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_(3)纳米颗粒定性表面羟基化重构及其改性变压器油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海丰 闫静怡 +3 位作者 岳玉学 张子龙 王柏林 李小年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96-3709,共14页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改性变压器油因稳定性欠佳,频繁出现绝缘性能下降的现象,表面羟基化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绝缘性能的影响机制仍存在争议。通过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法制备三氧化钨(WO_(3))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改性变压器油因稳定性欠佳,频繁出现绝缘性能下降的现象,表面羟基化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绝缘性能的影响机制仍存在争议。通过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法制备三氧化钨(WO_(3))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证实油中水分子与WO_(3)纳米颗粒表面存在羟基化作用,结合差分电荷密度与Bader电荷计算结果验证了该过程可调控其表面局域电子态结构,优化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击穿电压可达68.50 kV)。此外,WO_(3)纳米颗粒表面“捕获”电子以及双电层的形成进一步阐释延长弛豫时间对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电气性能的优化机理。开展热导率测试并辅以红外热成像分析,揭示了油液中固相纳米颗粒间声子热传导现象,阐明了掺杂WO_(3)纳米颗粒提升体系导热性能的作用机制。本项工作从分子尺度上证实了变压器油体系中羟基化作用对纳米颗粒表面电子排布和重构行为的影响,可为研究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微观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变压器油 电子态 表面羟基化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2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2 位作者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4,I0012,共5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红外热成像温度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NDI、CASCS、ROM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的变化可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俯卧位 颈椎微调 理筋手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结构损伤涡流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郑文培 孙小茹 王梓凯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焊缝处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焊缝受力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产生疲劳裂纹,导致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小口径接管的结构损伤检测对压力容器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涡流热成像技术可远距离检测大视野范围内的物体,特别适合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这类结构复杂的对象。基于涡流热成像技术对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进行损伤检测,针对接管尺寸小、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线圈。利用SolidWorks构建小口径接管和线圈模型,采用COMSOL进行电磁-热耦合模拟分析,研究在弧形双线圈的激励下小接管焊缝缺陷周围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线圈的适配性。模拟中探究相贯线扫描模式的热像方法,实现缺陷信号在相贯线维度的智能检测,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缺陷长度的定量检测。同时,利用实验模拟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在弧形双线圈激励下,仿真结果表明缺陷区域与非缺陷区域的温度差最大可达10℃,而在实际测试中约为5℃,均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尺寸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小口径接管 涡流热成像检测 激励线圈 焊缝缺陷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个体头部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训练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林煊 曹姗姗 +2 位作者 刘婷婷 孙伟 孔繁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4-13,共10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与精准农业的推进,畜牧业的智能化与精准化管理在动物健康监测、养殖过程管理以及精准养殖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图像分析的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与红外成像,可实时监控奶牛的生理状态和行为特... 随着农业现代化与精准农业的推进,畜牧业的智能化与精准化管理在动物健康监测、养殖过程管理以及精准养殖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图像分析的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与红外成像,可实时监控奶牛的生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为疾病预警与生产管理优化提供支持。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奶牛个体头部多模态图像的数据集,包含50头奶牛在自然活动状态下,不同光照条件(昼间和夜间)下采集的图像数据。本数据集包括2636组经过配准的可见光图像(VIS)和红外热成像图像(IRT),并对IRT图像中的奶牛头部区域进行了精确标注。通过模糊检测、图像质量评估和数据增强等技术优化了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多样性和真实性。本数据集可为跨模态学习、图像配对与行为分析研究提供基础,助力智能监测系统与精准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个体检测 红外测温图像 多模态数据 精准农业 奶牛健康监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提离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庚 李浩然 +7 位作者 高斌 陆小龙 田贵云 张玉华 熊龙辉 殷鹰 段洪斌 朱玉玉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针对实际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由于存在振动和轨道表面不平整因素,需将激励线圈布置在较大的提升距离,以确保钢轨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提离效应,大多数电磁热成像激发线圈的提离距离被限制在10 mm以内,缺乏对大提离钢轨... 针对实际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由于存在振动和轨道表面不平整因素,需将激励线圈布置在较大的提升距离,以确保钢轨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提离效应,大多数电磁热成像激发线圈的提离距离被限制在10 mm以内,缺乏对大提离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方法的研究。因此,该论文通过分析现有电磁热成像检测的提离局限,设计了适用于大提离条件的蛇形导磁体线圈,然后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合适的大提离距离,提出一种基于该激励线圈的大提离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方法,并在提离为30 mm、检测速度为1 m/s的条件下对6种不同尺寸的钢轨缺陷进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大提离钢轨电磁热成像检测方法针对6种缺陷均能检出,且缺陷在热图中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提离 电磁热成像检测 蛇型导磁体线圈 钢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体温自动监测技术与应用综述
