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an ultrathin metal film using LCD-CCD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煜 张建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65-269,共5页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rrect the distorted image pass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metal film.An LCD-CCD system is modeled by the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and used to evaluate the transmittance...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rrect the distorted image pass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metal film.An LCD-CCD system is modeled by the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and used to evaluate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ultrathin metal film.Training samples for the network come from 729 images captured by shooting test patches,in which the RGB values are uniformity distributed between 0 and 255.The RGB value of the original image that will be distorted by the dispersion is first transformed by mapping from the LCD to the CCD,multiplied by the inverse matrix of the transmittance matrix,and finally transformed by mapping from the CCD to the LCD,then the corrected image is obtain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ultrathin aluminum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re evaporated on glass substrates and laid between the CCD and LC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ensates for the dispersion succ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metal film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LCD-CCD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 on ultrathin metal films
2
作者 全军 田英 +1 位作者 张军 邵乐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35-441,共7页
We discuss the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 used for ultrathin metal films with the aid of linear response theory and make comparisons with the known result given by Economou E N.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ransverse el... We discuss the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 used for ultrathin metal films with the aid of linear response theory and make comparisons with the known result given by Economou E N.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assume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e linear response formula is the induced field due to the current of the electrons. It satisfies the Maxwell equation and thus we replace the current (charge) term in the Maxwell equation with the linear response expectation value. Finally, taking the external field to be zero, we obtain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the surface plasmons from the eigenvalue equation. In addition, the charge-density and current-density in the z direction on the surface of ultrathin metal films are also calculated. The results may be helpful to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lasmon-polariton linear response theory dispersion relation ultrathin metal fi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金属透明导电膜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君君 黄金华 +6 位作者 盛伟 王肇肇 赵文凯 李佳 杨晔 万冬云 宋伟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75-1881,共7页
透明导电薄膜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革新,柔性电子器件在显示、能源及可穿戴等领域得以迅速发展,这对透明导电薄膜的柔性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相比于其他类型柔性... 透明导电薄膜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革新,柔性电子器件在显示、能源及可穿戴等领域得以迅速发展,这对透明导电薄膜的柔性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相比于其他类型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超薄金属导电薄膜具有柔性好、导电性好、光电性能均匀、稳定性好、成本低和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有望成为替代ITO的理想材料。超薄金属薄膜的生长和其光电特性息息相关。与常规电介质衬底相比,金属普遍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因而金属薄膜在衬底表面通常按照岛状模式生长,阈值厚度高。对薄膜厚度低于阈值厚度的金属薄膜而言,在电学特性方面,纳米团簇形貌使电子在薄膜晶界和表面被过多散射,电子迁移率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电阻率较高。而在光学特性方面,离散的纳米团簇也会引起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超薄金属薄膜的透过率曲线在特定波长处明显下降。尽管进一步增加薄膜厚度可以降低电阻率,但厚度的增加会使透过率下降。因此,金属薄膜的超薄、低阈值厚度连续生长是同时获得良好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的关键。