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闫丽娜 杨淑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应用路径。研究认为,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在:重塑教学理念,重视个性需求和全面素质;重构师生关系,促进深度对话与协作互助;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尖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人机协同的学习效能;优化教学评价,助力教学方案的科学改进。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路径:依托扩展现实技术的优势,丰富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优化运动技能培育策略,实现精准指导与损伤预防;强化拟真战术情境应用,提升运动决策与战术理解;开创新型心理疗愈方案,解决学生的运动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高校体育 扩展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焕喆 邱珍 郎明朗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面发展基础;逆境磨砺,强化个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促进社交技能提升;文化传承,激发民族自豪感。实践路径: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以中华体育精神引领思政教育新范式;逆境教育的强化与实施,利用体育赛事平台磨炼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育,凸显体育社团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独特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华体育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BOPPPS”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3-56,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变革的不断加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将互联网与BOPPPS教学模式深度融合,通过课前制定教学目标、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后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可以有效解决个性差异问题、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变革的不断加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将互联网与BOPPPS教学模式深度融合,通过课前制定教学目标、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后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可以有效解决个性差异问题、教学资源有限问题和反馈不及时问题,提升优化高校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BOPPPS” 高校 体育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教还是评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蒲毕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于其他课程;(2)教学因素影响评教结果,教得好(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评教分数较好;(3)非教学因素“人”影响学生评教分数,青年教师、讲师、人缘好、颜值好、技能好的女性教师更易获学生好评,即体育课程教师存在差异;(4)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评教也存差异,三大球、三小球优于武术、健美操、瑜伽等项目。研究认为,构建不同课程评教指标、实现评教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评教宣传,助力评教公正公平,用好评教结果,实现以评促教,从而有效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评教 体育课程 普通高校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生成逻辑、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31
5
作者 廖粤生 王先亮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数字技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资源、新手段、新平台与新模式,是落实“以体育人”教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生成... 数字技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资源、新手段、新平台与新模式,是落实“以体育人”教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生成逻辑、实践困境。研究认为,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价和精准治理5个方面共同构成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框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思维理念打造不足、技术支撑尚显薄弱、伦理规范亟待构建等实践困境。提出如下推进策略:完善制度设计,规范运行机制;强化理念引领,深化思维认知;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应用效能;构建伦理标准,化解伦理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校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陆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清华大学作为案例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价值: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践经验:建立思政工作机构... 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清华大学作为案例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价值: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践经验:建立思政工作机构,形成多级联动机制;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延展思政教育空间,用好课外体育活动。启示: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多渠道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清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晓敏 杜长亮 陈华卫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的价值、现实困囿,并提出实现路径。价值: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现实困囿:根本要求和...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的价值、现实困囿,并提出实现路径。价值: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现实困囿:根本要求和内在特征的聚焦偏差,场景构建和行动推进的模式单一,合理认知和基础支撑的保障不足。实现路径:转换发展范式,精准目标定位,构建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核心素养 高校体育 体育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波 王松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2,共9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则症结与资源配置的失衡、行动者的主客二分与角色障碍以及数字化转型中人机关系的模糊三方面现实堵点具有重要价值。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注重顶层设计,纵深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规则的健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建构主客体关系,重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 理论特质 思政元素 清华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教学生会教: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反思及实践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尚力沛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93,共10页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 围绕“如何教学生会教”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在对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经验论反思基础上,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为其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育教师教育者未充分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其教学示范性的缺失影响师范生PCK的形成,核心课程教学未能“活化”PCK,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与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缺乏深度关联,体育师范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能力不足。提出实践对策:体育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应基于前沿理论与实践提升示范性;术科教学应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理论课程教学联系体育教学实践“活化”体育师范生PCK;创设教学情境,以数字化赋能体育师范教育;深度把控教育实习质量,优化实践课程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体育教育 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际澜 郭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欧洲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有政府集中规制模式、政府辅助资助模式、体育联盟居中协调模式和自主协调模式,中国是政府规制多方协同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存在强政府集中规制,弱社会促进环境;多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少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教育资源投入,低体育氛围建设;重学生准入资格,轻运动员个人成长等困境。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应从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引领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社会需求;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升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竞技水平;涵养高校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友好环境;夯实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成长理念,实现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 高水平运动员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建构与困囿破解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杰 赵富学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共13页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进行系统建构和困囿破解。认为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是教师基于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课程德育要求,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反思...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进行系统建构和困囿破解。认为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是教师基于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课程德育要求,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反思,是在协调处理各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关系、要素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专业水准;内隐层面的价值、学科教学及学生学习思维与外显层面的理论、实践思维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的二维结构,突出了育人性、具身性、关系性及生成性思维特征;通过起点构建、理性抉择、学科分析、逻辑链接、结构互演及意识增能,可厘清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思维的形成过程。