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9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 DC Polysaccharid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12
1
作者 RUAN Zheng ZHOU Quan-cheng +1 位作者 DENG Ze-yuan YIN Yu-long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287,共5页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PAl)C)root was taken as experiment material to extract polysaccharide.On the base of single factor tests(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liquid-solid ratio,solvent pH value and NaC...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PAl)C)root was taken as experiment material to extract polysaccharide.On the base of single factor tests(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liquid-solid ratio,solvent pH value and NaCl concentration),the study conclud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traction of PADC polysaccharide,which are liquid-solid ratio,extraction time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Then through central-composite test design,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ncluded as liquid-solid ratio 34.43,extraction time 89.83 min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52.47℃.By means of validation experiments,the adequacy of this model was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eneration of waste activated carbon after extracting gold with steam under microwave heating:Optimiz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勇刚 张利波 +3 位作者 彭金辉 C.SRINIVASAKANNAN 刘秉国 马爱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233-3240,共8页
The technology that waste activated carbon after extracting gold is regenerated with steam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wa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ctivation duration and steam flow rate on i... The technology that waste activated carbon after extracting gold is regenerated with steam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wa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ctivation duration and steam flow rate on iodine adsorption value and regeneration yield of activated carb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identified to b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831 ℃, activation duration of 40 min and steam flow rate of 2.67 mL/m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result in an activated carbon with an iodine number of 1048 mg/g and a yield of 40%, and the BET surface area evaluated using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 is 1493 m2/g, with total pore volume of 1.242 cm3/g. And the pore stru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ed is mainly composed of micropores and a small amount of meso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heating STEAM waste activated carbon extract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Tea Flower Polysaccharides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3
作者 Xing-Hai Zhang Fei Que +2 位作者 Jin-Wei Xu Pei-Li Yu You-Ying Tu 《茶叶》 2013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tea flower(TFP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five level,four variable smal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xtraction time,pressure,temperature and ethanol content of modifier for maximum production.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 of 170 min,pressure of45 MPa,temperature of 75 ℃,and 50% aqueous ethanol solution as modifier.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yield was 6.56 ± 0.37%,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val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FPS was fucose,rhamnose,arabinose,xylose,galactose,glucose,mannose,fructose,ribose,galacturonic acid and glucuronic acid in a molar percent of 31.69,0.21,0.49,1.29,35.82,0.97,1.63,18.34,7.88,1.06 and 0.63.Compared to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SFE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and gain more types of mono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茶多糖 响应曲面法 葡萄糖醛酸 半乳糖醛酸 优化 花卉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 from Pumpkin 被引量:13
4
作者 ZHENG Xianzhe YIN Fangping LIU Chenghai XU Xiangw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79-86,共8页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pumpkin viz.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liquid-solid ratio were studied by using single factor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pumpkin viz.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liquid-solid ratio were studied by using single factor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quid-solid ratio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polysaccharides yield, followed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the least important factor. The optimum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co by ndi extraction time, and tions for the highest polysaccharides yield from pumpkin (16.76%-4-0.38%)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extraction time of 29 min, a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79 ℃ and a liquid-solid ratio of 22 mL·g^-1. Validation experiment result well agreed with predicted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pkin polysaccharides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根多糖酶法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降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敏 韩青 李彩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菊苣根多糖(chicory root polysaccharides,CRP)的酶法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并评估其降脂活性。