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沉淀-微滤-络合-超滤处理高浓度含镍废水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学俊 曾坚贤 +4 位作者 张鹏 申少华 易良刚 田俊 李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6-1111,共6页
在pH=9下,镍离子浓度为5562.71mg/L的镍废水经充分沉淀后,以0.5μm孔径陶瓷膜微滤处理,发现浓缩时膜通量(J)先快速降低,经缓慢下降后,再较快降低,镍截留系数(RNi)接近1,当体积浓缩因子(VCF)从1增大到10时,截留液镍浓度(Cr)从5562.71mg/... 在pH=9下,镍离子浓度为5562.71mg/L的镍废水经充分沉淀后,以0.5μm孔径陶瓷膜微滤处理,发现浓缩时膜通量(J)先快速降低,经缓慢下降后,再较快降低,镍截留系数(RNi)接近1,当体积浓缩因子(VCF)从1增大到10时,截留液镍浓度(Cr)从5562.71mg/L浓缩至55507.76mg/L,渗透液镍浓度(C_p)为13.26mg/L.以陶瓷膜渗透液为料液,以聚乙烯亚胺为络合剂,考察聚合物与金属质量比(r_(p/m))、pH值、温度和操作压力对恒容超滤RNi和J的影响,并研究超滤浓缩过程.结果表明,RNi随r_(p/m)或pH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略下降,与操作压力无关;J随温度或操作压力增大而增大,随pH增大而增大至不变,r_(p/m)对J影响甚微.超滤浓缩时,控制r_(p/m)=7和pH=9,当VCF从1增大到30时,J仅下降9.76%,C_r从13.26mg/L增大至396.64mg/L,C_p约0.04mg/L,镍离子被浓缩,超滤渗透液可直接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微滤 络合 超滤 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微滤膜过滤传质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振良 李鲜日 周颖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探讨了超滤-微滤膜过滤传质理论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超滤-微滤膜过理论模型、非牛顿液体膜堵塞过滤以及动态过滤等常规过滤理论的研究进展,评述了超滤-微滤膜过滤传质机理的动态,指出了超滤-微滤膜过滤基本理论模型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探讨了超滤-微滤膜过滤传质理论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超滤-微滤膜过理论模型、非牛顿液体膜堵塞过滤以及动态过滤等常规过滤理论的研究进展,评述了超滤-微滤膜过滤传质机理的动态,指出了超滤-微滤膜过滤基本理论模型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微滤 传质理论 非牛顿液体 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法制备高α-乳白蛋白质量分数的乳清蛋白浓缩物80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颜君 莫蓓红 +4 位作者 郑远荣 石春权 朱培 焦晶凯 刘振民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微滤和超滤结合制备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所制得的WPC80中α-乳白蛋白质量分数占总蛋白的64.37%。本研究采用0.2μm的聚偏氟乙烯去除甜乳清溶液中的脂肪和酪蛋白等,使得脂肪质量分数由0.15%降低至0.0... 采用微滤和超滤结合制备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所制得的WPC80中α-乳白蛋白质量分数占总蛋白的64.37%。本研究采用0.2μm的聚偏氟乙烯去除甜乳清溶液中的脂肪和酪蛋白等,使得脂肪质量分数由0.15%降低至0.03%;比较分析了p H值为4.30时,乳清溶液50 ku聚偏氟乙烯和50 ku聚醚砜对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分离效果,其中50 ku聚偏氟乙烯的平均膜通量和α-乳白蛋白的得率都显著低于50 ku聚醚砜,但α-La纯度和对α-La的选择透过性(即α-La/β-Lg)显著高于50 ku的聚醚砜,综合考虑,50 ku的聚偏氟乙烯更适合于生产高α-La质量分数的WPC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微滤 Α-乳白蛋白 乳清蛋白浓缩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膜分离技术高效分离提取L-亮氨酸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希贤 曹华杰 +3 位作者 杜军 陈传云 刘淑云 石维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为提高L-亮氨酸提取得率,文中采用微滤、离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对亮氨酸发酵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有机膜分离提取亮氨酸的工艺。确定膜分离工艺为:进料温度控制在45℃,pH调节至4.0;微滤压力0.1MPa,超滤压力0.25MPa,反渗透压力1.5MPa;... 为提高L-亮氨酸提取得率,文中采用微滤、离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对亮氨酸发酵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有机膜分离提取亮氨酸的工艺。确定膜分离工艺为:进料温度控制在45℃,pH调节至4.0;微滤压力0.1MPa,超滤压力0.25MPa,反渗透压力1.5MPa;反渗透浓缩倍数3~4效果最好。应用有机膜技术提取亮氨酸,其收率可达86.75%,产品纯度达9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亮氨酸 膜分离 微滤 超滤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滤-超滤联用技术优化牛初乳乳清中IgG富集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璐 刘妍妍 +1 位作者 邓凯 耿思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66-174,共9页
