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aneuver laws based on higher order multi-resolution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for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s
1
作者 Zichu Liu Yudong Hu +2 位作者 Changsheng Gao Wuxing Jing Xudong J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34-47,共14页
The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 maneuver laws in complex flight scenarios still faces challenges. Non-stationary changes in flight state due to abrupt changes in maneuver modes place high... The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 maneuver laws in complex flight scenarios still faces challenges. Non-stationary changes in flight state due to abrupt changes in maneuver modes place high demands on the accuracy of modeling methods. To address this issue, a novel maneuver laws modeling an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higher order multi-resolution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HMDMD)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A joint time-space-frequency decomposition of the vehicle's state sequence in the complex flight scenario is achieved with the higher order Koopman assumption and standard multi-resolution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and an approximate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maneuver laws can be re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with extracted multi-scale spatiotemporal modes with clear physical meaning. 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HGV, two flight scenarios are established with constant angle of attack and complex maneuver laws, respectivel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neuver laws obtained using the HMDMD method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the real dynamic model, the modeling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other common modeling methods, and the method has strong interpre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Higher order koopman assumption Manoeuvre law modeling INTERPRE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sian estimation of a power law process with incomplete data 被引量:2
2
作者 HU Junming HUANG Hongzhong LI Yan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243-251,共9页
Due to the simplic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it is widely used to model the failures of repairable systems.Although statistical inference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 has been well deve... Due to the simplic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it is widely used to model the failures of repairable systems.Although statistical inference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 has been well developed,numerous studies largely depend on complete failure data.A few methods on incomplete data are reported to process such data,but they are limited to their specific cases,especially to that where missing data occur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failures.No framework to handle generic scenarios is available.To overcome this problem,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rder statistics,the statistical inference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 with incomplete data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ase studies demonstrate and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Order statistics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the statistical inference of the power law process with incomplete data as they can reformulat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left censored failure data and interval censored data in a unified frame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more flexibility and more applic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mplete data power law process Bayesian inference order statistics repairabl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qui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yek's Society
3
作者 Liu Pengk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7-262,共6页
Friedrich Hayek w as reput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liberalist in the 20th centry.He adopted macroscopic,multi-subjects know ledge as w ell as a methodology w ith a less-moral principal to reassert and consolidate th... Friedrich Hayek w as reput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liberalist in the 20th centry.He adopted macroscopic,multi-subjects know ledge as w ell as a methodology w ith a less-moral principal to reassert and consolid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freedom.T he follow ing article,quoting some of his arguments and major methodologies w hich he based on,presents the general thoughts of forming C o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的实体出罪规则
