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04
篇文章
<
1
2
…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及控制技术
1
作者
朱志洁
王鹏
+3 位作者
李瑞琪
秦洪岩
史庆稳
陈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1,共9页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底鼓问题,以陕西某矿ZF14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并以此提出底鼓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作面严重底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底鼓问题,以陕西某矿ZF14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并以此提出底鼓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作面严重底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较大,且底板大多为泥岩或底煤较薄的区域;底板滑动面范围内以软弱泥岩为主,底板极限承载力较低,当底板载荷大于底板极限承载力时,底板载荷克服底板滑动面范围内岩层自重所产生的摩阻力及黏聚力,使岩体沿着底板滑动面滑移,造成工作面底鼓;通过分析ZF1409工作面底鼓模型可知:支架载荷在该工作面底鼓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近场关键层破断形成的“悬臂梁”结构造成支架工作阻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工作面发生底鼓。基于此,采用井下区域水力压裂技术处理近场关键层,有助于控制工作面的底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底鼓机制
控制技术
近场关键层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连东辉
袁瑞甫
+3 位作者
崔科飞
马祥
原鹏辉
潘坤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2-421,共10页
综采工作面采煤工作的任务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采空区处理这5个工序。智能化综采面需要各个装备在程序的控制下相互配合自动完成5个工序的任务,对于不同条件的工作面需要设计采煤机动作、支架跟机动作的详细流程。根据目前...
综采工作面采煤工作的任务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采空区处理这5个工序。智能化综采面需要各个装备在程序的控制下相互配合自动完成5个工序的任务,对于不同条件的工作面需要设计采煤机动作、支架跟机动作的详细流程。根据目前综采面智能化装备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煤层条件的4种智能化生产工艺流程。对于近水平且赋存稳定煤层的工作面,设计了14道的采煤机自动化截割工序以及9个步骤的支架自动化跟机作业流程,解决了自动化端头进刀及割三角煤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针对倾斜煤层、大倾角煤层以及特厚急倾斜煤层等复杂条件,分别提出了中部斜切进刀割煤工艺流程、大倾角煤层端部反向进刀单向割煤工艺流程、单摇臂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割煤工艺流程。相关工艺在多个矿井现场应用,大大提高了智能化装备的自动化使用率,取得了较好的减人提效效果,对类似条件的智能化综采面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自动化
生产工序
复杂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逸散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成
刘立仁
+1 位作者
郑磊
吕明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风流分布与煤尘浓度分布的关系。为降低截割湍流风对煤尘横向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通过安装在支架顶梁或前探梁上的喷雾装置在采煤机滚筒与人行道间形成雾幕,削弱截割湍流风的扰动作用,阻隔煤尘颗粒横向扩散,实现对滚筒截割尘源的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割煤状态下滚筒转动产生的截割湍流风使风流向人行道区域发生偏移,当滚筒转速为29.29 r/min、系统风速为1.40 m/s时,其横向偏移分速度可超过0.54 m/s,并使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扩散,出现浓度超过300 mg/m3的煤尘团,尤其是顺风割煤时煤尘横向扩散更为明显,人行道处煤尘浓度达385.12 mg/m^(3)。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降尘率达83.68%,且单个喷洒点的待机能耗低于1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尘治理
多重参考系模型
截割湍流风
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
尘源跟踪
喷雾降尘
M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工作面等采长回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王震
侯惠强
+1 位作者
焦渭涛
杜青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针对倾斜综采工作面倾角、采长频繁变化等问题,以华亭煤矿250107-1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作面实际采长变化对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影响,得出了实现工作面等采长回采的前提条件,即按照工作面回采巷道最大高程差位置处的正倾斜工作面...
针对倾斜综采工作面倾角、采长频繁变化等问题,以华亭煤矿250107-1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作面实际采长变化对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影响,得出了实现工作面等采长回采的前提条件,即按照工作面回采巷道最大高程差位置处的正倾斜工作面长度来设计切眼以及确定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数目。研究了工作面回采巷道高程差、工作面采长、伪斜调整距离Δl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得出了伪斜调整距离与工作面倾角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提出了实现综采面等采长回采的插帮割煤调斜、调正回采工艺,为同类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采长
割煤工艺
工作面调斜
回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大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伟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9-383,共5页
补连塔煤矿煤层厚、埋藏浅、层间距较小,上覆集中煤柱对综采面开采影响较大。本文以补连塔煤矿22404综采面为例,对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工艺进行研究。本文对综采面过煤柱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及预测预报、综采面支护和工程质量、综采面机...
补连塔煤矿煤层厚、埋藏浅、层间距较小,上覆集中煤柱对综采面开采影响较大。本文以补连塔煤矿22404综采面为例,对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工艺进行研究。本文对综采面过煤柱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及预测预报、综采面支护和工程质量、综采面机电设备维护、综采面防止压架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避免过上覆集中煤柱时出现矿压显现强烈导致支架压死、冒顶、顺槽片帮、锚杆或锚索飞溅伤人等事故。本文对22404综采面过上覆采空区集中煤柱情况进行研究,对以后类似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
集中煤柱
冒顶
压死
片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树梁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厚变异区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研究
6
作者
李海波
张建
+2 位作者
宋一飞
邹凌雲
王承乾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8,共10页
在厚煤层开采中,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对于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提高矿井采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内蒙古红树梁煤矿61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工作面煤层分叉区、合并区的下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应大于9.95 m。...
