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淑芳 王会锋 +6 位作者 郝学飞 胡永建 李圆圆 马风莲 冯书惠 杨亚琴 于永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数据自动解析软件AntDAS-LCHRMS分析了4种不同干燥处理(冻干、热泵烘干、电热烘干、晒干)杜仲叶样本中的化合物。杜仲叶样本数据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数据自动解析软件AntDAS-LCHRMS分析了4种不同干燥处理(冻干、热泵烘干、电热烘干、晒干)杜仲叶样本中的化合物。杜仲叶样本数据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经AntDAS-LCHRMS软件解析,共鉴定出71种差异性化合物,经标准品验证确定40种化合物,包括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核苷类、维生素类等9类物质。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识别并验证的化合物有车叶草苷、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等25种化合物。层次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均显示,相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各自聚成一类,不同处理的杜仲叶样本可明显区分。热图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样本中差异性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晒干处理样本中苯丙氨酸及色氨酸等氨基酸类物质的水平较高;冻干及热泵烘干处理样本中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糖类等含量较高;电热烘干样本中核苷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在冻干、热泵烘干及晒干样本中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不同干燥处理杜仲叶的成分分析、品质评价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复杂药用植物体系的化学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代谢组学 化学计量学 AntDAS-LCHRMS软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 干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裸花紫珠颗粒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梅红 周朝忠 +5 位作者 晏发 旷春兰 张光磊 王翠 刘厚权 康兴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43-148,共6页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方法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裸花紫珠颗粒治疗咽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鉴定裸花紫珠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将...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方法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裸花紫珠颗粒治疗咽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鉴定裸花紫珠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将已定性化合物录入TCMSP、HERB、Swiss Target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以“咽炎”为检索词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等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应靶点。裸花紫珠颗粒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进而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结果裸花紫珠颗粒共鉴定出18种主要化学成分。数据库筛选出155个化学成分相应靶点,2319个咽炎相应靶点,取交集得76个相应靶点,根据网络拓扑参数判断关键靶点38个。关键靶点涉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269个(P<0.01),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16条信号通路。结论裸花紫珠颗粒中的化合物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咽炎,其分子机制与Akt1、TNF、TP53、IL-6和VEGFA等靶点及芹菜素、木犀草素、咖啡酸等成分相关,涉及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通路、核因子κB(NF-κB)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癌症通路及多糖蛋白和凋亡等信号通路。为后续多靶点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相关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轨道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裸花紫珠颗粒 咽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不同足火方式对绿茶中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仕敏 江用文 +2 位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李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4-51,共8页
探索不同足火方式(远红外足火、微波足火、提香机足火、理条足火、六角辉锅足火)对绿茶色泽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叶中叶绿素组分及其降解衍生物方法,可在20 min内检... 探索不同足火方式(远红外足火、微波足火、提香机足火、理条足火、六角辉锅足火)对绿茶色泽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叶中叶绿素组分及其降解衍生物方法,可在20 min内检测19种叶绿素及降解组分,并较好分离6对差向异构体,且预处理简单。将该方法用于5种不同足火方式所制绿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组分的检测分析,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足火方式对绿茶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足火所制绿茶色泽感官品质和色泽属性均优于其他足火方式。微波足火所制得绿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等含量最高,而降解产物焦脱镁叶绿酸a、焦脱镁叶绿酸b、焦脱镁叶绿素a、焦脱镁叶绿素b含量最低,表明微波足火过程中绿茶发生异构化、脱镁降解反应、脱羧甲基化反应的程度均低于其他足火方式,故微波足火更有利绿茶中叶绿素的保留。本研究可为绿茶品质提升和定向化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足火方式 叶绿素 降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钟秋生 彭佳堃 +5 位作者 戴伟东 林智 吕海鹏 陈泉宾 李鑫磊 陈常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8-282,共15页