为了高效富集IgG的同时减轻牛初乳的浪费问题,提高产品价值,本文采用微滤-超滤联用技术对牛初乳乳清中IgG进行富集。首先探究了微滤技术在牛初乳乳清除菌中的应用,并对其操作工艺进行优化,其次,利用超滤技术对微滤除菌后的牛初乳乳清进... 为了高效富集IgG的同时减轻牛初乳的浪费问题,提高产品价值,本文采用微滤-超滤联用技术对牛初乳乳清中IgG进行富集。首先探究了微滤技术在牛初乳乳清除菌中的应用,并对其操作工艺进行优化,其次,利用超滤技术对微滤除菌后的牛初乳乳清进行富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对超滤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富集后的牛初乳乳清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牛初乳乳清微滤除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滤压力为0.2 MPa、温度为30℃,超滤富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滤压力为0.15 MPa、温度为35℃、浓缩倍数为6倍、稀释次数为4次,按此条件进行牛初乳乳清的微滤-超滤操作,此时的IgG浓缩率为58.19%,膜通量为204.46 L/m~2·h。富集后的牛初乳乳清品质分析表明:IgG含量为22760μg/mL,IgG活性为718.31 IU/L,蛋白质含量为7.86%,脂肪含量为0.035%,菌落总数为2.4 lg CFU/mL。本研究为牛初乳乳清中IgG的进一步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乳清 富集 免疫球蛋白G 超滤 微滤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滤、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与清洗 被引量:153
6
作者 刘忠洲 续曙光 李锁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87-193,共7页
本文综述了在微滤和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因素,防止膜污染的措施和清洗方法的选择,指出料液粒子或溶质尺寸,膜结构以及膜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都和膜污染程度有关;通过膜孔径、膜材料、膜结构、组件结构、料液温度、流速和压力的... 本文综述了在微滤和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影响因素,防止膜污染的措施和清洗方法的选择,指出料液粒子或溶质尺寸,膜结构以及膜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都和膜污染程度有关;通过膜孔径、膜材料、膜结构、组件结构、料液温度、流速和压力的控制可以减轻或控制污染。本文还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和膜的物化特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清洗 超滤 微滤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滤和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邢卫红 童金忠 +4 位作者 徐南平 时钧 王焕章 陈文艳 蔡旭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8,56,共6页
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微滤和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各种控制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微滤 超滤 浓差极化 膜污染 控制方法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晓伟 席北斗 +3 位作者 霍守亮 杨天学 夏训峰 刘鸿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8,26,共5页
以低压驱动膜的微滤膜(MF)与超滤膜(UF),和高压驱动膜的反渗透膜(RO)与纳滤膜(NF)为主,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方面的效果、影响因素、浓水处理、膜污染及其清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进展情况,同时对膜技术优缺点及其在除砷... 以低压驱动膜的微滤膜(MF)与超滤膜(UF),和高压驱动膜的反渗透膜(RO)与纳滤膜(NF)为主,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方面的效果、影响因素、浓水处理、膜污染及其清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进展情况,同时对膜技术优缺点及其在除砷中的应用研究方向与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膜 超滤膜 反渗透膜 纳滤膜 除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勇 李爱军 +2 位作者 唐书泽 张志森 刘伟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无机陶瓷膜由于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生物侵蚀等特性,因而在油脂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无机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概况,包括油脂精炼、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其他方面。同时阐明了无机膜在油脂工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无机陶瓷膜由于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生物侵蚀等特性,因而在油脂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无机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概况,包括油脂精炼、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其他方面。同时阐明了无机膜在油脂工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油脂工业 无机陶瓷膜 应用 超滤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滤过程中临界通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金苗 王湛 +2 位作者 梁艳莉 崔彦杰 储金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介绍了超滤、微滤膜过滤过程中临界通量的定义及其形成机理;总结了对临界通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临界通量的因素;对临界通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滤 微滤 膜过滤 浓差极化 临界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姚红娟 王晓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其分离性能通常由透过通量和截留率表征 ,而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本文将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划分为氨基酸...