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UHTCC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庆华 陈奕琨 +2 位作者 何晓宇 姚福成 徐世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5,共9页
为研究应变率和海水干湿循环周期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直径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0~120 d海水干湿循环作用后的UHTCC试件开展动态压缩试验.通过改进ZWT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 为研究应变率和海水干湿循环周期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直径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0~120 d海水干湿循环作用后的UHTCC试件开展动态压缩试验.通过改进ZWT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海水干湿循环作用的UHTCC试件的动态本构模型.结果表明,UHTCC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随着干湿循环周期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同一冲击气压下,随着干湿循环周期的增加,UHTCC试件的峰值应力和耗能先增大后减小,并分别在60和90 d时达到峰值.在相同干湿循环周期下,UHTCC试件的峰值应力、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和耗能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改进的动态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UHTCC试件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海水干湿循环 动态压缩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腹筋RUHTC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利军 陈达 +1 位作者 徐世烺 张秀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剪切开裂荷载、极限剪切能力以及剪切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和剪跨比的减小,RUHTCC梁的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转变为剪压破坏,极限剪切承载能力逐渐增大.RUHTCC梁的极限剪切能力约为RC梁的2倍,平均抗剪强度约为UHTCC抗拉强度的0.86倍;RUHTCC梁表现出稳态的多条细密斜裂缝扩展模式,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其最大裂缝宽度低于0.1 mm.基于RUHTCC梁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富余剪切承载能力,不需设置最小配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性能试验 RC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无腹筋 水泥基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 剪切强度 剪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新型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苏骏 徐世烺 毕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新型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6榀缩尺比例为1/2的框架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对不同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下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裂缝开展形式、滞回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能明显改... 为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新型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6榀缩尺比例为1/2的框架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对不同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下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裂缝开展形式、滞回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能明显改善节点核心区的抗裂性能和剪切延性,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可部分或全部替代节点处箍筋的抗剪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 水泥基材料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三点弯曲梁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佳伟 傅少君 +2 位作者 叶建乔 高山 易勇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起裂韧度、临界等效裂缝长度、失稳断裂韧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总体一致,UHTCC比普通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开裂能力和延性;在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能参数原值的基础上,分别提高30%和降低30%。分析了3个力学参数对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及其对应的裂缝张开位移影响程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愈小,抗拉强度愈大,材料断裂失稳延性愈明显,而断裂能对断裂失稳延展性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为UHTCC的材料设计、推广应用以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cc 三点弯曲梁 扩展有限元法 断裂韧度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与混凝土粘结抗折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冰 张秀芳 徐世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4-76,共3页
试验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抗折性能,分析了6种粗糙度的粘结面、4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及5种界面处理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抗折强度随界面粗糙度、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粉煤灰硅灰改性水... 试验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抗折性能,分析了6种粗糙度的粘结面、4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及5种界面处理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抗折强度随界面粗糙度、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粉煤灰硅灰改性水泥净浆和丁苯净浆处理剂能显著提高UHTCC材料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抗折强度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界面粗糙度 混凝土强度 界面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与RPC界面剪切断裂试验研究
6
作者 郭康安 李庆华 徐世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2,51,共6页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双边缺口单边压缩试验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测得了UHTCC/RPC复合试件界面的剪切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双边缺口压缩试验是测定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双边缺口单边压缩试验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测得了UHTCC/RPC复合试件界面的剪切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双边缺口压缩试验是测定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韧度的可行方法;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有着很长的裂缝稳态扩展过程,与混凝土试件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延性;复合试件界面黏结良好,剪切失稳断裂韧度达到了整体浇筑的C60高强混凝土的1.37倍,具有优良的抵抗界面剪切断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界面 剪切 断裂韧度 数字图像相关(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拉荷载作用下UHTCC抗碳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高楠 李金路 +3 位作者 孙仁娟 高杰 卢青 田长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06-2811,共6页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受弯拉荷载作用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UHTCC试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不同水灰比条件(0.26、0.30)下、不同荷载率(30%和60%)下...