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的分子聚合及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7-2642,共6页
培育抗棉铃虫兼抗草甘膦的棉花,可以同步提高品种的抗虫与抗除草剂能力,降低植棉的除虫、除草用工成本,提升植棉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自育的高产优质陆地棉品系、国产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以及转GR79+GAT基因的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为... 培育抗棉铃虫兼抗草甘膦的棉花,可以同步提高品种的抗虫与抗除草剂能力,降低植棉的除虫、除草用工成本,提升植棉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自育的高产优质陆地棉品系、国产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以及转GR79+GAT基因的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为杂交亲本,配置复交组合。在繁殖的复交分离群体后代,通过在苗床喷洒0.2%草甘膦,去除不抗草甘膦棉苗;并在大田不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筛选抗虫棉株。而后在实验室利用特异引物对抗虫基因与抗草甘膦基因进行分子跟踪检测,将同时具有Bt基因与GR79+GAT基因的单株繁殖成株系,经大田筛选获得9个抗虫兼抗草甘膦的优良品系。然后对育成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其中品系BG-6不但实现了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的聚合,而且该品系的皮棉产量水平较高、纤维品质表现良好:纤维长度达30.9 cm、比强度30.1 cN tex^(-1)、马克隆值4.9。对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只有衣分与棉纤维整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其他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复合杂交组合的分离后代,通过在苗床喷洒草甘膦筛选抗性棉苗,再结合大田不治虫筛选抗虫单株;而后在室内对2种抗性基因进行PCR分子跟踪检测,再在大田对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实现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以及高产与优质性状的多元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BT基因 GR79+GAT基因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贡献及决策系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喜 董占鹏 +3 位作者 关永虎 刘金伟 李航 梅拥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6-1502,共17页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传贡献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本的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54%~50.83%之间, F1组合则在3.96%~55.87%之间。农艺性状(除第一果枝节位对衣分外)对产量性状的加性贡献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贡献率在4%~100%),五瓣铃率和株高对单株铃数和铃重的加性贡献率和显性×环境互作贡献率均达0.01以上的正向极显著水平。遗传效应中受加性效应控制有第一果枝高度、株高、五瓣铃率、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为最大。株高除加性效应较小外,其显性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和互作广义遗传率均为最大。确定了提高陆地棉杂交种后代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和限制性状。陆地棉变异系数幅度较大;五瓣铃率和株高对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遗传贡献分析 决策系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31
3
作者 秦永生 刘任重 +2 位作者 梅鸿献 张天真 郭旺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2-1821,共10页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位点,通过JoinMap3.0软件整合了一张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位点,通过JoinMap3.0软件整合了一张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847.81cM的遗传图谱。利用WinQTLCart2.5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两群体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在中棉所28群体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16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43个QTL;在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20个和66个QTL。在A3、D8、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且稳定遗传的QTL。对考察的8个性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12对共有QTL,控制果枝数、衣分和籽指的QTL增效基因位点均来源于共同亲本中棉所12。综合分析推测中棉所12的育种价值主要是通过提高后代的结铃性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棉花产量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培通 朱协飞 +2 位作者 郭旺珍 俞敬忠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1-1017,共7页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所有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遗传模型不同。同时,各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变化较大,而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环境中变化相对较小,表明环境对数量性状主基因的表达影响大,对多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影响。对环境间差异较大性状的研究和选育,要在多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性状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刘丽 孔宪辉 王旭文 余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0-727,共8页
高产优质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寻找与目标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可克服常规育种的盲目性,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准确性。本研究对11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及子指等4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2年2点的表型鉴... 高产优质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寻找与目标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可克服常规育种的盲目性,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准确性。本研究对11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及子指等4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2年2点的表型鉴定,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材料的4个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的变幅在6.1%~19.1%之间,且在各环境中表现较为稳定;基因型分析表明,214对标记共检测到460个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151,PIC值平均为0.4587,表明该批标记具有较多的等位变异数和较高的基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批材料可分为4个亚群,且各类群中材料与地理来源无对应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显著条件下(-log10P>1.3,P<0.05),共有39个标记位点能够在2个及2个以上的环境中同时检测到,其中有4个标记位点同时与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进一步比较发现,有7个位点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其余32个位点为新发现的位点。研究结果可为陆地棉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田琴 司爱君 +2 位作者 陈红 孔宪辉 余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数、衣指及株高是皮棉产量的决定因素。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不大,变异幅度1.14%~8.79%,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进展不大;除马克隆值外,其于4项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中宜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以扩大遗传基础,通过增大衣指来提高衣分和皮棉产量,注重选择株高适中、结铃性适宜、衣分适度和纤维品质性状协调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显 王校栓 +1 位作者 尹志敏 谢令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40,共7页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6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亲本材料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亲子关系和F1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性状不同亲...