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method of high prestressed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1
作者 JIANG Bei WEI Hua-yong +3 位作者 WANG Qi WANG Ming-zi YIN Chen ZHANG Yan-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99-1116,共18页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prone to large-scale loosening and failure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shallow large-span caverns because of the thin overlying strata and large cross-section span.The rational design of bolt suppo...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prone to large-scale loosening and failure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shallow large-span caverns because of the thin overlying strata and large cross-section span.The rational design of bolt suppor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afet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as a common support means.The control mechanism and design method of bolt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carried out.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bolt prestress and length based on arched failure and collapsed failure mode is established.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bolt prestress and length is clarified.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ant resistance energy-absorbing bolt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is developed,and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carried out.On this basis,the design method of high prestressed bolt support for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put forward,and the field test is carried out in Qingdao metro station in China.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oof settlement is 6.8 mm after the new design method is adopted,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is realized.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ty control of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shallow-buried large-span caverns limit analysis upper bound method high prestress bolt support desig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olution for active thrust of nonhomogeneous cohesive soil considering effects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被引量:4
2
作者 TANG Ren-hua MAO Feng-shan +1 位作者 CHEN Chang-fu LEI 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82-595,共14页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cohesion along the depth,the upper bound sol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for a rough inclined wall with sloped backfil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log-spiral failure mechanism.For a more a...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cohesion along the depth,the upper bound solu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for a rough inclined wall with sloped backfil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log-spiral failure mechanism.For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the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using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Converting the search for the active pressure 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the most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 can be located by a natural selection-base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compared with existing methods for noncohesive and cohesive cases and proved to be more accordance with the limit equilibrium solution.The influences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cohesion and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re then fully studi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oth the variations of soil cohesion and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earth pressure logarithmic spiral failure surface upper bound metho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的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3
