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暂态能量函数的核电机组接入电网暂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恒 刘涤尘 +4 位作者 史秋芸 孙文涛 赵洁 汪如松 杨小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核电机组接入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电网动态等值建模方法,以核电机组为研究系统,其余部分为外部系统,将电网等值为2机系统。基于暂态能量函数法,对核电机组接入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时域仿真计算结果进... 针对核电机组接入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电网动态等值建模方法,以核电机组为研究系统,其余部分为外部系统,将电网等值为2机系统。基于暂态能量函数法,对核电机组接入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时域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等值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动态响应,基于暂态能量函数法分析结果与时域仿真分析结果吻合,且计算快速有效,所用方法能正确反映电网和核电机组暂态稳定状态。核电机组会受到电网扰动的影响,只要扰动清除迅速,系统和核电机组均可保持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机组接入电网 动态等值 暂态能量函数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博 杨德友 蔡国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13-2519,共7页
为提高大规模风电渗透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将风电接入后系统的动态频率响应纳入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ecurity-constraint unit commitment,SCUC)框架内,提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SCUC优化模型。结合风机动态响应,以同步机频率响应模型为基... 为提高大规模风电渗透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将风电接入后系统的动态频率响应纳入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ecurity-constraint unit commitment,SCUC)框架内,提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SCUC优化模型。结合风机动态响应,以同步机频率响应模型为基础量化描述风电并网系统动态频率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扰动后的最低点频率为约束量,构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SCUC优化模型,并引入分段线性化技术改善由动态频率约束引起的非线性特征。基于Benders分解将所提模型分解为传统安全约束下的机组组合主问题和频率越限检测子问题以降低优化计算复杂度。最后,对含风电并网的10机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分析以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传统机组组合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改善大规模风电并网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风电并网 机组组合 Benders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机组超速减载与惯量控制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策略 被引量:45
3
作者 蔡国伟 钟超 +2 位作者 吴刚 杨德友 王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34-142,共9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惯量支撑和频率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风电机组通过虚拟惯量控制及超速减载控制可具有调频能力。文中在传统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频率动态约束。首先,推导风电机组不同减载量...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惯量支撑和频率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风电机组通过虚拟惯量控制及超速减载控制可具有调频能力。文中在传统机组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频率动态约束。首先,推导风电机组不同减载量下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大小。然后,对计及风电机组调频的多机系统建模,并推导扰动后频率最低值的表达式。接着,构建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多元分段线性化技术解决频率约束高度非线性特征的问题。最后,以含风电并网的10机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验证了风电机组参与调频在机组组合决策中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传统机组组合相比,在满足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动态频率 虚拟惯量控制 超速控制 风电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电压协调控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先进 陈杰 +1 位作者 龚春英 严仰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1-93,107,共4页
在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中,当风能突然增加或负载突然减少时,系统的功率平衡将被打破,从而造成直流电网中出现电压尖峰和电压升高,可能造成系统中功率器件的损坏。文中通过改变负载电流、输电线电压或注入电网电流等参考值,从而改变从直... 在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中,当风能突然增加或负载突然减少时,系统的功率平衡将被打破,从而造成直流电网中出现电压尖峰和电压升高,可能造成系统中功率器件的损坏。文中通过改变负载电流、输电线电压或注入电网电流等参考值,从而改变从直流电网吸收或向直流电网注入的电流值,抑制了电压尖峰和电压升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并网风力发电 储能单元 直流电网 电压尖峰 电压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式风力发电变流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子敬 于长胜 +2 位作者 张宪忠 崔超 间优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5-1079,共5页
为解决风力发电中二极管整流方式的变流器机侧电流功率因数低,且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问题,分析了背靠背拓扑风力发电变流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根据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建立了背靠背拓扑风力发电变流器、并网逆变器模型,并... 为解决风力发电中二极管整流方式的变流器机侧电流功率因数低,且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问题,分析了背靠背拓扑风力发电变流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根据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建立了背靠背拓扑风力发电变流器、并网逆变器模型,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背靠背 风力发电 永磁同步发电机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Z源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单元间功率平衡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春水 刘强 +1 位作者 郭文君 陈阿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7,共9页
