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相结构聚丙烯釜内合金成套技术开发超高抗冲共聚产品
1
作者 郑雄高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0-685,共6页
在国内首套采用多相结构聚丙烯釜内合金成套工艺技术的中石化3G+环管装置上,采用丙烯聚合催化剂DQC-602进行了超高抗冲共聚聚丙烯PPB-EP02的工业开发。利用粒径分析、熔体流动速率测试、IR、力学测试等方法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 在国内首套采用多相结构聚丙烯釜内合金成套工艺技术的中石化3G+环管装置上,采用丙烯聚合催化剂DQC-602进行了超高抗冲共聚聚丙烯PPB-EP02的工业开发。利用粒径分析、熔体流动速率测试、IR、力学测试等方法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QC-602的平均粒径在60μm左右,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粉料的橡胶相承载能力;聚合活性高,得到的聚丙烯粉料的堆密度和等规度较高,细粉和超细粉含量极低。所开发的PPB-EP02总乙烯含量达13.5%(w),橡胶相含量达28%(w)左右,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性能在80 kJ/m^(2)以上,弯曲模量接近8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结构聚丙烯釜内合金成套工艺技术 DQC-602催化剂 3G+环管 超高抗冲共聚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体流动速率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郭明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为提升高熔融抗冲共聚聚丙烯(IPC⁃J)的刚韧平衡性能,结合抗冲共聚聚丙烯(IPC⁃H)工艺,将IPC⁃J的乙烯含量和乙丙橡胶(EPR)中乙烯含量提高到了12.4%(质量分数,下同)和54%。对IPC⁃J、IPC⁃H、IPC⁃1和IPC⁃2等分别进行了分子链段结构和聚集态表... 为提升高熔融抗冲共聚聚丙烯(IPC⁃J)的刚韧平衡性能,结合抗冲共聚聚丙烯(IPC⁃H)工艺,将IPC⁃J的乙烯含量和乙丙橡胶(EPR)中乙烯含量提高到了12.4%(质量分数,下同)和54%。对IPC⁃J、IPC⁃H、IPC⁃1和IPC⁃2等分别进行了分子链段结构和聚集态表征,结果显示,对比IPC⁃H的微观结构,IPC⁃J的EPR含量从19.4%增至22.8%,重均分子量(Mw)从2.0×10^(5)g/mol减至1.9×10^(5)g/mol,特性黏度(IV)从1.80 dL/g增到1.86 dL/g,分子量分布指数(MWD)从8.9增至10.7,EPR的最大分子量从1.1×10^(6)g/mol增至1.2×10^(6)g/mol;更多的、相对较长的长乙烯结晶链段有助于改善分散颗粒粒径,占比最大的粒径范围从0.3~0.6μm升至0.6~0.9μm;常温和低温冲击强度分别提升至11.0 kJ/m^(2)和5.7 kJ/m^(2)。以300 kt/年聚丙烯生产工艺为基础,在不改变齐格勒⁃纳塔(DQ)型催化剂体系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乙烯含量和EPR中乙烯含量实现了高熔融抗冲聚丙烯性能最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冲击强度 结晶 连续自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透明聚丙烯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陆湛泉 李栋栋 +6 位作者 王爱东 赵治国 刘乐文 杨霄云 叶南飚 陈平绪 黄险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研究不同牌号(PPB-MT25-S、SM198、J-570S、RP346R、UT8012M)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低温韧性、透光率和雾度,同时考察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丙烯基弹性... 本文研究不同牌号(PPB-MT25-S、SM198、J-570S、RP346R、UT8012M)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低温韧性、透光率和雾度,同时考察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丙烯基弹性体(PBE)对牌号为PPB-MT25-S的PP(PP-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B在128℃开始结晶,拉伸强度和常温(23℃)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23.9 MPa及12.6 kJ/m^(2),-5℃环境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3.94 kJ/m^(2),透光率在80%以上,雾度为40.00%,PP-B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以PP-B为基体,分别采用OBC、SEBS、POE及PBE对其进行增韧。其中,SEBS增韧的PP材料(PP-B/SEBS)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4 MPa及257%,常温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16.4 kJ/m^(2),-5℃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2.53 kJ/m^(2),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及低温韧性。同时,PP-B/SEBS的刚韧平衡因子为1.76,表现出极高的刚韧平衡性;PP-B/SEBS的透光率和雾度分别为84.4%和23.87%,表现出优异的透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冲击强度 增韧 透光率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重 李旭日 +2 位作者 王良诗 郭梅芳 乔金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59,共5页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 采用IR,GPC,SEM,DSC,DMA,拉伸和冲击实验机等对环管法制得的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DMA曲线显示四种样品都存在两个Tg转变峰,表明样品中存在EPR相和非晶PP相;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Izod冲击强度(23℃,-20℃)增加,而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脆化温度和洛氏硬度减小;用SEM观察到四种样品的EPR比较细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范围在0.48μm^0.61μm之间;DSC测得的四种样品的结晶度、ΔHm、ΔHc随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力学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F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重 李旭日 +2 位作者 王良诗 郭梅芳 乔金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TREF技术是根据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晶能力进行分级和表征的一项分析和制备技术,在聚烯烃非均匀性表征和窄组成分布样品的制备中有重要应用。文中主要介绍TREF技术的分级原理、装置以及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中最新应用进展。
关键词 TREF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链结构及相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强 谭洪生 +1 位作者 谢侃 李晓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7,共5页