作者 范佳志 秦傲韩 +3 位作者 杨峰 杨鹰 赵炼恒 高益康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的生成流程并编程实现,作为自有上限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前处理模块。经边坡稳定性算例验证表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以契合关键边界的多次一分为四及末次一分为六背景网格生成方式,不仅实现整个模型的大区域六方向间断线通路,又能在边坡坡脚处体现出多方向发散特性的网格。提出的模型非关键边界背景网格切割算法,可以局部分割新生单元的方式契合边界,维持边界处网格的六方向间断线通路特性。对于“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离散模式,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较之三方向贯通及Delaunay三角剖分的情况,能更好地发挥速度间断线的效用,明显提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的计算精度。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还可以结合高阶变形单元、网格自适应等措施,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方法 速度间断线 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 网格拓扑结构 交互网格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上限分析的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
4
作者 陈莘莘 胡英 +1 位作者 张玮 王方鑫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1-799,共9页
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建立了用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进行理想刚塑性结构极限分析的整套求解算法.为了能方便地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采用径向点插值法构造机动容许的速度场.通过引入广义梯度光滑技术,将复杂的域内积分转换为简单的光滑... 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建立了用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进行理想刚塑性结构极限分析的整套求解算法.为了能方便地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采用径向点插值法构造机动容许的速度场.通过引入广义梯度光滑技术,将复杂的域内积分转换为简单的光滑域边界积分,避免了对形函数的求导.考虑了材料的塑性不可压条件,并针对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将极限上限分析问题归结为满足一系列等式约束的塑性耗散功率最小化问题,从而可采用标准的二阶锥规划对该问题进行求解,这样既提高了求解效率,又提高了求解精度.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对理想刚塑性结构的极限载荷乘子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计算结果对网格畸变十分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 极限上限分析 广义梯度光滑技术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限解的膨胀土边坡首次滑动区域分析
5
作者 贺伟明 石胜伟 +1 位作者 蔡强 梁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基于膨胀土吸水膨胀变形而引起部分土条底切向力方向可能改变的特性,根据Morgenstern-Price静力平衡分析法,严格地导出了膨胀土边坡滑动趋势临界点的位置,分析了边坡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与下限解,并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计算说明,同时分析了抗剪强度对上下限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膨胀作用影响,按经典分析方法判定为稳定的边坡仍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渐进破坏,其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受有效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而残余抗剪强度对下限解的影响尤为显著;上限解及其变化速率随有效黏聚力与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下限解及其变化速率则随残余内摩擦角与残余黏聚力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可基于上下限解的大小关系,判定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滑坡的成灾规模评价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首次滑动区域 边坡稳定性 上下限解 Morgenstern-Pric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孙来 李智 肖克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开挖导致掌子面前方形成临空面,为确保土体稳定,需在掌子面上施加适当的支护压力。因此,准确量化分析隧道开挖时掌子面的稳定性,并确定维持稳定所需的极限支护压力,具有关键意义。[方法]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 [目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开挖导致掌子面前方形成临空面,为确保土体稳定,需在掌子面上施加适当的支护压力。因此,准确量化分析隧道开挖时掌子面的稳定性,并确定维持稳定所需的极限支护压力,具有关键意义。[方法]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构建了一种可根据掌子面基本参数进行优化搜索的二维隧道掌子面破坏机构模型。通过推导内功率和外功率的计算公式,将掌子面稳定性分析问题转化为非线性优化求极值问题。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掌子面的安全系数与极限支护压力,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及OPTUM G2数值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及埋深比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掌子面的稳定性随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强,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掌子面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随着隧道埋深比的增加,掌子面稳定性逐渐降低;然而,当埋深比达到足够大时,掌子面破坏机构的形状趋于稳定,此时掌子面稳定性几乎不再受埋深比的影响;此外,内摩擦角的增大能够减弱埋深比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极限分析上限法 掌子面稳定性 安全系数 极限支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限有限元的隧道围岩最短路径非等比强度折减分析
7
作者 路喆津 周华龙 +2 位作者 杨峰 黄鼎中 丁战恒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174,共7页
针对传统强度折减法中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等比例折减的局限性,将强度折减最短路径理论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有效结合,构建基于MATLAB的高阶单元+间断线的上限有限元强度折减程序;结合马蹄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算例,揭示非等比例强度折减下,黏聚... 针对传统强度折减法中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等比例折减的局限性,将强度折减最短路径理论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有效结合,构建基于MATLAB的高阶单元+间断线的上限有限元强度折减程序;结合马蹄形隧道围岩稳定性算例,揭示非等比例强度折减下,黏聚力c_(0)与内摩擦角ϕ_(0)折减比例及围岩破坏范围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强度折减上限解与极限分析软件OPTUM G2及既有文献结果吻合良好;折减路径长度平方值L^(2)与比例因子ξ=F_(c)/F_(ϕ)呈先降后升的3次函数关系,其极小值点对应围岩最不利失稳状态,印证最短路径强度折减理论的合理性;最短折减路径下,黏聚力折减幅度始终大于内摩擦角,但二者差异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减小;隧道埋深增大导致拱脚处高耗散能区域更加集中,围岩综合安全系数下降5.64%~7.12%,局部失稳风险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稳定性极限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限有限元 围岩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最短路径理论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傅鹤林 常小兵 胡凯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8,共12页
