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evolution in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varying water contents: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1
作者 ZHANG Sheng BAI Wei +3 位作者 XU Ding-ping ZHENG Hong JIANG Quan LI Zhi-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8期3095-3110,共16页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subjected to complex cyclic stres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its long-term stability,especially under varying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where this effect is ampl...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is subjected to complex cyclic stress,significantly impacting its long-term stability,especially under varying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where this effect is amplified.However,research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mechanism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under such conditions remains inadequate.This study utilized acoustic emission(AE)and resistivity testing to monitor rock fracture changes,revealing the rock’s damage state and characteriz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during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First,a damage variable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E and resistivity parameters,leading to the derivation of a corresponding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were then conducted on sandstone samples with varying water contents,continuously monitoring AE signals and resistivity,along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before and after failure.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This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damage variable equatio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and that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closely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the response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during underground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acoustic emission rock resistivity uniaxial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ock cracks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损伤演化的声发射与电阻率监测及理论研究
2
作者 张胜 柏巍 +4 位作者 徐鼎平 郑虹 江权 李志伟 向天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3-66,共14页
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隙会降低其强度,因此研究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能够通过追踪岩石裂隙的变化来反映其损伤状态,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参数来表征岩石在循环加卸载状态下的损伤过程。针对不同含... 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隙会降低其强度,因此研究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能够通过追踪岩石裂隙的变化来反映其损伤状态,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参数来表征岩石在循环加卸载状态下的损伤过程。针对不同含水率的砂岩试样,采用声发射和电阻率监测技术对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岩石损伤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获取破裂后岩石裂隙的分布状态。基于声发射和电阻率参数,建立了损伤变量方程,并推导出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以声发射和电阻率参数构建的损伤变量方程能够有效地反映砂岩在加载与卸载阶段的损伤演化过程。进一步,所提出的损伤本构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证明了该方程在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声发射 电阻率 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灰岩微细观损伤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汉香 叶刁瑜 +1 位作者 别鹏飞 朱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6,共12页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 岩石的动力学性质是影响岩质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内因。地震产生的循环往复作用会造成岩石损伤和破坏,劣化岩石性能,降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特征,以某岩质斜坡出露的二叠系灰岩为研究对象,联合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微细观试验,从微细观角度研究了岩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损伤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加载条件对微细观损伤的影响,开展了宏观和微细观参数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内部的损伤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在破坏前,随着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表现为以小孔隙的生成、扩展和贯通为主,大孔隙的数量轻微增加且数量相对少得多;与变上限应力加载相比,变下限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小孔隙的连通和大孔隙的形成,导致岩样内部微裂隙面积更大,在宏观上表现为平均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变上限应力时,低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对岩石内部结构劣化效应比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而高应力幅值的循环荷载反而可能对岩石内部孔隙有一定压密作用,导致孔隙度相对较小,劣化效应相对减弱;综合多种微细观损伤变量演化趋势,可判断岩样在循环加卸载下经历了一段裂纹稳定扩展的阶段,对应的上限应力和下限应力范围分别为(0.4~0.6)σ_(f)(σ_(f)为静态峰值强度)和(0.3~0.5)σ_(f)。