为探明不同烘焙处理条件对岩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以肉桂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ougui)岩茶毛茶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烘焙温度(低火:100℃、中火:120℃、高火:140℃)与烘焙时间(2、4、6、8、10 h),采用基于超高效液... 为探明不同烘焙处理条件对岩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以肉桂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ougui)岩茶毛茶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烘焙温度(低火:100℃、中火:120℃、高火:140℃)与烘焙时间(2、4、6、8、10 h),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品质进行鉴定。本研究共鉴定出144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N-ethyl-2-pyrrolidinone-substituted flavan-3-ols,EPSF)类、香气糖苷类、黄酮糖苷类及脂质类等11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84种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绝大部分为氨基酸类物质,以及大部分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生物碱类(5’-甲硫腺苷、磷酸腺苷等)、酚酸类(异绿原酸、小木麻黄素、茶没食子素等)及大部分黄酮糖苷类等化合物在温度达到120℃(中火)后随着焙火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而大部分脂质类(甘油单酯(18:3)、溶血磷脂酰胆碱(18:3)、棕榈酸等)、小部分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杨梅素、山柰苷、槲皮素等)、部分有机酸类物质(焦谷氨酸、5-羟甲基-2-糠醛)等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绝大部分EPSF类化合物含量随着焙火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增加,但在温度达到140℃(高火)后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降低。感官审评鉴定表明,低温长时(100℃、8~10 h)或中温短时(120℃、2~4 h)烘焙有利于肉桂岩茶品质的提升。本研究采用UPLC-Q-Exactive/MS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阐明了肉桂岩茶在不同烘焙条件下样品化学物质的差异,为武夷岩茶品质研究及焙火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烘焙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在食品药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雯雯 胡光辉 +1 位作者 勾新磊 刘伟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289-4294,共6页
食品药品基质复杂,食药安全分析需要更加准确可靠和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和技术。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出现,使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分析速度更快,适用于各种基质的食品药品的安全... 食品药品基质复杂,食药安全分析需要更加准确可靠和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和技术。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出现,使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分析速度更快,适用于各种基质的食品药品的安全分析。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特点,根据样品的基质进行分类,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食品 药品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鉴别掺假蜂蜜 被引量:7
6
作者 谢博 傅红 杨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1,共8页
为对掺假蜂蜜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4种未掺假蜂蜜及2种掺假蜂蜜中肽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探讨未掺假蜂蜜和掺假蜂蜜多肽的差异。以20%的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蜂... 为对掺假蜂蜜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4种未掺假蜂蜜及2种掺假蜂蜜中肽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探讨未掺假蜂蜜和掺假蜂蜜多肽的差异。以20%的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蜂蜜蛋白,所得蜂蜜蛋白以胰蛋白酶酶解,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酶解肽段。采用0.1%甲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高分辨质谱(Q-Exactive)的Full MS/ddMS2模式对胰蛋白酶酶解后的蜂蜜多肽进行鉴定,MaxQuant软件分析质谱结果,分析所得肽段在Uniprot上进行Blast序列对比。结果显示,4种未掺假蜂蜜中均存在来自蜂王浆主要蛋白(MRJPs)的多肽,2种掺假蜂蜜中未检测出MRJPs,且4种未掺假蜂蜜中所鉴定出的多肽80%以上来自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Apis cerana、Apis mellifera)。通过比对6种蜂蜜酶解肽段序列发现,肽段EYILVLSNK在4种未掺假蜂蜜中均有检测到,在2种掺假蜂蜜中未检出。因此,来自于Apis mellifera的MRJP1酶解产生的肽段EYILVLSNK或可作为辨别真伪蜂蜜的潜在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掺假蜂蜜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MS/MS的藜麦皂苷提取物及入血成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宏 胡菊丽 +4 位作者 吴定涛 王诗洁 蒋红 邹亮 胡一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6-308,共13页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联用质谱(UPLC-Q-Exactive-MS/MS)对藜麦皂苷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甲酸水...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联用质谱(UPLC-Q-Exactive-MS/MS)对藜麦皂苷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甲酸水-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分析时间35 min,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源,Full ms/dd-ms^(2)模式检测。结果显示方法的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和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在藜麦皂苷提取物中共鉴定到15种皂苷,按苷元构型分为齐墩果酸型皂苷3种,常春藤型皂苷5种,商陆酸型皂苷6种,Serjanic acid型皂苷1种。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以175.5 mg·kg^(-1)灌胃给予藜麦皂苷提取物,于给药后0、0.5、1、2、4 h下,眼眶取血,大鼠血浆以盐酸丁螺环酮为内标,用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分析。结果显示在入血成分中共检测到6种原型皂苷以及微量水解后的常春藤皂苷元和Serjanic acid苷元。通过对提取物组成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共鉴定出藜麦皂苷中15个皂苷类化合物及裂解规律,发现了大鼠血浆入血成分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初步阐明了藜麦三萜皂苷的化学组成以及体内代谢特征,为藜麦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联用质谱 藜麦 皂苷提取物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Orbitrap-MS法快速分析鉴定紫芝醇溶性成分
8
