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变幅对40CrNi4Mo1V钢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段汇川 黄建文 +5 位作者 刘艳 王兴茂 蔡波 周红凯 岑一鸣 孙远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700℃下对40CrNi4Mo1V钢进行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变幅对疲劳行为及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用体视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别表征了低周疲劳后的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700℃下40CrNi4Mo1V钢在应变... 700℃下对40CrNi4Mo1V钢进行应变控制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应变幅对疲劳行为及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用体视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别表征了低周疲劳后的宏观断口及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700℃下40CrNi4Mo1V钢在应变幅为0.35%~0.85%时均出现了循环软化,低周疲劳寿命随应变幅的增大而减小,但应变幅为0.7%~0.85%时疲劳寿命相近,40CrNi4Mo1V钢应变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符合Manson-Coffin方程。在高应变幅下40CrNi4Mo1V钢的疲劳抗力较好,这与应变导致的晶粒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Ni4Mo1V钢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 应变幅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对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洪良 赵兵 +2 位作者 项平 田海 贾良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09,共7页
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是摩擦阻尼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通过滞回试验,研究了螺栓与孔壁承压和未承压接触对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滑移机理。基于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螺栓预紧力与保证荷载比值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是摩擦阻尼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通过滞回试验,研究了螺栓与孔壁承压和未承压接触对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滑移机理。基于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螺栓预紧力与保证荷载比值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时,摩擦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及超低周疲劳性能较差,稳定滑动摩擦力退化率的平均值为41.8%;采取措施限制摩擦阻尼器盖板与摩擦板之间的滑移,可避免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大幅提升滞回性能和超低周疲劳性能,稳定滑动摩擦力退化率的平均值降低至18.6%。为提高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免螺栓与孔壁承压接触;若无法完全避免,建议将螺栓预紧力控制在其保证荷载的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尼器 滞回试验 螺栓承压接触 滞回性能 超低周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大气腐蚀影响的钢结构剩余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岳林 冉翠玲 +2 位作者 王伟 顾跃跃 方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6-737,共12页
对考虑大气腐蚀影响的钢结构剩余抗震性能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探讨了钢在大气环境下腐蚀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次从材料、构件、结构体系3个层次梳理了腐蚀对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详... 对考虑大气腐蚀影响的钢结构剩余抗震性能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探讨了钢在大气环境下腐蚀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次从材料、构件、结构体系3个层次梳理了腐蚀对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详细评述。该领域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应包括腐蚀预测新方法、考虑蚀坑分布随机性的建模方法、焊缝腐蚀与焊缝超低周疲劳的交叉学科研究、适合腐蚀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高效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腐蚀疲劳 焊缝腐蚀 超低周疲劳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后浇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俊 康爽 +4 位作者 单英杰 周泉 何勇 龚永智 章建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6-298,共13页
在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将UHPC运用到装配式节点后浇段、钢筋上下短接的连接方式。为探究该连接方式下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1个柱节点、1个墙梁节点、2个柱基结点(1个UHPC连接、1个普通混凝土连接)的低周反复试验。在试验... 在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将UHPC运用到装配式节点后浇段、钢筋上下短接的连接方式。为探究该连接方式下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1个柱节点、1个墙梁节点、2个柱基结点(1个UHPC连接、1个普通混凝土连接)的低周反复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探究钢筋搭接长度对于试件承载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梁柱节点试件破坏形式表现为梁底混凝土压碎、梁柱交接处裂缝过宽。使用此种连接方式整体耗能能力较好,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强锚固”的要求。梁墙节点试件发生黏结滑移破坏,梁端耗能能力较差,此种连接方式在墙梁节点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UHPC装配式柱基结点正、负向峰值荷载分别较现浇结点提高近26.5%、15.6%,刚度高于普通混凝土柱基结点,且能减少节点区配箍率,改善节点区域箍筋密集问题。UHPC连接装配式柱基结点和普通混凝土柱基结点的延性系数均在4以上,相差不大。在试验基础上,通过ABAQUS模拟UHPC装配式柱基节点发现,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当试件钢筋搭接长度超过14d,试件的承载力不再随搭接长度改变。综上所述,此种连接方式可大幅缩短钢筋锚固长度,凭借UHPC超强的力学性能使得其抗震性能基本等同现浇,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节点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震性 低周反复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钢塔地震损伤特性及输入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郏洲 谢旭 +1 位作者 王天佳 成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7-827,共11页
