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豆角覆膜穴播机的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杨沫 陈长海 +1 位作者 毕春辉 马永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40,共7页
针对油豆角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以油豆角农艺要求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覆膜穴播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施肥、覆膜、膜上穴播、压膜覆土等作业工序。同时,确定了覆膜穴播机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 针对油豆角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以油豆角农艺要求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覆膜穴播机,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施肥、覆膜、膜上穴播、压膜覆土等作业工序。同时,确定了覆膜穴播机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确定。对覆膜穴播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地膜采光面利用率、地膜漏覆土率分别为94.2%和2.4%,播种合格率为93.3%,漏播率为3.7%,重播率为3%,平均穴距为335.8 mm,满足油豆角覆膜穴播机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豆角 穴播机 覆膜 穴播器 覆土装置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深还机开沟覆土铲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王瑞丽 孟繁博文 +4 位作者 王正清 李德帅 曲梦成 白雪吟 范昊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目的]针对现有秸秆深埋还田机开沟覆土部件结构复杂、开沟后无法进行自动覆土、功率消耗较高等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开沟覆土铲。[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秸秆深埋还田机开沟覆土铲的主要结构参数。以铲尖入土角、铲体幅宽和耕作速度为关... [目的]针对现有秸秆深埋还田机开沟覆土部件结构复杂、开沟后无法进行自动覆土、功率消耗较高等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开沟覆土铲。[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秸秆深埋还田机开沟覆土铲的主要结构参数。以铲尖入土角、铲体幅宽和耕作速度为关键试验因素,采用离散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探究3个试验因素对耕作阻力和覆土率的影响。通过多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交互项对开沟覆土铲耕作阻力和自动覆土率的影响。通过仿真试验分析确定3个因素的最优范围,以及耕作阻力最小、覆土率最高时3个因素的较优水平组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开沟覆土铲的较优参数为铲尖入土角24°、铲体幅宽420 mm、耕作速度1.48 m·s^(-1),此时耕作阻力为2 875 N,自动覆土率为87.76%。[结论]根据仿真结果的较优参数组合进行的秸秆深埋还田机开沟覆土铲的设计和田间性能试验得出,开沟覆土铲开沟深度稳定性为98.84%,开沟宽度一致性为96.35%,自动覆土率为86.47%,耕作阻力为2 856 N。仿真试验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机 开沟覆土铲 作业效果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浅覆土旱直播栽培技术
3
作者 孙建昌 马洪文 +2 位作者 马静 陈丽 刘炜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24-27,共4页
宁夏是直播稻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当前直播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旱直播播后上水是宁夏直播稻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占到了直播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浅覆土旱直播是旱直播播后上水的一种,具有节水、节种、丰产... 宁夏是直播稻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当前直播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旱直播播后上水是宁夏直播稻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占到了直播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浅覆土旱直播是旱直播播后上水的一种,具有节水、节种、丰产、稳产、提质等优点。介绍了水稻浅覆土旱直播种植模式下整地、肥料运筹、种子准备、播种、水层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技术要点,以期为宁夏直播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浅覆土 旱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甘蔗种植机仿形覆土器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麻芳兰 苗金泽 +3 位作者 樊广坤 李尚平 叶凤滋 罗一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6,共11页
针对现有甘蔗种植机覆土器适用范围有限,在丘陵地区作业出现覆土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甘蔗发芽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仿形覆土器。依据覆土器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确定了覆土圆盘关键参数。根据覆土农艺要求... 针对现有甘蔗种植机覆土器适用范围有限,在丘陵地区作业出现覆土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甘蔗发芽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仿形覆土器。依据覆土器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确定了覆土圆盘关键参数。根据覆土农艺要求,对仿形方案及覆土圆盘液压缸进行分析。建立仿形液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验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采用主从控制策略对两液压缸进行控制,主回路采用PID控制器,从回路分别采用PID、模糊PID控制器,对比液压缸调整能力、响应时间及两缸位移差。仿真结果显示:主回路调整时间为0.16 s,超调量为7.3%;从回路在不同控制器下的调整时间为0.49和0.21 s,超调量为12.1%和5.2%,最大位移差为4.2和0.42 mm。从回路采用模糊PID控制器效果良好,两液压缸基本实现同步伸缩。田间试验表明,覆土圆盘直径300 mm、厚度3 mm、圆盘张角60°时,平坦地表作业时覆土厚度为77~83 mm,有坡度地表作业时覆土厚度为74~85 mm,变异系数分别为1.88%和3.47%,控制系统最大响应时间为0.28 s,两覆土圆盘液压缸伸缩量最大位移差为0.69 mm;满足仿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形 控制 甘蔗 覆土器 双液压缸回路 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机理
