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boratory research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violet aged asphalt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少鹏 朱国军 +1 位作者 陈筝 刘至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69-373,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aging on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al,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at asphalt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nd dynamic shear rheome... The influence of aging on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al,morpholog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at asphalt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nd 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respectively.Asphalt was suffered under 20 W/m2 of UV radiant intensity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ging time(0,48,96 and 144 h) with film thickness of 100 μm and film thickness of 50,100,200 and 500 μm after aging for 120 h,respectively,at certain UV radiant intensity 20 W/m2.Rheological results tested by DSR exhibit higher the complex shear(stiffness) modulus(G*) and lower phase angle(δ),compared to the virgin at the same test condition.The compositions analysis of asphalt before and after aging show an increase of carbonyl and sulfoxides,while a decrease of aromatic functional groups.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onent of asphaltene,obvious agglomerates of asphalten appear in neat asphalt surfaces after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uv) aging asphalt RHEOLOGICAL behavior chemical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EVOL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构成变化及其与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0,共9页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 为研究沥青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构成在紫外老化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流变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探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量指标的变化以及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在流变性能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分子构成分析,从分子层面解释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流变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沥青内部分子稳定性增强,宏观层面表现为沥青的流变性能下降。通过沥青流变性能和化学组成确定沥青的宏微观评价指标,并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沥青流变性能受芳香环缩合度参数、芳香环周边氢取代率、数均分子量、芳香碳率、烷基和环烷支链、芳香结构的影响最大,且可对其进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紫外老化 分子量 分子结构 流变性能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沥青分子组成试验及其宏观作用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2 位作者 何瑧 付耀国 李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2,共9页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 为研究紫外老化作用下沥青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及其对宏观性能作用机理,对4种常用沥青分别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分子质量、分子相对质量分布等分子质量组成变化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组成变化,并在宏观流变试验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法对沥青流变性能进行了分子组成表征,分析了紫外老化宏观性能的分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沥青内部分子发生团聚现象,小分子不断减少并聚集成大分子,分子质量分布边界逐渐变窄。由氢原子和分子结构参数变化可知紫外老化后沥青中芳香环上烷基取代基增加,导致芳香环体积增大、稳定性增加,分子主链刚度增大,宏观层面则表现为沥青的弹性性能增加。通过宏观流变试验得出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相位角、车辙因子、不可恢复柔量和恢复率等流变性能指标,在采用关联法分析后发现缩合度参数、周边氢的取代率、平均分子质量和烷基链支化度对流变性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基质沥青 分子组成 流变性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326插层LDHs改性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忠明 杨芳芳 +2 位作者 谢唐新 欧剑珺 李雅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5,共8页
