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FHPC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1
作者 董香军 丁一宁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7年第1期12-19,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crease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FHPC)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Three types of steel fibers were ...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crease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FHPC)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Three types of steel fibers were used and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on notched beams of SFHPC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exural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of SFHPC increased evidently with the fiber content. The hooked steel fibers with higher strength possess higher flexural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than the marked steel fibers with lower strength.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of 300, 600 and 900 ℃ in an electrical furnac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of SFHPC decreased less than that of HPC without fibers, Both steel fiber content and type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the flexural toughness and fracture energy. In addition, the failure patterns of SFHPC beams changed from pull-out of steel fibers at lower temperatures to tensile failure of steel fibers at 9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FHPC) Compressive strength GY high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混凝土高温冷却后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杜刚 李亮 +2 位作者 王子晨 吴俊 杜修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4,共6页
碳纤维混凝土(CFR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和耐久性,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混凝土材料可能遭受爆炸、火灾等极端荷载,导致材料性能退化。因此,通过研究CFRC在高温后的动态压缩性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 碳纤维混凝土(CFR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和耐久性,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混凝土材料可能遭受爆炸、火灾等极端荷载,导致材料性能退化。因此,通过研究CFRC在高温后的动态压缩性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响应,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利用直径为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具有不同纤维体积含量(0%、1%和2%)的碳纤维混凝土在经历不同目标温度(200℃、400℃、600℃和800℃)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了动态压缩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经历不同目标温度再冷却后,三类混凝土试件均呈现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的破坏程度逐渐减轻,动态峰值应变逐渐减小。此外,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试件的动态峰值应力逐渐减小,而峰值应变增加,破坏程度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混凝土(CFRC) 高温冷却 动态压缩性能 应力峰值前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高压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裂缝开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东明 晁阳 +2 位作者 李同春 齐慧君 林潮宁 《水力发电》 CAS 2025年第1期62-68,92,共8页
水工高压隧洞常以裂缝最大宽度作为钢筋混凝土衬砌设计的控制标准,但针对大洞径、高水头隧洞的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许多专家学者尝试将数值模拟方法应用至衬砌裂缝宽度计算当中,但难以统筹考虑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 水工高压隧洞常以裂缝最大宽度作为钢筋混凝土衬砌设计的控制标准,但针对大洞径、高水头隧洞的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许多专家学者尝试将数值模拟方法应用至衬砌裂缝宽度计算当中,但难以统筹考虑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裂缝开裂后的应力重分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通过损伤模型指导布设虚拟裂缝单元以反应裂缝特征的方法,即首先利用考虑粘结滑移的混凝土损伤模型模拟钢筋混凝土联合作用下衬砌混凝土损伤随着荷载施加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对损伤集中区域增设虚拟裂缝单元以计算裂缝开展过程。经对比,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裂缝最大宽度、发展规律与分布情况与既有文献相似,且计算收敛性好,实现了通过有限元算法精确且高效地直接得到衬砌裂缝宽度,在设计与运行安全预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高压隧洞 钢筋混凝土衬砌 裂缝宽度 粘结滑移 虚拟裂缝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研究
4
作者 陈艳军 孙海军 +1 位作者 李晓东 崔祎菲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主要研究了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SFRC)在不同温度下(20、200、400、600、800℃)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对14个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的SFRC试件进行中心拉拔试验,分析钢筋与SFRC在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性能,得到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滑移关系曲线... 主要研究了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SFRC)在不同温度下(20、200、400、600、800℃)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对14个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的SFRC试件进行中心拉拔试验,分析钢筋与SFRC在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性能,得到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滑移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筋与SFRC的极限黏结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00~800℃较20~200℃降幅明显;峰值滑移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界面黏结损伤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钢筋与SFRC的黏结损伤规律,并对界面黏结损伤变量和相对滑移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温度下钢筋与SFRC黏结-滑移本构方程。将不同温度下的黏结-滑移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本构方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钢筋与SFRC的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黏结-滑移本构方程 界面黏结损伤模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炸作用下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破坏分析
5