综述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其组成、链结构及相形态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级的方法、链结构和相形态的表征手段。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组成 链结构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冲高模量聚丙烯的制备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卫华 钟秦 蒋香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8,共4页
研制了高抗冲高模量聚丙烯(PP)。从几种PP组合中优选出综合性能最好的两种PP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增韧剂及其用量、不同粒径的滑石粉及其用量对改性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PP(牌号CL5384A、191)为基体树脂,(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 研制了高抗冲高模量聚丙烯(PP)。从几种PP组合中优选出综合性能最好的两种PP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增韧剂及其用量、不同粒径的滑石粉及其用量对改性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PP(牌号CL5384A、191)为基体树脂,(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牌号8150型)为增韧剂,粒径4μm并经偶联剂处理的滑石粉为增强剂,当PP、EPDM与滑石粉三者的质量比为58∶18∶24时,改性PP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1.07kJ/m2,弯曲弹性模量为1.42GPa,拉伸强度为18.54MPa,达到了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高模量 高抗冲 汽车保险杠专用料 制备 缺口冲击强度 弯曲弹性模量 改性PP 偶联剂处理 滑石粉 共混体系 综合性能 基体树脂 150型 EPDM 拉伸强度 性能指标 增韧剂 共聚物 增强剂 质量比 用量 粒径 牌号 二烯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乙烯含量共聚聚丙烯链结构和相结构与应力应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德柱 陈卫国 +2 位作者 郝文涛 张忠平 罗筱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84-1588,共5页
研究了两种典型的低温抗冲共聚聚丙烯 (ICPP)的应力应变行为及温度依赖性 ,其低温应力应变行为揭示ICPP具有优异的低温抗冲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的结构本质 .从初始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及断裂伸长随温度变化所显示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确认了两... 研究了两种典型的低温抗冲共聚聚丙烯 (ICPP)的应力应变行为及温度依赖性 ,其低温应力应变行为揭示ICPP具有优异的低温抗冲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的结构本质 .从初始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及断裂伸长随温度变化所显示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确认了两种ICPP的序列结构特征和相结构特征 .断裂伸长变化显示了乙丙橡胶相的增韧作用 ,屈服应力变化显示了分散相对基质结合紧密程度的影响 ,弹性模量则与基质的结晶状况和结晶形态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聚丙烯 应力应变行为 低温抗冲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姜涛 陈伟 +2 位作者 傅聪智 覃雪 施昌松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多区循环流反应器在丙烯多段聚合中的应用;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多区循环流反应器在丙烯多段聚合中的应用;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研究方法及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抗冲改性 共聚物 结构与性能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中二甲苯可溶物的链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华林 赵莹 +1 位作者 吴瑾光 王笃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3-3366,共4页
抗冲共聚聚丙烯(IPC)是聚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产物在反应釜内形成的原位共混物,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橡胶相)作为聚丙烯增韧剂,增韧能力受其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很大。目前工业界主要采用二甲苯可溶物来表征IPC中橡胶... 抗冲共聚聚丙烯(IPC)是聚丙烯与乙烯-α-烯烃共聚产物在反应釜内形成的原位共混物,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橡胶相)作为聚丙烯增韧剂,增韧能力受其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很大。目前工业界主要采用二甲苯可溶物来表征IPC中橡胶相的含量。该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热分析(DSC)等方法对两种不同催化剂制备的IPC的二甲苯可溶物,进行了组成、链结构及热性能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二甲苯可溶物中除了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外,还含有少量的具有可结晶乙烯序列的乙烯-丙烯多嵌段共聚物,且两个样品中的乙烯-丙烯多嵌段共聚物中可结晶乙烯序列长度存在差别;两个样品中乙烯、丙烯单元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的程度比较接近;丙烯序列PPP的含量相对低且乙烯共聚单元含量高的样品具有更低的Tg,这将有利于其对聚丙烯抗冲击韧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二甲苯可溶物 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塑料性能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洁 吴宇 +2 位作者 王卓妮 周超英 邵月君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8-50,共3页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为例,讨论了制样工艺及测试中的各种因素对塑料性能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样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在制样过程中需考虑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减小和避免试样内部缺陷的产生,从而减小或避...