针对准Z源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单元间功率不平衡带来的系统稳定性差、电能质量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单元间输入功率不平衡工况下系统稳定控制策略。建立了准Z源级联逆变单元数学模型以及系统功率模型,阐述了不平衡功率输入时单元间相互... 针对准Z源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单元间功率不平衡带来的系统稳定性差、电能质量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单元间输入功率不平衡工况下系统稳定控制策略。建立了准Z源级联逆变单元数学模型以及系统功率模型,阐述了不平衡功率输入时单元间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构造虚拟平均功率单元及其调制信号因子,计算出各单元输出功率与虚拟单元平均功率的偏差,调整各自调制信号因子,采用融合Z源逆变单元升压直通占空比的载波移相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实现了逆变器单元间有功功率均衡控制和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仿真实验和样机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 光伏并网发电 准Z源 虚拟平均功率单元 功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葛鹏江 李怡 郭文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4-147,共4页
为满足家用小功率光伏并网的需求,研究设计了一款2 k W的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给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光伏逆变器的MPPT原理,并通过Boost电路及扰动观察法来实现MPPT过程。在光伏并网过程中,并网逆变器采... 为满足家用小功率光伏并网的需求,研究设计了一款2 k W的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给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光伏逆变器的MPPT原理,并通过Boost电路及扰动观察法来实现MPPT过程。在光伏并网过程中,并网逆变器采用了电流的无差拍以及电压电流双循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逆变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单位功率因数 电流无差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级机组接入220kV电网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刚 孙焜 李大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10期20-25,共6页
随着1 000 MW机组大量接入500 k V电网,以及负荷中心220 k V电网分区后供电能力日益紧张,600 MW级机组接入220 k V电网的案例逐渐增多。结合湖北电网的实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600 MW级机组接入220 k V电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并... 随着1 000 MW机组大量接入500 k V电网,以及负荷中心220 k V电网分区后供电能力日益紧张,600 MW级机组接入220 k V电网的案例逐渐增多。结合湖北电网的实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600 MW级机组接入220 k V电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相关结论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机组 220 KV电网 短路电流 稳定性 接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的间接单周控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强 杨燕翔 +2 位作者 田果 易忠尧 赵帆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三相Z源网络的间接单周控制方式,解决常规控制方式所带来的系统复杂与响应速度慢的缺点。结合Z源阻抗网络中输入输出关系,建立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状态平均方程数学模型,运用单周控制原理推导控制方程,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 提出一种基于三相Z源网络的间接单周控制方式,解决常规控制方式所带来的系统复杂与响应速度慢的缺点。结合Z源阻抗网络中输入输出关系,建立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状态平均方程数学模型,运用单周控制原理推导控制方程,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单周控制的三相Z源并网逆变器能在单个工频周期内(0.02s)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其输出电流谐波畸变率小于1%,且输出几乎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与传统Z源并网逆变器比较,基于单周控制的间接电流控制方式能在没有电流采样环节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具有动态响应快、稳定性较强、鲁棒性较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Z源并网 单周控制 状态平均方程 单位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尺度协调机组组合的含风电系统旋转备用优化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卢鹏铭 温步瀛 江岳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00,共7页
考虑风电出力的预测误差和负荷功率的预测误差具有随预测时间尺度的缩短而减小的特点,以及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的配置离不开机组组合,建立了多时间尺度下协调机组组合的含并网风电电力系统旋转备用预留容量的优化模型。对该模型的求解... 考虑风电出力的预测误差和负荷功率的预测误差具有随预测时间尺度的缩短而减小的特点,以及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的配置离不开机组组合,建立了多时间尺度下协调机组组合的含并网风电电力系统旋转备用预留容量的优化模型。对该模型的求解,先采用优先顺序法求取各机组的启停机顺序,再通过粒子群算法滚动计算求解得出不同等效旋转备用容量水平下所对应的系统最经济调度计划。通过利用不断更新的风电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结果信息来调整调度计划,在保障系统可靠性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含风电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的配置,从而提高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系统吸纳并网风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备用 多时间尺度 风电并网 电力系统调度 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逆变器直流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大朋 苏建徽 +1 位作者 汪海宁 张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1-147,共7页
兆瓦级光伏电站发电单元通常是由2台500 k W并网逆变器和1台1 MVA三相辐向双分裂升压变压器构成,而辐向升压变压器低压绕组间存在较大的分布电容,常发生2台光伏并网逆变器共同运行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采用三相辐向升压变压器的... 兆瓦级光伏电站发电单元通常是由2台500 k W并网逆变器和1台1 MVA三相辐向双分裂升压变压器构成,而辐向升压变压器低压绕组间存在较大的分布电容,常发生2台光伏并网逆变器共同运行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采用三相辐向升压变压器的光伏发电单元进行了等效建模,分析了变压器低压绕组间分布电容对双逆变器共同运行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并联在变压器两低压侧的2台逆变器之间存在漏电流回路,光伏发电单元中延后并网的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导致双逆变器共同运行困难。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提出了2种解决办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单元 并网逆变器 双分裂变压器 分布电容 漏电流 母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并网微型水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戚德志 汪伟 陈卫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161,共4页
