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被引量:1
1
作者 Shui-jin ZHU, Wei-ping FANG, Dao-fan JI(College oj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9-29,共1页
Verticillium wilt is a global important disease ofcotton,which threatens the development ofcotton production seriously.Recent years,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climate and croppingpattern,Verticillium wilt was broke out ... Verticillium wilt is a global important disease ofcotton,which threatens the development ofcotton production seriously.Recent years,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climate and croppingpattern,Verticillium wilt was broke out incotto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wh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ILLIUM Gossypium cotton cotton selection seriously breeding Marker upland BRO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承泓良 刘桂玲 +1 位作者 蒋玉琴 唐灿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23,共11页
本研究于1985~1989年,采用欧氏距离分析了22个品种(系)的遗传差异(D值),并将这些品种(系)按4×7的 NCⅡ酱设计配制两套杂交试验。分析 F_1~F_4世代配合力的互作, D 值,F_1表现和 F_2组合鉴定指数与F_5品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本研究于1985~1989年,采用欧氏距离分析了22个品种(系)的遗传差异(D值),并将这些品种(系)按4×7的 NCⅡ酱设计配制两套杂交试验。分析 F_1~F_4世代配合力的互作, D 值,F_1表现和 F_2组合鉴定指数与F_5品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D值与 F_5 品系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2)F_1~F_3世代与配合力的互作显著,F_3~F_4除铃数、铃重外,其余性状的世代与配合力互作不显著。说明 F_1~F_3代配合力分析对棉花育种缺乏直接意义;(3)F_1与 F_5 品系产量间呈高度正相关(r=0.723**~0.687**);(4)F_2组合鉴定指数与 F_5品系产量呈平行趋势;(5)将上述结果组装成杂交新本选配模式,经检验,模式对可望育出新品种的组合之预测率为28.6~57.1%讨论了聚类分析、双列杂交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F_1在棉花育种上的地位与作用及模式的意义与完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亲本选配 早代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陆地棉杂交后代产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承泓良 刘桂玲 +1 位作者 蒋玉琴 唐灿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以泗棉2号×CAU′CS-2-81为材料,系统地分析了选择单位、选择强度和群体规模与选择效果的关系,比较了系谱法与混合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选择效果随选择单位增大而提高;(2)选择强度与群体规模互作显著,欲提高选择效果,应扩大... 以泗棉2号×CAU′CS-2-81为材料,系统地分析了选择单位、选择强度和群体规模与选择效果的关系,比较了系谱法与混合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1)选择效果随选择单位增大而提高;(2)选择强度与群体规模互作显著,欲提高选择效果,应扩大群体规模,降低选择强度;(3)优良基因型的丢失机率,系谱法高于混合法。因此,以产量为目标的育种方案中,应重新认识与评价混合法的作用。讨论了“平行选择法”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产量性状 选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选—混交法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 Ⅰ.育种模式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鲁黄均 马家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详细叙述了棉花混选—混交新育种方法的程序及其育种效果。在混选一混交后的群体中已选得一批新品系,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接近或超过中棉12。新品系1276和164参加了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较好。而同时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 本文详细叙述了棉花混选—混交新育种方法的程序及其育种效果。在混选一混交后的群体中已选得一批新品系,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接近或超过中棉12。新品系1276和164参加了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较好。而同时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法未能选到优良品系。不去雄混交法可保证较高比例异交率,从而使这种新育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选—混交 育种方法 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交配对棉花育种群体的改良效应研究
5
作者 鲁黄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2-298,共7页
从陆地棉育种材料中选择4个组合进行分裂交配。每个组合分别按开花早晚、纤维强度和纤维长度3个指标选择极端类型并杂交,经2轮分裂交配后每个组合产生7个群体。1995年对28个群体进行随机区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组合的... 从陆地棉育种材料中选择4个组合进行分裂交配。每个组合分别按开花早晚、纤维强度和纤维长度3个指标选择极端类型并杂交,经2轮分裂交配后每个组合产生7个群体。1995年对28个群体进行随机区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组合的平均小区皮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组合的纤维品质显著不同。1轮长×短、2轮长×短和2轮强×弱的交配方式产量明显高于基础群体和1轮早×晚群体。不同交配方式纤维品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分裂交配导致群体内植株若干性状变异程度增加,但降低另一些性状的变异。分裂交配对性状间相关系数变化的影响同样因组合和群体而异。4个基础群体均表现正相关的性状有单株皮棉与麦克隆值、整齐度与纤维长度、整齐度与麦克隆值及纤维强度与麦克隆值;均表现负相关的性状是纤维长度与整齐度。这些相关性不易通过分裂交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育种 分裂交配 育种群体 改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