研究采用Box-Behnken设计与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NH 4)2SO 4质量分数和聚乙二醇(... 本研究旨在优化菊苣根多糖(chicory root polysaccharides,CRP)的酶法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并评估其降脂活性。研究采用Box-Behnken设计与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NH 4)2SO 4质量分数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质量分数对CRP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NH 4)2SO 4质量分数和PEG质量分数对多糖得率均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00%,果胶酶添加量2.00%,(NH 4)2SO 4质量分数18.00%,PEG质量分数15.0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32.78%。此外,本研究还发现CRP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化HepG2细胞内脂质沉积,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降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根多糖 酶法辅助双水相提取 响应面法 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6
作者 赵惠茹 孙婷婷 +4 位作者 马晓雪 靖会 余雪菲 贾新泽 王雪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4-1769,共6页
以氯化胆碱和1,2-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含水量43%,提取温度69℃,液料比37∶1。在该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6.75%,是用水... 以氯化胆碱和1,2-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含水量43%,提取温度69℃,液料比37∶1。在该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6.75%,是用水提取的1.49倍。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金银花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水提取法。该研究可为低共熔溶剂提取多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多糖 低共熔溶剂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野生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7
作者 黄培池 谢亲建 +2 位作者 齐越 李昭 曹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7,546,共8页
目的:筛选徐州野生阴干薄荷叶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徐州野生阴干薄荷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以薄荷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 目的:筛选徐州野生阴干薄荷叶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徐州野生阴干薄荷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以薄荷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影响薄荷挥发油萃取率的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考察,筛选薄荷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薄荷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抑菌试验,考察薄荷挥发油的活性。结果:薄荷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51℃、萃取时间48.7 min。在此条件下,薄荷挥发油萃取率最高达到2.69%。所得薄荷挥发油有34个化学成分。经抗氧化试验和抑菌试验表明,徐州野生薄荷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匀有显著的清除作用。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温度低、无溶剂残留、得油率高,可用于徐州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复杂,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挥发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
8
作者 李群和 苏凤贤 +1 位作者 邹盈 周妍孜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以脉冲电场强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脉冲数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根据... 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以脉冲电场强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脉冲数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根据回归方程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场强度25 kV·cm^(-1),乙醇体积分数28%,料液比1∶18 g·mL^(-1),8个脉冲数,在此工艺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9.13±0.53)%,由回归方程得出的理论预测数值为9.18%,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在栀子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中运用经响应面法优化的高压脉冲提取工艺,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为栀子黄色素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高压脉冲电场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珠芽蓼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满敬元 刘宇 +5 位作者 邢小勇 杨珍 郝宝成 拉巴次旦 何俊峰 吴金措姆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6-1427,共12页
【目的】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珠芽蓼多糖,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进一步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对珠芽蓼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Box-B... 【目的】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珠芽蓼多糖,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进一步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对珠芽蓼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各影响因素与多糖提取率的关系;运用Sevag法对多糖进行脱蛋白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珠芽蓼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检测。【结果】各影响因素对珠芽蓼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8∶1、提取时间90 min、超声功率500 W,在该优化条件下所得的珠芽蓼多糖提取率为6.619%。GC-MS检测结果显示,珠芽蓼多糖主要由D-阿拉伯糖、D-甘露糖、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0.63∶0.57∶6.3∶2.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对珠芽蓼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初步检测了其单糖组成,研究结果为珠芽蓼多糖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美白和吸湿保湿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原梦瑶 康淑荷 +3 位作者 崔璐娟 朱青青 李胜硕 郭金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基于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粒度〕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提取红芪多糖的实验结果,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考察了红芪多糖对2,2'-联氮-双(3-乙基苯... 