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空间约束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雷宇霜 金浏 杜修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5-893,共9页
为探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借助多尺度数值方法,建立了具有不同边界条件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模型.定量分析了端部约束及添加现浇楼板对RC框架梁刚度和受弯承载力,即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的影响... 为探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借助多尺度数值方法,建立了具有不同边界条件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模型.定量分析了端部约束及添加现浇楼板对RC框架梁刚度和受弯承载力,即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的影响,揭示了端部约束及现浇楼板对RC梁弯曲机制的影响机理.此外,对各国规范计算的受弯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空间约束会影响RC框架梁的破坏形态.固支梁的刚度和受弯承载力显著高于简支梁,固支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最高可达简支梁的3.06倍和4.10倍.添加现浇楼板可显著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与刚度.各国规范可准确地计算简支梁的受弯承载力.然而,计算的固支梁及楼盖梁的受弯承载力极其保守,剪跨比为5.0的固支加板梁的受弯承载力模拟值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规范值的6.25倍、6.76倍和6.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结构空间约束 端部约束 现浇楼板 强梁弱柱 细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阎红霞 杨庆山 李吉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7-232,共6页
"5.12"汶川地震造成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坏甚至倒塌。灾后调查发现,框架结构震害特点之一是柱端而非梁端出现塑性铰的"强梁弱柱"破坏形式,这与结构抗震设计概念中的"强柱弱梁"不符。国内外研究表明... "5.12"汶川地震造成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坏甚至倒塌。灾后调查发现,框架结构震害特点之一是柱端而非梁端出现塑性铰的"强梁弱柱"破坏形式,这与结构抗震设计概念中的"强柱弱梁"不符。国内外研究表明现浇楼板增大了梁端抗负弯承载力,但其对整个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研究依然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某典型"强梁弱柱"框架进行三维动力弹塑性时程数值模拟,着重从结构角度上分析了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负弯矩作用下梁端有效翼缘的取值。经分析,发现按照目前我国规范设计的框架在遭遇大震时较难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框架设计时宜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不变的情况下,负弯矩作用下梁端有效翼缘范围内的板筋参与梁受弯,建议该范围取6倍板宽;大震下框架弹塑性变形验算宜采用考虑现浇楼板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现浇楼板 强柱弱梁 抗震性能 有效翼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设计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车轶 尤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8-763,共6页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后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比梁更易遭到破坏,出现了非设计预期的柱铰破坏机制.从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水准、结构分析模型、构件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等多角度出发,...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后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比梁更易遭到破坏,出现了非设计预期的柱铰破坏机制.从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水准、结构分析模型、构件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等多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欧洲抗震规范EN 1998-1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差异.研究表明,保证抗震等级为一至三级的梁、柱局部延性的构造措施不足,以及对于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不充分是造成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铰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混凝土结构 强柱弱梁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钢筋部分移置梁侧楼板的现浇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依群 韩鹏 韩昀珈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5-66,共12页
汶川地震中损坏的楼板与梁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几乎全部是"强梁弱柱"型破坏,这是由于多年来建筑设计中,框架梁的钢筋配置过多和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相对于框架梁的受弯强度放大系数偏小。2010年颁布实施的《... 汶川地震中损坏的楼板与梁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几乎全部是"强梁弱柱"型破坏,这是由于多年来建筑设计中,框架梁的钢筋配置过多和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框架柱相对于框架梁的受弯强度放大系数偏小。2010年颁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适当提高了该放大系数,但仍不能根本解决地震时柱先于梁破坏的问题。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发现"强梁弱柱"型破坏的主要原因,即该种结构的梁上部配置钢筋过多。对罕遇地震作用下减少梁上部钢筋的两个实际工程进行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表明:减少梁上部钢筋可改善楼板与梁整体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降低了造价,且方便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震害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殿忠 王贺 王法宇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8,共4页
在对近几年国内外地震中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强梁弱柱"是造成多数建筑物局部破坏乃至整体倒塌的主要破坏机制,这违背了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初衷.形成这种破坏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 在对近几年国内外地震中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强梁弱柱"是造成多数建筑物局部破坏乃至整体倒塌的主要破坏机制,这违背了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初衷.形成这种破坏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强柱弱梁"破坏现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机制 “强梁弱柱” 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加固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珂 许倩 +1 位作者 郝泽静 邢峻伟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利用ANSYS软件对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加固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梁柱纵筋的应力增长变化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并与普通框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结构的... 利用ANSYS软件对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加固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梁柱纵筋的应力增长变化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并与普通框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较普通结构明显提高,结构的延性显著改善,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在节点处采用外包碳纤维布加固,可以提高框架柱的抗弯能力,使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时更接近"强柱弱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碳纤维加固 强柱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理解分析与运用
7
作者 陈娟 符媛媛 杨芸 《山西建筑》 2014年第7期40-41,共2页