作者 崩淑娟 李思雨 +4 位作者 张静 罗文慧 韩海伦 熊清平 彭灿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4-100,共7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对紫芝的醇溶性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并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μm,150 mm×2.1 mm),以A(0.1%甲酸水)—B(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对紫芝的醇溶性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并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μm,150 mm×2.1 mm),以A(0.1%甲酸水)—B(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0.2 mL/min,进样容积为3μL。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紫芝醇溶性的质谱数据,根据一级质谱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结合文献分析紫芝的醇溶性成分。结果通过Compound Discover 3.3软件、文献参考和人工校对的方法对紫芝醇提物共初步鉴定了16种成分。其中12种三萜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完整、便捷,可为紫芝的药效物质基础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紫芝成分鉴定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醇溶性成分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散固相微萃取/UHPLC-Q-Orbitrap HRMS测定运动营养食品中27种氨基酸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嘉乐 陈扬 +2 位作者 党华 姚晓庆 黄嘉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基于磁性分散固相微萃取净化,建立了测定运动营养食品中27种氨基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在20 min内实现了对27种目标物的测定。样品经涡旋振荡,超... 基于磁性分散固相微萃取净化,建立了测定运动营养食品中27种氨基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在20 min内实现了对27种目标物的测定。样品经涡旋振荡,超声提取,磁性氧化石墨烯分散固相微萃取净化,采用Thermo Accucore HILIC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含5.0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乙腈(含5.0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7种目标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10~0.25 mg/kg,平均回收率为70.0%~93.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10%,日间RSD(n=5)为1.4%~5.2%。该方法高效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运动营养食品中27种氨基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磁性氧化石墨烯 磁性分散固相微萃取 运动营养食品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金淼 解会群 +2 位作者 姚亮 韩岚 彭代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Orbitrap-MS/MS技术的通络益晴方化学成分分析
11
作者 李若晴 刘嘉慧 +5 位作者 陈昶 张盛 陈云娜 陈卫东 王雷 吴培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MS/MS)对通络益晴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初步鉴定。方法使用ZORBAX Eclipse Plus C 18...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MS/MS)对通络益晴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初步鉴定。方法使用ZORBAX Eclipse Plus C 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参考文献,对所得成分进行分析与初步鉴定。结果根据建立的色谱条件,从通络益晴方中初步鉴定出94个化学成分,其中有黄酮类化合物31个、酚酸类化合物1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9个、皂苷类化合物6个、异黄酮类化合物5个、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醛类化合物4个、多肽类化合物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3个、醇类化合物3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8个;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得到8个重复的成分。结论UPLC-Orbitrap-MS/MS技术能快速、初步鉴定出通络益晴方中化学成分,可为通络益晴方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益晴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法的血液中30种芬太尼类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2
作者 郭杰 吕惊晗 +3 位作者 张广华 宋丽娟 石辉丽 毕文姬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同时检测血液中30种芬太尼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甲醇-乙腈溶液提取过膜后,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进行检测...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同时检测血液中30种芬太尼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甲醇-乙腈溶液提取过膜后,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0种芬太尼类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0,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在0.02~0.2ng/mL、0.1~0.5ng/mL;在0.5、2.0、10.0ng/mL 3个添加水平下,30种芬太尼类物质的回收率为80%~120%,基质效应80%~11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6%~9.9%,准确度90%~110%。结论 通过实际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在实际案件处理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在公安机关办案及临床医学滥用药物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 血液 芬太尼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虾酱代谢物组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佳乐 郑兰萍 +4 位作者 刘颖 刘敏 陈亚泉 龙肇 付湘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类代谢物,形成了大量N-脂酰化合物,相对含量高的有肉桂酸、11’-羧基-α-铬醇和β-亮氨酸等,虾酱中还新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6-羟基褪黑素、γ-谷氨酰胺-5-羟基色氨酸等积极神经递质类活性物质;山东虾酱主要有肉桂酸、β-亮氨酸等特征代谢物;广东虾酱主要有12-Hete-T和N-油酰牛磺酸等特征代谢物;河北虾酱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花青素-3-O-(6’-丙酰基阿拉伯糖苷)等特征代谢物。结论:虾酱富含β-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甘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和牛磺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生物活性成分。不同产地虾酱中代谢产物组成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特征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14