研究成果有助于从微细观层次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动力学特性,为岩质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行为和灾害孕育及启动过程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微细观损伤 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核磁共振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饱和岩石变形破坏的损伤与能量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夏冬 杨天鸿 +1 位作者 王培涛 张鹏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以中关铁矿深部饱水闪长岩单轴循环加卸载的室内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线弹性损伤力学理论,针对饱和岩石在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变形、损伤及能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级加载与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内凹形,随着循环... 以中关铁矿深部饱水闪长岩单轴循环加卸载的室内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线弹性损伤力学理论,针对饱和岩石在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变形、损伤及能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级加载与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内凹形,随着循环次数及应力水平的增加,塑性滞回曲线向应变增大的方向移动,且应变中不可恢复的变形逐渐减小;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和体应变的绝对损伤参数与累积损伤参数均随循环次数及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且三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量耗散值与循环的次数近似呈线性关系,后一循环的能耗不等于前几次循环能耗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循环加卸载 饱和岩石 损伤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声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徐速超 冯夏庭 陈炳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29-2934,共6页
利用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矽卡岩强度变化及声发射特征。在矽卡岩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若加载过程中岩样没有明显局部破坏,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岩样强度略有提高;若... 利用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矽卡岩强度变化及声发射特征。在矽卡岩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若加载过程中岩样没有明显局部破坏,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岩样强度略有提高;若加载过程中岩样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局部破坏,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宏观裂纹,则循环加卸载会促进宏观裂纹层面间的滑移,从而加速岩样失稳破坏。矽卡岩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声发射曲线大体可分为压密、弹性、塑性、峰后屈服4个阶段,并伴随有不同的声发射情况。此外,矽卡岩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具有反凯塞效应,并且随着加卸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费拉西蒂比逐渐变小;岩样卸载阶段仍然有大量声发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单轴压缩 声发射 振铃数 绝对能量 循环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冲击倾向煤岩循环加卸载的纵波波速与应力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巩思园 窦林名 +3 位作者 何江 贺虎 陆菜平 牟宗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深部冲击倾向煤岩样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耦合关系,基于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的特征建立了应力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试验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由... 研究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深部冲击倾向煤岩样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耦合关系,基于煤岩试样在弹性阶段纵波波速变化梯度大,塑性阶段波速变化趋于平缓的特征建立了应力与纵波波速之间的试验关系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由于闭合的孔隙和裂隙又重新张开,颗粒之间的压实程度减弱,煤岩试样卸载过程中,随着应力的降低,波速也降低;②部分裂隙和孔隙在压密阶段发生永久闭合,造成应力降低后再无法张开,因此下一循环的开始纵波波速值要大于第一个循环开始时的波速值;③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关系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很好地体现了试样纵波波速变化对载荷的敏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循环加卸载 深部 冲击倾向 煤岩样 应力 纵波波速 试验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伟华 彭刚 +1 位作者 黄仕超 田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7,132,共6页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动态损伤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不同加载应变速率下(10-5/s,10-4/s,7.5×10-3/s)的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并实时采集相应的声发射信号;在分析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混凝土材...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动态损伤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不同加载应变速率下(10-5/s,10-4/s,7.5×10-3/s)的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并实时采集相应的声发射信号;在分析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及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损伤集中在前期和中期,损伤程度随加载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循环次数越多,损伤越严重;随着累积残余塑性应变的增加,损伤变量逐渐增大,加载应变速率越大,峰值前的释放能量越大,混凝土破坏越严重;随加载应变速率的提高,损伤破坏的路径变短,加载应变速率差异越大,损伤破坏路径差异越大,但损伤变化曲线起点与破坏终点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声发射 动态损伤 循环加卸载 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声发射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孝政 彭刚 +1 位作者 罗曦 肖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7,共6页