4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商事犯罪实体入罪、出罪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商事犯罪的界定应在整体法秩序内实质判断是否具有双重违法性,结合商事犯罪一般违法和具体违法的双层构造和递进式审查模式,应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作为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实体出罪的基础理论。商事合法行为无法构成商事犯罪,但涉嫌商事犯罪的商事行为并不必然无效。欠缺将法律后果指向刑罚“转致条款”的特定商事违法行为和不属于构成要件定型性范围的商事违法行为,均应当予以出罪。虽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但没有产生实质法益侵害和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商事犯罪,也应当予以出罪。在商刑关系视野下,应将法法衔接的过程转化为层层出罪的过程,以此为司法实践提供合理的商事犯罪实体出罪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关系 商事犯罪 实体出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刑事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对刑法再法典化的价值
5
作者 张燕龙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8,共10页
我国非刑事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对刑法的再法典化具有重要价值,其功能应保留并进一步强化。这些条款在立法上引领、限制着国家刑事追诉权,在司法上起着填补空白罪状、补充解释刑法等作用。然而,其在近年来呈现出萎缩态势,且普遍存在着责... 我国非刑事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对刑法的再法典化具有重要价值,其功能应保留并进一步强化。这些条款在立法上引领、限制着国家刑事追诉权,在司法上起着填补空白罪状、补充解释刑法等作用。然而,其在近年来呈现出萎缩态势,且普遍存在着责任类型界定不清、犯罪圈划定过大等问题,所体现出的刑法工具主义倾向更要为之后的立法所警惕。刑法的再法典化需要一体化整合刑法与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提升刑法的稳定性与体系性。对此,应当破除刑法典垄断刑法规范的执念,采用刑法典编纂加附属刑法汇编的立法模式,动态调整刑法的规范内容,维护刑法的整体稳定;同时,需要在法秩序统一视角下妥善处理刑法典与附属刑法、其他法典、刑法修正案的关系,并克服刑法工具主义倾向,对涉刑事责任条文进行简化整理,提升刑法的体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再法典化 非刑事法律中刑事责任条款 刑法典 附属刑法 法秩序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民行交叉领域“法秩序统一性”法治话语阐释及其运用
6
作者 张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共9页
法秩序统一性是现代国家法治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是刑民行交叉领域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视角予以考察,“同一事实”是刑民交叉类案的判断标准。处理刑民交叉案件须把握罪刑法定原则、主... 法秩序统一性是现代国家法治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是刑民行交叉领域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视角予以考察,“同一事实”是刑民交叉类案的判断标准。处理刑民交叉案件须把握罪刑法定原则、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原则、形式和实质判断相结合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先刑后民”方式,但“民刑并行”甚至“先民后刑”并非不可行。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则,在刑行交叉案件认定中,须正确认识刑法的从属性及行政犯的行政从属性,对刑事违法性进行实质化、规范化的独立判断。对于已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不能直接将行政处罚裁决作为后续认定犯罪的刑事诉讼证据;对于已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人后续多次实施同类违法行为的,先前的行政处罚可以纳入刑事评价予以定量量刑,但须秉持刑罚谦抑性原则,优先适用行政处罚措施,促进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话语 法秩序统一性 刑民交叉 刑行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靶量及其变化率双重加权的微分对策制导律
7
作者 花文华 李群生 +1 位作者 张拥军 张金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为进一步增强导弹飞行弹道的收敛速度,定义末端的脱靶量和脱靶量变化率作为性能优化指标,并基于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理论进行了制导律的推导,推导结果实现了减少脱靶量的同时向着最大化脱靶量收敛速度的方向上进行控制的目的。本研究从... 为进一步增强导弹飞行弹道的收敛速度,定义末端的脱靶量和脱靶量变化率作为性能优化指标,并基于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理论进行了制导律的推导,推导结果实现了减少脱靶量的同时向着最大化脱靶量收敛速度的方向上进行控制的目的。本研究从一般意义上进行导弹和目标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建模,适用于二者具有高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形式,推导结果具有一般性。针对导弹和目标具有一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情况,进行了制导律的扩展,并相应完成了对策空间的分析和典型制导参数的取值分析。非线性系统仿真针对比例导引、典型微分对策制导律和本研究所提出的脱靶量及其变化率双重加权的微分对策制导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情形包括目标常值机动、S型机动和随机机动3种情形,并采用单发命中概率作为制导性能衡量指标。结果表明,所提出制导律的弹道快速收敛性能和低过载需求,在最小化脱靶量的同时最大化脱靶量的收敛速度,实现了在拦截导弹飞行弹道快速收敛的方向上进行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律 高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导弹 飞行弹道特性 微分对策制导 末制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平责任适用范围法定化之缓和
8
作者 黄忠 孟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6,共14页
《民法典》第1186条修改了原《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定,意图将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法定化,但《民法典》施行后的司法实践却并未固守所谓的法定化逻辑。从理论而言,在公平责任的具体法律规定之外,由无过错的双方分担损失有助于实现分配... 《民法典》第1186条修改了原《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定,意图将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法定化,但《民法典》施行后的司法实践却并未固守所谓的法定化逻辑。从理论而言,在公平责任的具体法律规定之外,由无过错的双方分担损失有助于实现分配正义、维护法秩序一体性、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故缓和公平责任适用范围法定化有其正当性。自逻辑而言,扩大过错认定范围、放宽无过错责任适用范围与类推适用法定的公平责任具体规范都无法有效替代公平责任,故缓和公平责任适用范围法定化实属必要。目前司法机关直接依据第1186条裁判的缓和路径存在合法性质疑,故在解释上,应将第1186条中“法律的规定”理解为包括行政法规等低位阶规范和《民法典》第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责任 分配正义 法秩序一体性 实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政策意图与法理分歧
9