作者 陈公轻 吴昊 +2 位作者 欧渊 王帆 吕晋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9-301,共13页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仿真方法的适用性。结合建筑结构混合单元建模方法,对典型三层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在典型战斗部(100 kg和200 kg TNT当量)爆炸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开展了仿真分析,考察了爆炸波在结构内部的传播和结构损伤特性。基于等效单自由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方法预测了爆炸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梁、柱、板和填充墙等构件的损伤等级,建立了内爆炸作用下建筑目标的破坏简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与精细化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检验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在100 kg和200 kg TNT爆炸工况下,精细化数值仿真分析中建筑物整体功能性和结构性毁伤等级均为中度和轻度,等效SDOF简化分析得到的相应毁伤等级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此外,从各构件的毁伤等级可以看出,相比于板、梁和柱等承重构件,砌体填充墙更易发生破坏,从而导致爆炸波在层内水平方向房间的毁伤破坏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炸 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精细化数值仿真 等效单自由度(SDof)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研究
6
作者 宿辉 王新宇 +5 位作者 赵永春 刘绍兴 袁乐忠 柴宏利 张婷 韩小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98,91,共5页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 高地温引水隧洞通水后围岩温度场会产生急剧变化,会使混凝土衬砌结构遭受热—冷冲击作用而产生损伤。为揭示混凝土衬砌宏细观损伤规律,开展高温养护及不同冷击方式下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扫描试验(NMR)和SEM扫描试验,分析高温养护后不同冷击方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及细观形貌特征的影响,探究不同冷击方式下高温混凝土宏细观损伤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60℃养护后混凝土宏观力学强度达到最大;随着初始养护温度增加,混凝土孔隙率不断增大。骤降冷击方式对混凝土孔隙率、大孔隙占比和小孔隙占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影响;相对自然冷击,骤降冷击下混凝土水泥砂浆界面产生较为明显的温度裂缝,混凝土损伤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高地温环境下引水隧洞安全施工与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混凝土衬砌 冷击方式 孔结构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研究
7
作者 石丹丹 陈徐东 +1 位作者 尚楷 马林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6,共9页
为了探究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设计了3种不同配筋率(0.85%、1.13%和1.41%)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构件.结合声发射技术,开展了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四点弯曲加载试验,揭示了配筋率对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 为了探究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设计了3种不同配筋率(0.85%、1.13%和1.41%)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构件.结合声发射技术,开展了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四点弯曲加载试验,揭示了配筋率对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声发射参数速率过程理论,建立了损伤定量评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可用于工程实践的损伤评估准则.结果表明:随配筋率增大,高强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起裂荷载、起裂时间与峰值荷载均增大,但中心挠度降低了11.29%;单位时间声发射参数变化均存在2个峰值区,可作为板构件的起裂评判和破坏预兆;根据声发射参数累计值变化可将高强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破坏过程划分为轻度(<0.35)、中度(0.35~0.66)、高度(0.66~0.84)和重度(>0.84)损伤4个程度.所建立模型适用于不同配筋率的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 配筋率 声发射 破坏特性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雷明锋 肖凤龙 +3 位作者 张虎 刘凌晖 扎西草 杨子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1-4213,共13页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是理想的耐高温建筑材料之一。为研究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火灾高温下的损伤机理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配制不同钢纤维掺入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在火灾高温至...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是理想的耐高温建筑材料之一。为研究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火灾高温下的损伤机理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配制不同钢纤维掺入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在火灾高温至800℃的条件下对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超声波试验、SEM电镜扫描、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试相应条件下损伤程度、微观变化特征和相对弹性模量,研究相应条件下试件的高温损伤情况和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体现为水分子蒸发、水化产物分解和材料高温劣化引起的材料热损伤,以及不同材料差异热膨胀率引起的界面热损伤;高温作用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快速降低,温度达到800℃时,3种试件轴心抗压强度最大降幅分别达到11.3%、66.68%、69.05%,弹性模量分别降低至2.43、2.39和2.99 GPa;端钩型钢纤维对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作用更为显著,端钩型与直线型钢纤维掺入比为1∶1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更为显著;基于过镇海本构方程,引入温度变量,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压缩本构方程,该本构可较好预测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为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高温 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 损伤机理 抗压强度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温下支承层斜裂缝诱发纵连板上拱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雅琴 高亮 +2 位作者 钟阳龙 蒋函珂 黄伊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在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贯通缝可能导致结构上拱变形,衍生次生病害。基于内聚力和塑性损伤理论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缝导致的结构上拱变形... 在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贯通缝可能导致结构上拱变形,衍生次生病害。基于内聚力和塑性损伤理论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夏季高温作用下支承层斜裂缝导致的结构上拱变形、离缝、受力和伤损规律。结果表明,温度荷载作用下,斜裂缝一旦贯通,轨道结构变形急剧增大。随温度升高,支承层相互错动,CA砂浆层与支承层先离缝,随后轨道板与CA砂浆层离缝,轨道结构上拱变形。结构性能随温度演化过程可分为0~20℃的缓慢发展阶段、20~30℃的加速发展阶段和大于30℃的飞速破坏阶段。贯通斜裂缝位于板中,角度30°时,轨道结构变形达到最大值26 mm。建议温度大于30℃时,检修重点关注角度不大于45°的板中斜裂贯通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无砟轨道 内聚力模型 塑性损伤模型 高温 上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养护期高温的后期强度及宏细观分析
10
作者 王奇灵 盛如意 +3 位作者 姚旭朋 张姣龙 刘涛 袁勇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596-1600,共5页