5
作者 高旭 吴诗 +2 位作者 晏鄂川 熊启华 陈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FC(particle flow code)-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耦合数值试验探索塌陷破坏的宏细观力学机理,并构建渗流作用下漏砂启动的土拱极限平衡力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型试验得到的陆家街塌陷临界水位差分别为7.2 m和8.0 m,误差约10%,漏砂启动后砂层底部孔隙水压力骤降,地表沉降增加;(2)在到达临界水位差之前,岩溶开口处砂层流速增大而孔隙水压力减小,土拱水平应力、竖向应力以及侧压力系数增大,且水力梯度增大速率明显大于侧压力系数;(3)所构建的渗流作用下土拱极限平衡模型表明,随着水位差增加,土拱中致塌力和抗塌力都在增加,但致塌力增大更明显。研究结果对提高砂漏型岩溶塌陷防灾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覆盖层 砂漏型岩溶塌陷 渗流作用 临界水位差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
6
作者 梁文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限性,重点关注管理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科研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建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收集与监测手段,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 为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限性,重点关注管理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科研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建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收集与监测手段,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及其长期影响,促进水土保持的科学决策。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综合数据监测,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平衡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侵蚀 植被覆盖 评价体系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与覆盖栽培对土壤养分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宋建群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136-138,共3页
为探究免耕与覆盖栽培措施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种植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常规耕作、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玉米产量形... 为探究免耕与覆盖栽培措施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种植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常规耕作、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与覆盖栽培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有机质积累,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尤其在生育中后期表现出较高的速效养分水平,因此免耕与覆盖栽培是一种生态效益与农业效益兼具的绿色耕作方式,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覆盖栽培 土壤养分 作物生长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枝覆盖对宁夏荒漠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飞 刘静 +1 位作者 王博 李志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18-3228,共11页
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于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常见植物,然而这些灌木需要定期的平茬以促进其更新,同时平茬产生的大量灌枝枝条为草地恢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平茬后柠条(Ca... 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于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常见植物,然而这些灌木需要定期的平茬以促进其更新,同时平茬产生的大量灌枝枝条为草地恢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平茬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灌木枝条为覆盖材料,设置了无枝条覆盖(CK)、短枝条覆盖(S,枝条长度5—10 cm)和长枝条覆盖(L,枝条长度70—130 cm)3个处理,以探讨覆盖对荒漠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2种覆盖措施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且S处理增加土壤含水率0.05%—3.31%,L增加土壤含水率0.04%—1.89%。此外,2种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纤维素酶、β-1,4-木糖苷酶、脲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提高了地上植被生物量、高度和盖度,同时促进了土壤呼吸,且S和L处理土壤累积呼吸量高于CK 56.0%和29.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植物生长均不同程度影响了草地呼吸,表明覆盖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碳的输入,同时通过促进酶活性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输入,并最终促进了土壤的呼吸速率。本研究表明,荒漠草地平茬的灌木枝条可以促进土壤碳循环,利用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为平茬灌木利用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灌丛化草地管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枝覆盖 荒漠草地 土壤呼吸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娟 王雅润 +4 位作者 杨振兴 周怀平 解文艳 刘志平 贺丽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4,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酶活性及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探寻适宜山西旱作区玉米生产的地膜类型。【方法】在山西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覆盖聚乙烯地膜(PE)、光降解地膜(G...