以主跨为165 m的独塔钢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细化钢塔计算模型.选取经峰值加速度调整后的历史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分析顺桥向弹塑性时程反应,研究钢塔的钢板局部失稳以及超低周疲劳开裂特性,讨论纤维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沿高... 以主跨为165 m的独塔钢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细化钢塔计算模型.选取经峰值加速度调整后的历史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分析顺桥向弹塑性时程反应,研究钢塔的钢板局部失稳以及超低周疲劳开裂特性,讨论纤维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沿高度方向加载的Pushover法能够预测钢塔顺桥向地震塑性发展的顺序和位置;纤维模型能够获得钢塔的弹塑性地震位移反应以及地震损伤位置,不能精确评价结构残余变形与损伤程度;输入地震动的峰值地面速度(PGV)/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值是影响结构地震损伤程度的指标;当PGA相同时,PGV/PGA值越大的地震动引起的钢塔地震损伤越显著,钢塔斜拉桥抗震性能验算应选用PGV/PGA值大的地震动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塔 地震损伤 近断层地震动 钢板局部失稳 超低周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海工钢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与预测
6
作者 刘焕才 刘亚平 +3 位作者 杜君峰 王春光 王昌梓 何文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9,共10页
基于微观断裂机理的循环孔洞扩张模型是一种进行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预测的有效方法。在该方法中,孔洞扩张指数与损伤退化参数是控制裂纹扩展进程的重要参数。受生产工艺的影响,不同批次钢材的孔洞扩张指数与损伤退化参数往往存在较大... 基于微观断裂机理的循环孔洞扩张模型是一种进行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预测的有效方法。在该方法中,孔洞扩张指数与损伤退化参数是控制裂纹扩展进程的重要参数。受生产工艺的影响,不同批次钢材的孔洞扩张指数与损伤退化参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对结构的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存在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光滑圆棒、平滑槽口圆棒及缺口试样开展试验,进行钢材超低周疲劳特性研究,探索试样开裂机制和损伤演化规律;其次,编写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VUSDFLD程序,结合圆棒试验结果进行有限元分析,校准孔洞扩张指数及损伤退化参数;最后,基于前述理论和程序,开展缺口试样超低周疲劳断裂研究,分析裂纹萌生及裂纹扩展速率,并就试样的超低周疲劳断裂寿命展开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超低周疲劳断裂进程与试验结果比对良好,适用于超低周疲劳断裂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周疲劳断裂 循环孔洞扩张模型 参数校准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选区激光熔化TC4动载性能及各向异性的影响
7
作者 窦振 张安峰 +3 位作者 王豫跃 黄胜 吴梦杰 王普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TC4合金断裂韧性较差,低周疲劳性能较低,各向异性明显。采用循环退火(700~950℃)和固溶时效相结合的方法对TC4成形件进行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低周疲劳试验机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对SLM TC4成形件显...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TC4合金断裂韧性较差,低周疲劳性能较低,各向异性明显。采用循环退火(700~950℃)和固溶时效相结合的方法对TC4成形件进行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低周疲劳试验机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对SLM TC4成形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LM TC4微观组织由马氏体α′和马氏体α″组成,断裂韧性值为36.4 MPa·m0.5,断裂韧性各向异性达25.7%;热处理后部分板条α相分解,产生等轴α相和二次α相;经过700~950℃循环5次后固溶+550℃时效后SLM TC4的断裂韧性值为96.0 MPa·m0.5,断裂韧性的各向异性为1.4%。通过比较热处理样件和锻件低周疲劳性能得出结论,当应变幅≥0.9%时,热处理件低周疲劳性能高于锻件;当应变幅≤1%时,920℃循环退火+550℃固溶时效的低周疲劳性能高于920℃循环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SLM) TC4合金 热处理 断裂韧性 低周疲劳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1
8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低周疲劳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乃龙 吴穹 +1 位作者 王炜哲 张军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0-594,共5页
为了评估国产某百万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强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了相应的热力边界条件,分析了转子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及特征点的等效应变变化过... 为了评估国产某百万级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强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载了相应的热力边界条件,分析了转子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及特征点的等效应变变化过程,并采用Mansoncoffin公式预测转子在冷态启停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损伤.结果表明:在转子启动初期,凝结换热所导致的转子表面与转子中心的温差较大;在转子启动初期,转子受热不均匀所引起的热应力较大,在转子启动后期,其应力降至较低水平;高压转子在平衡活塞圆弧段产生的低周疲劳损伤最大,但其值仅为1.692×10-4,在所设计的使用条件(30a启停360次)下不会出现低周疲劳失效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高压转子 低周疲劳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超高强度钢疲劳裂纹表面长度与内部长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苗苗 曾燕屏 +1 位作者 王习术 谢锡善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测的方法,跟踪观察了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超高强度钢中AlN夹杂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微观行为,得到了材料疲劳裂纹表面长度与内部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材料或者结构疲劳裂纹表面长度计算其内部长度,并...