作者 孙若璠 高健健 +3 位作者 周丹阳 谭俊峰 林智 戴伟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8,共12页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紧压寿眉白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贮藏年份(2020—2009年)紧压寿眉白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48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12种、二聚...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紧压寿眉白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贮藏年份(2020—2009年)紧压寿眉白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48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12种、二聚儿茶素类12种、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N-ethyl-2-pyrrolidinolsubstituted flavanol,EPSF)类16种、生物碱类17种、氨基酸类11种、黄酮苷元类4种、黄酮糖苷类30种、香气糖苷类4种、酚酸类11种、有机酸类7种、脂类14种、其他类10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热图分析筛选出145种具有显著组间差异的化合物(P<0.05),表明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成分在贮藏后含量呈下降趋势,EPSF类、生物碱类、脂类、黄酮醇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2013年寿眉白茶的EPSF类化合物含量与贮藏时间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2)。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年份白茶中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科学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份白茶 贮藏 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Orbitrap HRMS法测定纺织品中异噻唑啉酮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成云 张伟亚 林君峰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3-47,共5页
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纺织品中5种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HRMS)方法。该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纺织品中的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提取液经浓缩定容后,进行UPLC/Orbitrap ... 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纺织品中5种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HRMS)方法。该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纺织品中的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提取液经浓缩定容后,进行UPLC/Orbitrap HRMS分析。5种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色谱分离在Hypersil GOLD色谱柱完成,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5种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质量准确度误差均小于2×10-6(2mg/kg)。根据提取离子色谱图峰面积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5种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提取离子色谱峰面积均与其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在3个不同的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13%-92.6%,相对标准偏差为4.0%~9.8%。该方法定性可靠,定量准确,检出限低至0.1μg/kg,可完全满足纺织品中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检测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超高效液相色谱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异噻唑啉酮 抗菌剂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中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快速测定——采用UPLC/Orbitrap HRMS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成云 褚乃清 +2 位作者 钟声扬 林君峰 李燕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43-47,共5页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在40℃下超声提取皮革及其制品中的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提取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HRMS)分析,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测定皮革及其制品中5种异噻唑啉酮类防腐...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在40℃下超声提取皮革及其制品中的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提取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HRMS)分析,从而建立了1个快速测定皮革及其制品中5种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含量的UPLC/Orbitrap HRMS方法。5种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的色谱分离在Hypersil GOLD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上完成,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在m/z 100~m/z 500范围内进行一级质谱扫描。利用保留时间和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5种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的质量准确度误差均小于2×10-6;利用提取离子色谱图的峰面积进行定量,外标法定量。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提取离子色谱图的峰面积均与其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信噪比为3(S/N=3)的条件下,5种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的检出限均为0.1μg/kg。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5%~93.5%,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9%~9.9%。