在厚煤层开采中,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对于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提高矿井采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内蒙古红树梁煤矿61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工作面煤层分叉区、合并区的下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应大于9.95 m。确立了6种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的数值模拟方案,分析了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运输巷道在煤层分叉区、合并区的变形特征以及区段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得出巷道围岩变形量随着区段煤柱宽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区段煤柱宽度超过10 m后,继续增大虽然能继续降低巷道变形量,但效果有限。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当煤柱留设宽度大于10 m后,煤柱能保持其稳定性,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应为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区段煤柱
煤层分叉区
煤层合并区
红树梁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7
作者
阚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裂隙进行观测,结果显示50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隙,其余区域裂隙不发育,表明顶板整体完整性良好,具备实施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结合上述观测结果,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布置7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3根锚索,配合M3型钢带;左帮布置4根全螺纹锚杆;右帮采用4根玻璃钢锚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提升了支护系统强度,满足巷道超前段支护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原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案,超前工作面10 m范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垂直方向最大应力为4.5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5 mm;超前工作面30 m范围,垂直方向最大应力约为5.5 MPa。采用锚杆(索)补强支护后,巷道垂直应力小幅度下降,巷道垂直应力场分布得到优化;在超前工作面10~30 m范围顶板最大下沉量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可满足超前支护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受力稳定,约为81 kN;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41,37 mm,顶板无离层现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
辅助运输巷顶板下沉量
顶板集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与智能化放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4
8
作者
庞义辉
关书方
+2 位作者
姜志刚
白云
李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7,共8页
分析了厚及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放顶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巷道围岩高效支护、工作面超前支护、坚硬特厚顶煤冒放性、液压支架位姿监测及智能化放顶煤5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实际需求。针对综放工作面实现...
分析了厚及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放顶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巷道围岩高效支护、工作面超前支护、坚硬特厚顶煤冒放性、液压支架位姿监测及智能化放顶煤5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实际需求。针对综放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存在的技术难题与工程需求,对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智能化放煤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坚硬特厚煤层顶煤悬臂梁力学模型,研发了提高顶煤冒放性及放出率关键技术,实现了坚硬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研发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可旋转自复位装置,实现了液压支架顶梁根据巷道顶板倾斜角度自动旋转支护,有效提高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对巷道顶底板的适应性;提出了采用巷道支护液压支架替代传统锚网支护结构的思路,具有支护效率高、成本低、节省工作面超前支护等优点;开发了基于立柱与尾梁千斤顶行程的综放液压支架支护姿态监测装置与算法,提高了液压支架支护姿态解算效率与精度;提出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煤量监测装置与煤矸识别装置融合的智能放煤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多夹矸层特厚顶煤智能化放煤技术难题。提出智能地质保障技术、机器视觉精准测量与智能感知技术、综放工作面设备智能精准自适应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数字孪生技术等是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智能化放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张旭辉
麻兵
+2 位作者
杨文娟
董征
李语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小、照明环境复杂多变,采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大雾,导致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细节特征减弱等问题,难以对井下照明区域光照强度过大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
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小、照明环境复杂多变,采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大雾,导致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细节特征减弱等问题,难以对井下照明区域光照强度过大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首先,将视频截取为图像,判断图像是否需要进行光照抑制,将需要进行光照抑制的RGB图像拆分通道,并计算每个通道的光照调节因子,实现图像的整体光照调节;然后,将未进行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和经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进行反射分量提取,即将输入的图像转换为HSV空间图像,使用单尺度Retinex(SSR)算法对V通道图像中的光照分量进行单独处理,将V分量中的入射分量去除,保留反射分量,并对反射分量使用直方图均衡算法实现光照均衡化处理;最后,使用基于引导滤波的暗通道先验算法对经过光照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并使用伽马校正函数重新调节亮度不均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有效抑制了因光照导致整体亮度较高的问题,且由于大雾、粉尘等因素导致图像模糊的部分更加清晰,图像的细节特征更加突出。采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4种评价指标对提出的算法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上较多尺度Retinex(MS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21.87%,-56.06%,153.43%,294.45%,较基于颜色保持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P)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1.18%,-39.56%,33.29%,-4.71%,较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38.06%,-55.27%,462.10%,300.96%,说明提出的算法能更有效地增加图像信息量、抑制光照强度、提升边缘信息及图像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矿井下图像去噪
非均匀光照
高光抑制
亮度均衡
图像去雾
伽马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徐颖
杨敬轩
+3 位作者
傅菊根
黄文尧
杨荣周
王梦想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工程实践表明,顶板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占首要位置,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为了实现煤矿综采面坚硬顶板的安全治理,亟需形成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以有效解决因工作面大空间坚硬顶板垮落而...