作者 沈伟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1,共18页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近年来国际社会话语表达和外交论辩中频繁出现的表述。美国政府多次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由抨击中国,中国政府则以坚持“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和“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秩序”加以回应。“基...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近年来国际社会话语表达和外交论辩中频繁出现的表述。美国政府多次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由抨击中国,中国政府则以坚持“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和“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秩序”加以回应。“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作为美国对全球秩序的表达和诉求,在二战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就有出现,并在之后不断发展,在冷战后又有新的变化。破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话语迷思,中国应当继续坚持以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避免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斗争,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权力体系 规则体系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性叙事和国际法实践
10
作者 沈伟 吴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9,159,160,共16页
国际法普遍性的生成和演变表明,国际法普遍性的叙事塑造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不平等的自我/他者的权力关系,现有的国际秩序普遍性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视角,也是中国通过包容性全球化重... 国际法普遍性的生成和演变表明,国际法普遍性的叙事塑造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不平等的自我/他者的权力关系,现有的国际秩序普遍性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视角,也是中国通过包容性全球化重构国际法普遍性的有效尝试。基于参与主体、交易机制和实现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全球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补充和完善了发展、权力转移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中国的实践对建构更为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重构国际法话语权的有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普遍性 包容性 “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的滑模鲁棒控制
11
作者 于涛 苗志鑫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4,61,共12页
针对不确定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一阶滑模干扰估计器和二相组合函数趋近律的滑模鲁棒控制策略。将四旋翼飞行器系统分成2个全驱动子系统和2个欠驱动子系统,并采用适当的滑动面设计方法构造各子系统的滑动面。... 针对不确定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一阶滑模干扰估计器和二相组合函数趋近律的滑模鲁棒控制策略。将四旋翼飞行器系统分成2个全驱动子系统和2个欠驱动子系统,并采用适当的滑动面设计方法构造各子系统的滑动面。采用一种连续的自适应一阶滑模干扰估计器在线逼近各子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使用一种能够动态适应滑动面变化的二相组合函数趋近律,依次设计全驱动子系统和欠驱动子系统的滑模控制量。从理论上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滑动面的收敛时间,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滑模控制策略的鲁棒控制性能和控制器抖动削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 滑模鲁棒控制 二相组合函数趋近律 自适应一阶滑模干扰估计器 抖动削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构建国际太空秩序的博弈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奇松 王彦博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155,共19页
当前,中美两国围绕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激烈竞争,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塑造国际太空秩序。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太空秩序,以保障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和平开发;而美国则倾向于基于自身规则构建秩序,并与盟友合作... 当前,中美两国围绕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激烈竞争,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塑造国际太空秩序。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太空秩序,以保障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和平开发;而美国则倾向于基于自身规则构建秩序,并与盟友合作,以巩固其战略优势和保护商业利益。这场竞争反映了两国在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之争。中美两国均凭借各自的太空能力影响规则制定,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则推行所谓“负责任行为”准则以规范太空活动。两国的不同主张给国际太空治理框架的统一带来挑战。中国的战略聚焦法律机制,提出限制太空军备竞赛并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议,而美国则优先推行自愿指南与限制特定太空武器,并通过盟友扩大其标准的影响力。中美太空竞争将深刻影响全球太空安全架构、技术合作模式和资源分配机制,或导致“两种秩序对立并存”“美国单方主导”或“中美规则融合共存”三种秩序形态。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中美若能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共识并建立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太空治理机制,将有助于确保太空秩序的长期稳定,减少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大国竞争 国际太空秩序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诈骗罪财产损失:司法认定规则的体系性展开
14
作者 孟红艳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偿的情形不存在财产损失;以欺骗方式行使债权的,不存在整体的财产损失;仅是财产未增加不是财产损害,债权人未取得约定收益,难以认定被害人有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司法认定还需要视情形考察被害人的交易目的是否实现,对此的判断应当是客观的而非个别化的。在普通交易中,交易目的要限定为客观的经济性目的,且刑法不需要对所有目的未实现的情形进行规制;在涉“做法事”等特殊交易领域,应当重点判断服务提供者身份的真实性。古玩、翡翠赌石等行业有特殊的交易惯例,影响对财产损失结果归属的判断,购买者应当自我答责的情形大量存在。成本扣除和涉案财物处置均与财产损失判断有关,当行为人给付的财物有价值,在计算损失时应扣除并发还给被害人。这不仅是修正的整体财产说的题中之义,也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整体财产损失说 客观交易目的 犯罪成本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犯罪中可罚的危险创设——以行刑关系的处理为中心
15
作者 喻浩东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48,共16页