将苯并三唑(UV326)光稳定剂插至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层间得到UV326插层LDHs,探究了其对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UV326/LDHs改性沥青相比,UV326插层LDHs与沥青的相容性和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上有较大提升效果;UV326插层... 将苯并三唑(UV326)光稳定剂插至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层间得到UV326插层LDHs,探究了其对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UV326/LDHs改性沥青相比,UV326插层LDHs与沥青的相容性和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上有较大提升效果;UV326插层LDHs掺量为1%时,其对沥青的常规性能、高温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提升效果最佳;掺量较高时,相较于复合UV326/LDHs,UV326插层LDHs对沥青的弹性性能、疲劳性能及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劣化效果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uv326 插层 紫外老化 层状双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佳妮 纪曼曼 +2 位作者 薛忠军 柳浩 张家荣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为探究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对沥青老化的影响,设计了间歇式紫外光老化试验,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间歇式紫外光老化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持续式紫外光老化相比,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流变... 为探究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对沥青老化的影响,设计了间歇式紫外光老化试验,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间歇式紫外光老化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持续式紫外光老化相比,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流变性能影响更显著,经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后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劣化更严重,中温条件下流动性更差,温度敏感性更低;相同深度下,沥青蜂状结构数量和蜂状结构总面积更少,老化物质在沥青内部扩散更充分,老化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间歇式 紫外光老化 流变性能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紫外老化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6
作者 王佳妮 潘阳光 +2 位作者 薛忠军 徐立廷 任万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15,共8页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强度,表面微观形貌及荧光显微图像。结果表明:表层老化沥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扩散,各官能团与组分沿浓度梯度扩散,羰基和亚砜基含量变化率可较好地反映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与暗黑温度、暗黑时长正相关,其中,暗黑温度对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 扩散行为 红外光谱 组分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复合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性能比较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王志清 赵丽红 +3 位作者 杨春烨 康迪 赵洪波 任皎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光照条件下复合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机理。以乌鲁木齐夏季气候为对象、以北京夏季气候为对比,采用软化点、延度、红外光谱及荧光显微技术,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老化特性及工业动物油掺量对其再生性能的影响... 为了揭示不同光照条件下复合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机理。以乌鲁木齐夏季气候为对象、以北京夏季气候为对比,采用软化点、延度、红外光谱及荧光显微技术,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老化特性及工业动物油掺量对其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老化(夏季日均紫外线辐照强度低于110 J/cm^(2))相比,强紫外线复合老化(夏季日均紫外线辐照强度高于110 J/cm^(2))下SBS改性沥青延度降低9.15%、亚砜基指数提高8.02%、丁二烯指数降低6.94%,SBS降解更明显,表明强紫外线复合老化条件会加剧沥青老化;当掺入6%工业动物油后,通过补充轻质组分,老化SBS改性沥青性能得以恢复,强紫外线条件和普通老化条件下沥青软化点分别降低13.47%和15.37%、延度分别提高132.95%和123.24%,性能基本恢复至未老化水平,但SBS断链并未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强紫外线 复合老化 再生 工业动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对硫酸钙晶须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凡涛涛 韩松凯 司春棣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沥青受到紫外环境影响容易发生老化,从而导致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下降,影响其服役寿命。为探究硫酸钙晶须(CSW)改性沥青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的抗疲劳性能及改性机理,对基质沥青和三种不同CSW掺量(5%、10%、15%,质量分数)的改性沥青进行紫外... 沥青受到紫外环境影响容易发生老化,从而导致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下降,影响其服役寿命。为探究硫酸钙晶须(CSW)改性沥青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的抗疲劳性能及改性机理,对基质沥青和三种不同CSW掺量(5%、10%、15%,质量分数)的改性沥青进行紫外老化模拟试验。采用线性振幅扫描试验测试各沥青试样的剪切应力、剪切应变等疲劳参数,基于黏弹连续介质损伤模型(VECD)计算紫外老化沥青的疲劳寿命。通过FTIR和SEM测定紫外老化后沥青的化学成分和相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导致沥青黏弹性组分比例下降,掺入5%的CSW能提高沥青在紫外条件下的抗疲劳性能,增加其疲劳寿命;相同紫外老化条件,CSW掺量越多,沥青疲劳寿命越低,最佳CSW掺量范围为5%~10%;CSW和沥青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形成网络骨架结构,改善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W改性沥青 紫外老化 疲劳性能 损伤模型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严寒区UV老化下的沥青路面抗损劣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文博 张双侠 +1 位作者 史倩倩 于明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0-105,共6页