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酶活性及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探寻适宜山西旱作区玉米生产的地膜类型。【方法】在山西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覆盖聚乙烯地膜(PE)、光降解地膜(G)、全生物降解膜(PB)、不覆膜(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4个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温度和酶活性以及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并分析了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育期,4个处理对0~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影响有明显差异。成熟期,3种覆膜处理0~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与CK和PE处理相比,G和PB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显著增加。在0~25 cm土层,3种覆膜处理在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土壤温度较CK明显增加。与CK相比,3种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生育期土壤耗水量,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G和PB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均较低,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与CK相比,PB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成熟期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PE和PB处理提高了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脲酶活性;PB处理提高了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耗水量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土壤温度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蔗糖酶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脲酶活性与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覆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生物降解膜在蓄水保墒、增温、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及增产方面效果较优,可广泛应用于山西旱地玉米栽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温度 土壤酶活性 山西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单层土质覆盖层的入渗解析解及斜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光耀 刘兆龙 +2 位作者 冯嵩 詹良通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近年来中国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研究强降雨条件下单层土质覆盖层的入渗规律及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二维非饱和土渗流控制方程,采用指数函数模型描述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曲线,针对强降雨过程中表层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前后... 近年来中国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研究强降雨条件下单层土质覆盖层的入渗规律及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二维非饱和土渗流控制方程,采用指数函数模型描述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曲线,针对强降雨过程中表层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前后分别采用恒定流量和恒定压力水头作为覆盖层表面边界条件,推导了强降雨条件下单层土质覆盖层的入渗解析解。通过与有限元软件Geostudio-Seep/W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解析解的有效性。在解析解的基础上,根据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分析了单层土质覆盖层的斜坡稳定安全系数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潜在滑动面的埋深越大,覆盖层稳定安全系数对降雨的响应速度越慢。强降雨期间以覆盖层底面作为滑动面的稳定安全系数始终保持最小,说明覆盖层最易沿着该滑动面发生失稳。得到的解析解为单层土质覆盖层的防渗性能评价及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解 强降雨条件 单层土质覆盖层 雨水入渗 斜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明明 陈慧敏 +3 位作者 王小铁 谭华 陈嘉轩 龙明秀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171,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3年在陕西百恒有机猕猴桃园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定位试验,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生草覆盖为试验处理,以传统清耕为... 为进一步探究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3年在陕西百恒有机猕猴桃园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定位试验,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生草覆盖为试验处理,以传统清耕为对照,对行间三年生白三叶耕层0~20 cm土壤的有机碳组分、微生物残体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水溶性有机碳极显著降低25.87%(P<0.01);土壤细菌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提高了细菌物种负向竞争关系;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和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认为,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采用白三叶作为生草覆盖不仅有助于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和碳循环酶活性,而且可以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生态结构及功能,进而促进土壤碳循环和有机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碳 土壤微生物群落 果园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黄河中游土壤湿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博 韩庆功 +1 位作者 张杰琳 彭守璋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目的]为识别黄河中游土壤湿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土地覆盖和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SiB2模型模拟黄河中游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表层土壤... [目的]为识别黄河中游土壤湿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土地覆盖和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SiB2模型模拟黄河中游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表层土壤湿度(SSM)与根区土壤湿度(RZSM),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结合地理探测器、随机森林、SHAP分析其主要驱动因子;使用情景设置法分析土地覆盖与气候变化对SSM和RZSM变化的贡献。