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域—枢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广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组织架构带来的学科割据,重塑了未来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这将成为推动学科间大跨度交叉综合创新的有效载体以及实现关键领域重大原始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略。该校对全球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范式改革的新探索,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变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枢纽 学域 学科交叉 融合学科 学术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领导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引擎 被引量:3
2
作者 曾佑来 王敏 孙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技术变革浪潮不断涌动,提升国家科技力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迫切诉求。高校为国家取得国际科研战略博弈中的主动权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此,教育部提出有组织科研并强调,研究目标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导向,兼顾...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技术变革浪潮不断涌动,提升国家科技力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迫切诉求。高校为国家取得国际科研战略博弈中的主动权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此,教育部提出有组织科研并强调,研究目标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导向,兼顾多方利益;研究主体以创新人才为根本,储备科研力量;研究过程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凝聚集群式研究力。从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现况来看,存在发展目标模糊、科研人力资源不足、学科融合进程缓慢、多方协同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鲍曼和迪尔的多元学术领导力理论,构建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结构、人力资源、政治和象征等四个维度学术领导力分析框架,有助于破除当前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困境。在高校科研实践中应明确团队总体目标,引领科研发展方向;科学选拔人才,建立动态自适应性科研队伍;塑造团队学术文化,加强人际互通协作力;推进学科融合进程,组织引导性科研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术领导力 有组织科研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与开放之间:跨学科育人背景下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审思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嵩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0,共8页
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然而大学以学科组织作为基本组织结构,边界封闭又彼此隔离,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目标、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权力以及学科认同等方面均存在突出矛盾,亟需重塑大学组织结构以及学... 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然而大学以学科组织作为基本组织结构,边界封闭又彼此隔离,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目标、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权力以及学科认同等方面均存在突出矛盾,亟需重塑大学组织结构以及学术组织间关系。通过构建传统学科组织间相连接、跨学科组织与传统学科组织相聚合、多元学术组织一体化的“线”“面”“体”式协同培养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大学内部学科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充分整合,推动跨学科育人真正落地。但同时,也需警惕组织边界过度开放与跨学科领域盲目建制化、组织化的问题,在学科与跨学科、封闭与开放的动态平衡间推动跨学科育人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人才培养 大学学术组织 组织变革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行政化内涵辨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太平 张怀英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8,I0001,I0002,共11页
学术界对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存在较多争议,主要分为三种观点:官本位观、过度科层观和政府同构观。官本位观未认识到官本位与行政化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过度科层观”忽视了中国熟人社会和党政权力系统特点,难以囊括高校各类组织的特... 学术界对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存在较多争议,主要分为三种观点:官本位观、过度科层观和政府同构观。官本位观未认识到官本位与行政化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过度科层观”忽视了中国熟人社会和党政权力系统特点,难以囊括高校各类组织的特点;政府同构观忽视了“行政”和“党政”在价值观念、决策方式、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根本不同。高校行政化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制度及文化体系。在组织上高校形成与上级党政机构完全相同的党政组织;在管理制度上,规则与人情并存,专业性弱行政性强、服务弱于管理;文化土壤中的官本位是行政不正之风的文化根源,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的行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组织构架 高校行政化 高校治理体系 学术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70年十人谈(笔会)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应强 邬大光 +7 位作者 眭依凡 卢晓中 别敦荣 龚放 陈洪捷 陈廷柱 王建华 史静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22-50,共29页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思想上体现出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在大学和政府关系上表现为自主性从失落到逐渐回归;在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上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取70年的经验教训,未...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思想上体现出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在大学和政府关系上表现为自主性从失落到逐渐回归;在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上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取70年的经验教训,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注意以下方面:走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藩篱,提升自身的成熟度和主体性;扎根中国大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大学校长专业化进程,实现“教育家办学”;继续探索较为理想和具有示范效应的院系设置模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还要支持和鼓励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注意淡化“排名”和“一流”在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思想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 教育家办学 院系设置调整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组织特性及其对学术组织创新的价值导向 被引量:8
6
作者 迟景明 张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大学作为以从事知识传承、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活动的社会组织,学术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由本质属性所衍生的特性反映在使命、结构、文化、权力和动力等组织要素的特征上。大学组织特性是其内部学术组织创新的基础,对学术组织的创新具有价值... 大学作为以从事知识传承、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活动的社会组织,学术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由本质属性所衍生的特性反映在使命、结构、文化、权力和动力等组织要素的特征上。大学组织特性是其内部学术组织创新的基础,对学术组织的创新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依据大学组织特性,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价值取向为:制定与大学使命相适的学术组织创新战略,建立多样化和扁平化的学术组织结构,建设多元性和整合性统一的学术组织文化,形成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体系,增强学术组织内源性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组织特性 学术组织 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生成流变、理念指向与难点突破 被引量:53