为减缓新疆严酷环境下沥青面层结构性能劣化,在沥青混合料中同时掺加纳米TiO_(2)和玄武岩纤维,通过模拟紫外线辐射试验环境,开展UV老化后的纳米TiO_(2)沥青胶浆三大指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试验,并对新疆两种典型面层沥青混合料AC-16和... 为减缓新疆严酷环境下沥青面层结构性能劣化,在沥青混合料中同时掺加纳米TiO_(2)和玄武岩纤维,通过模拟紫外线辐射试验环境,开展UV老化后的纳米TiO_(2)沥青胶浆三大指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试验,并对新疆两种典型面层沥青混合料AC-16和SMA-16进行UV老化下的冻融劈裂、高温车辙、半圆弯拉(SCB)和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研究分析纳米TiO_(2)和玄武岩纤维复合增强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的抗损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占沥青质量分数)的纳米TiO_(2)可有效抗阻沥青胶浆老化带来的性能衰减;UV老化的损劣作用会严重削弱AC-16和SMA-16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疲劳寿命;添加纳米TiO_(2)和玄武岩纤维能显著提高AC-16和SMA-16的路用性能,并能有效增强UV老化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抗阻冻融损伤、高温变形、低温开裂和疲劳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uv老化 纳米TiO_(2) 玄武岩纤维 路用性能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阻挡层对UV LED芯片老化后反向漏电的影响
10
作者 孟锡俊 王晓东 +2 位作者 闫建昌 曾一平 李晋闽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3,157,共6页
着重对紫外(UV)LED芯片的反向漏电进行研究,使用高Al组分的AlGaN材料作为LED外延结构中的电子阻挡层(EBL),旨在解决UV LED芯片在老化后的漏电问题。结果表明,高Al组分的AlGaN EBL凭借其足够高的势垒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电子泄漏水平,从而... 着重对紫外(UV)LED芯片的反向漏电进行研究,使用高Al组分的AlGaN材料作为LED外延结构中的电子阻挡层(EBL),旨在解决UV LED芯片在老化后的漏电问题。结果表明,高Al组分的AlGaN EBL凭借其足够高的势垒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电子泄漏水平,从而改善UV LED芯片在老化后的反向漏电问题。选取365~415 nm波段、量子阱禁带宽度为3.0~3.4 eV的外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EBL工艺对老化后芯片漏电性能的影响,得到AlGaN EBL的最佳Al组分为30%~40%,对应禁带宽度为4.0~4.3 eV。使用该方法制作的UV LED芯片在经过长时间老化后,其漏电流可以保持在1 nA以下,综合性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uv)LED 电子泄漏 电子阻挡层(EBL) 反向漏电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沥青紫外老化及抗老化材料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孔令云 席晗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6,共13页
道路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太阳光紫外辐射作用会产生紫外老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紫外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更明显。紫外老化会使沥青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沥青黏塑性上升、低温和疲劳性能下降、使用裂缝增加... 道路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太阳光紫外辐射作用会产生紫外老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紫外辐射强度高的地区更明显。紫外老化会使沥青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沥青黏塑性上升、低温和疲劳性能下降、使用裂缝增加,进而劣化路面的耐久性、影响沥青路面的运营品质和服役寿命。为了防止和延缓紫外老化的产生和发展,可在道路沥青中添加抗老化材料以增强其抵御紫外老化能力,同时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其性能的衰变速率。本文阐述了基于自由基和胶体理论的紫外老化机理;从处理方式、光源与辐射强度选择等方面介绍了室内模拟老化试验条件;总结了紫外老化对沥青物理和流变性能、组分构成、微观形貌、特征峰和官能团等宏微观特性的影响;归纳了现行抗老化材料的优缺点和使用情况。分析表明后期可在老化机理深度、试验方法标准化、室外老化监测、微观数值模拟、抗紫外老化剂针对性和抑制紫外老化措施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沥青 紫外老化 老化机理 室内模拟老化 沥青特性影响 抗紫外老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橡胶粉复合改性混合植物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汉敏 陆江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3,267,共11页
针对特定来源的植物沥青,将其与克拉玛依90号沥青(K-90)共混制备混合植物沥青后进行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橡胶粉复合改性,通过研究复合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植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混合植物沥青复合改性工... 针对特定来源的植物沥青,将其与克拉玛依90号沥青(K-90)共混制备混合植物沥青后进行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橡胶粉复合改性,通过研究复合改性顺序及改性剂掺量对复合改性植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混合植物沥青复合改性工艺。并对制备的SB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混合植物沥青模拟了短期热氧老化和紫外老化试验。通过比较老化前后复合改性混合植物沥青的物理性能的变化,以及利用剪切流变仪评价复合改性植物沥青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SBS掺入量为2.5%,橡胶粉掺入量为15%时,先进行SBS改性后进行橡胶粉改性制备的复合改性混合植物沥青的常规路用性能较优。