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受弯拉荷载作用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UHTCC试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不同水灰比条件(0.26、0.30)下、不同荷载率(30%和60%)下及不同弯矩位置的抗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试件碳化深度逐渐增大;水灰比越大UHTCC的抗碳化性能越弱,水灰比为0.26、0.30的试件在30%荷载率下碳化28 d的深度分别为3.95 mm、7.43 mm。弯拉荷载加速了UHTCC试件的碳化进程,碳化深度随着荷载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荷载率由0增加至3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小于荷载率由30%增加至6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碳化对受弯构件各弯矩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碳化深度随着弯矩的增大呈对数形式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碳化 弯拉荷载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II):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侯利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66,共14页
基于微观力学建立的第一起裂应力准则和裂缝稳态开裂准则研发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英文缩写为UHTCC)在较小纤维掺量下(通常2%体积)拉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伪应变硬化特征,极限拉伸应变可高达3%~5%,极限荷载时平均裂... 基于微观力学建立的第一起裂应力准则和裂缝稳态开裂准则研发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英文缩写为UHTCC)在较小纤维掺量下(通常2%体积)拉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伪应变硬化特征,极限拉伸应变可高达3%~5%,极限荷载时平均裂缝宽度仅为60-80μm,实现了宏观有害裂缝向微细无害裂缝的转变,是一种具有高耐久性的新材料。使用UHTCC材料替换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的部分混凝土,进行三组不同配筋率的UHTCC材料增强钢筋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试验,观察加载开始至破坏整个过程中承载力、变形、与钢筋变形的协调性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变化,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同一配筋率下,在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使用UHTCC替换部分混凝土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不仅承载力有所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宽度,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不超过0.1mm,极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使用根据梁理论推导的受弯加载各阶段内力变形的解析公式计算了试验粱的弯矩-曲率以及荷载-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htcc) 钢筋混凝土梁 弯曲性能 控裂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既有混凝土黏结性能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楠 徐世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3,共7页
通过共256块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既有混凝土黏结而成的立方体试件的劈拉和剪切试验,研究了既有混凝土黏结面粗糙度、抗压强度、黏结面干湿状态以及UHTCC浇筑方位等因素对该2种材料黏结劈拉强度、黏结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 通过共256块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既有混凝土黏结而成的立方体试件的劈拉和剪切试验,研究了既有混凝土黏结面粗糙度、抗压强度、黏结面干湿状态以及UHTCC浇筑方位等因素对该2种材料黏结劈拉强度、黏结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浇筑条件下,各种因素对UHTCC与既有混凝土黏结劈拉强度和黏结剪切强度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黏结强度(黏结劈拉强度、黏结剪切强度)随既有混凝土黏结面粗糙度以及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升高;黏结面为湿饱和状态的黏结试件黏结强度高于黏结面为干燥状态的黏结试件;水平向黏结面浇筑试件的黏结强度高于竖直向黏结面浇筑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既有混凝土 黏结强度 劈拉试验 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弯曲性能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李贺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62,共12页
假定不考虑普通混凝土起裂后粘聚软化对承载力的贡献,理论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性能。使用三组UHTCC/混凝土复合梁四点弯曲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公式,并对UHTCC增强层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UH... 假定不考虑普通混凝土起裂后粘聚软化对承载力的贡献,理论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性能。使用三组UHTCC/混凝土复合梁四点弯曲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公式,并对UHTCC增强层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UHTCC的拉应力应变控制参数对复合梁弯曲承载力和最小UHTCC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小UHTCC层厚度与梁高的比值不随梁高的增加而变化,在复合梁几何尺寸及UHTCC性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UHTCC层的最小厚度增加,且发生受压破坏的复合梁的极限承载力亦增加;在复合梁几何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相同条件下,UHTCC材料开裂后的刚度和强度对UHTCC层最小厚度影响比较显著,应变能力对承载力-梁底拉应变曲线没有影响,复合梁的承载力随着开裂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混凝土 复合梁 弯曲性能 uhtcc层最小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I):基本理论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4,共7页
随机分布短纤维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是近年来基于微观力学发展的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通过纤维的桥联与应力传递作用,拉应力应变曲线体现了伪应变硬化特征,实现了多重微细裂纹的稳态开裂,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线性变形、... 随机分布短纤维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是近年来基于微观力学发展的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通过纤维的桥联与应力传递作用,拉应力应变曲线体现了伪应变硬化特征,实现了多重微细裂纹的稳态开裂,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线性变形、优良的韧性和高的裂缝抵制能力,使传统水泥基材料的脆性破坏模式转变为韧性破坏模式。为了控制裂缝的宽度,提高恶劣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获得高的UHTCC性能/成本比,使用UHTCC替代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的部分混凝土,分析UHTCC增强RC适筋梁的受弯性能,推导计算整个受力过程不同阶段梁的承载能力、M-φ关系以及衡量梁延性指数的解析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限制裂缝宽度 uhtcc增强钢筋混凝土梁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悦 朱金才 +1 位作者 吴玉生 于鹏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3-560,共8页