研究对经历了养护早期高温混凝土的水化度与后期(10 d)强度开展室内试验,对比分析混凝土在养护温度20、40、60和80℃下养护7d后,继续标养至100d时的水化进程与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同时,引入温度影响因子,分析了后期强度的宏细观作用机理... 研究对经历了养护早期高温混凝土的水化度与后期(10 d)强度开展室内试验,对比分析混凝土在养护温度20、40、60和80℃下养护7d后,继续标养至100d时的水化进程与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同时,引入温度影响因子,分析了后期强度的宏细观作用机理,提出了温度影响因子的确定方法。研究发现:早期高温养护对混凝土后期的水化度影响较小但对强度影响较大;早期养护温度越高,后期强度损失越大。早期高温养护通过改变水化度、C-S-H密度和孔隙体积而影响后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养护 混凝土 后期强度 水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冷却-冲击循环下花岗岩物理损伤及力学劣化试验研究
11
作者 詹金武 周亚来 +2 位作者 王雨 黄明 江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62-2372,2386,共12页
高温岩石经不同冷却方式冷却后的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深地岩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中风化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400℃下循环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样展开单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动态冲击试验,对比分析花岗岩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 高温岩石经不同冷却方式冷却后的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深地岩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中风化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400℃下循环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试样展开单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动态冲击试验,对比分析花岗岩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c分布规律,引入受荷损伤变量和热循环损伤变量建立花岗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确定了相应参数表达式,验证了本构模型的适用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试验中,随着热循环次数的提高,花岗岩内部微裂隙开始扩展、贯通形成宏观裂纹,岩样质量和纵波波速开始衰减,静态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弹性变形阶段逐渐缩短,出现明显的不稳定破坏阶段;冷却方式可以显著影响岩石强度的劣化速度,但对花岗岩的最终静态抗压强度无明显影响。在0.30 MPa冲击气压下,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自然冷却花岗岩的动态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首次冲击可有助于提高自然冷却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当热循环超过3次时,花岗岩的抗循环冲击能力开始下降。基于Logistic分布建立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模型参数获取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具有一定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变温环境下岩体施工、修复及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岩石 自然冷却 遇水冷却 多次冲击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温条件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晶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针对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温力学性能改变问题,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剪力墙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判断了不同受火位置下混凝土剪力墙的弯曲位移,确定了高温及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剪力墙... 针对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温力学性能改变问题,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建立了混凝土剪力墙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判断了不同受火位置下混凝土剪力墙的弯曲位移,确定了高温及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剪力墙不同轴压比时力学性能的改变状态。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高温时刻增加,混凝土剪力墙的挠度和强度随之下降,不同受温点的弯曲程度存在差异,且在高温条件下,剪力墙轴压比明显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 高温条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温循环作用下纤维增强面板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林文华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防止抽水蓄能电站堆石坝面板混凝土的开裂是电站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电站运行过程中,温差循环对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通常容易被忽视。在面板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采用环境试验箱模拟5~85℃高低温循环作用,研究该高低温循环... 防止抽水蓄能电站堆石坝面板混凝土的开裂是电站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电站运行过程中,温差循环对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通常容易被忽视。在面板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采用环境试验箱模拟5~85℃高低温循环作用,研究该高低温循环作用对纤维增强面板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0次高低温循环作用后,普通混凝土和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较90次高低温循环时分别下降了29.1%、26.3%,极限拉伸应力分别下降了43.1%、32.5%;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损失,且对混凝土拉伸性能的改善程度是抗压强度的5倍左右;聚丙烯纤维在抵抗大温差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拉伸破坏中起到了良好的阻裂和桥架作用,纤维增强混凝土表现为延性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温循环 面板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纤维增强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损伤梁受弯性能的试验及仿真分析
14
作者 任郅祺 黄巍 +3 位作者 夏登辉 刘庆涛 刘沅锟 孙萌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损伤程度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采取试验方法对9片不同设计参数的钢筋混凝土损伤梁进行静载试验,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设计参数对损伤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损伤梁静载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采用回...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损伤程度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采取试验方法对9片不同设计参数的钢筋混凝土损伤梁进行静载试验,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设计参数对损伤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损伤梁静载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采用回归法对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系统分析,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纵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纵筋配筋率1.0%时,损伤程度为原梁极限承载力的60%~70%的情况下,损伤梁的极限承载力为原梁的85%~90%之间;损伤程度为梁极限承载力的70%~90%的情况下,损伤梁的极限承载力为原梁的80%~85%之间。损伤梁的极限承载力随着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增加而提高,提高幅度在分别在35%~53%和10%~2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损伤程度 数值分析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高温冷却性能的试验分析
15