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测的方法,跟踪观察了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超高强度钢中AlN夹杂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微观行为,得到了材料疲劳裂纹表面长度与内部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材料或者结构疲劳裂纹表面长度计算其内部长度,并估算其剩余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低周疲劳 夹杂物 裂纹萌生与扩展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对18%Ni型超高强度钢低周疲劳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欣 江志华 +1 位作者 曾候祥 汤智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2,共5页
对C250型18%Ni超高强度钢(C250钢)进行铸钢丸一次喷丸(单喷)和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双喷),研究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喷后C250钢低周疲劳寿命提高了接近2.5倍,而双喷后试样疲劳寿命提高3倍.... 对C250型18%Ni超高强度钢(C250钢)进行铸钢丸一次喷丸(单喷)和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双喷),研究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喷后C250钢低周疲劳寿命提高了接近2.5倍,而双喷后试样疲劳寿命提高3倍.喷丸表面的亚晶粒细化是提高低周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二次喷丸带来的平滑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低周疲劳性能.平滑化效果减小了表面应力集中程度,使经过双喷后试样疲劳断口为单源疲劳断口,而未喷丸试样和单喷试样的低周疲劳断口呈现多源疲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18%Ni型超高强度钢 低周疲劳 亚晶粒细化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用极低屈服点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凤明 温东辉 李自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8-31,共4页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及轧制丁艺,制备出屈服强度100MPa级的极低屈服点钢,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作用,同时对其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其综合力学性能满足抗震用钢的要求。
关键词 极低屈服点钢 建筑抗震 消能抗震 高应变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政军 赵福东 +1 位作者 苏允海 霍天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90,503,共6页
为了研究外加磁场对焊接接头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在对5 mm厚的AZ31镁合金板进行钨极氩弧焊过程中,外加纵向交流变频磁场.对不同磁场参数下镁合金焊接接头进行应变控制疲劳实验,采用光学金相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断口进... 为了研究外加磁场对焊接接头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在对5 mm厚的AZ31镁合金板进行钨极氩弧焊过程中,外加纵向交流变频磁场.对不同磁场参数下镁合金焊接接头进行应变控制疲劳实验,采用光学金相和扫描电镜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断口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电流为2 A,频率为20 Hz时,焊缝的疲劳性能达到最佳值.合适的外加纵向磁场可以促使电弧旋转对熔池进行搅拌,改变晶粒结晶过程,使焊缝中晶粒组织得到细化,进而使焊缝的疲劳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焊 纵向磁场 电磁搅拌 镁合金 焊接接头 低周疲劳 显微组织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144,共5页
以往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验算评估方法,而这种方法很难有效把握设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于是提出了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累积耗能参数推导了地震下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累积耗能的关系方程,并以Park... 以往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验算评估方法,而这种方法很难有效把握设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于是提出了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累积耗能参数推导了地震下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累积耗能的关系方程,并以Park-Ang双参数损伤准则为基础建立了结构层间损伤计算公式,将结构最薄弱楼层的预期损伤性能目标作为设计起点进行抗震设计,反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为满足小震下的使用要求,将小震不坏的承载力控制引入设计程序,并与中震、大震下的损伤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多性能水准的设计思想。最后通过算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使用程序,并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指数 性能目标 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 等延性弹塑性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钢材及其焊缝循环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元清 关阳 +3 位作者 刘明 卜宜都 刘希月 顾浩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8,共8页
