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O_(3)/过硫酸盐降解氯霉素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常涛 鲁仙 +3 位作者 吴文芳 丁磊 赵志淼 张饮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9-2856,共8页
采用UV/O_(3)/PS工艺对氯霉素进行降解实验,研究了UV/O_(3)/PS联合工艺、UV/PS、O_(3)/PS及UV/O_(3)工艺对CAP的降解特性,分析了反应体系中主要活性自由基对氯霉素降解的贡献,分别考察了PS浓度、O_(3)浓度、pH值以及常见无机阴离子和天... 采用UV/O_(3)/PS工艺对氯霉素进行降解实验,研究了UV/O_(3)/PS联合工艺、UV/PS、O_(3)/PS及UV/O_(3)工艺对CAP的降解特性,分析了反应体系中主要活性自由基对氯霉素降解的贡献,分别考察了PS浓度、O_(3)浓度、pH值以及常见无机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对降解的影响,探究了CAP的降解路径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并计算了UV/O_(3)/PS工艺的能耗大小.结果表明,UV/O_(3)/PS联合工艺在60min时对氯霉素的去除率为90.41%;^(1)O_(2)、HO·和SO_(4)^(·-)为反应体系中3种主要的活性物种,其对氯霉素降解的贡献率依次为53.85%、25.64%和12.82%;PS和O_(3)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AP的降解,碱性条件可促进CAP的降解,共存的Cl^(-)、HCO_(3)-及腐殖酸对CAP降解存在抑制作用;氯霉素在UV/O_(3)/PS反应体系中降解机理主要包括羟基化、氨基氧化、C-N键断裂等步骤;CAP预氧化处理后其三氯甲烷和三氯乙腈的生成潜能显著增加,三氯甲烷生成潜能由30.35μg/L增加至48.08μg/L三氯乙腈生成潜能由12.31μg/L增长至20.97μg/L,能耗分析结果表明UV/O_(3)/PS工艺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紫外 过硫酸盐 臭氧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氮掺杂碳微球的制备及其活化PS降解罗丹明B
2
作者 操江飞 雷晓彤 +4 位作者 黄芷怡 黄建凯 陈凡 杨翩翩 谢春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06-5415,共10页
以廉价无毒、可持续获得的可溶性淀粉为碳源,通过使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碳微球,再以六水合氯化铁为铁源,尿素为氮源,使用共热解法制备了铁-氮掺杂碳微球(Fe-N@CMSs)。表征结果显示,Fe-N@CMSs为粒径较为均匀的球体,Fe/N改性后,碳微球孔... 以廉价无毒、可持续获得的可溶性淀粉为碳源,通过使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碳微球,再以六水合氯化铁为铁源,尿素为氮源,使用共热解法制备了铁-氮掺杂碳微球(Fe-N@CMSs)。表征结果显示,Fe-N@CMSs为粒径较为均匀的球体,Fe/N改性后,碳微球孔径增大,为介孔结构;Fe-N@CMSs中存在Fe0、Fe_(3)O_(4)和吡啶氮、吡咯氮、石墨氮等结构。优化了Fe-N@CMSs/K_(2)S_(2)O_(8)(PS)体系降解罗丹明B(RhB)的条件,当Fe-N@CMSs用量为0.4g/L、PS浓度为1mmol/L、RhB浓度为50mg/L、pH为3~7时,室温下30min内RhB的降解率可达到99.7%。Fe-N@CMSs具有出色的去除RhB的能力,3个循环后RhB的降解率仍超过75%。RhB降解机理包括自由基途径(·SO_(4)^(−))和非由基途径(^(1 )O_(2))。Fe-N@CMSs具有降解、分离和再利用能力,在处理染料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氮掺杂碳微球 过硫酸钾 降解 罗丹明B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过硫酸钠降解萘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会强 闫首龙 +1 位作者 韩佳琪 李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81,共9页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2时,在50 min时萘最佳降解率为82.3%。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萘的降解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其反应速率k为0.0302 min^(-1),远高于高铁酸钾体系的0.0074 min^(-1)和过硫酸钠体系的0.0034 min^(-1)的总和,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对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测定,显示该体系可以活化过硫酸钠且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与萘的降解试验结果吻合。采用自由基猝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探究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的活性氧化物种,发现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都参与了萘的降解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确定了3种萘的中间产物,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降解途径。研究发现,萘在降解过程中可被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对萘的降解是一个渐进降低毒性的过程,可以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总之,高铁酸钾-过硫酸钠联合体系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技术,可为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铁酸钾 过硫酸钠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紫外光直接活化过硫酸钾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总磷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俊妤 高俊 +4 位作者 邵耀翔 凌宇霏 徐旻 谭志文 张凯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3-1097,共5页