工程实践表明,顶板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占首要位置,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为了实现煤矿综采面坚硬顶板的安全治理,亟需形成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以有效解决因工作面大空间坚硬顶板垮落而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基于此,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面向深部矿井坚硬顶板,开展了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威力三级煤矿许用水胶炸药、填塞材料等技术与装备,形成了成熟的深孔爆破工艺,突破了厚硬顶板爆破中煤矿许用炸药威力与安全度的矛盾,解决了超深孔爆破中炸药可靠起爆等技术瓶颈问题;通过构建大空间采场覆岩-支架-围岩系统力学模型,揭示了采场大小周期来压及强矿压作用机理,提出了大空间采场厚硬覆岩多层位精准定位爆破弱化控制原理和基于爆破损伤的综采工作面厚硬顶板深孔爆破参数设计方法,形成了综采工作面厚硬顶板超前深孔卸压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在全国近百个综采面进行工程应用,未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避免了综采面厚硬顶板发生压架、形成飓风、矿震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保障了综采面的安全高效生产,为综采面坚硬顶板远场解危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面厚硬顶板
超深孔预裂爆破
高威力水胶炸药
爆破致裂机理
安全高效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残差优化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补全方法
11
作者
汪卫兵
侯学谦
+3 位作者
赵栓峰
贺海涛
邢志中
路正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完整且密集的煤壁点云数据。受遮挡、视角限制等因素影响,采集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往往不完整且稀疏,影响下游任务,需进行煤壁点云修复和补全。目前缺少针对井下点云补全任务的数据...
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完整且密集的煤壁点云数据。受遮挡、视角限制等因素影响,采集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往往不完整且稀疏,影响下游任务,需进行煤壁点云修复和补全。目前缺少针对井下点云补全任务的数据集和网络模型,现有模型用于煤壁点云补全时存在点云密度分布不均匀、点云特征信息丢失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采用监督学习方式学习点云特征信息,通过最小化密度采样和残差网络迭代优化输出完整点云。采集煤矿井下真实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预处理后筛选可用数据,通过模拟随机空洞制作煤壁点云缺失数据集,并用缺失数据集训练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FoldingNet,TopNet,AtlasNet,PCN,3D-Capsule点云补全网络模型相比,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针对构造的缺失煤壁点云和稀疏煤壁点云补全的倒角距离、地移距离及F1分数均能达到最优水平,整体补全效果最佳;针对实际缺失的煤壁点云,该模型能够实现有效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采工作面
数字化煤层
巷道三维重建
点云修复
点云补全
残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被引量:
14
13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2 位作者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陈书航
王世博
+2 位作者
葛世荣
王赟
马广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7,共10页
基于传感器的煤流特征研究受传感器监测范围有限的影响,无法对刮板输送机整机煤流特征进行研究;基于模型仿真的煤流特征研究缺乏对开采工艺的考虑,不能预测刮板输送机整机的煤流时空分布。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整机运载煤流特征难...
基于传感器的煤流特征研究受传感器监测范围有限的影响,无法对刮板输送机整机煤流特征进行研究;基于模型仿真的煤流特征研究缺乏对开采工艺的考虑,不能预测刮板输送机整机的煤流时空分布。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整机运载煤流特征难以监测的问题,结合综采工作面开采工艺,通过分析采煤机截割装载和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过程,建立了各工艺段下不同装载方式的刮板输送机瞬时装载体积、截面积的数学模型;将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过程划分为煤流平移和装载煤流叠加,基于有限元方法构建了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开采工艺周期内刮板输送机的煤流时空分布特征:相比于中部正常截割阶段,端头截割阶段的煤流时空分布较为复杂;中部槽装载煤流的最大截面积出现在调换滚筒位置阶段;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体积在采煤机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反,变化趋势由采煤机牵引方向决定。利用某矿工作面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实际运行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根据预测的煤流时空分布计算过煤量,结果表明:过煤量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的变化趋势一致,累计过煤量预测误差为9.24%,在采煤机进刀过程和上行阶段的固定时间段内过煤量预测误差分别为13.19%和13.78%,证明了煤流时空分布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煤流时空分布
煤流预测
装载体积
装载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用
王红伟
+5 位作者
吴学松
田程鹏
关荣福
聂云枭
范志伟
曹沛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8,共13页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上下分层工作面斜交布置时,下分层综放工作面间歇性过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导致覆岩破断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复杂,围岩控制困难,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以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250203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上下分层工作面斜交布置时,下分层综放工作面间歇性过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导致覆岩破断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复杂,围岩控制困难,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以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250203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及应力分布演化特征,阐明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扰动下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特征及围岩支承压力变化规律,定义了斜交工作面覆岩内场和外场,揭示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过遗留区段煤柱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诱发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导致覆岩大尺度空间垮落,扰动区内顶板结构渐次演化,形成“低位倒台阶组合悬臂梁+高位大结构砌体梁”组合结构。②在工作面距区段煤柱15 m时,区段煤柱最大垂直应力达到46.7 MPa,较下分层未开采时增大了9.9%,煤柱形变现象较为明显;工作面位于区段煤柱正下方时,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区域呈近似“月牙状”分布。③随着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与上覆遗留区段煤柱斜交位置变化,外场覆岩破断形态呈近似对称梯形,结构动态失稳导致内场垮落形态呈“非对称双拱”、“对称双拱”、“单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分层综放开采
遗留区段煤柱
斜交工作面
覆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覆岩破断特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被引量:
2
16
作者
童应山
王森
+3 位作者
张连东
王永安
李培煊
李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覆岩结构破断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建立了采场顶板岩梁断裂前后力学解析模型,获得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直接顶周期破断距,确定了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极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初期顶板垮落后会较快的对上覆岩层形成支撑,至顶板极限跨距后,直接顶与基本顶周期破断,且基本顶破断位置位于直接顶破断线前方,两者间存在离层空间,共同回转下沉;工作面液压支架主要受直接顶回转载荷作用,其作用载荷为3 980.89 kN,确定支架选型为ZZ4000/6.5/13D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现场应用后,可以有效发挥支架支护性能,满足采场围岩控制要求。研究成果为国内极薄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顶板结构演化