面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因预设思维裹挟、实体思维割裂、离身思维束缚、工具思维固化及系统思维罅隙导致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及评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从价值引领、关系搭建、具身强化、生成转向及辩证统筹5个方面寻求适宜的破解策略,以精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结构设计、深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主体交互、突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身心统一、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及促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要素串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体育课程思政 教学思维 教学规律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繁荣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扩张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研究基于一般系统理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探究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旨在...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扩张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研究基于一般系统理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探究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困之道,旨在推动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民办高校专业办学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民办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已取得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但同时面临着办学定位有待明晰、培养方案有待创新、课程体系有待优化、师资队伍有待完善、教学条件有待升级等多重现实困境。研究提出了明确办学定位、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师资引培、提升职业认同,增加经费投入、拓展优质基地的纾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体育本科专业 专业发展 困境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金泽 孙帅 郭振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111,共11页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中英文近代电子史料数据库,对近代与北洋大学堂体育竞赛有关的史料进行梳理与研判,继而确认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研究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7年11月27日,比赛设有12个运动项目,共计170余人参与。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9年5月20日,比赛设有11个运动项目,参赛学校有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与天津水师学堂。同时,鉴于北洋大学堂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首次校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1897年11月27日,由北洋大学堂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亦可视为近代中国本土大学体育竞赛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堂 学校运动会 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 中国本土大学 中国近代体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使命担当与发展战略——基于西安体育学院的改革实践
14
作者 李富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承担着为强国建设培育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要把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办学特点须明确、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新要求,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全面提... 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承担着为强国建设培育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要把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办学特点须明确、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新要求,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高等体育教育质量。西安体育学院明晰改革思路,落实改革举措,提出体育强校、本科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管理强校“五个强校”战略目标,系统谋划了“十项改革发展工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等体育院校应当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要求,把握规律、凝聚共识、统筹推进,共同开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体育院校 使命担当 发展战略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43
15
作者 冯岩 陈凤英 +3 位作者 金连坤 熊和平 刘锐 潘年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根据 2 1世纪人才结构和素质教育理论及高等体育教育功能特性 ,通过对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包括形式、内容、方法、评价等 )的改革实践 ,探索并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分层选项”教学模式 。
关键词 21世纪 大学生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高校 教学模式 分层选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季克异 黄汉升 +6 位作者 陈俊钦 梅雪雄 许红峰 林取用 洪泰田 余奎康 陶玉萍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5,9,共4页
把握21 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跨世纪课程体系,是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和统计方法,总结80 年代以来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 把握21 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跨世纪课程体系,是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和统计方法,总结80 年代以来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结果表明:本研究之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合理;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强,适合世纪之交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大学 课程 7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179
17
作者 张子沙 龚正伟 周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由 3个层面 8种不同类别素质教育所组成。生理层面素质教育指的是身体素质教育 ,心理层面素质教育即体育心理素质教育 ,社会层面素质教育则涵盖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文化、体育能力、体育审...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由 3个层面 8种不同类别素质教育所组成。生理层面素质教育指的是身体素质教育 ,心理层面素质教育即体育心理素质教育 ,社会层面素质教育则涵盖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文化、体育能力、体育审美与体育行为等 6类素质教育。该体系在指导思想上体现出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 ;在产生机制上具有客观性和时代性 ;在内容组成上反映出继承性与创新性 ;在功能特征上具有特殊性与拓展性 ;在内容构架上则体现出系统性与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等学校 体育素质 素质教育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状况研究 被引量:78
18
作者 马卫平 谭受清 +2 位作者 吴澄清 龚正伟 吴宇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4,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等,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院(系)教师在50岁年龄段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断层,教师状况的显著特点是高学历者比例较低而职称相对较高,65%的教授将在5年内退休,学科教师亲缘...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等,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院(系)教师在50岁年龄段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断层,教师状况的显著特点是高学历者比例较低而职称相对较高,65%的教授将在5年内退休,学科教师亲缘结构合理,本科教师亲缘结构单一。大力引进博士、硕士,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学位代化教授队伍结构,注重多从外校引进高水平的术科教师是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水平的最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师 体育专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思想观念与高校体育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姚毓武 冯永丽 +6 位作者 张大为 董克礼 吴晓玲 邢纯贵 田建君 张棣 高秀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 ,针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分析了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探析了体育与素质、高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问...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 ,针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分析了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探析了体育与素质、高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作为面向 2 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教育观念 高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6
20
作者 董胜利 林克明 +8 位作者 徐虎泼 吴健 齐秉宝 张振东 郭宏 党希平 牛岭 毛岩峰 王晓山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20,共4页
运用调查法、实验法等手段 ,探讨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明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 6种类型 :“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俱乐部型”和“分层次型”。根据体育教学规律 ,以及体育教学进... 运用调查法、实验法等手段 ,探讨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明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 6种类型 :“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俱乐部型”和“分层次型”。根据体育教学规律 ,以及体育教学进程的实践 ,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可分成 5种形式和相对应的 1 5种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模式 教学改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