基于单因素〔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g∶mL,下同)、提取次数、粒度〕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提取红芪多糖的实验结果,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考察了红芪多糖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OH的清除能力、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作用及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水对粒度45目的红芪粉末提取红芪多糖,在超声功率99 W、超声时间43 min、超声温度70℃、料液比1∶21、提取3次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3.90%;质量浓度1.00 g/L红芪多糖对ABTS^(+)•清除率89.6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 g/L;质量浓度10.00 g/L红芪多糖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率为54.14%,IC50为8.06 g/L;12 h内,在相对湿度43%的环境中,红芪多糖的吸湿率(红芪多糖吸水后的总质量占吸水前红芪多糖质量的百分数)为101.01%,质量浓度10 g/L红芪多糖溶液保湿率达9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美白 吸湿保湿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静茹 杨云云 +7 位作者 王太伟 谢亮亮 朱西平 朱秀灵 张瑞涛 张恒 郭玉宝 谢丹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旨在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南极磷虾粉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再以乙醇提取极性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脂质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 旨在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南极磷虾粉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再以乙醇提取极性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脂质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75 h,在此条件下中性脂质中甘油三酯含量为7368%,虾青素、生育酚和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74.91、44.96、448.31 mg/kg,脂质提取率为4081%;乙醇提取极性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57℃、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极性脂质中磷脂含量为80.19%,EPA和DHA含量分别为20.74%和11.43%,脂质提取率为58.37%。综上,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和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分离南极磷虾油中性脂质与极性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脂质提取 中性脂质 极性脂质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子寒 许晓燕 +1 位作者 李芳 余梦瑶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毛木耳粗多糖。以粗多糖得率、总糖含量、生物活性评价为权重指标计算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0.125mm、提取溶液pH9、提...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毛木耳粗多糖。以粗多糖得率、总糖含量、生物活性评价为权重指标计算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0.125mm、提取溶液pH9、提取1次、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00(g/mL)、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毛木耳粗多糖的综合评分为64%。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毛木耳粗多糖明显降低了4T1乳腺癌小鼠的肿瘤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表明其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粗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生物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淫羊藿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令智 陈平 +1 位作者 郭振华 张洪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 试验旨在研究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分别是70%、25 mL/g、70℃、60 min。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测得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7.65%,与预测值7.69%非常接近。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液对2,2-二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82.065 mg/L,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78.259 mg/L。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案设计可行,淫羊藿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具有作为抗氧化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超声辅助提法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油松松针精油的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素媛 商冰清 +5 位作者 孙璐颜 刘国龙 赵发 梁秀清 吴秋 耿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目的:优化油松松针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并对油松松针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研究。方法:以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提取油松松针精油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 目的:优化油松松针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并对油松松针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研究。方法:以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提取油松松针精油的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萃取的松针精油进行成分检测,并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时间55 min、微波功率550 W、液料比10:1 mL/g,得率预测值0.245%,优化工艺验证结果为0.238%。从精油中得到的候选化合物共104种,其主要成分有桑贝醇(3.938%)、[1R-(1R^(*), 3E,7E,11R^(*),12R^(*))]-4,8,12,15,15-五甲基[9.3.1]十五碳-3,7-二烯-12-醇(3.597%)等。抗氧化实验中以L-抗坏血酸为对照,测定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01.74和12.39 mg/mL。松针精油浓度为128.0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64.92%,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4.11%。结论:通过优化微波辅助萃取油松松针精油的工艺,并测定该方法获得的松针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证实其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松针精油绿色高效提取方法及进一步利用松针精油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针精油 微波辅助萃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15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虎奶菇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6