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其分离性能通常由透过通量和截留率表征 ,而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本文将低分子量生物产品划分为氨基酸和多肽、抗生素、乳酸及低聚糖等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上述产品的回收、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低分子量 生物产品 分离 纯化 应用 微滤 超滤 纳滤 浓缩 渗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澄清方法对梨汁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庆梅 谢慧明 +1 位作者 潘见 杨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7-9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无机陶瓷微滤膜微滤、中空纤维超滤以及果胶酶对梨汁的澄清效果、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影响。采用三种孔径的氧化铝膜和自制的加压微滤装置、外购中空纤维超滤装置以及果胶酶进行澄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0.2μm孔径无机陶瓷膜... 本文研究了无机陶瓷微滤膜微滤、中空纤维超滤以及果胶酶对梨汁的澄清效果、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影响。采用三种孔径的氧化铝膜和自制的加压微滤装置、外购中空纤维超滤装置以及果胶酶进行澄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0.2μm孔径无机陶瓷膜微滤对梨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不大,澄清梨汁得率较高,并且基本保持了梨汁的原有风味,适合梨汁澄清生产。(2)50nm无机陶瓷膜微滤和中空纤维超滤因孔径太小,不适合梨汁澄清生产。(3)0.8μm孔径无机陶瓷膜微滤和果胶酶澄清处理梨汁的浊度太大,短时间出现分层或沉淀,不适合梨汁澄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汁 澄清 微滤 超滤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勇 唐书泽 +2 位作者 欧仕益 李爱军 刘伟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9,共5页
无机陶瓷膜由于其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生物侵蚀等特性 ,因而在食品与发酵工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无机陶瓷分离膜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概况 ,包括乳制品、果汁和茶饮料、粮油加工。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分离技术 食品工业 应用 发酵 超滤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宏新 刘玄 梁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实验研究了从高免鸡卵黄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Y)的方法。确定最优条件为:卵黄十倍稀释,pH5.3,-18℃冻结6h,4℃解冻;添加3%硅藻土进行微滤;采用超滤浓缩五倍;再用45%饱和硫酸铵(pH5.3)盐析;沉淀重溶后经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分... 实验研究了从高免鸡卵黄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Y)的方法。确定最优条件为:卵黄十倍稀释,pH5.3,-18℃冻结6h,4℃解冻;添加3%硅藻土进行微滤;采用超滤浓缩五倍;再用45%饱和硫酸铵(pH5.3)盐析;沉淀重溶后经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可以从高免鸡蛋中得到电泳纯IgY,总活性回收率达到6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免疫球蛋白 微孔过滤法 超滤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液体分离膜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琳 杨健 +1 位作者 徐南平 高从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液体分离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电渗析等。膜分离性能通常表示为透过通量和截留率,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我国约有300多家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工程公司,综述了上述膜技术在海水、苦咸水淡化... 液体分离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电渗析等。膜分离性能通常表示为透过通量和截留率,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我国约有300多家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工程公司,综述了上述膜技术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软化、饮用和医用纯水制备,半导体及微电子工业超纯水制备,电泳涂装和电镀废水处理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过程 反渗透 纳滤 超滤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永萍 何江川 缪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4,共4页