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中,法益与犯罪行为结构分别从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为可罚性提供了正当性基础。我国刑法采取抽象危险犯的制裁模式,重点打击掺入毒害和掺伪假冒两类食品安全犯罪。掺入毒害型犯罪的保护法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中,法益与犯罪行为结构分别从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为可罚性提供了正当性基础。我国刑法采取抽象危险犯的制裁模式,重点打击掺入毒害和掺伪假冒两类食品安全犯罪。掺入毒害型犯罪的保护法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其犯罪行为结构呈现为抽象的适格犯。只要行为人在食品中掺入了足以致人轻伤的非食品原料就创设了可罚的抽象危险。掺伪假冒型犯罪所保护的主要法益是市场竞争机制中涉及消费者知情选择和公平交易的侧面,次要法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针对主要法益,立法者设定了累积犯的行为结构。只有当掺伪假冒显著违背消费者的主观期待,且其累积出现损害市场竞争机制运作时,才具有刑事可罚性。针对次要法益,立法者设定了前置型抽象危险犯的行为结构以实现兜底保护效果。只要掺伪假冒违反国家为保障公众的安全饮食而设置的禁止性规范,就创设了可罚的抽象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经济刑法 法秩序统一性 刑事可罚性 抽象危险犯 行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汉代地图的大一统观念及美学意蕴
16
作者 黄忱忱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142,143,共10页
汉墓出土的地图实物,为重估先秦时期天下观念向汉代大一统观念的转进,提供了还原历史语境的视觉证据。首先,汉代地图的空间营造特征包蕴着对天下中心、四方圈层和世界边缘的形式重构,本质上是大一统地理体系建构逻辑的视觉沉淀;其次,大... 汉墓出土的地图实物,为重估先秦时期天下观念向汉代大一统观念的转进,提供了还原历史语境的视觉证据。首先,汉代地图的空间营造特征包蕴着对天下中心、四方圈层和世界边缘的形式重构,本质上是大一统地理体系建构逻辑的视觉沉淀;其次,大一统地理体系是汉王朝对天下观加以再造并确立自身大一统特性的产物,呈现出现实经验、政治认同与人文化成三重空间的交叠与共构;最后,从天下地理一统到宇宙内在构造的一统,彰显了汉王朝为人与宇宙秩序关系立法的野心,熔铸成一种天地齐一、生死混成、礼乐并济的大一统宇宙秩序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地图 大一统 国家地理 秩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法秩序统一:《监察法》修改的逻辑解读与体系调试
17
作者 邹宏建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61,共16页
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修改是基于实践理性而对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全方位演绎,推动了法秩序统一程度的显著提升:其并未局限于规范连贯化层面的“法法衔接”问题,而是分别基于价值统一、效力统一以及价值统一与效力统一的耦合... 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修改是基于实践理性而对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全方位演绎,推动了法秩序统一程度的显著提升:其并未局限于规范连贯化层面的“法法衔接”问题,而是分别基于价值统一、效力统一以及价值统一与效力统一的耦合,促进规范的体系化;并通过协调预防理念与惩罚理念、改革理念与法治理念、秩序本位理念与工具理性理念,深化理念的融贯化。从体系调试出发,在具体适用时,还需从目的论层面把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规范组成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的统一,以反公权力滥用的合目的性决定解释方案。就立法调试方案而言,则需重点考察具体法律规范的价值统一性,基于对价值多元化的考量辨别“伪协调衔接问题”,并根据不同规范对价值一致性的追求处理“真协调衔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法秩序统一性 体系解释 阶层构造 融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及需把握的重大问题
18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立法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厘清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前瞻性是有效立法的前提。加强民族团结不仅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还需要法律保障的积极推进,对内使民族... 民族团结进步立法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厘清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前瞻性是有效立法的前提。加强民族团结不仅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还需要法律保障的积极推进,对内使民族团结有法可依,对外则强力巩固中华民族主体性。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根本制度保障、宪法奠定的根本法律依据以及各民族五个“相”涵养的深厚社会土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属于“目的模式的法律规范”,难以规定明确的构成要件,只规定法律所要达成的目的,因此在立法过程中需要对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积极回应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法律保障 中华民族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策略
19
作者 胡杰 谭家万 +1 位作者 严浪涛 曾晨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7-133,共7页
传统滑模观测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中会导致剧烈抖振和显著转速偏差。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性能,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型高阶滑模观测器算法。该算法使用饱和函数Sat(s)替代传统的符号函数... 传统滑模观测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中会导致剧烈抖振和显著转速偏差。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性能,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改进型高阶滑模观测器算法。该算法使用饱和函数Sat(s)替代传统的符号函数,引入了新型趋近律以提高系统趋近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出一种反电动势的自适应律,有效地减少了其高频分量。然后,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和归一化正交锁相环技术获取反电动势中的转子位置和速度信息,提高了系统精度。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并通过仿真实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阶滑模观测器 新型趋近律 二阶广义积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标准与国际法——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
20
作者 丁雄飞(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78,共7页
国际法历史始于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神学家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的著作,其探讨了西班牙对美洲土地的占有权,为西班牙帝国主义征服行为辩护,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石。其后,经过胡果·格劳秀斯、托马斯·霍布斯、约翰&... 国际法历史始于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神学家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的著作,其探讨了西班牙对美洲土地的占有权,为西班牙帝国主义征服行为辩护,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石。其后,经过胡果·格劳秀斯、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人的不同角度的阐述,至17世纪末形成了欧洲帝国扩张的论证体系。1815年维也纳会议引入国家等级制度,“五强共治”出现。1873年后,文明成为划分世界的标准,“文明的标准”学说将国家分为文明、犯罪、半野蛮、衰老或低能等类别,不同类别国家待遇不同。如今国际法已全面制度化,但仍具歧视性,如美国等自由主义列强常违反国际法却不受惩罚。总体而言,国际法虽有一些普遍适用内容(如外交豁免权),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既不国际也非法,其实质仍是意见或意识形态,是强大权力工具。芬兰学者马尔蒂·科斯肯尼米认为国际法是葛兰西意义上的霸权技术,可被挪用和颠覆。对于国际法,捍卫者认为有胜于无,批评者则认为其是恶伪装成善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文明的标准 国际秩序 霸权工具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