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在西域——以于阗为考察对象
1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共17页
文中所言“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指汉语汉字,既包括通用书面语-文言文和规范正体字,也包括以首都之音为基础音形成的通用口语和通行字。文章基于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首先论述了于阗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行政、军事、经济、法... 文中所言“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指汉语汉字,既包括通用书面语-文言文和规范正体字,也包括以首都之音为基础音形成的通用口语和通行字。文章基于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首先论述了于阗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行政、军事、经济、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角度论述了汉语文在于阗的通用语言文字地位,同时还论证了汉语文与汉文书在遣词造句和行款格式上对于阗语文及于阗文书的重要影响。汉语文在新疆作为通用语言文字,源远流长,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 西域 于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政策历程、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
2
作者 石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9,共11页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阐释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普及普惠→专项措施→质量保障”政策历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我国民族地区特色的语言政策框架。同时,总结新时代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要素与体系建设上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测评督导等,实现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重视普及转向质量优先的发展跃迁,并构建起“政府主导-分层推进-精准施策”的协同教育治理模式,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成功经验。未来,应着力落实以“提质量”为靶向目标,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全方位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立体构筑特色化发展道路,扩大数字资源覆盖面,通过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化均质发展、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数智化技术赋能等,为民族地区学前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扩优提质开辟发展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学前儿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
3
作者 巫达 陈开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推广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理性选择,其工具性价值(社会融入、经济转化)与文化认同功能相辅相成。本文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主流文化资本具备制度性优势,民族语言作为潜在文化资本同样存在传承需求,由此提出双向发展路径,促使二者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形成互动增益,通过场景化分工与资本转化达成共生。此举既有助于破解民族语言保护难题,也能为多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优化提供“文化驱动—制度支撑—实践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资本 民族语言文化 文化自觉 多语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达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点原则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在以下方面则尚存争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及界定,汉语拼音的地位性质与使用范围,语言权利和义务,“软法”属性,“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规范。面对新时代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1)科学研判,深究法理依据;(2)与时俱进,修订法律规定;(3)系统落地,对接执法司法;(4)共享共治,增强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 语言立法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本健 张迪展 张鹏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感知、增强社会阶层认同、强化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在民族地区年龄越小的居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推广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交往交流交融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白话报的业务革新
6
作者 徐新平 黄敬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5,共8页
清末白话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它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当时文言报刊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且在新闻业务上别开生面,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在栏目设计和内容安排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在报章语言上追求言文合... 清末白话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它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当时文言报刊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且在新闻业务上别开生面,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在栏目设计和内容安排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在报章语言上追求言文合一与平易浅近,有力地提高了报纸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评论写作上讲究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增强了思想启蒙的传播效果。相对于文言报刊,清末白话报以通俗化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赢得了受众普遍的认同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报 清末 栏目设计 言文合一 论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基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的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显东 张捐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心理距离与书面语、口语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春相 金基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探讨了交际双方人数对比类型同心理距离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一对多"交际方式及其话语表现特点,揭示了心理距离是制约言语语体色彩的一种重要因素,认为心理距离越远,言语表达越接近书面语特征;心理距离越近,言语表达越接... 本文探讨了交际双方人数对比类型同心理距离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一对多"交际方式及其话语表现特点,揭示了心理距离是制约言语语体色彩的一种重要因素,认为心理距离越远,言语表达越接近书面语特征;心理距离越近,言语表达越接近口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距离 书面语 口语 交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试图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体的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目前语法教学和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想,即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应由共核语法... 本文试图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体的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目前语法教学和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想,即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应由共核语法、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三部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体 教学语法 口语语法 书面语语法 共核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富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从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 从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生、应时而灭的社会传媒语言。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生活语言 书面传媒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面语与口语中人物指称的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畅 赵杰 张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文章以微电影《梨子的故事》为例,通过对同主题的72篇书面语与口语语料的归纳统计和比对分析,研究人物指称的表现类型及其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不同类型的语言指称在语篇中具有不同作用,人物指称与故事情节间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 书面语 口语 人物指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力视角下的当代中国语言规划与语言立法--从文字改革运动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尤陈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在对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的研究方面,中国法学界的专门研究成果长期以来相当少见。