经过SB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的混合植物沥青软化点增量减小,残留针入度比和延度保留率上升,表明SB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可明显提高混合植物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SB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可使混合植物沥青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增加,相位角下降,说明SB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可提高混合植物沥青的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混合 植物沥青 橡胶粉 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复合材料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对沥青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1 位作者 单琦琦 刘孟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91-6900,共10页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4种沥青分别进行4组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试验,研究紫外老化下沥青的4组分、特征峰、官能团等化学组成指标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分子... 为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4种沥青分别进行4组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试验,研究紫外老化下沥青的4组分、特征峰、官能团等化学组成指标和氢谱图、碳谱图、氢原子含量、分子结构参数等分子结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分子结构指标对化学组成指标的表征,分析分子结构变化对沥青化学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后沥青更趋于形成沥青质分子,而沥青质的转化来源主要为芳香分,且含量越高老化后的损失率越高;同时羰基和亚砜基会随着老化的时间增加先快速增加之后趋于平缓,其中羰基指数可表征沥青老化的产生,而亚砜基指数可评价沥青抗老化的能力。紫外老化下沥青芳香环会发生缩合程度增大、环烷基取代基增加以及氢的取代、结构异化等反应;同时高紫外光子能量也会使脂肪碳发生断键,断键的脂肪碳连接到芳香环上提高了化学稳定性。由表征分析可见,沥青的化学组成主要受芳香结构、支化度和芳香环系缩合指数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紫外老化 基质沥青 化学组成 分子结构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地区用温拌沥青抗光老化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敬英 袁飞云 +2 位作者 黄维蓉 姜涛 任海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4-2490,共7页
为评估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强紫外线地区用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提升效果,选用Tinuvin770、UV-326以及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三种光稳定剂制备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并对其进行三大指标、布氏黏度、低温弯曲蠕变以及时间扫描抗疲劳实验... 为评估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强紫外线地区用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提升效果,选用Tinuvin770、UV-326以及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三种光稳定剂制备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并对其进行三大指标、布氏黏度、低温弯曲蠕变以及时间扫描抗疲劳实验。结果表明,3种光稳定剂对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TiO_(2)的改善效果最优;紫外线老化后,温拌沥青的黏度老化指数VAI、临界开裂温度T_(c)与光稳定剂的掺量呈反比,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的疲劳寿命最高达到2300次。推荐光稳定剂T770、UV326和纳米TiO_(2)的掺量分别为0.7%,0.7%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强紫外线 温拌沥青 光稳定剂 抗光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对沥青宏观性能及微观组成的影响
15
作者 席晗 孔令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7,共8页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重应力恢复蠕变试验对紫外老化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组分组成试验、元素组成试验、凝胶渗透色谱试验、红外光谱试验对其组分组成、元素组成、分子量分布、特征峰和官能团等微观组成变化进行测定...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重应力恢复蠕变试验对紫外老化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组分组成试验、元素组成试验、凝胶渗透色谱试验、红外光谱试验对其组分组成、元素组成、分子量分布、特征峰和官能团等微观组成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紫外辐射作用下沥青宏观、微观老化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其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后沥青车辙因子和不可恢复柔量增加,相位角和恢复率减少,高温稳定性增强;沥青作为高分子材料,在紫外作用下内部化学键和长链、支链分子断裂,并在氧气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使得沥青质增加,沥青结构向凝胶型转化;紫外老化后沥青分子量分布变窄,内部发生小分子不断向大分子化合物聚集的团聚现象,使特征峰发生变化并产生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车辙因子和恢复率可作为沥青紫外老化高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而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则可分别作为表示老化产生和抗老化能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紫外老化 宏观性能 微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SBR改性沥青抗紫外线老化性能对比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黎萍 董文龙 +1 位作者 孙立军 江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6-678,共3页
对低温性能较好的SBS,SBR这2种改性沥青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TFOT)以及经不同时长紫外线老化后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SBR改性沥青原样及经薄膜烘箱老化后,其低温延展性能明显优于SBS改性沥青,但在... 对低温性能较好的SBS,SBR这2种改性沥青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thin film oven test,TFOT)以及经不同时长紫外线老化后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SBR改性沥青原样及经薄膜烘箱老化后,其低温延展性能明显优于SBS改性沥青,但在接受一定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后,SBR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发生骤减,相同温度下其延度不及SBS改性沥青,说明SBS改性沥青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比SBR改性沥青好,这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改性剂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紫外线老化 低温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紫外线辐射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4