隧道围岩压力值是浅埋隧道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围岩压力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传统浅埋隧道坍塌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圆弧滑移面破坏模式,同时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地震力作用下浅埋隧道围... 隧道围岩压力值是浅埋隧道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围岩压力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传统浅埋隧道坍塌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圆弧滑移面破坏模式,同时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地震力作用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实际工程和已有成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研究还发现:围岩压力受非线性系数和初始粘聚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非线性系数越大、初始粘聚力越小,围岩压力越大;随着待定参数K(水平围岩压力与竖向围岩压力的比值)的减小,水平围岩压力减小,竖向围岩压力增大;地震力对围岩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竖向地震力单独作用对围岩压力的影响最大,水平和竖向地震力共同作用的影响次之,而仅有水平地震力作用的影响最小。随着水平与竖向地震力系数的增大,围岩压力也在增大。分析结果对于大部分的隧道,尤其是易受地震影响的浅埋隧道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围岩压力 非线性破坏准则 上限定理 拟静力法 圆弧滑移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边坡地震稳定性拟静力极限上限分析
9
作者 罗伟 刘世瑞 +2 位作者 徐长节 陈静瑜 卢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0,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地震拟静力分析方法,构建三级边坡在地震效应影响下对数螺旋线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优化求解,分析了地震效应下多种因素对多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坡角和台阶宽度是影响地震作用下多级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地震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应合理设置边坡台阶宽度并放缓坡角;地震效应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非线性条件下更符合工程实际,非线性系数m的增加将降低边坡稳定性;水平地震效应明显影响边坡稳定性,随着水平地震系数kh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FS显著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加快;同时当地震效应比例系数λ越大,即竖向地震作用越大时,边坡在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作用下更易失稳。因此,进行多级边坡工程设计时有必要同时考虑水平地震效应和竖向地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边坡 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破坏准则 地震拟静力法 安全系数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拟动力法的岩质边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健翔 王宸琛 邹金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5-2304,共10页
岩质边坡的抗震设计是岩土工程的重要课题,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岩石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和机理与土质边坡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此外,地震作用是导致岩质边坡破... 岩质边坡的抗震设计是岩土工程的重要课题,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岩石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和机理与土质边坡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此外,地震作用是导致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为更好地确定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下的岩质边坡抗震设计方法,在极限分析法上限定理的框架下,基于离散化技术构建了一种更加符合实际岩石边坡失稳破坏机制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预测模型。通过广义切线技术将Hoek-Brown准则的参数转化为容易计算的Mohr-Coulomb准则参数再将其嵌入到预测模型中,提出一种更加准确的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岩石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并通过修正拟动力法引入地震加速度和阻尼比参数,提高了地震作用力的预测精度。然后,将重力增加法和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相结合,获得一种边坡临界安全系数的确定方法,实现了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稳定性评估。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比和工程案例应用表明,此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岩质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形态和范围,在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优化岩石边坡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强度准则 三维边坡 极限分析上限法 修正拟动力法 多元宇宙优化算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与机理耦合的冷轧电机功率智能预测方法
11
作者 曹雷 董梓硕 +2 位作者 李晓华 李旭 张殿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5,共8页