设计并建立了一种在线紫外光直接活化过硫酸钾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总磷含量的系统和方法,并优化验证了系统参数和方法,进行了实际水样的总磷含量测定。水样与过硫酸钾溶液注射混合进入石英螺旋管,紫外光照射活化过硫酸... 设计并建立了一种在线紫外光直接活化过硫酸钾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总磷含量的系统和方法,并优化验证了系统参数和方法,进行了实际水样的总磷含量测定。水样与过硫酸钾溶液注射混合进入石英螺旋管,紫外光照射活化过硫酸钾消解水样,与抗坏血酸和钼酸铵还原显色后在700 nm处测定吸光度。在石英螺旋管温度为20℃,水样、过硫酸钾、抗坏血酸、钼酸铵流量分别为1.00,0.15,0.06,0.08 mL·min^(-1)的优化条件下,消解率达到97.0%以上,总磷的质量浓度在0.1~5.0 mg·L^(-1)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7 mg·L^(-1)。本方法测定水样的结果与国家标准GB 11893—89进行对比,相对误差为-4.0%~-0.50%。按照标准加入法对湖水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3.0%~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紫外光 过硫酸钾 在线消解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氮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振超 李志雄 +3 位作者 陆迁树 王晓娜 张松 胡耀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水质总氮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标志物,因此,开发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准确方法,对研究水体中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程度及总氮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测定水质样品中的总氮,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对空白吸... 水质总氮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标志物,因此,开发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准确方法,对研究水体中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程度及总氮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测定水质样品中的总氮,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对空白吸光度有严苛的要求,空白吸光度一旦超过0.030,就有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严重偏低,其中,过硫酸钾的纯度和存放时间可能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大;同时,采用比色管捆绑方式高温高压消解水质样品,导热较慢,消解时间偏长,捆绑时一旦比色管上的标签或记号脱落,容易导致样品混乱;样品保存条件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测定结果偏低。为提高水质样品中总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过硫酸钾进行总氮空白吸光度和存放时间对比实验,然后对两种消解方法进行消解时间对比实验,最后,对比了两种不同水质样品保存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国产优级纯碱性过硫酸钾存放时间在30天内,其水质总氮空白吸光度均小于0.030;在124℃条件下,使用插置法消解样品,只用20min就能使样品消解完全;对酸化后的水质样品,其保质期从1天延长至7天。研究认为,选用国产优级纯过硫酸钾和改良过的插置法消解水质样品,与捆绑法相比,其水质总氮检出限更低,消解效率更高,且不容易出现互相污染和样品错位等情况,提高了水质总氮测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质总氮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Fe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橙黄G研究
6
作者 刘冬梅 曾翕 +3 位作者 何兴艳 王伟 夏琳 王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206,共7页
Fe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广泛地应用于染料降解领域。为更好地提升其活化过硫酸钾(PDS)降解橙黄G的性能,通过掺杂双金属及柠檬酸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 Fe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广泛地应用于染料降解领域。为更好地提升其活化过硫酸钾(PDS)降解橙黄G的性能,通过掺杂双金属及柠檬酸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Cu/Ce-MIL-101(Fe)-CA2形貌发生较大变化,其比表面积减小,最可几孔径增至4.5nm,活性位点的结合能数值减小0.17~0.30eV。当橙黄G浓度为0.2mmol/L,反应温度为45℃,催化剂投加量为0.3g/L,PDS浓度为12mmol/L,溶液初始pH为5,反应30min橙黄G降解率高达96.3%,其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改性 过硫酸钾 降解 橙黄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254nm紫外光氧化降解水体中双酚A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雄军 彭书传 +1 位作者 朱承驻 胡喆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采用高铁酸钾/紫外光氧化降解双酚A水溶液.