支架-围岩作用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掘工作面气室降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京兆
苏慧冬
+3 位作者
闫振国
马文杰
熊帅
张宸毓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掘进巷道风流场扰动范围及减小粉尘颗粒运动时间。以上述关键因素为依据,在风幕降尘的基础上开发了气室降尘技术,通过在正压风筒末端加装风袖,与风幕共同作用将粉尘封闭在气室区域内,再由负压风机抽出,以提高降尘效率。采用Fluent软件对长压短抽通风降尘、风幕降尘和气室降尘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优化了气室降尘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技术时,综掘工作面人体呼吸带位置的粉尘浓度为350 mg/m^(3),较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600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480 mg/m^(3)大幅降低;气室降尘最优技术参数为正压风筒出风口距综掘工作面14 m、负压风筒末端直径0.6 m。在巴拉素煤矿2号煤2号回风大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时,掘进巷道最低粉尘浓度为118 mg/m^(3),低于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184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156 mg/m^(3),且降尘效率较长压短抽通风降尘平均提高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掘进巷道
粉尘防治
气室降尘
长压短抽通风降尘
风幕降尘
风袖
正压风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工程实践与控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1-268,共8页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人工假顶施工的工程实践和控顶技术,为近似采场条件盘区近距离煤层群大巷煤柱回收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
综采工作面
柔模泵送支柱支护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分布特征及关键监测位置研究
19
作者
张婧
张桓瑞
+1 位作者
赵乾坤
屈世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216,共8页
基于现阶段综采工作面甲烷浓度实时监测范围未覆盖综采“三机”所在区域,且工作面人工巡检位置难以把握的问题,在对工作面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落煤点位置及风速条件,并采用现场实测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区域...
基于现阶段综采工作面甲烷浓度实时监测范围未覆盖综采“三机”所在区域,且工作面人工巡检位置难以把握的问题,在对工作面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落煤点位置及风速条件,并采用现场实测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优化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和人工巡检策略提供借鉴。首先将工作面受限空间划分为294个网格,然后使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三维模型进行边界条件设置并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甲烷在不同网格区域的扩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现场实测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仿真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煤作业进行至工作面中部时甲烷扩散范围最广,风速影响甲烷在不同区域的扩散范围,但落煤甲烷由于逆风流方向运输产生的扩散强度远小于沿风流方向扩散强度,且工作面区域甲烷浓度最大值位置仅与落煤点位置相关。综合不同落煤点位置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甲烷扩散规律,应重点在横-1区域与纵-2区域、纵-3区域的重合位置布置甲烷传感器或加强巡检频次。研究成果揭示了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机理,对于确定工作面瓦斯监测的关键位置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综采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落煤
甲烷涌出
扩散规律
甲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采高超长工作面调斜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刘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根据梁北煤矿11071综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和采煤工艺条件,通过对实中心调斜和虚中心调斜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采取围绕虚中心旋转调斜开采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确计算得出调斜开采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确定了调斜开采的工艺流...
根据梁北煤矿11071综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和采煤工艺条件,通过对实中心调斜和虚中心调斜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采取围绕虚中心旋转调斜开采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确计算得出调斜开采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确定了调斜开采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践证明,该调斜开采方案简化了机巷运煤系统,解决了调斜期间虚中心控制、支架姿态控制、运输机上窜下滑控制、转载机和运输机搭接控制和超前应力控制等难题,实现了工作面在调斜开采期间不间断推进,给矿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超长工作面
调斜开采
调斜比例
长短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及控制技术
1
作者
朱志洁
王鹏
李瑞琪
秦洪岩
史庆稳
陈昆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陕西华彬雅店煤业有限公司雅店煤矿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1,共9页
基金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ZD1000705)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自主选题重点项目)(LJ21241014700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资助(2023-MS-318)。
文摘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底鼓问题,以陕西某矿ZF14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并以此提出底鼓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作面严重底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较大,且底板大多为泥岩或底煤较薄的区域;底板滑动面范围内以软弱泥岩为主,底板极限承载力较低,当底板载荷大于底板极限承载力时,底板载荷克服底板滑动面范围内岩层自重所产生的摩阻力及黏聚力,使岩体沿着底板滑动面滑移,造成工作面底鼓;通过分析ZF1409工作面底鼓模型可知:支架载荷在该工作面底鼓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近场关键层破断形成的“悬臂梁”结构造成支架工作阻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工作面发生底鼓。基于此,采用井下区域水力压裂技术处理近场关键层,有助于控制工作面的底鼓。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底鼓机制
控制技术
近场关键层
水力压裂
Keywords
ultra
-thick
coal
seams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
floor heave mechanism
control technology
near-field key stratum
hydraulic fracturing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连东辉
袁瑞甫
崔科飞
马祥
原鹏辉
潘坤
机构
郑州恒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2-421,共10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2IRTSTHN005)
河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资助项目(AQ202300403)。
文摘
综采工作面采煤工作的任务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采空区处理这5个工序。智能化综采面需要各个装备在程序的控制下相互配合自动完成5个工序的任务,对于不同条件的工作面需要设计采煤机动作、支架跟机动作的详细流程。根据目前综采面智能化装备的功能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煤层条件的4种智能化生产工艺流程。对于近水平且赋存稳定煤层的工作面,设计了14道的采煤机自动化截割工序以及9个步骤的支架自动化跟机作业流程,解决了自动化端头进刀及割三角煤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针对倾斜煤层、大倾角煤层以及特厚急倾斜煤层等复杂条件,分别提出了中部斜切进刀割煤工艺流程、大倾角煤层端部反向进刀单向割煤工艺流程、单摇臂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割煤工艺流程。相关工艺在多个矿井现场应用,大大提高了智能化装备的自动化使用率,取得了较好的减人提效效果,对类似条件的智能化综采面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自动化