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为例,讨论了制样工艺及测试中的各种因素对塑料性能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样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在制样过程中需考虑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减小和避免试样内部缺陷的产生,从而减小或避免制样工艺对塑料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冲击强度测试中,制备样品缺口的刀具速度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测试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时,口模直径、温度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在测试中需注意这些影响因素,可减小和避免其对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制样工艺 测试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增强的新型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亚伟 牛慧 +1 位作者 王宁 董金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8-753,共6页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反应,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纳米MM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PP)(EPR&MMT@PP)树脂。考察了EPR&MMT@PP树...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反应,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纳米MM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PP)(EPR&MMT@PP)树脂。考察了EPR&MMT@PP树脂的相形态、熔融/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MT在聚合过程中片层得到剥离,MMT的引入稳定了乙丙橡胶(EPR)的分散微区尺度;纳米MMT对EPR&MMT@PP树脂显示出结晶成核能力和有效的纳米效应,与普通抗冲共聚合金(EPR@PP)树脂相比,EPR&MMT@PP树脂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提高;纳米MMT进一步促进了EPR&MMT@PP树脂中EPR组分对PP基体的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蒙脱土 纳米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 乙丙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多相共聚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宁英男 杜威 +1 位作者 姜涛 王登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2-1026,1037,共6页
丙烯多相共聚技术是改进聚丙烯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近年来丙烯多相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采用原位技术制备丙烯多相共聚物的主要生产工艺;指出将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有效结合制备丙烯多相共聚物是未来的研究... 丙烯多相共聚技术是改进聚丙烯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近年来丙烯多相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采用原位技术制备丙烯多相共聚物的主要生产工艺;指出将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有效结合制备丙烯多相共聚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多相共聚物 催化剂 抗冲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CX9530冲击强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辉 曹建秋 马国玉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0,共4页
通过对抗冲共聚聚丙烯(PP)CX9530与国内外同类树脂进行力学性能比较和微观结构表征,认为CX95300抗冲击性能较差的原因在于PP基体中的橡胶相分散性较差,橡胶相尺寸较大。通过调整PP装置气相反应釜内的乙烯与丙烯摩尔比、停留时间等工艺参... 通过对抗冲共聚聚丙烯(PP)CX9530与国内外同类树脂进行力学性能比较和微观结构表征,认为CX95300抗冲击性能较差的原因在于PP基体中的橡胶相分散性较差,橡胶相尺寸较大。通过调整PP装置气相反应釜内的乙烯与丙烯摩尔比、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在对CX9530刚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将其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由10.2 kJ/m^2提升到13.9 kJ/m^2,低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由6.8 kJ/m^2提升到7.5 kJ/m^2,达到国内外同类树脂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乙烯含量 橡胶相 分散性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含量对抗冲共聚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重 王良诗 +5 位作者 郭梅芳 盛建方 徐焕 宋文波 吴红枚 乔金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41,145,共5页
利用DSC研究了不同结晶速率下四种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Avrami方程和Avrami-Ozawa方程的结合(莫氏法)分析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四种样品的Avrami指数在5~6范围内,说明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 利用DSC研究了不同结晶速率下四种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Avrami方程和Avrami-Ozawa方程的结合(莫氏法)分析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四种样品的Avrami指数在5~6范围内,说明具有不同乙烯含量的四种样品中的PP的结晶方式并不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而变化.F(T)的值随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加,a的值也有相似的变化,但变化不大,表明冷却速率越快,在单位时间内的结晶度越大,结晶方式并无多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塑料性能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樊洁 吴宇 +2 位作者 王卓妮 周超英 邵月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0期48-50,共3页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为例,讨论了制样工艺及测试中的各种因素对塑料性能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样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在制样过程中需考虑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减小和避免试样内部缺陷的产生,从而减...