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双酚A初始浓度、pH、降解时间等参数对双酚A的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降解参数,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高铁酸钾投加量为39 mg,pH... 采用高铁酸钾/紫外光氧化降解双酚A水溶液.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双酚A初始浓度、pH、降解时间等参数对双酚A的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降解参数,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高铁酸钾投加量为39 mg,pH值为11,双酚A浓度10 mg·L-1条件下降解30 min,双酚A最佳CODCr去除率为8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高铁酸钾 紫外光 CODCR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Fe(Ⅱ)/K2S2O8对敌草隆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伟 张金凤 +2 位作者 王联红 孔令仁 杨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初始pH值为3.0时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显示,0.1mmol.l-1敌草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K2S2O8]=2.0mmol.l-1,[Fe(Ⅱ)]=1.0mmol.l-1,[CA]=0.5mmol.l-1.在该条件下,敌草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 研究了初始pH值为3.0时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显示,0.1mmol.l-1敌草隆的最佳降解条件为:[K2S2O8]=2.0mmol.l-1,[Fe(Ⅱ)]=1.0mmol.l-1,[CA]=0.5mmol.l-1.在该条件下,敌草隆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为30.5m in.此外,采用分子探针法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的降解产物,探讨敌草隆在柠檬酸-Fe(Ⅱ)/K2S2O8体系中可能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隆 Fe(Ⅱ) 过硫酸钾 柠檬酸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降解硝基苯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航 王涵 +4 位作者 冯宇 刘宁 郭骞昊 刘娜 高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79,共5页
近来,高级氧化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实验以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二价铁离子作为催化剂,以石墨板作为电极,在通电的条件下研究该反应对目标污染物硝基苯的降解。并通过改变氧化剂的浓度、电压... 近来,高级氧化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实验以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二价铁离子作为催化剂,以石墨板作为电极,在通电的条件下研究该反应对目标污染物硝基苯的降解。并通过改变氧化剂的浓度、电压、pH值、电解质浓度、Fe^(2+)浓度等条件,以提高硝基苯的降解率。实验表明,当控制硝基苯浓度为100 mg/L,过硫酸钾浓度2 mmol/L,电压为5 V,电极间距为4 cm,pH值3.0,Na_2SO_4浓度0.05 mol/L,Fe^(2+)浓度2 mmol/L反应180 min后,硝基苯的降解率可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工艺 过硫酸钾 石墨板 硝基苯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激活过硫酸盐降解硫氰根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圆圆 宋秀兰 吴丽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28,38,共6页
为探明不同条件下的紫外光(UV)激活过硫酸盐(PS)降解硫氰根(SCN^-)的情况,在SCN^-质量浓度为100mg/L、温度30℃条件下分别研究了辐照度、pH、S_2O_8^(2-)含量对SCN^-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N^-的降... 为探明不同条件下的紫外光(UV)激活过硫酸盐(PS)降解硫氰根(SCN^-)的情况,在SCN^-质量浓度为100mg/L、温度30℃条件下分别研究了辐照度、pH、S_2O_8^(2-)含量对SCN^-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N^-的降解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辐照度9.94 m W/cm^2时SCN^-降解率最大;随S_2O_8^(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_2O_8^(2-)浓度大于4 mmol/L后,SCN^-降解率变化缓慢;出水中残余的TOC含量随着S_2O_8^(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S_2O_8^(2-)浓度4.5 mmol/L时最低;随着pH的增加SCN^-降解率在pH为5处达到最大;pH为11时出水中残余的CN^-的质量浓度为0.156 mg/L,达到GB 16171-2012排放标准。UV激活PS降解SCN^-过程中可能的反应历程为:硫元素首先被除去,转变成SO_4^(2-),而氮元素则主要转变为CN^-和NH_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过硫酸盐 硫氰根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环境水中O-DDT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慎新 钟俊波 卢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65-13366,共2页