作者 傅志丰 王慧宾 +3 位作者 邓朝阳 韩晓丹 徐志勇 顾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以虎奶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虎奶菇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56 min、乙醇体积分数44%... 以虎奶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虎奶菇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56 min、乙醇体积分数44%、提取温度59℃,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22±0.013)mg/g。抗氧化试验测定发现,虎奶菇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2.010 mg/mL和0.43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虎奶菇 多酚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SCR催化剂浸出液中钒和钨的萃取工艺优化研究
17
作者 俞子铉 李强 +3 位作者 李奇勇 何玉敏 游智雄 张云翔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针对溶剂萃取法提取废弃SCR催化剂浸出液中V和W单级萃取率较低的问题,首先采用由TOA、异癸醇和航空煤油混合制成的萃取体系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V和W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开展V和W的萃取试验,... 针对溶剂萃取法提取废弃SCR催化剂浸出液中V和W单级萃取率较低的问题,首先采用由TOA、异癸醇和航空煤油混合制成的萃取体系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V和W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开展V和W的萃取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模型可靠性分析以及3D响应面图研究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V和W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V和W萃取率的因素显著性排序均为:TOA体积分数>相比O/A>pH值,交互作用的显著性排序均为:TOA体积分数和相比O/A>pH值和相比O/A>pH值和TOA体积分数。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后的试验条件为:浸出液pH值为2.28、TOA体积分数为3.83%、相比O/A为0.23,此时V和W萃取率分别达到93.40%和99.37%,误差范围均在1%以内,证明了优化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高效回收V和W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V萃取率 W萃取率 响应面法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烤后烟叶品种分子鉴定技术构建
18
作者 田震 李媛 +6 位作者 毛静静 任民 熊党安 张兴伟 殷瑜东 李少鹏 刘国祥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解决烤后烟叶DNA降解严重、难以满足后续分子鉴定要求的问题,综合考虑分子标记所需DNA的浓度、质量以及提取效率、成本和安全等因素,本文基于SLS法,以加样量、离心时间、水浴时间为处理,以DNA浓度和A_(260)/A_(280)为响应值,采用单因... 为解决烤后烟叶DNA降解严重、难以满足后续分子鉴定要求的问题,综合考虑分子标记所需DNA的浓度、质量以及提取效率、成本和安全等因素,本文基于SLS法,以加样量、离心时间、水浴时间为处理,以DNA浓度和A_(260)/A_(280)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模型确定烤后烟叶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烤后烟叶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样量20 mg、离心时间10 min、水浴时间15 min,按照该方法提取的DNA浓度为588.16±27.09 ng/μL、A_(260)/A_(280)为1.75±0.03,与Design Expert 11软件预测结果相近,优化方法可靠。分子标记适用性检测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以优化后SLS方法提取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SSR、KASP引物进行PCR扩增后,毛细管电泳的目标片段出峰更明显,且KASP标记检测可得到明显的分型图,可用于不同品种烤后烟叶的SSR和KASP分子标记检测。优化后的SLS法及筛选出的13对SSR引物构建的烤后烟叶分子鉴定技术体系,可将供试的烤后烟叶品种进行有效区分,适用于烤后烟叶的品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后烟叶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响应面分析法 SSR KASP 分子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亚硝化功能分析
19
作者 任平国 任逸飞 +2 位作者 徐启红 樊军浩 党卫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刺梨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抑制亚硝化功能。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乙醇体积百分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液料比进行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参数,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刺梨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 研究旨在探讨刺梨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抑制亚硝化功能。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乙醇体积百分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液料比进行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参数,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刺梨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情况。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刺梨多酚最优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百分比50%、超声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温度49℃和液料比18∶1(mL∶g),以此条件提取刺梨多酚,得率为(4.23±0.04)%。在试验测定浓度范围内,刺梨多酚清除亚硝酸盐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070±0.003)mg/mL,阻断亚硝胺合成的IC50值为(0.089±0.004)mg/mL。刺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参数可靠,所得刺梨多酚具有良好的抑制亚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亚硝酸盐 亚硝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南风吹楠总皂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徐坚旺 韦霄 +1 位作者 唐健民 邹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7,共10页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南风吹楠(成年树、幼树、幼苗)整株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研究了海南风吹楠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且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南风吹楠(成年树、幼树、幼苗)整株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研究了海南风吹楠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且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8.6/(g/mL),乙醇浓度69.8%,提取温度54.4℃,提取时间18.7 min。(2)与幼树和幼苗相比,成年树整体总皂苷含量较高,为7.213%~19.974%;其中,种壳的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9.974%。其次为幼苗,整体的总皂苷含量为8.182%~18.153%,其中,根皮总皂苷含量较高,为18.153%。幼树整体的总皂苷含量较低,为6.516%~15.678%,其中,枝皮的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5.678%。(3)成年树的树干皮总皂苷DPPH·清除能力较强,叶片总皂苷的·OH、O_(2)^(-)·清除能力较好。综上,海南风吹楠总皂苷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突出,表明其药用价值的开发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总皂苷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超声辅助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