为提高偏远山区的用电质量、降低用电成本,依托山区微型水资源,在传统独立式微型水力发电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励式不控异步发电机的可并网微型水力发电系统电路拓扑结构,采用带有输出电流反馈的电压闭环控制策略,以单位功率因... 为提高偏远山区的用电质量、降低用电成本,依托山区微型水资源,在传统独立式微型水力发电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励式不控异步发电机的可并网微型水力发电系统电路拓扑结构,采用带有输出电流反馈的电压闭环控制策略,以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利用补偿电容提供无功能量给异步电动机作微型水力系统发电部分,采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实现能量传输,减小并网能量损耗。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水力发电 电路拓扑 补偿电容 单位功率因数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抗隔离型中压并联式UPS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港华 胡伟 +3 位作者 沈煜 左文平 肖遥遥 文劲宇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0,共8页
UPS作为高敏感、大容量负荷的电力保障设备,能在电网受到扰动或发生故障时为负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并联连接至中压配电网的阻抗隔离型UPS的控制设计思路。为使UPS外部输出特性兼具响应速度和抗扰性能,内部三相逆变... UPS作为高敏感、大容量负荷的电力保障设备,能在电网受到扰动或发生故障时为负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并联连接至中压配电网的阻抗隔离型UPS的控制设计思路。为使UPS外部输出特性兼具响应速度和抗扰性能,内部三相逆变器采用了基于电压控制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功率控制及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配合电网电压和频率偏差响应,保证负载电压稳定,并实现网侧接近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设计了电网故障的隔离及故障恢复后的准同步并网控制策略,实现UPS系统离并网过程的无缝切换。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了UPS系统运行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所研究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阻抗型中压UPS 三相逆变器 电压控制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单位功率因数 离并网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建模 被引量:11
14
作者 魏承志 刘幸蔚 +3 位作者 陈晓龙 文安 刘年 黄维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73,共7页
为满足最新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 19964—2012)》对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本文介绍了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建模方法。通过设计卸荷电路,使直流侧电压能够... 为满足最新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 19964—2012)》对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本文介绍了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建模方法。通过设计卸荷电路,使直流侧电压能够在并网点电压跌落时,稳定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同时,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根据电压跌落程度输出相应的无功功率。正常运行及故障情况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光伏产品的调研结果对比表明,搭建的光伏发电系统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特性,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可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单元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并网逆变器控制 低电压穿越控制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清洁能源消纳的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池瑶 陈晓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20年第9期100-104,共5页
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的传统方法忽略了对清洁能源发电量的检测,导致机组温度和风机能耗的控制效果较差。提出基于清洁能源消纳的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研究,根据风电规模入网机组的结构及特性,构建以清洁能源发电量最... 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的传统方法忽略了对清洁能源发电量的检测,导致机组温度和风机能耗的控制效果较差。提出基于清洁能源消纳的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研究,根据风电规模入网机组的结构及特性,构建以清洁能源发电量最大为模型的运行目标函数。基于清洁能源消纳制定数学模型,通过能源计量系统获取用电量,判断风电规模入网情况,实现风电规模入网机组启停间歇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机组温度和风机能耗具有良好控制效果,有利于提高风电站的清洁能源消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消纳 风电规模 入网机组 启停间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级联式储能系统在火储联合调频中的应用及实践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思林 肖华宾 +3 位作者 黄常抒 郭子琦 吴俊烽 谢杭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83-3593,共11页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冲击。火储联合调频项目作为优质调频资源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广东地区火储联合调频项目投产现状,本工作对目前主要运用于火储联合调频项目的低压并联和高压级联储...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冲击。火储联合调频项目作为优质调频资源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广东地区火储联合调频项目投产现状,本工作对目前主要运用于火储联合调频项目的低压并联和高压级联储能系统两种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结合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政策,通过对不同拓扑结构下的功率控制精度、能量转换效率及响应时间等项目开展并网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高压级联拓扑结构的储能系统具有更优异的功率控制能力、更迅速的响应时间、更高的响应精度及更低的能量损耗,有助于提高火储联合调频项目的综合调频性能,提升在调频市场的竞争力。基于高压级联储能系统的优点,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根据自身机组容量及调频需求将其运用在机组灵活性改造中,设计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火储联合调频项目,为后续火储联合调频中高压级联式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支持,也为其他火储联合调频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高压级联 低压并联 火储联合调频 并网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