微滤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串联,对姬松茸子实体粗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工艺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可将姬松茸多糖按分子量分成〉30万Da、30万~8万Da,8万~1万Da以及〈1万Da 4个级别,所得多糖质量分布比例约为5∶1∶3∶1.在低温下干燥制备... 微滤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串联,对姬松茸子实体粗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工艺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可将姬松茸多糖按分子量分成〉30万Da、30万~8万Da,8万~1万Da以及〈1万Da 4个级别,所得多糖质量分布比例约为5∶1∶3∶1.在低温下干燥制备的姬松茸多糖制品,纯度均高于70%,多糖总回收率高达7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超滤 姬松茸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2
17
作者 王静 张雨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8,共5页
超滤膜和微滤膜的应用范围和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作者引用了 2 9篇文献 ,概述了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 )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超滤膜 微滤膜 污水处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酸发酵液的膜分离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昊 姚忠 +3 位作者 姜岷 刘辉 陈可泉 韦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6,共5页
通过微滤、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了分离纯化,考察了温度、压力差、pH值、循环流速等因素及操作方式对丁二酸分离的影响。丁二酸发酵液经稀释后可直接进行微滤操作,微滤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5.0,40℃,△P=0.03MPa,循环流速0... 通过微滤、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了分离纯化,考察了温度、压力差、pH值、循环流速等因素及操作方式对丁二酸分离的影响。丁二酸发酵液经稀释后可直接进行微滤操作,微滤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5.0,40℃,△P=0.03MPa,循环流速0.71m/s,采用间歇反冲可降低膜污染程度,维持较高通量;微滤除菌率达99.6%,蛋白质去除率87%,脱色率92%。将得到的微滤液在20℃,pH5.0,△P=0.05MPa,0.83 m/s循环流速下进行超滤,滤液透光率≥60%,蛋白质质量浓度仅5mg/L。经2步膜分离,蛋白质去除率达99.45%,丁二酸收率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发酵 膜分离 微滤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电位法研究聚烯烃微孔膜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电现象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建 王晓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对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5种电解质溶液中2种不同微孔膜(管式聚乙烯微滤膜和管式聚丙烯腈超滤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和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和Gouy... 对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5种电解质溶液中2种不同微孔膜(管式聚乙烯微滤膜和管式聚丙烯腈超滤膜)的流动电位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和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根据Helmholtz-Smoluchowski方程和Gouy-Chapmann理论算出2种膜的微孔表面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结果表明,两种微孔膜均由于离子的吸附而带有负电荷,电解质浓度、离子种类及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表面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膜 超滤膜 动电现象 流动电位 ZETA电位 表面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鳀鱼蒸煮液膜浓缩工艺研究及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建友 林龙 +1 位作者 王斌 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7,共6页
采用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组合膜浓缩技术进行鳀鱼蒸煮液营养风味物质的高效冷浓缩。结果表明:无机陶瓷微滤膜通量较高、浓缩时间较短,MF-NF工艺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回收率分别为70.74%和39.83%~46.64%。MF截留液的蛋白质浓度提高... 采用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组合膜浓缩技术进行鳀鱼蒸煮液营养风味物质的高效冷浓缩。结果表明:无机陶瓷微滤膜通量较高、浓缩时间较短,MF-NF工艺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回收率分别为70.74%和39.83%~46.64%。MF截留液的蛋白质浓度提高3.30倍,腥味增强。NF截留液的氨基酸浓度提高2.71倍,其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36倍和6.72倍,鱼腥味基本消失,蒸煮液的风味有效改善。MF-NF工艺比MF-UF-NF工艺经济简便可行,适合于鳀鱼蒸煮液船上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液 微滤 超滤 纳滤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