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6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亲本材料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亲子关系和F1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性状不同亲本之间以及相同亲本不同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不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各异;F1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555的一般配合力高且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很好的高产亲本,可在棉花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衣分差异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QTL标记和定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成奇 郭旺珍 +1 位作者 马晓玲 张天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以衣分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种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8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111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仅获得了12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88个位点构建了总长为666.7cM、平均距离为7.5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4.9%... 以衣分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种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8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111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仅获得了12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88个位点构建了总长为666.7cM、平均距离为7.5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4.9%。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单株和F2:3家系进行QTL检测,共鉴定出了18个控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的QTLs,包括2个衣分QTLs、4个子棉产量QTLs、4个皮棉产量QTLs、2个衣指QTLs、3个单株铃数QTLs、2个铃重QTLs和1个子指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6.9%~16.9%、5.6%~16.2%、4.8%~15.6%、7.7%~13.3%、8.2%~11.6%、6.1%~7%和6.6%。不同QTLs在相同染色体区段上的成簇分布表明与产量性状相关的基因可能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QTLs的遗传方式主要以显性和超显性效应为主。检测到的主效QTLs可以用于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衣分 产量性状 遗传图谱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素君 唐丽媛 +4 位作者 李兴河 王海涛 刘存敬 张香云 张建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26,共13页
【目的】挖掘与陆地棉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47份陆地棉材料为供试群体,分别调查了7个环境下该群体的铃重和衣分数据,3个环境下的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株高数据。... 【目的】挖掘与陆地棉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47份陆地棉材料为供试群体,分别调查了7个环境下该群体的铃重和衣分数据,3个环境下的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株高数据。利用237对SSR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Tassel 2.1中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对上述5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铃重、衣分、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株高的平均变异系数的变幅为7.28%~21.06%,平均值为13.47%。这表明供试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237个标记在147份陆地棉中共检测到281个多态性位点,各位点上等位基因数的范围为2~6个,涉及69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455 0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216 5;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将147份供试材料划分为7个亚群;在3个及以上环境检测到的与铃重和衣分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分别有45个和1个,解释表型变异率在不同环境中最高分别达19.30%和11.58%(P<0.01);在2个及以上环境检测到与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和株高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分别有1、4和4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在不同环境中分别最高达9.96%、7.00%和5.75%,在BNL2448附近同时检测到与铃重、单株果枝数和株高显著关联的位点。【结论】通过关联分析挖掘了多个可重复检测到的与陆地棉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位点,此研究结果可为棉花高产育种分子辅助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SSR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高温干旱年份陆地棉农艺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裴小雨 周晓箭 +7 位作者 马雄风 田桂平 王海风 孟清芹 张文生 周克海 刘艳改 杨代刚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以9个陆地棉品种(系)配置16个杂交组合,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亲本和F1在2013年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望江、九江2个环境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分析了性状间各... 本文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以9个陆地棉品种(系)配置16个杂交组合,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亲本和F1在2013年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望江、九江2个环境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分析了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性和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农艺和产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铃重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衣分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子指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铃重和衣分呈显性正相关;铃重与衣分呈显性正相关,衣分与子指的加性和显性均为负相关。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中棉所63的铃重、衣分、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其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可以利用至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温干旱 陆地棉 农艺与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梅拥军 郭伟锋 熊仁次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6个产量组分和皮棉产量的两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6个产量组分和皮棉产量的两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范围为-46%-80%;铃数对皮棉产量有很高的显性贡献率(CRD=96%),其次是铃重(CRD=41%);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最大(CRME=98%),其次是铃重(CRME=77%)、衣指(CRME=62%)和子指(CRME=42%);铃数对皮棉产量的加性、母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异;对亲本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有所不同,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亲本1的铃重对其皮棉产量的母性效应在环境1中有最大的贡献(MEi(C→T)=5.49 g),在环境2中,亲本3的铃重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71 g),亲本5的铃数具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51 g)。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数和铃重影响,因此铃数和铃重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组分性状 皮棉产量 加性-显性-母性模型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晓梅 赵淑琴 +3 位作者 董承光 周小凤 王新 李保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61-1967,共7页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株型性状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对早熟陆地棉籽棉产量有直接作用且有极显著影响的因子(P<0.01),依次是:株高(X_1)、铃数(X_4)、始节位(X_2),对产量(Y)的直接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 1、0.298 1、-0.216 2;果枝数(X_3)对Y值直接作用较小,系数为0.082 04,通过其他因子对Y值的间接作用较大,简单相关系数为0.403,相关性极显著(P<0.01)。早熟陆地棉株型性状(X_i)对产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73.898+2.279 X_1-17.632 X_2+21.795 X_4。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0.527,决定系数R^2为0.278。【结论】株高、铃数、果枝始节位对产量性状有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而果枝台数对产量有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产量 株型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棉花品种泗棉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标记和定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培通 郭旺珍 +2 位作者 朱协飞 俞敬忠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7-1203,共7页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高衣分、高产品种泗棉3号和西班牙陆地棉栽培品种Carmen,构建RIL作图群体,在3个环境中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s标记和定位,研究了泗棉3号高产特性的分子机理。用2 523对SSR引物,进行双亲的多态性检测,其...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高衣分、高产品种泗棉3号和西班牙陆地棉栽培品种Carmen,构建RIL作图群体,在3个环境中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s标记和定位,研究了泗棉3号高产特性的分子机理。用2 523对SSR引物,进行双亲的多态性检测,其中62对(2.46%)有多态性,它们共产生65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共检测到1个单株果节数、1个铃重、2个籽指1、个衣指和1个百粒籽棉重等6个产量构成因素的QTLs。单标记分析还在多环境中检测到17个产量构成因素的QTLs。与这些QTLs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分子标记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冰 范术丽 +3 位作者 宋美珍 庞朝友 魏恒玲 喻树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7-395,共9页