[结果]1)参数校准后的SiB2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黄河中游的土壤湿度。2)黄河中游土壤湿度整体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SSM和RZSM在不同生态分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分布特征存在差异。3)降水、土壤类型和向下短波辐射是黄河中游SSM的主要驱动因子,降水、土壤类型和土地覆盖类型是黄河中游RZSM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生态分区土壤湿度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4)黄河中游土地覆盖类型的转换对RZSM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叶面积指数(LAI)升高导致RZSM降低是主要的变化方向。5)相较于2000年,2020年SSM和RZSM的下降分别由气候变化的差异和土地覆盖变化的差异所主导。[结论]2000—2020年黄河中游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导致根区土壤水分下降,降水量对土地覆盖类型转换后土壤湿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2模型 土壤湿度 土地覆盖变化 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薄层黑土区根系抗土壤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筛选
13
作者 王健豪 张中彬 +4 位作者 钱泳其 蒋发辉 董芳瑾 甘磊 彭新华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箐、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 为筛选出适宜薄层黑土区且具有消减下层土壤压实作用的覆盖作物品种,在吉林省典型薄层黑土区设置未压实与压实处理,分两个播期(春播、秋播)种植不同覆盖作物品种(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箐、高丹草、萝卜、油菜、菊苣、松香草、鲁梅克斯、黑麦草、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混播、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混播),分析覆盖作物根系对压实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机械压实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土壤容重,3个月后压实处理10~50 cm土壤容重、0~30 cm穿透阻力仍显著大于未压实处理。多种覆盖作物在不同深度土层内的根干重占比及根干重密度受压实影响显著,其中春播试验中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作物品种为苜蓿,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作物品种有高丹草、田箐、草木樨+黑麦草+油菜+鲁梅克斯等,而秋播中根干重占比最高的是黑麦草,具有较大根干重密度的有油菜、菊苣、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等。依据本文提出的根干重占比比值(Ratio1)和根干重密度比值(Ratio2)两个参数判断根系在30~50 cm压实土层中的穿透能力,试验筛选出根系受压实影响相对较小、穿透30~50 cm压实土壤能力强的春播覆盖作物品种是高丹草、田菁和苜蓿,秋播覆盖作物品种是油菜、田箐+高丹草+萝卜+菊苣和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土壤压实 覆盖作物 根系穿透力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硫化物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
14
作者 王强 程志中 +4 位作者 颜廷杰 林成贵 杜泽忠 袁慧香 李晓蕾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21,共20页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实时气体测量设备的成功研发,为气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体系的完善升级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重点梳理了富硫化物隐伏矿气体地球化学测量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动力学平衡模拟、矿物(矿石)风化实验和矿区实例研究表明,富硫化物隐伏矿上方土壤中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矿体矿物组成、盖层特征、微生物作用、地球化学景观类型和含硫气体物理化学特征等。在土壤覆盖区可采用便携式多组分气体测量仪实现现场实时测量,若隐伏矿直接被运积层覆盖,则含硫气体异常与隐伏矿倾向于具有垂向对应关系。在基岩出露区则可采用岩石热解吸的方式测量含硫气体。隐伏矿与含硫气体异常的空间关系取决于断层和裂隙等渗透性通道的发育情况。案例研究统计表明,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不仅适用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在半湿润-湿润地区也具有一定潜力。未来研究主要聚焦含硫气体在表生环境中的形成演化过程(查明主控因素)、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尤其是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有效性以及便携式土壤气体测量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覆盖区 隐伏矿 土壤气 含硫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高寒草甸退化秃斑土壤风蚀规律
15
作者 越大林 李国荣 +7 位作者 童生春 隆玉翔 朱海丽 刘亚斌 李进芳 赵健赟 李希来 胡夏嵩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6,共11页