17
作者 叶奋 黄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9-913,共5页
运用薄膜烘箱试验、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的压力老化试验(PAV)和人工强紫外线光照射试验,对沥青路用性能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和SHRP的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弯曲梁流变仪(BBR)指标分析,发现紫外线光老化与热老化对沥青性能的... 运用薄膜烘箱试验、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的压力老化试验(PAV)和人工强紫外线光照射试验,对沥青路用性能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和SHRP的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弯曲梁流变仪(BBR)指标分析,发现紫外线光老化与热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在指标上有所不同,从影响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延度和劲度模量这两项指标来说,紫外线光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远大于PAV热老化.这对于西部强紫外线辐射地区研究防止沥青路面过早老化和损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机理 紫外线老化试验 沥青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老化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非线性预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童申家 谢祥兵 +1 位作者 赵大勇 姜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研究紫外光老化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运用Verhulst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非线性方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及最小二乘法分别对非线性方程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不同室内紫外光辐照时间下AC-13和AC-16沥青混... 为研究紫外光老化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运用Verhulst模型建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非线性方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及最小二乘法分别对非线性方程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不同室内紫外光辐照时间下AC-13和AC-16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验证非线性方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LM算法估计的非线性方程参数比最小二乘法更可靠,相应非线性方程能较准确预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低温劈裂强度、动稳定度预测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分别为0.35%,7.64%(AC-13沥青混合料)及-0.81%,-11.45%(AC-16沥青混合料).在室内紫外光辐照194h(室外紫外光辐照2 871.2h),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紫外光老化速率和紫外光老化残余指数降幅明显,随着室内紫外光辐照时间增加,两者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VERHULST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 最小二乘法 紫外光老化速率 紫外光老化残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老化机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武 肖新颜 晏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的掺入使得废胶粉在沥青中分散得更均匀且胶粉颗粒的平均粒径更细小;相比于基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LDHs掺量增加,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离析软化点差值由9.2℃减小到1.3℃,储存稳定性大幅提升;与废胶粉改性沥青相比,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尤其是抗UV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废胶粉 沥青 储存稳定性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沥青紫外光老化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肖鹏 吴美平 蒋德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了研究橡胶沥青紫外光老化后的性能变化,使用布氏粘度仪、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流变仪测试紫外光老化后的橡胶沥青的软化点、粘度、疲劳因子、蠕变劲度和蠕变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延长,橡胶沥青高温稳定性有所提高... 为了研究橡胶沥青紫外光老化后的性能变化,使用布氏粘度仪、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流变仪测试紫外光老化后的橡胶沥青的软化点、粘度、疲劳因子、蠕变劲度和蠕变速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延长,橡胶沥青高温稳定性有所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和低温性能逐渐降低。紫外老化温度高于60°C时,橡胶沥青受紫外光老化和热氧老化共同作用,软化点和粘度增幅较大,抗疲劳开裂能力和低温性能也受到显著影响。通过灰关联分析可知,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延长和老化温度的上升,橡胶沥青老化后的抗疲劳开裂能力和低温性能受到显著影响。同时得出蠕变速率不适合作为评价沥青紫外光老化后性能变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 紫外光老化 抗疲劳开裂能力 低温性能 灰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