利用关联分析方法以160对SSR引物对68份陆地棉品种2个播期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在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4.0软件的GLM程序和MLM程序对17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TRUCTURE群体结... 利用关联分析方法以160对SSR引物对68份陆地棉品种2个播期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在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4.0软件的GLM程序和MLM程序对17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6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也将6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与群体结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6个SSR位点均能通过GLM和MLM程序检测到,且在2个播期下稳定出现,其中,CER0098-400与全生育期显著关联,DPL0375-250和HAU2414-147与果枝始节显著关联,DPL0504-135、HAU0883-120和NAU1298-524与衣分显著关联。本研究结果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性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成奇 李玉青 +2 位作者 王清连 董娜 张金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除衣分在环境Ⅱ中未检测到主基因外,其他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生育期、皮棉产量、铃重和衣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均相同,分别为E-0、D-2、E-3和B-1;籽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不同。各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遗传方式不完全一致,生育期、单株铃数、衣指和籽指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属典型的主基因遗传;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陆地棉 生育期 产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陆地棉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红军 刘彩霞 +1 位作者 梅拥军 孟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7-170,共4页
对六个早熟陆地棉品种(系)的部分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枝间的铃重、衣分、绒长存在较大差异,且达显著水平。铃重、衣分、绒长在不同果枝间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铃重表现为中上部果枝的铃重较... 对六个早熟陆地棉品种(系)的部分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枝间的铃重、衣分、绒长存在较大差异,且达显著水平。铃重、衣分、绒长在不同果枝间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铃重表现为中上部果枝的铃重较大,顶部和下部枝铃重偏低,尤以下部第一果枝铃重最低;衣分表现为中部果枝高,而上部和下部较低;绒长则表现为随着果枝节位的升高,绒长呈下降的趋势。比强和马克隆值在不同果枝间的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根据前人研究对以上情况进行了探讨,并以此就北疆棉区的早熟陆地棉育种和栽培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品种 果枝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陆地棉杂交后代产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承泓良 刘桂玲 +1 位作者 蒋玉琴 唐灿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以泗棉2号×CAU′CS-2-81为材料,系统地分析了选择单位、选择强度和群体规模与选择效果的关系,比较了系谱法与混合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选择效果随选择单位增大而提高;(2)选择强度与群体规模互作显著,欲提高选择效果,应扩大... 以泗棉2号×CAU′CS-2-81为材料,系统地分析了选择单位、选择强度和群体规模与选择效果的关系,比较了系谱法与混合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选择效果随选择单位增大而提高;(2)选择强度与群体规模互作显著,欲提高选择效果,应扩大群体规模,降低选择强度;(3)优良基因型的丢失机率,系谱法高于混合法。因此,以产量为目标的育种方案中,应重新认识与评价混合法的作用。讨论了“平行选择法”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产量性状 选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飞宇 张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03-4504,共2页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中、低产3大类型在株铃数、衣分、衣指、果节数和生育期等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高产类型的株铃数、衣分和衣指最大,而果节数和生育期最小(短)。株铃数和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铃数、铃重和果节数对高品质陆地棉单株皮棉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高品质 皮棉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置换系检测棉花第22染色体短臂的产量相关性状QTLs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金波 张永山 +3 位作者 陈伟 栾明宝 冯志迪 郭香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CSB22sh为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的第22染色体短臂被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 L.)Pima3-79置换的海陆置换系。TM-1与CSB22sh杂交,构建了104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748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分子标记... CSB22sh为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的第22染色体短臂被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 L.)Pima3-79置换的海陆置换系。TM-1与CSB22sh杂交,构建了104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748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分子标记筛选,获得90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85个标记位点构建了总长85.24 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1.0 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8%。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和F2:4家系的7个产量相关性状(衣分、铃重、子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进行QTL检测,共检出28个不同QTLs,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3.5%~44.8%。仅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s有17个,2个环境同时检测到的QTLs有8个,3个环境同时检测到的QTLs有3个。不同的QTL在相同区段的成簇分布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能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检测到的稳定的QTL可以用于相应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系 遗传连锁图谱 产量相关性状 QTL 陆地棉 海岛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拥军 宋继辉 +2 位作者 黄庆辉 胡守林 郭伟锋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不同播期的单株皮棉产量及其3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的加性方差比例最高(43%),铃重、铃数和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铃重和衣分存...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不同播期的单株皮棉产量及其3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的加性方差比例最高(43%),铃重、铃数和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铃重和衣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衣分存在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4个产量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母性与播期的互作效应;中棉所35(CR I35)可作为在铃数和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很好亲本。在以中棉所35做母本的后代中,在早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出衣分、铃重和皮棉产量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产量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