[目的]探究高寒草甸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规律,为退化草甸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河南县因高原鼠兔活动而退化形成的秃斑地作为研究对象,在9,12,15 m/s这3种风速条件下,对不同植被覆盖度(0%,20%,40%,60... [目的]探究高寒草甸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规律,为退化草甸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河南县因高原鼠兔活动而退化形成的秃斑地作为研究对象,在9,12,15 m/s这3种风速条件下,对不同植被覆盖度(0%,20%,40%,60%,80%)的退化秃斑地进行原位模拟风力侵蚀试验,以分析植被盖度在不同风速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①退化秃斑地的土壤风蚀速率随时间推移呈现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p<0.05)。在总时长为60 min的风蚀试验下,前10 min是土壤风蚀速率变化的敏感期。②3种风速下,植被盖度与总输沙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R^(2)=0.98),其指数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植被覆盖度对风蚀的抑制作用随风速增加而减弱。③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0~5 cm高度范围内输沙量显著降低,且各植被盖度的输沙量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增加植被盖度能够有效降低风蚀速率和输沙高度,但在较高风速下,植被盖度对风蚀的抑制效果显著减弱,且植被盖度抑制土壤风蚀的关键阈值在40%左右,并随着植被盖度的持续增大,风蚀减少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植被盖度 退化秃斑地 土壤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
16
作者 陈俊玲 王莎莎 +2 位作者 叶菁 林怡 王义祥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64,共12页
生草覆盖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果园管理方式引起关注,但不同生草覆盖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作用机制仍缺乏认识。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尤溪县玉池村2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清耕、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3种地被管理方式下果园土壤... 生草覆盖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果园管理方式引起关注,但不同生草覆盖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作用机制仍缺乏认识。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尤溪县玉池村2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清耕、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3种地被管理方式下果园土壤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化,为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果园土壤固碳减排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对清耕模式,果园生草覆盖处理28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9.20%~30.04%。在不同生草覆盖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培养时间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35℃时,果园套种平托花生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为633.41 mg·kg^(-1),套种圆叶决明处理次之,两者分别比清耕处理提高72.75%和61.27%,潜在矿化量分别提高2.98和1.14倍。高温条件下(>25℃),果园套种平托花生和圆叶决明处理土壤矿化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分别比清耕处理降低了35.20%和47.37%。综上,长期果园生草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温度变化(>25℃),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随之降低,土壤碳库应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稳定。其中平托花生覆盖处理效果优于圆叶决明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覆盖 土壤有机碳 矿化速率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匀播种植小麦的旋耕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17
作者 刘晨青 刘江涛 +2 位作者 桑永英 冯晓静 周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0,共6页
针对传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田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小麦匀播种植模式农艺研究基础上,利用旋耕抛土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耕覆土装置,可完成小麦匀播覆土作业。通过中间齿轮箱带动旋耕部件,选用IT245型旋耕刀,对称安装于齿轮... 针对传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田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小麦匀播种植模式农艺研究基础上,利用旋耕抛土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耕覆土装置,可完成小麦匀播覆土作业。通过中间齿轮箱带动旋耕部件,选用IT245型旋耕刀,对称安装于齿轮箱两侧旋耕刀辊上,通过分析采用正转的方式完成土壤抛送覆盖作业。在河北衡水进行了装置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旋耕覆土装置在旋耕转速320 r/min、覆土辊转速170 r/min、前进速度3 km/h的作业工况下,播深合格率90%,满足旋耕施肥播种机的作业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匀播 旋耕覆土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减载明洞土拱形态及衬砌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姚泽文 李盛 +3 位作者 马莉 尤著刚 余云燕 班学锋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高填减载明洞的减载机理是通过增大回填土内部的沉降差使土体中产生土拱效应从而降低明洞上方土压力,以此减小衬砌结构的受力。高填减载明洞的减载效果取决于土拱效应的强弱,然而,土拱效应强弱与土拱形态有何关系尚不明确,为了优化明洞... 高填减载明洞的减载机理是通过增大回填土内部的沉降差使土体中产生土拱效应从而降低明洞上方土压力,以此减小衬砌结构的受力。高填减载明洞的减载效果取决于土拱效应的强弱,然而,土拱效应强弱与土拱形态有何关系尚不明确,为了优化明洞设计,提高衬砌结构安全性,需明确土拱形态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因此,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槽宽比和边坡角度为变量,研究应用EPS(expanded polystyrene)板+混凝土柱减载的高填方明洞回填土土压力、回填土的土拱形态以及衬砌结构受力,从土拱形态角度分析槽宽比和边坡角度对高填减载明洞土压力、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明洞拱顶和仰拱外侧受压,明洞外侧受拉受压交界点出现在拱腰处,衬砌结构边墙与拱腰连接处弯矩最大;②减小槽宽比或增大边坡角度,会使土拱效应越显著,减载效果越好,衬砌结构所受轴力越小,衬砌结构更安全;③土拱效应强弱是由土拱厚度和明洞上方土拱区域面积决定的,土拱厚度越大、明洞上方土拱区域面积越大,减载效果越好,与土拱位置和土拱区域总面积无关。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控制土拱的厚度和明洞上方土拱区域的面积来优化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减载明洞 槽宽比 边坡角度 土拱形态 土拱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2的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不同地表覆盖土壤盐分反演