作者 钟庆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为分析桥梁工程中常用的C80高强度钢筋混凝土试件在高温过后经过自然冷却和水冷却两种冷却方式处理后的混凝土试件性能变化,运用理论知识结合相关设备进行高温模拟试验,进而分析其对应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 为分析桥梁工程中常用的C80高强度钢筋混凝土试件在高温过后经过自然冷却和水冷却两种冷却方式处理后的混凝土试件性能变化,运用理论知识结合相关设备进行高温模拟试验,进而分析其对应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作用下,高温后,试件中心的温度小于试件表面的温度,大截面尺寸的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冷却后的混凝土试件,随着温度上升,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随之下降,大截面尺寸的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高温后,混凝土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截面尺寸大的混凝土试件下降的更明显;冷却后的混凝土试件,随着温度上升,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劈裂抗拉强度随之下降,大截面尺寸的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高强度钢筋混凝土 高温 冷却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预除氯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行性
16
作者 王小惠 何泳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3-2132,共10页
考虑岛礁建设中拌和混凝土的需要,本文提出采用工业污水除氯中常用的超高石灰铝法对模拟海水进行预除氯。探讨了除氯反应所需较优反应物料比例、较优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和二次除氯对除氯效果的影响;采用预除氯海水拌和混凝土试件,评估... 考虑岛礁建设中拌和混凝土的需要,本文提出采用工业污水除氯中常用的超高石灰铝法对模拟海水进行预除氯。探讨了除氯反应所需较优反应物料比例、较优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和二次除氯对除氯效果的影响;采用预除氯海水拌和混凝土试件,评估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和预除氯混凝土中普通钢筋的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模拟海水拌和的混凝土试件相比,预除氯海水在环境条件下的前期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一定改善;降低水胶比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模拟海洋干湿循环下、预除氯海水混凝土试件中,普通钢筋在干湿循环的前4个周期表现出较优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在海洋环境中采用超高石灰铝法对海水进行预除氯并用于浇筑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超高石灰铝法 较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海水除氯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抗腐蚀性能 干湿循环 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道系病害分析和加固
17
作者 曾洋 李蒙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研究在役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道系结构病害产生的原因,梳理桥梁历年养护情况,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和上部结构单梁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分析表明:T梁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大量U型裂缝产生,主拱圈温度作用下的变形、桥道系自身整体... 为了研究在役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道系结构病害产生的原因,梳理桥梁历年养护情况,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和上部结构单梁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分析表明:T梁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大量U型裂缝产生,主拱圈温度作用下的变形、桥道系自身整体性不足导致桥面铺装开裂。提出一种改进的体外预应力布置方式以提升T梁承载能力,并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其加固效果,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重做现浇层和T梁横隔板包钢增强桥面铺装韧性和桥道系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温变特性 体外预应力 超高性能混凝土 桥道系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贾晓梁 栾喜象 +2 位作者 臧健 刘琼 李媛媛 《建材世界》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论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究了不同冷却方式对黏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高温试验以模拟火灾对试件黏结性能的退化影响,采用拉拔试验分析不同冷却方式下钢筋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极限滑移变化规... 论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究了不同冷却方式对黏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高温试验以模拟火灾对试件黏结性能的退化影响,采用拉拔试验分析不同冷却方式下钢筋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极限滑移变化规律。拉拔试验表明:温度大于400℃时,不同冷却方式的黏结性能折减规律相近;温度小于400℃时喷水冷却对黏结界面的损伤程度更大,自然冷却试件的黏结强度比喷水冷却试件黏结强度大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拉拔试验 钢筋混凝土 高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损伤程度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志胜 徐志良 冯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由于火灾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不能准确地确定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给评估和加固修复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关联分析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的3种影响因素,并确定了... 由于火灾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不能准确地确定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给评估和加固修复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关联分析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的3种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各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及修复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钢筋混凝土 损伤 灰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 数学模型 剩余承载力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山锁 王斌 +3 位作者 侯丕吉 国贤发 于飞 张宏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共10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损伤演化过程,通过改变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含钢率、加载制度对12榀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试件经历不同次数循环加载后其极限承载、变形和极限...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损伤演化过程,通过改变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含钢率、加载制度对12榀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试件经历不同次数循环加载后其极限承载、变形和极限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并从损伤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及加载制度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和强度退化、变形能力、滞回耗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损伤过程可以分为无损、损伤稳定增长、损伤急剧增长三个阶段;随着循环次数和位移幅值的增加,试件损伤逐渐累积,使其刚度、强度不断退化,耗能能力以及极限变形能力不断降低;与变幅循环加载相比,常幅循环加载下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较为缓慢,滞回耗能总量相对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能够描述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损伤程度的地震损伤模型,揭示损伤对框架柱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框架柱 试验研究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