生产工序
复杂煤层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long
wall working
face
automatic
mining
production process
complex condition
coal
seam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逸散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成
刘立仁
郑磊
吕明杰
机构
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三道沟煤矿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21jcyj-msxmX1153)。
文摘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风流分布与煤尘浓度分布的关系。为降低截割湍流风对煤尘横向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通过安装在支架顶梁或前探梁上的喷雾装置在采煤机滚筒与人行道间形成雾幕,削弱截割湍流风的扰动作用,阻隔煤尘颗粒横向扩散,实现对滚筒截割尘源的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割煤状态下滚筒转动产生的截割湍流风使风流向人行道区域发生偏移,当滚筒转速为29.29 r/min、系统风速为1.40 m/s时,其横向偏移分速度可超过0.54 m/s,并使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扩散,出现浓度超过300 mg/m3的煤尘团,尤其是顺风割煤时煤尘横向扩散更为明显,人行道处煤尘浓度达385.12 mg/m^(3)。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降尘率达83.68%,且单个喷洒点的待机能耗低于10 W。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尘治理
多重参考系模型
截割湍流风
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
尘源跟踪
喷雾降尘
MRF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coal
dust control
multiple reference frame model
cuttinginduced turbulent airflow
lateral dispersion pattern of cutting
coal
dust
dust source tracking
spray dust suppression
MRF
分类号
TD714.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工作面等采长回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王震
侯惠强
焦渭涛
杜青青
机构
华亭煤业集团华亭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文摘
针对倾斜综采工作面倾角、采长频繁变化等问题,以华亭煤矿250107-1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作面实际采长变化对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影响,得出了实现工作面等采长回采的前提条件,即按照工作面回采巷道最大高程差位置处的正倾斜工作面长度来设计切眼以及确定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数目。研究了工作面回采巷道高程差、工作面采长、伪斜调整距离Δl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得出了伪斜调整距离与工作面倾角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提出了实现综采面等采长回采的插帮割煤调斜、调正回采工艺,为同类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采长
割煤工艺
工作面调斜
回采工艺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mining
length
coal
cutting technology
face
alignment correction
coal
mining
process
分类号
TD82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大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伟
卞涛
机构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补连塔煤矿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9-383,共5页
文摘
补连塔煤矿煤层厚、埋藏浅、层间距较小,上覆集中煤柱对综采面开采影响较大。本文以补连塔煤矿22404综采面为例,对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工艺进行研究。本文对综采面过煤柱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及预测预报、综采面支护和工程质量、综采面机电设备维护、综采面防止压架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避免过上覆集中煤柱时出现矿压显现强烈导致支架压死、冒顶、顺槽片帮、锚杆或锚索飞溅伤人等事故。本文对22404综采面过上覆采空区集中煤柱情况进行研究,对以后类似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综采面
集中煤柱
冒顶
压死
片帮
Keywords
fully
-
mechanized
mining
face
concentrated
coal
pillar
topping
crushed to death
wall caving
分类号
TD3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树梁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厚变异区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研究
6
作者
李海波
张建
宋一飞
邹凌雲
王承乾
机构
内蒙古准格尔旗宏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红树梁煤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429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460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20402041)。
文摘
在厚煤层开采中,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对于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提高矿井采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内蒙古红树梁煤矿61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工作面煤层分叉区、合并区的下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应大于9.95 m。确立了6种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的数值模拟方案,分析了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运输巷道在煤层分叉区、合并区的变形特征以及区段煤柱内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得出巷道围岩变形量随着区段煤柱宽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区段煤柱宽度超过10 m后,继续增大虽然能继续降低巷道变形量,但效果有限。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当煤柱留设宽度大于10 m后,煤柱能保持其稳定性,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应为10 m。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区段煤柱
煤层分叉区
煤层合并区
红树梁煤矿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section
coal
pillar
coal
seam bifurcation area
coal
seam merging area
Hongshuliang
coal
Mine
分类号
TD82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7
作者
阚磊
机构
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4283)。
文摘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裂隙进行观测,结果显示50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隙,其余区域裂隙不发育,表明顶板整体完整性良好,具备实施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结合上述观测结果,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布置7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3根锚索,配合M3型钢带;左帮布置4根全螺纹锚杆;右帮采用4根玻璃钢锚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提升了支护系统强度,满足巷道超前段支护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原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案,超前工作面10 m范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垂直方向最大应力为4.5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5 mm;超前工作面30 m范围,垂直方向最大应力约为5.5 MPa。采用锚杆(索)补强支护后,巷道垂直应力小幅度下降,巷道垂直应力场分布得到优化;在超前工作面10~30 m范围顶板最大下沉量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可满足超前支护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受力稳定,约为81 kN;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41,37 mm,顶板无离层现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