6
作者 穆元杰 尚明华 +3 位作者 郑纪业 王富军 王风云 秦磊磊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4,共15页
体温是畜禽生命体征最为关键的生理指标之一,其有效监测与管理对于精准评价畜禽的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综述了2019年以来不同体温自动监测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侵入式、穿戴式和非接触式3... 体温是畜禽生命体征最为关键的生理指标之一,其有效监测与管理对于精准评价畜禽的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综述了2019年以来不同体温自动监测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侵入式、穿戴式和非接触式3种畜禽体温自动监测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畜禽养殖中体温精准监测的发展趋势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侵入式监测准确度高、长期监测稳定,适用于需要高精度监测的科学研究;穿戴式监测操作简单,数据采集方便,适用于猪、牛等大型牲畜规模化养殖长期连续性体温监测;非接触式监测灵敏度高、无应激性,适用于畜禽动物群体化监测。非接触式体温监测有望通过制定标准化监测流程,构建融合深度学习的自动化采集体系,以及持续提升监测算法鲁棒性等举措,成为规模化养殖领域中体温精准监测技术的核心突破点。研究可为畜禽体温自动监测技术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畜禽养殖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体温监测 非接触式监测技术 精准畜牧业 侵入式 穿戴式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裂纹的脉冲调频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方法
7
作者 张珊珊 宋英豪 +4 位作者 王飞 安东阳 刘振旭 岳洪浩 刘俊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超声红外热像法相较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较大检测范围、结果直观、对裂纹损伤具有选择识别特性。针对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检测铝合金试件的裂纹缺陷展开实验研究。首先,建立理论模型,以超声激励下的裂纹区域生热机理和热波扩散行... 超声红外热像法相较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较大检测范围、结果直观、对裂纹损伤具有选择识别特性。针对超声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检测铝合金试件的裂纹缺陷展开实验研究。首先,建立理论模型,以超声激励下的裂纹区域生热机理和热波扩散行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为基础,介绍了调频脉冲超声激励形式,并针对表面热波信号的提取给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双路正交解调算法;其次,采用自主搭建的轻量化超声红外热像检测系统进行脉冲调频超声激励,获取温度序列并进行后处理;最后,在三个铝合金试件上制造大小不同的裂纹缺陷,通过实验验证了特征提取算法的正确性以及超声红外热像法在铝合金材料裂纹检测中的可行性,选用特征图像分辨率较高、能较好地呈现裂纹缺陷的双路正交解调算法的幅值图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第一主成分,并探究不同脉冲调制参数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最终可知,在起始频率2 Hz、终止频率5 Hz、扫描周期6 s时具有最佳检测效果;采用特征值对比度和对比度波动百分比量化裂纹缺陷的检测效果,对于DOD幅值特征图像,相比平均情况,对比度依次提升了48.63%,47.27%以及35.22%;对于PCA第一主成分特征图像,对比度分别提升了41.45%,44.26%以及4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像法 无损检测 裂纹缺陷 铝合金 调频脉冲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主梁初始损伤状态识别方法研究
8
作者 周勃 张雪岩 +2 位作者 何赟泽 谷艳玲 孟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2,619,620,共10页
为了识别含褶皱缺陷的风力机叶片主梁初始损伤临界状态,在流变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疲劳损伤萌生区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定量关系,在已知初始损伤尺寸的条件下推导了初始损伤温度跃变判据,在平面应力假设的条件下推导了损伤萌生的临界声... 为了识别含褶皱缺陷的风力机叶片主梁初始损伤临界状态,在流变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疲劳损伤萌生区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定量关系,在已知初始损伤尺寸的条件下推导了初始损伤温度跃变判据,在平面应力假设的条件下推导了损伤萌生的临界声发射幅值和累积声发射数的函数关系。为了验证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R)方法识别初始损伤状态的有效性,制作带皱褶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GFRP)材料层合板试件进行疲劳拉伸实验,在不同的应力加载条件下同时采集试件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信号和IR图。实验结果表明:在损伤萌生时刻,温度判据和声发射累积计数判据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均未超过10%,并对比显微照片和IR图像证明了初始损伤状态特点,说明AE和IR对于初始损伤状态识别具有一致性。该研究为识别GFRP材料初始损伤临界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也为风力机叶片早期健康检测提供了阈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初始损伤 状态识别 褶皱缺陷 红外热像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的菜苔水分胁迫研究
9
作者 杨铮 王沛芳 +1 位作者 饶磊 赵少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平均高度与叶气温差均呈现先快后慢的降低趋势;基于红外温度与三维点云的融合数据集,提出垂向温度偏离指数,该指数在水分胁迫中呈现先缓慢后大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植株含水率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大于1.5时菜苔已产生不可恢复的生理损伤,实现对作物水分胁迫状态的快速评估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红外热成像 激光三维表型 数据融合 空间分布特征 垂向温度偏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生理学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曾显湘 汤春雪 +1 位作者 邓雨潇 石丽君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凭借其非接触性及轻量化特点,日益受到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关注和应用。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探究恒定负荷耐力运动、递增负荷运动及抗阻运动的皮肤温度(T_(sk))变化规律、应用现状及生理机制,并从设备、环境、... 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凭借其非接触性及轻量化特点,日益受到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关注和应用。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探究恒定负荷耐力运动、递增负荷运动及抗阻运动的皮肤温度(T_(sk))变化规律、应用现状及生理机制,并从设备、环境、个体因素及分析方法等影响IRT测温的因素入手,构建运动中基于IRT的T_(sk)检测标准化流程,以推进IRT在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运动生理学 皮肤温度 标准化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铺放缺陷识别定位研究
11