为了制备超高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TCC),通过抗压、抗折以及直接拉伸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测试,探讨粉煤灰掺量、石英砂掺量对UHTCC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粉煤灰-石英砂复配,研究超高... 为了制备超高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TCC),通过抗压、抗折以及直接拉伸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测试,探讨粉煤灰掺量、石英砂掺量对UHTCC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粉煤灰-石英砂复配,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的最优粉煤灰-石英砂掺量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抗压、抗折强度降低,拉伸变形增大,但是当粉煤灰质量/水泥质量(m(FA)/m(C))大于2.7后,拉伸变形提高缓慢;当石英砂质量/胶凝材料的质量(m(S)/m(B))为0.36时,拉伸变形性能最好;本文确定的最优粉煤灰-石英砂体系掺量为:m(FA)/m(C)-m(S)/m(B)=1.2-0.48,m(FA)/m(C)-m(S)/m(B)=2.2-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粉煤灰 石英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悦 朱金才 吴玉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苯丙乳液和环氧乳液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进行改性,研究二者对UHTCC力学性能、黏结强度、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改性UHTCC,苯丙乳液和环氧乳液改性的UHTC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降低,但黏结强度提高,收缩率减小;... 采用苯丙乳液和环氧乳液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进行改性,研究二者对UHTCC力学性能、黏结强度、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改性UHTCC,苯丙乳液和环氧乳液改性的UHTC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降低,但黏结强度提高,收缩率减小;苯丙乳液改性UHTCC的极限应力和早期初裂应力降低,但90d的初裂应力提高,极限应变保持不变,初裂应变增大;环氧乳液改性UHTCC的极限应力、初裂应力提高,初裂应变增大,但极限应变减小,拉伸应变硬化现象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苯丙乳液 环氧乳液 力学性能 黏结强度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混凝土组合靶体抗两次打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平 周飞 +2 位作者 李庆华 徐世烺 陈柏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2,共13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CC)具有超高的韧性、良好的耐久性和优异的耗能效果,这些特性使得UHTCC在防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UHTCC与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二次打...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CC)具有超高的韧性、良好的耐久性和优异的耗能效果,这些特性使得UHTCC在防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UHTCC与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二次打击条件下的抗侵彻性能,首先测量了UHTCC和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polyvin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C)的基本力学参数。然后采用25 mm口径的弹道滑膛炮对直径为750 mm、高为600 mm的圆柱形UHTCC靶体、FRC靶体、UHTCC-FRC组合靶体(UHTCC-FRC composite target)进行了弹体速度为550 m/s的二次侵彻试验,得到了弹体和三类靶体的破坏数据,包括弹体的侵彻深度、弹体的磨蚀、靶体迎弹面的开坑直径和面积、弹坑深度、迎弹面的裂纹数量以及裂纹最大宽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骨料、结构形式和两次打击的间距对UHTCCFRC组合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相比,UHTCC能够有效的减小迎弹面的开坑直径,但会增加弹体侵彻深度;将50 mm的UHTCC置于组合靶的迎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迎弹面的开坑直径;弹体二次侵彻深度大于弹体一次侵彻深度,靶体在二次冲击下的开坑面积小于靶体初次冲击下的开坑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 uhtcc与FRC组合靶体 二次侵彻试验 开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斜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忠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7-263,共7页
完成了6个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和1个钢筋混凝土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连梁滞回性能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研究了连梁跨高比变化、配箍率等参数对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的滞回曲... 完成了6个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和1个钢筋混凝土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连梁滞回性能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研究了连梁跨高比变化、配箍率等参数对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但较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给出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连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建议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连梁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波传播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庆华 舒程岚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1-857,908,共8页
为了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采用Hopkinson杆加载UHTCC试件,测得UHTCC在0.2、0.3、0.4、0.5 MPa冲击气压下的应力波信号.通过对比入射杆波形,验证相同加载条件下加载波形的一致性.分别采用两点法和峰值... 为了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采用Hopkinson杆加载UHTCC试件,测得UHTCC在0.2、0.3、0.4、0.5 MPa冲击气压下的应力波信号.通过对比入射杆波形,验证相同加载条件下加载波形的一致性.分别采用两点法和峰值法计算每种冲击气压下UHTCC中应力波的波速,结果显示,两点法适用性较广,计算结果较稳定,利用峰值法测波速则需要入射杆和试件波阻抗相近.计算结果显示,UHTCC中应力波波速、衰减系数随冲击气压均无明显变化,平均波速为3.060 km/s,平均衰减系数为2.777 m^−1.可以利用朱-王-唐本构模型参数表达材料中应力波的波速和衰减,也可以利用实测的波速和衰减系数将UHTCC的朱-王-唐冲击本构模型表示为只含单个准静态参数的方程,从而提供通过试验直接确定UHTCC动态本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波速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衰减 朱-王-唐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混杂PVA纤维对喷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志卿 欧忠文 +2 位作者 王经纬 刘晋铭 王越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73,77,共4页
喷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又称ECC)中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种类、掺量、长度、直径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喷射UHTCC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通过研究3种性能相似、长度不同的PVA纤维... 喷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又称ECC)中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种类、掺量、长度、直径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喷射UHTCC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通过研究3种性能相似、长度不同的PVA纤维单掺及混杂对喷射UHTCC流动度、抗压及抗折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纤维体积掺量为1.5%时,PVA纤维长度越长,对浆体的流动性影响越大;所掺PVA纤维越长,其抗折强度越高,而抗压强度有所降低;通过对不同长度的PVA纤维进行混杂,可改善其流动性,同时可将降低纤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纤维 喷射混凝土 混杂纤维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