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试验系统和SAEU2S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了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强度变化及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其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比值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线性... 利用10 MN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静动力三轴试验系统和SAEU2S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研究了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强度变化及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其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比值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线性拟合发现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比值率效应表现明显;混凝土在单轴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定位研究揭示了混凝土开裂位置及发展状况,并将混凝土变形分为4个阶段进行研究,结合每个阶段声发射累积定位数情况,分析了混凝土损伤变化;对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累积定位数的分析发现,卸载后再次至最大历史应力水平前大量声发射信号产生说明混凝土不满足Kaiser效应;基于声发射定位数与应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研究认为,混凝土强度与应力水平有关,与内部结构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单轴压缩 应变速率 声发射 循环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干燥及饱和砂岩的变形及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泓 杨天鸿 +1 位作者 刘洪磊 赵永川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1165,共5页
对取自陕西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顶板砂岩的干燥和饱和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声发射监测,分析了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强度以及变形特征、声发射特征和加卸载响应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对上述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试件强度和滞回环... 对取自陕西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顶板砂岩的干燥和饱和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声发射监测,分析了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强度以及变形特征、声发射特征和加卸载响应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对上述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试件强度和滞回环数量均低于干燥试件,压密阶段轴向应变比干燥试件增加18.9%,峰值强度前轴向应变比干燥试件降低17.4%,干燥和饱和试件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弹性模量均有增大趋势;干燥试件在整个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能量累积为3.87×10-11J,饱和试件声发射能量累积为2.58×10-11J,仅为干燥试件的66.67%;干燥和饱和试件的加卸载响应比呈现类似的变化规律,但饱和试件的加卸载响应比峰值特征时间比干燥试件短,宏观裂纹形成得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循环加卸载 饱和岩石 声发射 加卸载响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六边形蜂窝能量演化规律
10
作者 邹全乐 周小莉 +2 位作者 王睿智 刘浩 刘莹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5,共11页
为了阐明循环加卸载路径对六边形蜂窝能量演化的影响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弹性变形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循环加... 为了阐明循环加卸载路径对六边形蜂窝能量演化的影响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弹性变形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蜂窝的初始峰值强度和平台应力与卸载过程蜂窝弹性能的释放程度有关;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蜂窝的弹性变形能和塑性变形能随着加卸载梯级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耗散能在前三级循环作用下随着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在最后一级循环中循环载荷上限较大,扰动效应强于强化效应,耗散能呈现相反趋势;提升循环载荷上限,蜂窝内部损伤增加,且越接近蜂窝初始峰值强度,蜂窝的损伤越严重;同时提升循环载荷下限,蜂窝弹性能释放较少,损伤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循环加卸载 蜂窝 耗散能 总能量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固化泥炭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申林方 何仕娟 +1 位作者 王志良 陈玉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为了研究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将机制砂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和磷石膏作为胶结材料,针对昆明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固化试验。根据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讨论了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固化效果... 为了研究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将机制砂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和磷石膏作为胶结材料,针对昆明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固化试验。根据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讨论了泥炭土在不同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固化效果。基于损伤理论和应变等效性假设,建立了单轴压缩状态下固化泥炭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泥炭土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强度增长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固化泥炭土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呈下部不闭合的新月形,且在塑性开始和接近破坏阶段不闭合区域面积较大,说明这两个阶段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最后,考虑水泥掺量和磷石膏掺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固化泥炭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各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单轴压缩 固化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循环加-卸载试验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应变损伤参数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卢高明 李元辉 +1 位作者 张希巍 金长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3,共6页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强度、变形和损伤力学特性,对马城铁矿辉绿岩开展了单轴压缩、三轴压缩以及单轴、三轴循环加卸载等不同应力路径岩石力学试验,得到了脆性岩石在单轴和三轴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征以及循环...