甚至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初施行以来,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问题依然少有法学研究者问津。若要深刻认识普通话推广及其相关立法的重要意义,我... 在对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的研究方面,中国法学界的专门研究成果长期以来相当少见。甚至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初施行以来,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问题依然少有法学研究者问津。若要深刻认识普通话推广及其相关立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结合法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相关学术资源,将其看做是国家能力建设不断深入开展的历史过程,并从语言经济学和语言政治学的两大角度,来理解依法在全国大力推广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通话之举措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特别是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语言规划 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途径和策略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航 黎顺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共9页
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必须找准发力点,语言文字工作能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状况,发挥好共同富裕的语言之力无疑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必须找准发力点,语言文字工作能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状况,发挥好共同富裕的语言之力无疑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边疆民族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并行不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层次各领域的推广普及,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引领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和积极的语言态度,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弥合语言鸿沟、消除交流障碍。促进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需要构建和谐语言文字环境,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语言基础,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创造语言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边疆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途径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的文学语言观与钱玄同的“五四”文学革命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钱玄同加入"五四"文学革命阵营之时,借用、转化章太炎的文学语言资源。他一方面从雅俗、骈散、文质层面建构"不用典"论,提倡以今语为雅,反对骈偶与"尚文"之风,并将具体的攻击对象落在"选学妖孽,桐... 钱玄同加入"五四"文学革命阵营之时,借用、转化章太炎的文学语言资源。他一方面从雅俗、骈散、文质层面建构"不用典"论,提倡以今语为雅,反对骈偶与"尚文"之风,并将具体的攻击对象落在"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上;另一方面为白话的"言文一致"与"用字过繁"找到相应的学理依据,并以"用字之误"来抓住痛处的朴学论争方式,回应了当时关于五四白话文的质疑。钱玄同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资源的引入,为五四文学革命提供了切实的着力点与历史凭依。但章太炎的文学语言观是以小学为核心,视文言为主体,而钱玄同则尊白话为文学之正宗,并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主张废除文言,强调白话文的绝对正确性与独立性,故而,二人的文学语言观存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白话 用典 言文一致 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改琳 张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9-162,共4页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的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世界性交往的需要。熟练顺利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学会外国文字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其二,学会外国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条件;其三,学会文明交往...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的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世界性交往的需要。熟练顺利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学会外国文字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其二,学会外国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条件;其三,学会文明交往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字语言 文化知识 文明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辞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纪念吕叔湘、张志公倡建汉语辞章学四十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颐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概述了 4 0年来汉语辞章学研究的成果 ,强调要学习、弘扬吕叔湘、张志公的精神 ,抓住汉语辞章学中带全局性、原则性的问题作深入的研讨 ,促进汉语辞章学的腾飞。
关键词 汉语辞章学 吕叔湘 张志公 理论框架 言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韵训诂学大家”如何介入“五四”新文学——论钱玄同的白话文章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44,共12页
钱玄同以声韵训诂学大家的身份加入新文学后,从文字音韵学中博搜例证为“文章即说话”提供了理据,确立了“音本位”的白话文章观。并且他提倡多采用复音词、虚词,以及全用西式标点,以实现“口说的白话”与“笔写的白话”在表意、语气上... 钱玄同以声韵训诂学大家的身份加入新文学后,从文字音韵学中博搜例证为“文章即说话”提供了理据,确立了“音本位”的白话文章观。并且他提倡多采用复音词、虚词,以及全用西式标点,以实现“口说的白话”与“笔写的白话”在表意、语气上的“言文一致”。同时,他通过选择白话文学的对手、建构白话文学史、确立白话文的适用范围,破除了“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困境。钱玄同的白话文章观较沉重地打击了文言文及以它为根柢的中国传统文章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文章 言文一致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小说的雅俗之变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均 曾垂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宋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大关键变局。俗小说的出现及雅俗共融的态势的发展,使宋代小说整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渐趋"言文合一"的独立语体,二是"体用一源"的小说思想,三是题材与读者意识的文化下移和由此... 宋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大关键变局。俗小说的出现及雅俗共融的态势的发展,使宋代小说整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渐趋"言文合一"的独立语体,二是"体用一源"的小说思想,三是题材与读者意识的文化下移和由此带来的文体嬗变。这三方面的新变,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成熟之路,也奠定了明清小说美学思想基础,使宋代小说成为近代小说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小说 雅俗之变 言文合一 体用一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认同——以西藏打隆镇村居干部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格桑益西 朗杰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不仅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重点探讨了打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不仅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借助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重点探讨了打隆镇村居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熟练程度和认同情况,得出打隆镇村居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应用能力,而且普遍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现实生产生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地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连登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6-82,共7页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政治手段和经济资源;在世界语言文字之林,汉语言文字具有无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国家语言规划工作应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捍卫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和本体。
关键词 通用语言文字 地位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