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皮革及其制品进行测定,结果在部分样品中检出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皮革 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 超声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LTQ-Orbitrap-MS快速识别驱虫斑鸠菊中多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加利 田婧鋆 +5 位作者 顾娟 孙倩倩 郭晓宇 张伽妹 王春国 刘永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881-887,共7页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总结驱虫斑鸠菊中黄酮类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建立其乙醇...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总结驱虫斑鸠菊中黄酮类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建立其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成分的快速识别方法,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初步鉴定出43种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包括30种黄酮类成分和13种酚酸类成分。结论:有26种化合物是首次在驱虫斑鸠菊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斑鸠菊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 多酚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法的墨染樱花质量评价以及化学成分的鉴定
18
作者 刘朝青 赵晗宇 彭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取干燥墨染樱花瓣,粉碎,过筛,分取0.500 g,加入25 mL 7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用70%甲醇溶液补足重量,摇匀后过0.22μm滤膜,续滤液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10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的指纹图... 取干燥墨染樱花瓣,粉碎,过筛,分取0.500 g,加入25 mL 7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用70%甲醇溶液补足重量,摇匀后过0.22μm滤膜,续滤液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10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法对10批样品质量进行评价。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鉴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比对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筛选出8个共有成分,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2个共有成分绿原酸和芦丁;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说明不同采收期样品质量较稳定;将8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导入SPSS 21.0软件和SIMCA 14.1软件,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均将10批样品分为4类,且分类结果完全一致;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筛选引起质量差异的标志物,共筛选出3个成分;通过质谱库和文献比对,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19个,有机酸类18个,萜类4个,其他类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质量评价 化学成分鉴定 墨染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小麦粉中9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7
19
作者 齐春艳 许秀丽 +2 位作者 国伟 李翔 吴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9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2.0%甲酸-乙腈提取,QuEChERS盐包脱水盐析后,用dSPE净化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在全扫描模式下...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9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2.0%甲酸-乙腈提取,QuEChERS盐包脱水盐析后,用dSPE净化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在全扫描模式下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一级精密质量数,与理论精密质量数相比,相对偏差不大于1.91×10^(-6),可实现精准定性;同时建立了9种真菌毒素的二级质谱数据库,实现对9种真菌毒素的定性筛查及同步定量。9种真菌毒素线性范围为0.25~100μg/L,定量限范围为0.30~3.00μg/kg,在低、中、高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2%~1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2%~4.5%。该方法可作为小麦粉中真菌毒素的高通量筛查和确认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真菌毒素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离子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检测玉米中22种真菌毒素
20
作者 荆辉华 李政 +3 位作者 向俊 邹子爵 王云昊 周颖 《现代食品》 2025年第3期178-184,共7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检测玉米中22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水-甲酸(80∶19∶1)溶液提取玉米中真菌毒素,提取液经改进的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后低温高速离心,过膜后上机分析。以甲醇和5 mmol&#...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检测玉米中22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水-甲酸(80∶19∶1)溶液提取玉米中真菌毒素,提取液经改进的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后低温高速离心,过膜后上机分析。以甲醇和5 mmol·L^(-1)乙酸铵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用C18柱分离,采用平行反应监测模式(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扫描测定,利用空白基质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22种真菌毒素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3~50μg·kg^(-1),定量限为1.0~150μg·kg^(-1)。在低、中、高3个梯度的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分别为72.8%~113.5%,相对标准偏差为1.5%~9.6%。采用该方法测定质控样品,测定值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验证的方法成功用于30份玉米的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适用于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 玉米 快速测定 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