[目的]用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环境水中甲氧滴滴涕(O-DDT),为消除O-DDT对环境水的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过二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了pH值、氧化剂浓度、超声波、紫外光(UV)对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O-DDT的影响。[结果]超声和紫外光的对反应... [目的]用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环境水中甲氧滴滴涕(O-DDT),为消除O-DDT对环境水的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过二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了pH值、氧化剂浓度、超声波、紫外光(UV)对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O-DDT的影响。[结果]超声和紫外光的对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6 min时,O-DDT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以上,30 min后没有检测到O-DDT。应用于天然淡水和海水中25 mg/L O-DDT氧化降解时,15 min后没有检测到O-DDT。[结论]该方法降解水中O-DDT简捷、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T 过二硫酸钾 超声 UVc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钾降解水中吡虫啉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立庆 李春立 +2 位作者 林宜动 徐金鹏 张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考察了温度、过硫酸钾浓度、pH值和常见无机离子等因素对热活化过硫酸钾降解吡虫啉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吡虫啉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热活化过硫酸钾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温度和过硫酸钾浓度的增加,吡虫啉... 考察了温度、过硫酸钾浓度、pH值和常见无机离子等因素对热活化过硫酸钾降解吡虫啉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吡虫啉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热活化过硫酸钾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温度和过硫酸钾浓度的增加,吡虫啉的降解率不断增加,在加热反应180 min后降解率逐渐趋于稳定;pH对降解影响较小;常见无机离子Cl^-和HCO_3^-对吡虫啉的降解都有轻微的抑制作用,NO_3^-离子对其降解基本无影响.通过GCMS检测可知,吡虫啉的降解中间产物主要为6-氯烟酸和2-氯吡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吡虫啉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制备及其协同PDS可见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国 李春雪 +4 位作者 卢涛 邬丽姗 范家君 徐慧 余雯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4-230,共7页
以尿素为主要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光催化剂g-C3N4(石墨相碳化氮),通过改变尿素在马弗炉中加热的温度(350℃、400℃、450℃、500℃)和时间(0.5 h、1 h、1.5 h),得到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 以尿素为主要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光催化剂g-C3N4(石墨相碳化氮),通过改变尿素在马弗炉中加热的温度(350℃、400℃、450℃、500℃)和时间(0.5 h、1 h、1.5 h),得到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UV-Vis)表征,并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布洛芬试验,探究了制备温度、时间对g-C3N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在溶液中加入PDS(过硫酸钾),联合g-C3N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500℃、烧结时间为1.5 h时,制备的g-C3N4在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致其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PDS的存在对布洛芬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且加快了g-C3N4对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相比于纯g-C3N4,4 h内布洛芬的降解率由63%提升为90.5%。以异丙醇、甲醇、对苯醌、草酸钠、重铬酸钾、甲醇分别为羟基自由基(·OH)、·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超氧自由基(·O2-)、空穴(h+)、电子(e^-)的捕获剂。通过对反应过程的活性物种鉴定,·OH、SO4^-·、h+、e^-均参与了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其中h+在反应中的贡献率达到了82.9%,在降解布洛芬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反应体系中添加PDS后,催化剂g-C3N4的荧光强度变小,即加入PDS能够有效降低g-C3N4的光生空穴与电子的复合率,提高g-C3N4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石墨相碳化氮 光催化降解 过硫酸钾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二硫酸钾在超声和紫外条件下氧化降解DDT的研究
