP。结果 642例患者均植入上臂TIAP,首次植入成功率99.53%(639/642),3例首次穿刺失败,第2次植入成功。随访155 302个导管日,共发生并发症58例(9.0%),其中近期并发症9例,远期并发症49例;TIAP相关感染28例(4.4%),导管静脉血栓7例(1.1%),囊袋出血3例(0.4%),TIAP体翻转3例(0.4%),皮肤裂开1例(0.2%),导管堵塞2例(0.3%),导管继发移位4例(0.6%),导管相关上肢运动受限7例(1.1%),上肢静脉回流障碍2例(0.3%),正中神经损伤1例(0.2%),无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上臂植入TIAP技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引 上臂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5
13
作者 高姗 林江 +1 位作者 李福琴 栗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了解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2 0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监测期间出现输液港相关感染的2... 目的了解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2 0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监测期间出现输液港相关感染的26例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进行该类手术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研究指标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输液港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监测期间,输液港植入患者共置管274 838 d,26例患者发生输液港相关感染,发病率为1.24%,日发病率为0.09‰;感染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30.77%);有糖尿病史(OR=3.61,95%CI:1.27~10.11)、置港时长≥90 d(OR=4.71,95%CI:1.65~13.22)、手术时长≥40 min(OR=3.60,95%CI:1.34~9.64)为患者发生输液港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输液港患者的监测和随访,特别是对患有糖尿病、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以利于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感染 输液港相关感染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胡育斌 林海澜 +5 位作者 郝明志 余文昌 张孔志 陈起忠 陈示光 林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访分析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输液港植入的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完成...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访分析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输液港植入的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中经锁骨下静脉入路75例,右颈内静脉入路7例,右股静脉入路1例。操作成功率100%,其中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3.98%(78/83)。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1/83),表现为输液不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6/83),包括术后局部皮肤感染1例,发生在术后第10个月,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导管血栓形成1例,发生在术后第8个月,经抗凝处理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堵塞1例,证实纤维蛋白鞘形成,经尿激酶处理无效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夹闭综合征3例,其中1例在术后第22个月导管断裂进入左肺动脉,通过抓捕器经右股静脉入路取出,1例在术后16个月因输液后肩膀酸痛拆除输液港,1例患者表现为输液不畅,植入输液港后6个月死于晚期肺癌。结论 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简单、可视、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可为恶性肿瘤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输液港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41
15
作者 陈素香 梁芳 黄雪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高龄患者长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干部病房需长期输液的高龄患者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VAP组23例,PICC...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高龄患者长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干部病房需长期输液的高龄患者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VAP组23例,PICC组3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导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及导管堵塞、导管渗漏、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置管后第1个月两组导管留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12个月以上,VAP组导管留置率较PICC组增高(P<0.05)。VAP组意外拔管率较PICC组低(P<0.05)。VAP组1例发生导管堵塞,未发生导管渗漏情况,1例出现导管尖端异位,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组9例发生导管堵塞,4例发生导管渗漏,3例出现导管尖端异位,2例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拔管。VAP组导管堵塞发生率较PICC组低(P<0.05);而两组导管渗漏、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比PICC的留置时间长,意外拔管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更适合作为高龄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放置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6
作者 程琳 赵凤琴 +4 位作者 杨德启 佟富中 曹迎明 刘宏军 张嘉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采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作为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一2009年12月,共65例需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术中X线引导下行输液港装置植入术。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术,术中X线引导确认导管向上...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采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作为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一2009年12月,共65例需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术中X线引导下行输液港装置植入术。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术,术中X线引导确认导管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行及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根部水平。观察围手术期和输液港植人术后的长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X线引导下完成输液港植入。发生气胸3例,1例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取出输液港后愈合,1例将输液港移位后愈合。中位随访22个月(4~35个月),应用输液港装置化疗中输液顺畅,无渗漏,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和夹闭综合征。结论X线引导下输液港植入是乳腺癌化疗有效和安全的输液途径。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相关并发症如气胸,远期并发症如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乳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17
作者 毛美芬 徐文亚 +4 位作者 高雪娟 顾迪 贺春华 陈华 华艳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完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输液港植入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7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血栓观察结果情况,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血...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完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输液港植入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7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血栓观察结果情况,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1.3%(n=87,其中无症状血栓27.3%,症状性血栓4.0%)。血液高凝状态、临床分期为Ⅰ期、接受高密度化疗(ddAC-ddT)及FAC-T化疗方案的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与患者血凝状态、肿瘤分期及化疗方案有关,临床上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以降低血栓形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输液港 化疗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血液高凝状态 化疗方案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杰 张宪生 +2 位作者 郭宏杰 佘康 成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作为肿瘤化疗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96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作为肿瘤化疗静脉输液通路的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96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完成输液港植入。经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95.8%(92/96);2例因术前曾行放疗静脉挛缩,2例血管过细无法植入导管,改行同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中位随访26个月(8-4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6.2%(6/96)。其中2例因肿瘤复发压迫造成输液港导管闭塞,1例导管移位,2例血栓形成,l例锁骨区皮肤疼痛。应用输液港装置化疗中输液顺畅,无渗漏,未发生气胸、血胸、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夹闭综合征。结论经颈外静脉切开放置全植入式输液港是肿瘤化疗安全、快捷和有效的输液途径,可以避免气胸、血胸、夹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包括导管移位、阻塞、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外静脉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莉 罗凤 +2 位作者 邢雷 厉红元 刘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化疗后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方法·190例留置TIVAP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每疗程化疗前及取输液港前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相关血栓...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化疗后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方法·190例留置TIVAP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每疗程化疗前及取输液港前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结果·190例患者中,112例(58.9%)发生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其中无症状血栓形成108例(占56.8%),症状性血栓形成4例(占2.1%)。置管后21 d时,输液港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2.1%)最高。年龄>60岁的患者、乳腺癌临床分期为III^IV级者以及TEC(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同期化疗)化疗方案是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或继续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血栓消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输液港导管相关症状性血栓发生率较低,但无症状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年龄、肿瘤分期和TEC化疗方案是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血栓形成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评价 被引量:23
20
作者 胡明 褚珺 +1 位作者 陈其民 李晨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2.8岁)。比较传统颈内静脉盲穿刺和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46例患儿中颈内静脉盲穿刺265例,平均需时7.6 min,一次穿刺成功201例(75.85%),发生穿刺并发症15例(5.66%);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181例,平均需时4.2 min,一次穿刺成功176例(97.24%),发生穿刺并发症3例(1.70%)。结论婴幼儿TIVAP植入术时采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超声检查 颈内静脉 穿刺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