辅助运输巷顶板下沉量
顶板集中应力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active advanced hydraulic support
reinforcement anchor cable active advanced support
roof subsidence of auxiliary transport roadway
concentrated stress in the roof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与智能化放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4
8
作者
庞义辉
关书方
姜志刚
白云
李鹏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4154)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2023BEE01002)。
文摘
分析了厚及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放顶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巷道围岩高效支护、工作面超前支护、坚硬特厚顶煤冒放性、液压支架位姿监测及智能化放顶煤5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实际需求。针对综放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存在的技术难题与工程需求,对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智能化放煤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坚硬特厚煤层顶煤悬臂梁力学模型,研发了提高顶煤冒放性及放出率关键技术,实现了坚硬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研发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可旋转自复位装置,实现了液压支架顶梁根据巷道顶板倾斜角度自动旋转支护,有效提高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对巷道顶底板的适应性;提出了采用巷道支护液压支架替代传统锚网支护结构的思路,具有支护效率高、成本低、节省工作面超前支护等优点;开发了基于立柱与尾梁千斤顶行程的综放液压支架支护姿态监测装置与算法,提高了液压支架支护姿态解算效率与精度;提出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煤量监测装置与煤矸识别装置融合的智能放煤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多夹矸层特厚顶煤智能化放煤技术难题。提出智能地质保障技术、机器视觉精准测量与智能感知技术、综放工作面设备智能精准自适应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数字孪生技术等是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智能化放煤
Keywords
ultra
-thick
coal
seam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intelligent
coal
drawing
分类号
TD823.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张旭辉
麻兵
杨文娟
董征
李语阳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416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MD72382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BGY-063)。
文摘
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小、照明环境复杂多变,采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粉尘、大雾,导致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细节特征减弱等问题,难以对井下照明区域光照强度过大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首先,将视频截取为图像,判断图像是否需要进行光照抑制,将需要进行光照抑制的RGB图像拆分通道,并计算每个通道的光照调节因子,实现图像的整体光照调节;然后,将未进行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和经整体光照抑制的图像进行反射分量提取,即将输入的图像转换为HSV空间图像,使用单尺度Retinex(SSR)算法对V通道图像中的光照分量进行单独处理,将V分量中的入射分量去除,保留反射分量,并对反射分量使用直方图均衡算法实现光照均衡化处理;最后,使用基于引导滤波的暗通道先验算法对经过光照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并使用伽马校正函数重新调节亮度不均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算法有效抑制了因光照导致整体亮度较高的问题,且由于大雾、粉尘等因素导致图像模糊的部分更加清晰,图像的细节特征更加突出。采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4种评价指标对提出的算法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信息熵、均值、标准差、空间频率上较多尺度Retinex(MS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21.87%,-56.06%,153.43%,294.45%,较基于颜色保持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P)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1.18%,-39.56%,33.29%,-4.71%,较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MSRCR)算法分别平均提升了38.06%,-55.27%,462.10%,300.96%,说明提出的算法能更有效地增加图像信息量、抑制光照强度、提升边缘信息及图像清晰度。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矿井下图像去噪
非均匀光照
高光抑制
亮度均衡
图像去雾
伽马校正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image denoising in
coal
mine underground
uneven lighting
highlight suppression
brightness balance
image defogging
Gamma correction
分类号
TD7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徐颖
杨敬轩
傅菊根
黄文尧
杨荣周
王梦想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
出处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4009)。
文摘
工程实践表明,顶板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占首要位置,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为了实现煤矿综采面坚硬顶板的安全治理,亟需形成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以有效解决因工作面大空间坚硬顶板垮落而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基于此,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面向深部矿井坚硬顶板,开展了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威力三级煤矿许用水胶炸药、填塞材料等技术与装备,形成了成熟的深孔爆破工艺,突破了厚硬顶板爆破中煤矿许用炸药威力与安全度的矛盾,解决了超深孔爆破中炸药可靠起爆等技术瓶颈问题;通过构建大空间采场覆岩-支架-围岩系统力学模型,揭示了采场大小周期来压及强矿压作用机理,提出了大空间采场厚硬覆岩多层位精准定位爆破弱化控制原理和基于爆破损伤的综采工作面厚硬顶板深孔爆破参数设计方法,形成了综采工作面厚硬顶板超前深孔卸压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在全国近百个综采面进行工程应用,未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避免了综采面厚硬顶板发生压架、形成飓风、矿震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保障了综采面的安全高效生产,为综采面坚硬顶板远场解危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综采面厚硬顶板
超深孔预裂爆破
高威力水胶炸药
爆破致裂机理
安全高效开采
Keywords
thick hard roof of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ultra
-deep hole presplitting blasting
high power water gel explosive
blasting cracking mechanism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分类号
TD23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8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残差优化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补全方法
11
作者
汪卫兵
侯学谦
赵栓峰
贺海涛
邢志中
路正雄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资助项目(2017YFC0804310)。
文摘
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完整且密集的煤壁点云数据。受遮挡、视角限制等因素影响,采集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往往不完整且稀疏,影响下游任务,需进行煤壁点云修复和补全。目前缺少针对井下点云补全任务的数据集和网络模型,现有模型用于煤壁点云补全时存在点云密度分布不均匀、点云特征信息丢失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采用监督学习方式学习点云特征信息,通过最小化密度采样和残差网络迭代优化输出完整点云。采集煤矿井下真实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数据,预处理后筛选可用数据,通过模拟随机空洞制作煤壁点云缺失数据集,并用缺失数据集训练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FoldingNet,TopNet,AtlasNet,PCN,3D-Capsule点云补全网络模型相比,基于残差优化的煤壁点云补全网络模型针对构造的缺失煤壁点云和稀疏煤壁点云补全的倒角距离、地移距离及F1分数均能达到最优水平,整体补全效果最佳;针对实际缺失的煤壁点云,该模型能够实现有效补全。