7
作者 吴合文 石耀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4,共12页
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形式,使命导向是其核心理念。高校有组织科研产生于科研功能的拓展,伴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科研自身角色的演变以及科研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 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形式,使命导向是其核心理念。高校有组织科研产生于科研功能的拓展,伴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科研自身角色的演变以及科研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化着。国际竞争是高校有组织科研生成的催化剂。面对高校科研经费和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我国要强化高校有组织科研,将相对有限的科研资源用于战略科技力量、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上,进而实现从规模效应到效率效能的升级,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在理论生成上,我们应该面向高校有组织科研的中国背景和实践,借鉴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和创业型大学相关理论,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组织科研理论和发展型大学理论。在理念指向上,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有组织科研的价值追求,与自由探索协同共生是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规律遵循。加快落实高校有组织科研,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强化其参与主体的协同,防止官僚主义和行政负担的加重。从评价体系、组织协同以及预防官僚主义和行政负担加重等方面进行改革,能有效破除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推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 学术研究 有组织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学术组织结构发展趋势简论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成功 刘洁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西方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发展取向大致呈现三大趋势:在纵向结构上,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横向结构上,向多样化、灵便化方向发展;在整体结构上,向柔性化、弹性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大学 学术组织结构 扁平化 多样化 柔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 被引量:129
9
作者 周光礼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共11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突破三重障碍。一是体制障碍,即宏观层面的'体制与结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管理障碍,即中观层面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其核心是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突破三重障碍。一是体制障碍,即宏观层面的'体制与结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管理障碍,即中观层面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基层学术组织(院、系、研究所)自治权。三是技术障碍,即微观层面的'知识与课程'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我们认为,技术突破和管理突破以体制突破为前提。在外部体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大学改革,很难取得应有成效,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能动性。即使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大学组织依然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大学办学自主权 基层学 术组织自治 科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办学自主权变迁的实证再研究(二)--高校内部学术决策权运行现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亚荣 屈潇潇 康宁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决策的组织载体 校级学术治理机构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高校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浩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1年第6期16-20,133,共5页
大学的本质在于其学术性。学术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其中学术资本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学术组织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柱,学术文化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学术成果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表征,学术(系统)外... 大学的本质在于其学术性。学术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其中学术资本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学术组织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柱,学术文化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学术成果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表征,学术(系统)外部关系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 学术资本 学术组织 学术文化 学术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章程、大学组织与基本权利保障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72,93,共9页
大学章程主要解决大学内部的组织问题,攸关教师的学术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大学中其他人员的劳动权等多项基本权利。基于基本权利组织保障的理念,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在大学组织设计中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员... 大学章程主要解决大学内部的组织问题,攸关教师的学术自由、学生的学习自由、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大学中其他人员的劳动权等多项基本权利。基于基本权利组织保障的理念,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在大学组织设计中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员的参与。依据对大学成员以及大学事务的精确划分,通过对不同的大学组织及其内部的人员比例和表决权比例等的适当设置,方能保障教师在学术事务上的突出决定权,避免学术自由受到压抑,同时保障其他主体的其他基本权利诉求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大学组织 基本权利的组织保障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术自治框架下学位评价的组织法原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国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高校法人化是落实学术自治的重要组织路径,是学术研究自由和受教育权合并实现的组织机制。从组织定位角度看,学生、导师、院系、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都是参与学位评价的主体。从学位评价的规范和标准方面看,学术委员会是规范... 高校法人化是落实学术自治的重要组织路径,是学术研究自由和受教育权合并实现的组织机制。从组织定位角度看,学生、导师、院系、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都是参与学位评价的主体。从学位评价的规范和标准方面看,学术委员会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机构,学位评定委员会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机构。学位评定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调查的,学术委员会是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协助机构。为实现和落实学术自治,高校学位评价组织关系应当坚持学术评价,排斥行政评价,同时还应当受到同行评议原则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法人化 学术自治 学位评价 组织法 学术委员会 同行评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立大学“身份”的演变——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丽 茹宁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36,共11页