电机功率计算在保证生产安全、制定轧制规程以及发挥设备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高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相结合的电机功率预测模型。首先,机理模型部分采用上界法得到解析解,然后将部分功率解析解(塑性... 电机功率计算在保证生产安全、制定轧制规程以及发挥设备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高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相结合的电机功率预测模型。首先,机理模型部分采用上界法得到解析解,然后将部分功率解析解(塑性变形功率、张力功率和剪切功率)与相关变量输入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中训练,以提取变量数据之间的深度特征和时序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时序耦合预测模型相对误差不超过±3.9%,且在相邻卷带钢轧制规程变化较大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上界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从残差分布直方图中可以看到,上界法由于遗漏了摩擦系数和损失功率与其他参数间的强耦合关系,导致残差集中在±50 kW附近且不符合正态分布,而ANN和本模型均基本遵循正态分布,但本模型拟合精度更高;对比更广泛的模型评估指标,本模型具有更好的综合预测性能。此外,通过模型输出结果分析了电机功率与轧制长度、轧制速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本模型除具有高预测精度外,还与已知的参数间物理规律有较强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电机功率 长短时记忆网络 工业大数据 上界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N00工法巷道顶板控制机理及分区补偿支护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军 刘奔 +5 位作者 王亚军 张俊 侯世林 王育坤 吴星 李宏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02-620,共19页
薄煤层N00工法的提出,革新了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关键技术与装备系统,并取得了成功应用。而新开采模式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尚不完善,为实现薄煤层N00工法巷道顶板结构的安全稳定,考虑其工艺流程和顶板变形特点,将巷道划分为超前硐室... 薄煤层N00工法的提出,革新了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关键技术与装备系统,并取得了成功应用。而新开采模式下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尚不完善,为实现薄煤层N00工法巷道顶板结构的安全稳定,考虑其工艺流程和顶板变形特点,将巷道划分为超前硐室、垮落成巷两个阶段。并基于Hoek-Brown非线性岩体强度破坏准则,确定了巷道顶板不同阶段的锚杆/索预紧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巷道顶板锚杆/索预紧力及长度设计方法。此外,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阶段巷道顶板锚杆/索支护作用机理及不同锚杆/索支护组合对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揭示了锚杆/索支护关键参数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综合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分区补偿支护技术,确定了锚杆/索预紧力、长度及选材的设计原则,该技术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00工法 沿空留巷 上限法 支护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分层大地格林函数的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卓洪 王岩 +4 位作者 高磊 王浩丞 肖振民 刘子暄 李慧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7-1246,I0033,共11页
目前球形分层大地格林函数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首先,通过球形分层电磁理论推导无穷勒让德级数形式的格林函数,并提出勒让德级数权重函数的递推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求解球形分层格林函数的复镜像方法,将格林... 目前球形分层大地格林函数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首先,通过球形分层电磁理论推导无穷勒让德级数形式的格林函数,并提出勒让德级数权重函数的递推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求解球形分层格林函数的复镜像方法,将格林函数的无穷级数求和转化为复镜像位函数的叠加,并推导算法的误差上限计算公式,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针对地球尺度级别球形分层格林函数的数值奇异问题和极缓慢收敛特性,提出基于多精度算法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证明复镜像法在计算速度和精度上的优势。所提方法能够解决球形分层格林函数的理论和计算难题,为求解地球尺度级别球形分层格林函数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分层大地 格林函数 复镜像法 多精度算法 误差上限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传感器风量最小平衡修正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鹏 刘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58-2671,共14页
在智能化开采时代,高性能的实时通风网络解算对于矿山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而初始迭代风量对解算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由于传感器难以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且布置稀疏,利用传感器监测数据难以分配全风网初始风量。首先,将矿井通风网... 在智能化开采时代,高性能的实时通风网络解算对于矿山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而初始迭代风量对解算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由于传感器难以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且布置稀疏,利用传感器监测数据难以分配全风网初始风量。首先,将矿井通风网络视为网络流模型,并对传统的有上下界网络流模型进行改进,以使之能够基于存在测量误差的传感器风量进行全风网风量分配。其次,用风量平差模型对传感器误差导致的节点风量不平衡进行最小平衡量修正。试验模拟和现场试验均表明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现场试验中,传感器分支的风量平均修正率为0.66%,平均风量修正值为0.09 m^(3)/s。该方法能够对任意位置布置且存在测量误差的传感器的风量进行全风网的风量初始化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通风网络解算 迭代法 有上下界网络流 测量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地层暗挖城市地铁隧道拱顶临界覆岩厚度预测及应用
15
作者 纪方 刘浩 +1 位作者 王洪涛 范忠超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09-116,共8页
以济南地铁4号线典型土岩地层暗挖隧道工程为依托,构造提出了隧道拱顶覆岩的理论破坏分析模型,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得到了隧道拱顶临界覆岩厚度与隧道洞内支护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得出不同岩体力学参数、隧道设计参数对隧道... 以济南地铁4号线典型土岩地层暗挖隧道工程为依托,构造提出了隧道拱顶覆岩的理论破坏分析模型,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得到了隧道拱顶临界覆岩厚度与隧道洞内支护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得出不同岩体力学参数、隧道设计参数对隧道拱顶临界覆岩厚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拱顶覆岩厚度影响,开展了土岩复合顶层隧道开挖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拱顶覆岩厚度下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土岩复合地层暗挖隧道合理埋设选取与围岩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暗挖隧道 覆岩厚度 极限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斜坡地层倾斜锚板抗拔承载力分析
16