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为例,讨论了制样工艺及测试中的各种因素对塑料性能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样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在制样过程中需考虑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减小和避免试样内部缺陷的产生,从而减小或避免制样工艺对塑料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在冲击强度测试中,制备样品缺口的刀具速度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测试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时,口模直径、温度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在测试中需注意这些影响因素,可减小和避免其对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抗冲共聚聚丙烯 制样工艺 测试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纤维/IP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及界面改进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连云 谭洪生 杨彦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3,共4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椰壳纤维/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界面改进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斯函数模型拟合椰壳纤维/IP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其数学表达式,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得到各料的韧性...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椰壳纤维/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界面改进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斯函数模型拟合椰壳纤维/IP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其数学表达式,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得到各料的韧性模量。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相容剂改性的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均明显高于钛酸酯偶联剂的。而钛酸酯改性的复合材料又明显高于未界面改性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MAH-g-PP改性的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明显好于钛酸酯的,这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纤维 抗冲共聚聚丙烯 应力-应变 曲线拟合 断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增强的新型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宁 牛慧 +1 位作者 秦亚伟 董金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5-999,共5页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聚合和乙烯-丙烯共聚合,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以聚丙烯(PP)抗冲共聚物为基体的MWCN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釜内合金新型树脂(EPR&am... 采用具有可控颗粒形态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连续的丙烯聚合和乙烯-丙烯共聚合,以聚合反应参数调控树脂组成,制备了以聚丙烯(PP)抗冲共聚物为基体的MWCNT增强的三元抗冲共聚聚丙烯釜内合金新型树脂(EPR&MWCNT@PP),考察了EPR&MWCNT@PP树脂的颗粒形态、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和MWCNT的分散状态、树脂的熔融与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EPR&MWCNT@PP树脂具有良好的颗粒形态,粒子间无粘连且表面光滑;MWCNT均匀分散于PP基体中,EPR微区尺寸在500 nm以下;EPR&MWCNT@PP树脂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160℃以上),且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达800%以上)和缺口冲击强度(常温下达35.0 kJ/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组成及其结晶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红伟 刘宣伯 +1 位作者 郭梅芳 宋文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二甲苯可溶物分析仪和分析型升温淋洗分级仪表征了两种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相近、二甲苯可溶物中乙烯含量不同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PC)。利用溶解沉淀法分离出两种IPC试样的室温可溶物,得到了两个室温不溶物。采用非等温结晶和等温结晶... 采用二甲苯可溶物分析仪和分析型升温淋洗分级仪表征了两种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相近、二甲苯可溶物中乙烯含量不同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PC)。利用溶解沉淀法分离出两种IPC试样的室温可溶物,得到了两个室温不溶物。采用非等温结晶和等温结晶方法研究了两种IPC原样及室温不溶物的结晶行为。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方法研究了两种IPC原样及室温不溶物的片晶厚度和长周期。结果表明:在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相近的前提下,二甲苯可溶物对不溶物结晶行为的影响与二甲苯可溶物中的乙烯含量有关。在二甲苯可溶物中乙烯含量较低的试样中,不溶物的结晶受可溶物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化学组成 结晶行为 升温淋洗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一步法制备新型聚丙烯抗冲共聚树脂 被引量:8
20
作者 牛慧 董诚 董金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5-1122,共8页
基于具有"反应器颗粒技术"特征的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以烷基铝和甲基铝氧烷组成复合助催化剂,一步法实现了新型聚丙烯抗冲共聚(hiPP)树脂的制备。两种催化剂在不同聚合反应阶段的活性控制可通过选用三乙基铝为Zie... 基于具有"反应器颗粒技术"特征的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以烷基铝和甲基铝氧烷组成复合助催化剂,一步法实现了新型聚丙烯抗冲共聚(hiPP)树脂的制备。两种催化剂在不同聚合反应阶段的活性控制可通过选用三乙基铝为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助催化剂或在聚合反应初期引入少量对甲基苯乙烯而实现,两种方法都可使茂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在丙烯均聚阶段暂时休眠,而在乙烯/丙烯共聚阶段恢复活性。新型hiPP树脂中的等规聚丙烯基体选择性地由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生成;而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则同时来自两种催化剂,其相对含量由两种催化剂在此聚合阶段的活性决定。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结合,可提高EPR微观结构的可控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hiPP树脂的刚韧平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 复合催化剂 聚丙烯抗冲共聚树脂 微观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