14
作者 李慎新 黄生田 钟俊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983-11984,共2页
[目的]研究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DDT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考查pH值、氧化剂浓度、超声和紫外光对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DDT反应的影响,并应用于淡水和海水中。[结果]结果表明,随pH值的降低、过二硫酸钾浓度的升高,氧化降解DDT的效果越好。... [目的]研究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DDT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考查pH值、氧化剂浓度、超声和紫外光对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DDT反应的影响,并应用于淡水和海水中。[结果]结果表明,随pH值的降低、过二硫酸钾浓度的升高,氧化降解DDT的效果越好。超声和紫外光的协同作用对反应的促进作用更大。应用于淡水和海水中氧化降解DDT,1.0 h DDT的降解率达90%,2.5 h DDT的降解率达99%。[结论]用过二硫酸钾氧化降解环境水中的DDT是一个适用范围较、效率高的简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过二硫酸钾 超声 UVc 降解 P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O_(3)^(-)-N过程中S_(2)O_(3)^(2-)的干扰与消除
15
作者 付昆明 黄少伟 杨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172,共5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为参考,先测定了不同浓度S_(2)O_(3)2^(-)对NO_(3)^(-)-N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而后在NO_(3)^(-)-N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_(2)O_(3)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以加入盐酸、加入Ba^(2+)、臭氧吹脱和加入过硫酸钾4种方法对S_(2)O_(3)2^(-)进行掩蔽排除。实验发现,加入盐酸对S_(2)O_(3)2^(-)的干扰有一定的排除能力,排除干扰的比例为30.599%,效果较差;加入Ba^(2+)排除干扰的效果最差,排除比例仅有17.409%;利用臭氧吹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排除效果,干扰的排除比例达到了54.752%,相较于前2种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够将干扰完全排除;加入过硫酸钾的效果最好,干扰的排除比例可达91.248%,基本不影响NO_(3)^(-)-N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 硫代硫酸根 干扰排除 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协同光催化纳米ZnO降解盐酸四环素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翟文琰 李孟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83-2492,共10页
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了负载纳米ZnO的生物炭材料(ZnO-BC),研究了单独光催化ZnO-BC和过硫酸钠(PS)协同ZnO-BC/UV体系氧化降解盐酸四环素(TC).结果表明,PS协同ZnO-BC/UV体系的降解反应速率比单独光催化ZnO-BC时有显著提高,120min后降解率... 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了负载纳米ZnO的生物炭材料(ZnO-BC),研究了单独光催化ZnO-BC和过硫酸钠(PS)协同ZnO-BC/UV体系氧化降解盐酸四环素(TC).结果表明,PS协同ZnO-BC/UV体系的降解反应速率比单独光催化ZnO-BC时有显著提高,120min后降解率达到89.48%.PS可作为强氧化剂,利用纳米ZnO的光生电子产生SO4-·和·OH协同光催化反应.TC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暗吸附阶段和光催化反应阶段.影响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结果得出的影响顺序为PS浓度>紫外灯功率>初始pH值>纳米ZnO质量浓度.猝灭试验表明,在TC的降解中,SO4-·和·OH是参与反应的主要自由基.起氧化作用的自由基一部分在溶液中产生,另一部分由生物炭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的作用和紫外光激发纳米ZnO产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TC降解过程中,PS与ZnO-BC的协同机理和协同作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过硫酸盐 紫外光 生物炭 盐酸四环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钾氧化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玉婷 马福俊 +1 位作者 谷庆宝 彭昌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59-264,共6页