对规范关于实现强柱弱梁的诸措施进行了理解、分析,同时对规范中条文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实践中的简便操作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其他的措施以保证实现强柱弱梁的延性框架设计。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规范 分析 实践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强震下混凝土结构梁-梁碰撞行为数值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胜 何政 +1 位作者 蒋碧聪 黄国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绝大多数针对极端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倒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实时地根据构件的损伤状态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也不能考虑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各种碰撞问题。连续倒塌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对结构响应预测有重大影响。本文依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绝大多数针对极端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倒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实时地根据构件的损伤状态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也不能考虑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各种碰撞问题。连续倒塌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对结构响应预测有重大影响。本文依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梁-梁碰撞的机理,基于OpenSees平台建模,结合Matlab的混合编程计算碰撞力,通过添加碰撞时程力并对结构进行模型更新,合理地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过程中发生梁-梁碰撞的具体过程。将得到的结果和传统时程分析法的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结合Matlab和OpenSees命令可以实时地计算碰撞力序列和对结构进行更新,梁-梁碰撞和构件的逐步失效使结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有一定的增大,竖向位移有一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ES 强震 混凝土结构 连续倒塌 梁-梁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连接的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金 徐其功 李争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2,共3页
在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节点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环节之一。我国装配式混凝土规范中节点的设计遵循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原则,即现浇等同型。在美国规范中,现浇等同型框架节点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强连接和延性连接。强连... 在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节点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环节之一。我国装配式混凝土规范中节点的设计遵循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节点的设计原则,即现浇等同型。在美国规范中,现浇等同型框架节点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强连接和延性连接。强连接要求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始终处于弹性,延性连接允许在设计地震作用下节点发生塑性变形。结合中美两国规范的要求,对梁柱连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参考美国规范中强连接的设计原理,对一算例进行计算,可为类似梁柱连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梁柱连接 强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强柱弱梁”实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锋 公茂盛 谢礼立 《低温建筑技术》 2017年第8期39-41,50,共4页
为探究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柱端放大系数的9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梁杆单元模型,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了不同弯矩放大系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的变化与... 为探究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实现"强柱弱梁"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柱端放大系数的9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梁杆单元模型,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了不同弯矩放大系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的变化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的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显著降低,但ηc达到一定值时变化趋于平稳;柱端弯矩系数的增大改变了梁柱节点的破坏形态,不同节点和不同楼层实现"强柱弱梁"破坏形式的难易程度不同,角节点和地震动方向上的边节点较中柱所在节点和与地震动垂直方向的边节点容易产生强柱弱梁型节点,顶层较底层和中间层容易产生强柱弱梁型节点。结果可供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延性问题
11
作者 李升才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延性是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从强柱弱梁和轴压比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延性 。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 轴压比 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研究
12
作者 刘欣冉 聂小雪 《山西建筑》 2019年第20期65-67,共3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展开研究,建立了框架结构模型,分析了框架结构基于规范给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破坏模式,并探究了使结构出现良好破坏模式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建议取值。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需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8期56-57,共2页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强柱弱梁规定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未能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原因,阐述了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几点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钢筋混凝土 屈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劲性砼结构梁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
14
作者 冯慧 赵运 +2 位作者 胡健健 郭伟河 陈勇杰 《广州建筑》 2023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通过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分析其在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之间设置劲性混凝土转换梁连接部分立柱,用于传递主体结构上部荷载,加强基坑围护结构刚度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超强劲性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技术,避免因大跨度、大... 本文通过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分析其在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之间设置劲性混凝土转换梁连接部分立柱,用于传递主体结构上部荷载,加强基坑围护结构刚度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超强劲性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技术,避免因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梁支模施工难度与危险性,有效缩短了转换梁的完成时间,为后续作业提供工作面。结果表明:超强劲性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技术既可以在提前施作的转换梁上进行主体结构钢柱施工,又可以节约搭设转换梁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整体节约工期20天,节约施工费1071854.54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避免转换梁在常规顺作法中,因下部结构施工周期长,转换梁需提前施工的状况,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转换梁跨度过大,顺作法混凝土底模板支架施工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梁 超长劲性砼结构梁 大跨度 钢立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