关键词
煤矿综采工作面
数字化煤层
巷道三维重建
点云修复
点云补全
残差优化
Keywords
coal
mine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digital
coal
seams
3D reconstruction of roadway
point cloud repair
point cloud completion
residual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D67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基金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3D121075)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10302123148)。
文摘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Keywords
cutting roof for pressure relief
small
coal
pillar
strata behaviors
secondary
mining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分类号
TD3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被引量:
14
13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老石旦煤矿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4186,52174080)。
文摘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leaving
coal
pillars to protect the roadway
goaf roadway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utting roof and pressure relief
hydraulic fracturing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陈书航
王世博
葛世荣
王赟
马广军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中阳华润联盛南山煤业有限公司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4279)
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TC220A04W-1/167)。
文摘
基于传感器的煤流特征研究受传感器监测范围有限的影响,无法对刮板输送机整机煤流特征进行研究;基于模型仿真的煤流特征研究缺乏对开采工艺的考虑,不能预测刮板输送机整机的煤流时空分布。针对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整机运载煤流特征难以监测的问题,结合综采工作面开采工艺,通过分析采煤机截割装载和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过程,建立了各工艺段下不同装载方式的刮板输送机瞬时装载体积、截面积的数学模型;将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过程划分为煤流平移和装载煤流叠加,基于有限元方法构建了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开采工艺周期内刮板输送机的煤流时空分布特征:相比于中部正常截割阶段,端头截割阶段的煤流时空分布较为复杂;中部槽装载煤流的最大截面积出现在调换滚筒位置阶段;刮板输送机运载煤流体积在采煤机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反,变化趋势由采煤机牵引方向决定。利用某矿工作面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实际运行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根据预测的煤流时空分布计算过煤量,结果表明:过煤量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的变化趋势一致,累计过煤量预测误差为9.24%,在采煤机进刀过程和上行阶段的固定时间段内过煤量预测误差分别为13.19%和13.78%,证明了煤流时空分布预测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煤流时空分布
煤流预测
装载体积
装载截面积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scraper conveyo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oal
flow
coal
flow prediction
loading volume
loading cross-sectional area
分类号
TD634.2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用
王红伟
吴学松
田程鹏
关荣福
聂云枭
范志伟
曹沛沛
机构
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230,52474149)
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JC-JQ-42)
华能集团总部科技项目(6000230484)。
文摘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上下分层工作面斜交布置时,下分层综放工作面间歇性过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导致覆岩破断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复杂,围岩控制困难,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以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250203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及应力分布演化特征,阐明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扰动下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特征及围岩支承压力变化规律,定义了斜交工作面覆岩内场和外场,揭示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过遗留区段煤柱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诱发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导致覆岩大尺度空间垮落,扰动区内顶板结构渐次演化,形成“低位倒台阶组合悬臂梁+高位大结构砌体梁”组合结构。②在工作面距区段煤柱15 m时,区段煤柱最大垂直应力达到46.7 MPa,较下分层未开采时增大了9.9%,煤柱形变现象较为明显;工作面位于区段煤柱正下方时,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区域呈近似“月牙状”分布。③随着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与上覆遗留区段煤柱斜交位置变化,外场覆岩破断形态呈近似对称梯形,结构动态失稳导致内场垮落形态呈“非对称双拱”、“对称双拱”、“单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分层综放开采
遗留区段煤柱
斜交工作面
覆岩结构
Keywords
ultra
-thick
coal
seams
stratified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residual
coal
pillars
inclined working
face
overburden structure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覆岩破断特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被引量:
2
16
作者
童应山
王森
张连东
王永安
李培煊
李帅
机构
延安车村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市禾草沟二号煤矿有限公司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联合基金项目(2021JLM-06)
延安市科技“揭榜制”计划项目(2021JB-07)。
文摘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覆岩结构破断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建立了采场顶板岩梁断裂前后力学解析模型,获得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直接顶周期破断距,确定了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极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初期顶板垮落后会较快的对上覆岩层形成支撑,至顶板极限跨距后,直接顶与基本顶周期破断,且基本顶破断位置位于直接顶破断线前方,两者间存在离层空间,共同回转下沉;工作面液压支架主要受直接顶回转载荷作用,其作用载荷为3 980.89 kN,确定支架选型为ZZ4000/6.5/13D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现场应用后,可以有效发挥支架支护性能,满足采场围岩控制要求。研究成果为国内极薄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极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顶板结构演化
支架-围岩作用
支架工作阻力
Keywords
extremely-thin
coal
seam
fully
-
mechanized
mining
face
roof structure evolution
support-surrounding rock interaction
support working resistance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掘工作面气室降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京兆
苏慧冬
闫振国
马文杰
熊帅
张宸毓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4232)。