作者 王洪涛 徐涌帅 +2 位作者 门燕青 刘浩 高广龙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合理估算锚板抗拔承载力是保持锚板基础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聚焦土质斜坡地层中埋设的倾斜条形锚板,构造了一种极限状态下非对称的锚板上拔破坏机制,并假设土体破坏服从非线性强度准则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基于该破坏机制,... 研究目的:合理估算锚板抗拔承载力是保持锚板基础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聚焦土质斜坡地层中埋设的倾斜条形锚板,构造了一种极限状态下非对称的锚板上拔破坏机制,并假设土体破坏服从非线性强度准则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基于该破坏机制,利用上限法与变分原理,推导锚板极限抗拔承载力及锚板上方土体破坏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系统研究各参数对锚板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推导得到了锚板极限抗拔承载力及锚板上方土体破坏面方程的解析表达式,并与现有文献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2)斜坡倾斜锚板上方土体破坏范围呈现一定的非对称特征,随锚板倾角增大,土体破坏范围逐渐向坡下方向偏移,土体破坏范围与土体剪胀系数、初始黏聚力正相关,与非线性系数、重度、地表荷载负相关;(3)锚板埋深比、埋设角度、地表倾角、土体黏聚力及剪胀系数对锚板抗拔承载力及土体上拔破坏范围会产生显著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重视,以实现锚板基础的最优布设与承载能力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坡 倾斜条形锚板 承载力 上限法 非关联流动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断速度场的光滑有限元极限分析上限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北冰 袁新 +1 位作者 周锡文 刘锋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9-2858,共10页
基于应变光滑技术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为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和高精度的数值分析途径。通过改进基于节点光滑域的方法,使其可以考虑间断的运动许可速度场,提出一种新型节点光滑有限元极限分析上限法。在土与结构接触面... 基于应变光滑技术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为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和高精度的数值分析途径。通过改进基于节点光滑域的方法,使其可以考虑间断的运动许可速度场,提出一种新型节点光滑有限元极限分析上限法。在土与结构接触面处引入间断速度场,以间断面处节点速度差表征间断速度场的大小,进而基于间断节点重新构造节点光滑域。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关联流动法则的基础上,分别计算间断面和光滑域内的内能耗散,并将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的约束条件转化为一系列的二阶锥约束方程,最终将考虑间断速度场的节点光滑有限元上限法转化为标准的二阶锥规划模型。此模型可以采用高效的原对偶内点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岩土工程中经典问题的数值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发现,结构与土体接触的强度性质对结构的失稳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分析上限法 节点光滑有限元 间断速度场 二阶锥规划(SO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弥宏亮 陈祖煜 +1 位作者 张发明 杜景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9-653,共5页
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分析方法有上限解和极限平衡两种方法。上限解具有理论基础严格,计算安全系数步骤简捷的优点;极限平衡方法较以往的相关成果更为严格,它是二维的Spencer法在三维条件下的扩展。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求解安全系数,可以使... 边坡稳定三维极限分析方法有上限解和极限平衡两种方法。上限解具有理论基础严格,计算安全系数步骤简捷的优点;极限平衡方法较以往的相关成果更为严格,它是二维的Spencer法在三维条件下的扩展。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求解安全系数,可以使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得到弥补,并且可以将安全系数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解答。通过小湾堆积体工程实例说明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分析 极限平衡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土体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梁桥 杨小礼 +1 位作者 张佳华 周文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85-2592,共8页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模式,考虑黏土的非均质特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上限解。采用该破坏模式与已有的模型试验、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非均质土中采用双对数螺...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模式,考虑黏土的非均质特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上限解。采用该破坏模式与已有的模型试验、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非均质土中采用双对数螺旋极限分析上限法的适用性;同时详细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参数条件下,隧道掌子面支护力、滑动面范围的变化趋势以及工程影响,结果显示在非均质土中,掌子面支护效率的主导因素是初始黏聚力与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最后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了非均质土中极限支护力的设计推荐图,可为工程中初步确定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土 对数螺旋 支护压力 上限法 初始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道工作面破坏模式与支护反力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杨峰 阳军生 赵炼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将浅埋隧道工作面稳定性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构造了隧道工作面破坏模式。该破坏模式由一系列刚性滑块组成,其对应的速度场在隧道工作面正前方可由竖向逐渐变为近水平向,较为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由破坏模式和速度场的几何关系递推计算... 将浅埋隧道工作面稳定性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构造了隧道工作面破坏模式。该破坏模式由一系列刚性滑块组成,其对应的速度场在隧道工作面正前方可由竖向逐渐变为近水平向,较为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由破坏模式和速度场的几何关系递推计算所需的几何参数,得到浅埋隧道工作面支护反力的目标函数,并建立了优化变量的约束条件。利用Matlab编制程序求解该数学优化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维持浅埋隧道工作面稳定所需的支护反力及优化得到的破坏模式和速度场,并分析了影响工作面稳定的各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工作面 支护反力 稳定性 极限分析 上限法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