已有的降低超薄金属薄膜阈值厚度的方法包括添加氧化物缓冲层和金属种子层、表面处理、掺杂及低温沉积等。其中添加氧化物的方法因可选择材料种类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可控等优点,成为制备超薄金属薄膜最普遍的方法;引入金属种子层和掺杂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金属薄膜的润湿性,然而,其他金属的引入会带来薄膜光学损耗的问题;表面处理的方法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其利用聚合物分子层的官能团与金属原子间的键合作用抑制金属原子的扩散;对温度精确控制的要求较高和设备昂贵使低温沉积法的推广面临挑战。本文概述了超薄金属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超薄金属薄膜的生长模式、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重点介绍了降低超薄金属薄膜阈值厚度、实现薄膜连续化生长的多种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超薄金属薄膜在太阳能电池、OLEDs、长程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导以及Low-E涂层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超薄金属透明导电膜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透明导电膜 超薄金属薄膜 光学电学特性 连续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材料PTB7-Th的串联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仿真研究
4
作者 黄智淼 臧月 +1 位作者 辛青 林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136,143,共4页
采用新型给体材料PTB7-Th与受体材料PC71BM的混合层作为串联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后电池。通过光学传输矩阵理论,研究前后电池活性层厚度以及超薄金属Ag薄膜对串联器件短路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电池厚度为190nm、后电池厚度... 采用新型给体材料PTB7-Th与受体材料PC71BM的混合层作为串联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后电池。通过光学传输矩阵理论,研究前后电池活性层厚度以及超薄金属Ag薄膜对串联器件短路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电池厚度为190nm、后电池厚度为90nm时,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在中间连接层引入超薄金属Ag薄膜,利用光学谐振微腔效应,实现前后电池的电流匹配,可以进一步提高串联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串联结构 光学仿真 超薄金属Ag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金修饰的钯电极用于乙醇安培传感研究
5
作者 巢龙 黄钊 《包装学报》 2019年第3期44-51,共8页
超薄贵金属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创新其制备方法,拓展其电化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镀Pd的玻碳电极(GCE)上电沉积欠导电Se超薄膜并作为模板,再与HAuCl4进行原电池置换反应,制备了超薄Au膜修饰的镀Pd电极(AuSe/Pd/GCE),并在碱性... 超薄贵金属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创新其制备方法,拓展其电化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镀Pd的玻碳电极(GCE)上电沉积欠导电Se超薄膜并作为模板,再与HAuCl4进行原电池置换反应,制备了超薄Au膜修饰的镀Pd电极(AuSe/Pd/GCE),并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AuSe/Pd/GCE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影响,并构建了乙醇安培传感器。研究表明,与裸Pd电极相比,AuSe/Pd/GCE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更高;在最优条件下,修饰电极对乙醇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25~10.000 mmol·L^-1,灵敏度为0.94(mA·cm^-2)/(mmol·L^-1),优于多数已报道的方法。此种以欠导电物质均匀电沉积薄膜为模板,采用原电池置换反应制备超薄贵金属膜的新方法有望在纳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与电分析研究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膜 欠导电材料 贵金属 安培传感 乙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10 nm超薄金属薄膜的光电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皓 郑梦洁 +6 位作者 朱旭鹏 张轼 马东旭 潘美妍 傅翼斐 陈艺勤 段辉高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2期219-238,共20页
亚10 nm超薄金属膜具有高透光性、低电阻、高机械柔性及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光电材料。相比于常规厚度的金属薄膜,亚10 nm超薄金属膜具有更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色彩装饰、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窗户等领域有... 亚10 nm超薄金属膜具有高透光性、低电阻、高机械柔性及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光电材料。相比于常规厚度的金属薄膜,亚10 nm超薄金属膜具有更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色彩装饰、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窗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亚10 nm超薄金属膜的制备质量直接决定了光电特性。由于金属普遍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因此润湿性较差。在亚10 nm极端厚度下通过直接沉积的方式难以形成连续、长程有序且均匀的薄膜,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出现电阻增大、光学性质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光电器件的性能。如何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的亚10 nm超薄金属膜及相关应用的研究,已成为光电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首先,阐述了超薄金属膜的光电特性和力学特性,并结合薄膜生长机制,对近几年开发的超薄金属膜高质量制备方法(如引入种子层、掺杂共溅射、表面修饰、低温沉积、离子束抛光、聚合物辅助光化学沉积等)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然后,从实际应用需求角度出发,对亚10 nm超薄金属膜在透明电极、结构色滤光片、太阳能吸收器、Low-E涂层及等离子器件中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形式进行了归纳,指出亚10 nm超薄金属薄膜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10 nm 超薄金属 薄膜生长 光电器件 柔性透明电极 结构色 表面等离激元 太阳能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