为研究钢结构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问题,探究钢材的循环本构关系,使用普通钢Q235B和Q345B共18个标准圆棒试件,采用等幅循环加载,研究试件滞回性能、破坏形态和损伤退化特性,在Chaboche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滞回曲线,标定了Q235B和Q345... 为研究钢结构的超低周疲劳断裂问题,探究钢材的循环本构关系,使用普通钢Q235B和Q345B共18个标准圆棒试件,采用等幅循环加载,研究试件滞回性能、破坏形态和损伤退化特性,在Chaboche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滞回曲线,标定了Q235B和Q345B钢材本构模型的参数,并利用ABAQUS对实验结果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混合强化材料实验研究表明,Q345B钢材及其焊缝在低周往复加载时的耗能能力要高于Q235B钢材及其焊缝,采用Chaboche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钢材的循环滞回特性,有限元与实验结果比对较吻合,为预测钢材循环往复韧性断裂提供了可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周疲劳断裂 Q235B和Q345B 等幅循环 Chaboche钢材塑性本构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D钢材十字形焊接接头高温后的断裂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学伟 张潇舸 +2 位作者 魏晨晨 赵军 葛建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Q690D高强度钢材及焊缝连接件在常温和高温后的断裂性能,选取代表实际梁柱节点局部焊接构造的十字形焊接节点试样,完成了常温和一系列高温后Q690D钢材和ER80-G焊缝金属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了钢材和焊缝金属在不同高温后的弹性模... 为研究Q690D高强度钢材及焊缝连接件在常温和高温后的断裂性能,选取代表实际梁柱节点局部焊接构造的十字形焊接节点试样,完成了常温和一系列高温后Q690D钢材和ER80-G焊缝金属的单轴拉伸试验,得到了钢材和焊缝金属在不同高温后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延伸率。开展了常温和高温后十字形焊接接头的单调拉伸试验和超低周循环试验,研究了Q690D高强度焊接接头的断裂机理,探讨了过火温度、加载制度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材和焊接接头的过火温度高于600℃时,钢材和十字形焊接接头的强度降低,其变形能力开始增大;800℃高温后Q690D钢材的强度降低,但ER80-G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导致焊接接头经受800℃高温后,在单调荷载作用下,其断裂破坏未发生在焊缝处,而发生在母材位置;循环荷载作用下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都低于单调荷载的情况;试验得到钢材、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发展考虑火灾后效应的断裂分析模型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D钢材 高温 试验研究 断裂破坏 焊接节点 超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GM断裂预测模型的梁柱焊接节点的超低周疲劳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玉萍 任晓芸 李万润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142,共8页
钢框架梁柱节点在罕遇或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由于地震幅循环次数少而容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而空穴循环增长模型(CVGM)从初始裂纹与裂纹扩展两阶段评估梁柱焊接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断裂的性能.利用CVGM理论分析超低周疲劳断裂机理与CVGM疲劳... 钢框架梁柱节点在罕遇或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由于地震幅循环次数少而容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而空穴循环增长模型(CVGM)从初始裂纹与裂纹扩展两阶段评估梁柱焊接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断裂的性能.利用CVGM理论分析超低周疲劳断裂机理与CVGM疲劳模型的参数,然后编写CVGM断裂预测模型的FORTRAN程序,基于该程序计算梁柱焊接节点有限元模型在恒幅与变幅位移荷载作用下的断裂指数FI_c,进而评估不同加载机制下焊接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负载下梁柱焊接节点的焊趾与焊接工艺孔处应力高度集中并最先起裂,随着加载的位移幅的增大,FI_c逐渐增大,疲劳循环次数随之降低,表明CVGM模型预测超低周疲劳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焊接节点 超低周疲劳 CVGM断裂预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板式支座锚栓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龙 李海旺 +2 位作者 宋夏芸 王兴宇 李艳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996-10002,共7页
为研究螺栓球节点橡胶板式支座中锚栓在灾难地震中受弯剪发生超低周疲劳的断裂问题,依据现行规范设计了橡胶板式支座模型,采用双向加载法对其进行了大位移超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四根锚栓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形态。并从宏、微观角度对锚栓... 为研究螺栓球节点橡胶板式支座中锚栓在灾难地震中受弯剪发生超低周疲劳的断裂问题,依据现行规范设计了橡胶板式支座模型,采用双向加载法对其进行了大位移超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四根锚栓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形态。并从宏、微观角度对锚栓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下,锚栓发生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较突然性断裂,为超低周破坏形态,其断口存在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且不同位置锚栓的受力方向和裂纹起裂时间、扩展速率均不同;同一锚栓断口上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特征并存,但总体表现为偏脆性断裂。可见,不同位置锚栓对裂纹扩展主要应力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网格结构 橡胶板式支座 灾难地震 超低周疲劳 锚栓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区建筑用钢的韧性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龚士弘 盛光敏 《工程抗震》 2004年第3期41-47,共7页
根据地震区建筑用钢在交变地震载荷下的服役条件及其失效模式的特点 ,分析了钢的韧性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外有关动态及国内现状 。
关键词 地震载荷 建筑物 抗震性能 钢筋 高层建筑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蠕变对低周疲劳应变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华锋 王炜哲 +2 位作者 蒋浦宁 刘应征 陈汉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5-719,共5页
对某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多次启停和间隔分段稳态高温运行下的低周疲劳应变进行了全时域连续有限元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蠕变条件下低周疲劳应变的变化量级和变化图谱.结果表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消耗需进行全时域连续计算... 对某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多次启停和间隔分段稳态高温运行下的低周疲劳应变进行了全时域连续有限元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蠕变条件下低周疲劳应变的变化量级和变化图谱.结果表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消耗需进行全时域连续计算,不能采用一次启停数据乘以启停次数的简单算法;蠕变对低周疲劳产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但影响程度随时间逐步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转子 蠕变 低周疲劳 寿命 全时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