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考察了反应温度、氧化剂浓度、初始p H等因素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过硫酸钾浓度为103.0 mmolL、初始p H为5~11时,水中苯胺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94.1%。当反应... 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考察了反应温度、氧化剂浓度、初始p H等因素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过硫酸钾浓度为103.0 mmolL、初始p H为5~11时,水中苯胺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94.1%。当反应温度为40℃、过硫酸钾浓度为1.2 molL时,土壤中苯胺的降解率达到98.9%。表明过硫酸钾能够有效去除水和土壤中的苯胺,可作为苯胺污染物应急处置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氧化降解 过硫酸钾 水体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助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志豪 潘家豪 +1 位作者 王春英 余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24,共7页
采用紫外光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选矿药剂苯甲羟肟酸,考察了光源、光照强度、氧化剂投加量、pH等因素对苯甲羟肟酸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实验机理以及降解产物。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汞灯对苯甲羟肟酸的去除效果比氙灯好,且... 采用紫外光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选矿药剂苯甲羟肟酸,考察了光源、光照强度、氧化剂投加量、pH等因素对苯甲羟肟酸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实验机理以及降解产物。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汞灯对苯甲羟肟酸的去除效果比氙灯好,且光照强度越高去除率越高;紫外光照和过硫酸钾(UV/K_(2)S_(2)O_(8))的共同作用可显著促进苯甲羟肟酸的去除,且苯甲羟肟酸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过硫酸钾浓度越高去除率越高;pH对UV/K_(2)S_(2)O_(8)降解苯甲羟肟酸的影响较小;常见阴离子(Cl-、NO_(3)^(-)、HCO_(3)^(-))抑制了药剂的降解,阳离子Fe^(2+)、Cu^(2+)促进了药剂的降解;UV/K_(2)S_(2)O_(8)体系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是SO_(4)·^(-),苯甲羟肟酸在降解过程中产生苯甲酸等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进一步被降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光降解 紫外/过硫酸钾降解 选矿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增强Fe^(2+)活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星 唐玉朝 姚顺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文章研究了紫外光(UV)辐射对微量Fe^(2+)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罗丹明B(RhB)的增强作用以及其反应机理。考察了初始pH值、Fe^(2+)投加量、PMS初始浓度和RhB初始浓度等参数对UV/Fe^(2+)/PMS体系降解RhB的影响。对反应体系中的活性自由... 文章研究了紫外光(UV)辐射对微量Fe^(2+)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罗丹明B(RhB)的增强作用以及其反应机理。考察了初始pH值、Fe^(2+)投加量、PMS初始浓度和RhB初始浓度等参数对UV/Fe^(2+)/PMS体系降解RhB的影响。对反应体系中的活性自由基、水中常见离子和腐殖酸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以及RhB的矿化情况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溶液体系pH值为3、Fe^(2+)投加量为50μmol/L、PMS浓度为500μmol/L的最佳条件下,10 mg/L RhB在体系反应10 min时降解率达到99%。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了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是攻击RhB分子的活性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起到主要作用。水体中常见的碳酸氢根离子和腐殖酸在低浓度会促进降解而高浓度则抑制降解,氯离子则抑制降解反应。对TOC进行分析,60 min时RhB的矿化度达到48%。通过评估UV/Fe^(2+)/PMS体系降解RhB,验证了UV辐射对降解反应的增强作用,表明了UV/Fe^(2+)/PMS体系降解RhB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Fe2+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偏二甲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坤 许国根 +1 位作者 贾瑛 王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采用紫外光活化Na_2S_2O_8降解偏二甲肼(UDMH),考察了UDMH初始质量浓度、初始溶液pH、Na_2S_2O_8投加量、常见阴离子(NO_3^-,Cl^-,HCO_3^-)存在对UDMH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DMH初始质量浓度从50 mg/L升至300 mg/L,UDMH降解速... 采用紫外光活化Na_2S_2O_8降解偏二甲肼(UDMH),考察了UDMH初始质量浓度、初始溶液pH、Na_2S_2O_8投加量、常见阴离子(NO_3^-,Cl^-,HCO_3^-)存在对UDMH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DMH初始质量浓度从50 mg/L升至300 mg/L,UDMH降解速率常数由0.182 min^(-1)降至0.015 min^(-1);初始溶液pH为9.0时,UDMH降解速率常数为0.087 min^(-1);随着Na_2S_2O_8投加量的增加,UDMH去除率升高,适宜的Na_2S_2O_8投加量为1.0 mmol/L;分别添加2 mmol/L常见的阴离子(NO_3^-,Cl^-,HCO_3^-)对UDMH降解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二甲肼 紫外光 过硫酸钠 降解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