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强度、变形和损伤力学特性,对马城铁矿辉绿岩开展了单轴压缩、三轴压缩以及单轴、三轴循环加卸载等不同应力路径岩石力学试验,得到了脆性岩石在单轴和三轴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征以及循环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给出一种岩石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相对应变损伤参数,结合现有损伤力学理论,对脆性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UCS条件下,循环加卸载峰值强度比平均单轴压缩峰值强度低10%-20%;CTC条件下,峰值强度出现离散性。2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弹性常量变化趋势跟岩石内部微裂隙的闭合、张开、扩展等断裂损伤机制密切相关。3岩石内部的损伤积累程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绝对应变损伤参数几乎不受围压作用的影响,而相对应变损伤参数受到围压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脆性岩石 单轴压缩 循环加卸载 应变损伤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能量演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之喜 王伟 +1 位作者 罗吉安 缪广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1-3139,共9页
为了探究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相同的加载速率对白砂岩分别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分级加卸载试验。基于裂纹产生及扩展模型研究,假设疲劳损伤和裂纹间的界面摩擦对弹性能无影响,... 为了探究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相同的加载速率对白砂岩分别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分级加卸载试验。基于裂纹产生及扩展模型研究,假设疲劳损伤和裂纹间的界面摩擦对弹性能无影响,则可以认为单轴压缩中与单轴分级加卸载各卸载点荷载相等处,弹性能均相等。基于上述假设对单轴压缩过程中弹性能、耗散能、弹性能占总能量比例、耗散能占总能量比例、弹性能与耗散能比值等进行分析。通过利用红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中弹性能的演化规律验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塑性耗散能、弹性能、滞回效应耗散能存在于岩石单轴压缩的各个阶段。②部分滞回效应能可以储存在岩石内部并且随着荷载增大呈线性增长。③弹性能与塑性能的增长速率都随着荷载增大而增大,通过对弹性能与耗散能比值分析,得出了不同荷载范围内岩石的弹性能与耗散能增长速率的比较,并且在岩石强度的80%左右处弹性能与耗散能比值达到最大,与弹性能量指数相等,说明该分析方法对岩石能量演化趋势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④通过红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发现,疲劳损伤和裂纹间的界面摩擦会产生塑性变形导致岩石加卸载曲线逐渐右移,且对弹性能无影响。⑤根据单轴分级加卸载各卸载点弹性能分析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并使用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的弹性能演化规律进行验证,说明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演化 单轴压缩试验 单轴分级加卸载 单轴循环加卸载 弹性能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等荷循环受压下橡胶水泥砂浆的疲劳损伤演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荣周 徐颖 +2 位作者 郑强强 陈佩圆 王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969,共9页
为探究橡胶水泥基材料的疲劳及损伤演化特性,以橡胶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0、20、30 kN荷载等级下的10次(低次/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对试件产生的加载应变、加载应变差、累积残余应变、累积残余应变差、不闭合度、累... 为探究橡胶水泥基材料的疲劳及损伤演化特性,以橡胶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0、20、30 kN荷载等级下的10次(低次/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对试件产生的加载应变、加载应变差、累积残余应变、累积残余应变差、不闭合度、累积残余应变损伤(塑性损伤),以及加载和卸载变形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加载应变和累积残余应变均随着循环荷载等级的增大而增大;试件的加载应变差和累积残余应变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以互相交错波动的形式逐渐减小至0附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不闭合度减小,塑性损伤增大,且两者均随循环荷载等级增大而增大;试件的加载和卸载变形模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以分段线性波动的形式增大,也随着循环荷载等级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建立了基于临界塑性损伤假定条件下的塑性损伤模型和刚度变化模型,对试件在高次/不限次等荷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疲劳塑性损伤和刚度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预测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水泥砂浆 循环加-卸载 循环荷载等级 不闭合度 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双裂隙砂岩的强度与起裂、贯通模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庄贤鹏 王述红 +1 位作者 王凯毅 王子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2-127,共6页
对含预制裂隙砂岩试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预制裂隙砂岩的力学特性与岩桥贯通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试样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呈现出显著的强化现象;与完整砂岩试样对比,含预制裂隙红砂... 对含预制裂隙砂岩试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预制裂隙砂岩的力学特性与岩桥贯通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轴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试样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呈现出显著的强化现象;与完整砂岩试样对比,含预制裂隙红砂岩试件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且与裂隙几何参数密切相关;试样峰值强度随着岩桥倾角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V”形波动趋势,而随着裂隙倾角增大,试样峰值强度则表现出了与岩桥倾角相反的增减变化趋势;利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试样裂纹的扩展,揭示了岩桥贯通机理与裂隙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单轴循环加卸载 裂隙几何参数 力学特性 起裂应力 岩桥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长玢岩蠕变试验及黏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咸冬冬 杨圣奇 +1 位作者 柏正林 黄运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232,240,共9页