自东京大学1877年建校以来,日本的国立大学已历经130多个春秋。此间,尽管由国家出资设立这一根本属性始终未变,但其"身份"却几经改变:二战前的旧制国立大学是国家附属行政机构,二战后新制国立大学的独立学术组织属性得到认可... 自东京大学1877年建校以来,日本的国立大学已历经130多个春秋。此间,尽管由国家出资设立这一根本属性始终未变,但其"身份"却几经改变:二战前的旧制国立大学是国家附属行政机构,二战后新制国立大学的独立学术组织属性得到认可,21世纪初推行法人化改革以来国立大学成为自主法人实体。随着"身份"的改变,国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逐步扩大。同时,政府在大学发展中的角色,由统制者转变为监管者、督导者。国立大学"身份"的演变,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顺应政治制度、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战略目标之发展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立大学 办学自主权 行政机构 学术组织 法人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24—1949)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6,21,共10页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近代史学 学术机构 学术典范 中心与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知识品性缺失的制度根源剖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5,共3页
中国大学知识品性的缺失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大学与外界的关系以政府集权控制为特征;大学组织内部运作呈制度安排行政化取向。而我国大学制度的痼疾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长期缺失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当务之急就是... 中国大学知识品性的缺失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大学与外界的关系以政府集权控制为特征;大学组织内部运作呈制度安排行政化取向。而我国大学制度的痼疾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长期缺失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遵循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恢复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知识权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组织 大学制度 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知识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浩 洪琼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12期18-21,共4页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在知识创新系统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多学科交叉的基层学术组织更是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提出从知识创新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其知识创新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创新闭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在知识创新系统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多学科交叉的基层学术组织更是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提出从知识创新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其知识创新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创新闭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高校 基层学术组织 知识 生命周期 创新闭环模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授委员会在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严蔚刚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前我国高校在二级学院层面上的决策组织为"党政联席会",这是201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出的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教授治学",在二级学院层面建立了具有决策职能的... 目前我国高校在二级学院层面上的决策组织为"党政联席会",这是201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出的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教授治学",在二级学院层面建立了具有决策职能的教授委员会组织。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都具有决策职能,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正常开展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建议: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建立党、政、学三者共同负责、分工合作的机制,实行"党政学联席会"制度;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术权力组织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做出明确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学术权力组织 教授委员会 党政联席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跨学科集群教师管理制度及启示——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家琼 张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4,共6页
集群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保持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而创建的新型跨学科学术组织。它独立于院系,由学校集中统一管理。集群教师选聘采用项目申请的方式,其考核评价兼顾单学科和跨学科两方面。借鉴UWM集群... 集群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保持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而创建的新型跨学科学术组织。它独立于院系,由学校集中统一管理。集群教师选聘采用项目申请的方式,其考核评价兼顾单学科和跨学科两方面。借鉴UWM集群教师管理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建立虚实结合的管理体制,为教师跨学科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采用弹性灵活的聘用方式,赋予跨学科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跨学科合作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跨学科学术组织 集群 教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及其成员激励策略新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珍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在深入剖析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成员的使命、行为和价值需求特征基础上,立足于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必然性,对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激励策略进行了讨论,确立了引导大学回归到造就人才本源理想的激励导向。进而,以组织激励机制理... 在深入剖析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成员的使命、行为和价值需求特征基础上,立足于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必然性,对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激励策略进行了讨论,确立了引导大学回归到造就人才本源理想的激励导向。进而,以组织激励机制理论为基础,结合学术资源配置功能、学术评价功能和信息共享功能,探讨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基层学术组织激励问题,提出了引导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成员返本归源的"大学理想"激励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基层学术组织 价值需求 激励策略 大学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