文摘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掘进巷道风流场扰动范围及减小粉尘颗粒运动时间。以上述关键因素为依据,在风幕降尘的基础上开发了气室降尘技术,通过在正压风筒末端加装风袖,与风幕共同作用将粉尘封闭在气室区域内,再由负压风机抽出,以提高降尘效率。采用Fluent软件对长压短抽通风降尘、风幕降尘和气室降尘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优化了气室降尘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技术时,综掘工作面人体呼吸带位置的粉尘浓度为350 mg/m^(3),较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600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480 mg/m^(3)大幅降低;气室降尘最优技术参数为正压风筒出风口距综掘工作面14 m、负压风筒末端直径0.6 m。在巴拉素煤矿2号煤2号回风大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时,掘进巷道最低粉尘浓度为118 mg/m^(3),低于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184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156 mg/m^(3),且降尘效率较长压短抽通风降尘平均提高54.8%。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掘进巷道
粉尘防治
气室降尘
长压短抽通风降尘
风幕降尘
风袖
正压风筒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excavation roadway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ir chamber dust reduction
long
pressure and short suction ventilation for dust reduction
air curtain dust reduction
air sleeves
positive pressure air duct
分类号
TD714.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工程实践与控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伟
机构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柳塔煤矿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1-268,共8页
文摘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人工假顶施工的工程实践和控顶技术,为近似采场条件盘区近距离煤层群大巷煤柱回收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
综采工作面
柔模泵送支柱支护
回收率
Keywords
main roadway
coal
pillar recovery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flexible-mold pumping pillar support
recovery rate
分类号
TD32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分布特征及关键监测位置研究
19
作者
张婧
张桓瑞
赵乾坤
屈世甲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2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5227413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24JC-YBQN-0665)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资助(编号:2019-TD-ZD007)。
文摘
基于现阶段综采工作面甲烷浓度实时监测范围未覆盖综采“三机”所在区域,且工作面人工巡检位置难以把握的问题,在对工作面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落煤点位置及风速条件,并采用现场实测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优化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和人工巡检策略提供借鉴。首先将工作面受限空间划分为294个网格,然后使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三维模型进行边界条件设置并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甲烷在不同网格区域的扩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现场实测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仿真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煤作业进行至工作面中部时甲烷扩散范围最广,风速影响甲烷在不同区域的扩散范围,但落煤甲烷由于逆风流方向运输产生的扩散强度远小于沿风流方向扩散强度,且工作面区域甲烷浓度最大值位置仅与落煤点位置相关。综合不同落煤点位置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甲烷扩散规律,应重点在横-1区域与纵-2区域、纵-3区域的重合位置布置甲烷传感器或加强巡检频次。研究成果揭示了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扩散机理,对于确定工作面瓦斯监测的关键位置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综采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落煤
甲烷涌出
扩散规律
甲烷监测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coal
falling
methane emission
diffusion law
methane monitoring
分类号
TD712.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采高超长工作面调斜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刘锋
机构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梁北煤矿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文摘
根据梁北煤矿11071综采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和采煤工艺条件,通过对实中心调斜和虚中心调斜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结果,选择采取围绕虚中心旋转调斜开采的施工方案,并通过精确计算得出调斜开采的技术参数指标,同时确定了调斜开采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践证明,该调斜开采方案简化了机巷运煤系统,解决了调斜期间虚中心控制、支架姿态控制、运输机上窜下滑控制、转载机和运输机搭接控制和超前应力控制等难题,实现了工作面在调斜开采期间不间断推进,给矿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综采超长工作面
调斜开采
调斜比例
长短刀
Keywords
fully
mechanized
super-
long
working
face
roll steering
mining
roll steering ratio
long
and short sumping
分类号
TD82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及控制技术
朱志洁
王鹏
李瑞琪
秦洪岩
史庆稳
陈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
连东辉
袁瑞甫
崔科飞
马祥
原鹏辉
潘坤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逸散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高成
刘立仁
郑磊
吕明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综采工作面等采长回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震
侯惠强
焦渭涛
杜青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超大综采面过上覆集中煤柱应用研究
李伟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红树梁煤矿综放工作面煤厚变异区煤柱合理留设宽度研究
李海波
张建
宋一飞
邹凌雲
王承乾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阚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与智能化放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庞义辉
关书方
姜志刚
白云
李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煤矿井下非均匀照度图像去噪研究
张旭辉
麻兵
杨文娟
董征
李语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综采面坚硬顶板超深孔预裂爆破远场解危控制技术
徐颖
杨敬轩
傅菊根
黄文尧
杨荣周
王梦想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残差优化的综采工作面煤壁点云补全方法
汪卫兵
侯学谦
赵栓峰
贺海涛
邢志中
路正雄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李汉璞
张百胜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赵常辛
李晓旭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流时空分布研究
陈书航
王世博
葛世荣
王赟
马广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结构演化特征
刘用
王红伟
吴学松
田程鹏
关荣福
聂云枭
范志伟
曹沛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基于覆岩破断特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童应山
王森
张连东
王永安
李培煊
李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综掘工作面气室降尘技术研究
张京兆
苏慧冬
闫振国
马文杰
熊帅
张宸毓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工程实践与控顶技术研究
王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综采工作面区域甲烷分布特征及关键监测位置研究
张婧
张桓瑞
赵乾坤
屈世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大采高超长工作面调斜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