作者 谢艺璇 刘志强 +1 位作者 李胤杞 宗岳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组成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复杂物理和化学性质,复合材料中制造缺陷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研究复合材料的制造缺陷及其检测方法,对于评价复合材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组成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复杂物理和化学性质,复合材料中制造缺陷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研究复合材料的制造缺陷及其检测方法,对于评价复合材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碳纤维铺放过程中的缺陷进行识别,单层两侧最小边缘检测率达到94.3%,层间间隙测量值低于10%,完成了对碳纤维铺放过程中缺陷的可视化识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自动纤维铺放 缺陷识别 铺层缺陷 铺放区域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在躯体症状障碍病人临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小晗 杜思敬 +7 位作者 杨波 吕琳 徐金 王庆 徐亚楠 祁婧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来改善以疼痛为表现的SSD病人的评估。新近研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在SSD发生与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率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红外热成像皮温检测等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指标,为SSD的临床评估带来了新方向。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主流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在SSD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心率变异性 红外热成像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n的配电网高温故障预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史可鉴 朱义东 +2 位作者 胡大伟 田野 顾泰宇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6,共8页
高温故障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基于红外热图像的高温识别是高温无损检测的关键环节。以配电站房电缆高温接头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YOLO)v8n的高温故障预警无损检测方法:基于色相、饱和度、亮度(hue satura... 高温故障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基于红外热图像的高温识别是高温无损检测的关键环节。以配电站房电缆高温接头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YOLO)v8n的高温故障预警无损检测方法:基于色相、饱和度、亮度(hue saturation value,HSV)阈值来分割发热图像背景,消除高温近色干扰;引入Triplet Attention改进YOLOv8n,增强模型检测性能;提出高温中心点定位及扩散预警方法以预防高温故障,利用改进模型准确检测出高温点,并可视化展示。经测试验证,该方法提高了高温点检测模型的识别性能,在保持较低计算量的同时,检测精度较高,mAP@0.5为99.7%,提升了0.8%。该方法可实现准确、快速无损检测及高温预警,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n 配电站房 电缆接头 红外热成像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无损检测缺陷尺寸自动测量
14
作者 洪颖 王金陵 +2 位作者 陈飞 张凯 江海军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5-1041,共7页
缺陷尺寸测量一直是红外无损检测研究的热点,通常使用含所有缺陷的图像进行缺陷尺寸测量,但该方法将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提出采用该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进行测量,首先采用相关函数法把不同深度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筛选出来,再利用半... 缺陷尺寸测量一直是红外无损检测研究的热点,通常使用含所有缺陷的图像进行缺陷尺寸测量,但该方法将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提出采用该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进行测量,首先采用相关函数法把不同深度缺陷对应的清晰图像筛选出来,再利用半高宽测量算法实现对缺陷尺寸的自动测量。通过对不同深度的缺陷塑料试件测量表明:对于20 mm缺陷,使用含所有缺陷的图像,测量误差最大值12%,平均绝对值误差为6.1%,利用相关函数筛选出来的清晰图像进行缺陷尺寸测量,测量误差最大值6%,平均绝对值误差2.6%,采用本方法进行缺陷尺寸测量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检测 相关函数 半高宽 缺陷尺寸 缺陷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的经络温度热分布值
15
作者 郑学菊 欧祥琴 +4 位作者 浦翔 黄建娣 黄静 王雨亭 彭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7-801,811,共6页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湿热瘀阻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的经络温度热分布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湿热瘀阻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湿热瘀阻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的经络温度热分布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湿热瘀阻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予注射用头孢替安+替硝唑注射液治疗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藤败酱散加减方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直肠滴入治疗14 d,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经络温度热分值(TDV)变化,以及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率、输卵管再通情况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任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TD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TD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TDV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妊娠率、输卵管再通人数及综合疗效均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不孕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不仅能提升湿热瘀阻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输卵管再通人数,还能明显改善任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各组经络TDV,尤其对足厥阴肝经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堵塞性不孕 湿热瘀阻 红外热成像技术 中医综合疗法 经络 热分布值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eload force on heat generation of fatigue crack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1
16