19
作者 张俊艳 李贺 +2 位作者 黄翀 刘庆生 刘士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1-201,共11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是全球范围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及时、准确监测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对于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壤盐分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盐分/植被遥感指数可以实现土壤盐分反演。但由于地理环...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是全球范围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及时、准确监测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对于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壤盐分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盐分/植被遥感指数可以实现土壤盐分反演。但由于地理环境、作物覆盖条件等差异,各遥感指数在不同时期土壤盐分反演中鲁棒性不足。该研究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Sentinel-1/2遥感数据,结合同步地面采样,在分析现有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针对不同作物覆盖的遥感盐分指数,对区域土壤盐分进行精准反演。结果表明:1)综合传统土壤盐分数据与35个遥感光谱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盐分指数“蓝-近红外”指数(Salinity index 2,S2)、归一化盐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salt index,NDSI)和植被指数冠层盐度指数(canopy response salinity index,CRSI)和增强归一化植被指数(enhance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ENDVI)4种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具有更高的相关性;2)通过对2、3、4波段组合的盐分数据遥感不同波段/指数组合排列方案筛选,提出针对作物覆盖期和裸土不同地表覆盖的盐分指数SI_(YRDveg)和SI_(YRDbare),盐分指数相关性在多个时相下最高为0.77,显著提高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3)基于盐分指数结合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的盐分反演在作物覆盖地表反演精度RMSE为2.23 g/kg,MAE为1.25 g/kg,裸土地表反演精度RMSE为1.00 g/kg,MAE为0.73 g/kg,相比仅利用遥感基础波段反演,精度提高31%。该研究为区域耕地植被/裸土覆盖地表土壤盐分反演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作物覆盖 遥感指数 相关性分析 盐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园覆盖光叶苕子促进土壤颗粒有机碳净积累
20
作者 张佳佳 肖文发 +5 位作者 雷蕾 杨鑫 胡建文 杨洪炳 廖倚凌 曾立雄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目的】明确在绿肥生长和自然腐解阶段,柑橘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绿肥覆盖对果园土壤碳组分的作用机制,为推广果园绿肥覆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叶苕子覆盖的柑橘园为研究对象,... 【目的】明确在绿肥生长和自然腐解阶段,柑橘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绿肥覆盖对果园土壤碳组分的作用机制,为推广果园绿肥覆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叶苕子覆盖的柑橘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处理为对照,在光叶苕子生长和自然腐解季节,探索柑橘根际和非根际土颗粒有机碳(包含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分布,并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与植物特征(柑橘细根碳氮磷含量、苕子地上和细根年碳氮磷输入量)和土壤因子(游离态颗粒有机氮、闭蓄态颗粒有机氮、矿物结合有机氮、全氮、全磷、黏粒含量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与清耕对比,在苕子生长和腐解季节,绿肥覆盖均显著(P<0.05)增加了根际土(34.13%、56.01%)和非根际土的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33.02%和64.23%);均显著(P<0.05)降低了根际土(-12.56%、-19.72%)和非根际土的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13.10%、-20.67%)。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含量在苕子生长季节的非根际土显著增加(78.77%,P<0.05),而根际土降低(-8.48%,P<0.05),但在苕子腐解季节相反,表现为非根际土降低(-18.66%,P<0.05)、根际土增加(18.62%,P<0.05)。冗余分析表明,在光叶苕子覆盖下的柑橘园,土壤的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与苕子细根的年碳氮输入量、土壤闭蓄态颗粒有机氮含量、全氮含量及黏粒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矿物结合有机氮含量与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光叶苕子覆盖提高了植物与土壤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共同作用(从18.3%增加到33.9%)。层次分割进一步确定,矿物结合有机氮是降低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闭蓄态颗粒有机氮、苕子细根的年碳氮输入量、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积累的主要因素。【结论】光叶苕子覆盖通过其细根释放的碳氮及对土壤矿物结合有机氮含量的调控,促进了土壤颗粒有机碳积累,同时抵消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的损失,最终实现了柑橘园土壤有机碳的净增加。绿肥覆盖带来的生态效益使其成为果园提升碳潜力的管理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光叶苕子覆盖 生长季节 自然腐解季节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