为探究闪长玢岩蠕变特性,开展了分级加载和循环加卸载三轴蠕变试验,研究了闪长玢岩的变形及长期强度特征,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描述闪长玢岩黏弹-塑性变形的损伤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应力水平的增加,轴向变形和侧向变形... 为探究闪长玢岩蠕变特性,开展了分级加载和循环加卸载三轴蠕变试验,研究了闪长玢岩的变形及长期强度特征,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描述闪长玢岩黏弹-塑性变形的损伤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应力水平的增加,轴向变形和侧向变形逐渐增加,体积变形先增加后减小;轴向应变率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试样破坏时又迅速增加。在同一偏应力水平下,瞬时弹性应变大于瞬时塑性应变,而黏塑性应变大于黏弹性应变。通过稳态速率与应力比关系曲线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具体的岩石长期强度。基于黏弹性应变曲线特征,建立了考虑黏滞系数随时间和应力衰减的Kelvin模型;将Abel黏壶与塑性滑块元件并联,并引入损伤变量,建立了黏塑性损伤模型,将两者串联得到了闪长玢岩损伤蠕变模型。将试验曲线与模型曲线进行对比拟合,拟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分级加载 长期强度 岩石损伤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矽卡岩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皮芸烽 郭启文 +3 位作者 李长洪 孙长坤 李嘉顺 钟伟慈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173-181,共9页
为了探究循环荷载下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卸载速率对矽卡岩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利用YAW-20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对矽卡岩进行了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和两种不同方案的五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案选择荷载控制,加卸载... 为了探究循环荷载下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卸载速率对矽卡岩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利用YAW-20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刚性试验机,对矽卡岩进行了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和两种不同方案的五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案选择荷载控制,加卸载速率设置为1 kN/s、2 kN/s和3 kN/s,循环应力上限比为60%、70%、80%、90%和100%,单级应力幅值为六个振动循环。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应力-应变曲线中滞回环在不同循环路径下分别表现为条带形和针尖形,变化趋势均为由密到疏,即循环过程中残余变形逐渐增大;峰值强度随加卸载速率增加而增大;循环加卸载全过程弹性模量演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卸载弹性模量则是稳定增大。由此得出结论:矽卡岩弹性模量变化受应力路径影响较大,曲线呈典型的波浪形,加卸载速率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加卸载响应比基本在1附近波动,能够准确反映循环过程中试样的损伤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循环荷载 加卸载响应比 矽卡岩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煤体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真 郭爱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预防布尔台煤矿4-2号煤层巷道冲击地压危险,选取4-2煤层原煤试件进行三轴实验及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单轴实验,研究了煤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实验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三轴实验结果表明:围压的增加会延缓煤体... 为了预防布尔台煤矿4-2号煤层巷道冲击地压危险,选取4-2煤层原煤试件进行三轴实验及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单轴实验,研究了煤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实验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三轴实验结果表明:围压的增加会延缓煤体破坏灾变阶段的应力跌落趋势,但会使煤体内部储存更多的弹性应变能;强度及扩容特性能宏观反应出煤体内部总能量的变化形式。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单轴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内部能量转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依据能量演化曲线可划分为初始能量累计阶段、能量加速累计阶段和能量快速耗散阶段,能量加速累计阶段煤体中主要存储弹性应变能,能量快速耗散阶段则以耗散能增长为主。研究成果可为煤矿监测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实验 单轴实验 循环加卸载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张开度裂隙类岩体循环加卸载下滞回环特征与损伤变形分析
19
作者 杨少峰 蒲成志 +1 位作者 曾佳君 李益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为探究张开度和不同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复合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特性和裂纹演化规律,利用水泥砂浆制备不同张开度单裂隙类岩石材料,基于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类岩石材料开展了3种等级的应力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裂隙类岩石材料的应... 为探究张开度和不同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复合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特性和裂纹演化规律,利用水泥砂浆制备不同张开度单裂隙类岩石材料,基于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类岩石材料开展了3种等级的应力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裂隙类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滞回环面积变化规律、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类岩石材料的强度随应力循环等级的增大而出现弱化现象,同时循环过程中加卸载曲线形成的滞回环由刚开始的“密集型”转为“稀疏型”;类岩石材料滞回环的面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滞回环面积随张开度的增大呈递增趋势;当循环应力和循环次数相同时,类岩石材料的动弹性模量随着张开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随着应力循环等级的增大,类岩石材料的损伤变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为递减—缓慢增长—急剧增长趋势,且不同应力等级下裂纹的演化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张开度 分级应力循环加卸载 滞回环 动弹性模量 绝对损伤参数 裂纹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