作者 YANG Zheng-wei KOU Guang-jie +4 位作者 ZHOUWei ZHANGWei WANG Zhen LIU Jun-li LI Y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06-1915,共10页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ack surfaces contact and the horn-sample contact under ultrasonic excit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s.Then,the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and the microscope testing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heat generation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rack region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On this basis,an in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 based on dots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crack reg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load force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less than 250 N,while the temperature rise rapidly declines due to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280 N.Moreover,the plastic deformation does not lead to the crack propagation,but reduces the detection repeatability of fatigue crack.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optimizing testing conditions in practical testing processes,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sting standards for batches of test objects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preload force heat generation fatigue crack dot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and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17
作者 马国军 江国泰 陈志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27-1931,共5页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was applied to imag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phantom. The period of the PMMW is 3 s and the output power is 35 W. The temperature rises by at least 3 ℃ in the phantom when the duty cycle varies from 1/3, 1/2, 2/3 to 1 (denoted by scenarios 1-4). Both th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volume histogram and the relative depth-area ratio histogram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MTR) is 6.6 and 8 ℃ in scenarios 2 and 3, and they are superior to scenarios 1 and 4. Furthermore, the PMMW can control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It provides both preliminary basis for thermal volume control and new technology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monitor in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infrared thermography superficialhyperther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干扰下工业物料表面单视角三维热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冬 李奕天 +2 位作者 马晓路 蒋朝辉 桂卫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53,共11页
三维热成像技术结合了三维重建与红外热成像的优点,能够同时获取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和几何结构信息,是直观呈现工业物料表面信息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粉尘干扰下单视角成像环境中,常规三维热成像方法难以适用。为此,本文利用红外热像仪和... 三维热成像技术结合了三维重建与红外热成像的优点,能够同时获取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和几何结构信息,是直观呈现工业物料表面信息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粉尘干扰下单视角成像环境中,常规三维热成像方法难以适用。为此,本文利用红外热像仪和深度相机搭建了三维热成像系统,提出了适用于粉尘干扰下工业物料表面单视角三维热成像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虚拟成像的联合外参数标定模型,解决单视角成像设备空间同步难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基于辐射测温原理的红外测温近似补偿方法,获取粉尘干扰下误差较小的温度分布。然后,针对单视角三维热成像深度信息缺失和视角遮挡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图绘制和视点优化的单视角三维热成像方法,实现最优视点下被测对象温度与形貌数据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粉尘干扰下物料表面单视角三维热成像,保留更多的温度和深度信息,减小了红外测温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热成像 粉尘干扰 单视角 温度补偿 视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洪洲 阳绪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588-10604,共1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在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探地雷达图谱的智能识别,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超声波的衰减规律研究和其在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核子密度仪、无核密度仪和瑞利波法的检测原理和在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最后汇总了各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缺陷类型和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探地雷达 超声波 红外热成像 无核密度仪 瑞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室内非均匀热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晓静 刘启薇 +1 位作者 曹莹雪 阿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3143,共6页
为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空间评价,探究平均辐射温度与湿球黑球温度(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存在辐射热源与室温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表面温度进行测试,考察红外热成像法计算空间平均辐射温度的可... 为了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空间评价,探究平均辐射温度与湿球黑球温度(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存在辐射热源与室温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表面温度进行测试,考察红外热成像法计算空间平均辐射温度的可靠性,并结合Python数字图像设计一种热环境空间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方法,研究存在辐射源与室温两种工况平均辐射温度与t_(WBG)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红外热成像法与黑球法的差异均在2℃以内,红外热成像法计算平均辐射温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温度、t_(WBG)的空间变化规律相似,当室内存在辐射热源时平均辐射温度的空间差异为6.4℃,t_(WBG)的空间差异为3.9℃。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热环境的空间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红外热成像 平均辐射温度 湿球黑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