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exural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post-poured 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layer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楠 徐世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932-939,共8页
Four-point bend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up to failure on eleven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s and strengthening beams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ly pouring 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 Four-point bend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up to failure on eleven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s and strengthening beams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ly pouring 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CC) on improving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existing RC beams.The strengthening materials included UHTCC and high strength grade concrete.The parameters,such as thickness and length of strengthening layer and reinforcement in post-poured layer,were analyzed.The flexural behavior,failure mode and crack propagation of composite beams were investigat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improves the cracking and ultimate load by increasing the cross section area.Introducing UHTCC material into strengthening not only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original specimens,but also disperses larger cracks in upper concrete into multiple tightly-spaced fine cracks,thus prolonging the appearance of harm surface cracks and increasing the durability of existing structures.Compared with post-poured concrete,UHTCC is more suitable for working together with reinforcement.The load?deflection plots obtain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FEM) analys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show close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ies strengthening beams flexural behavior post-poured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UHTCC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庆华 陈奕琨 +2 位作者 何晓宇 姚福成 徐世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5,共9页
为研究应变率和海水干湿循环周期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直径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0~120 d海水干湿循环作用后的UHTCC试件开展动态压缩试验.通过改进ZWT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 为研究应变率和海水干湿循环周期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直径75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0~120 d海水干湿循环作用后的UHTCC试件开展动态压缩试验.通过改进ZWT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海水干湿循环作用的UHTCC试件的动态本构模型.结果表明,UHTCC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随着干湿循环周期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同一冲击气压下,随着干湿循环周期的增加,UHTCC试件的峰值应力和耗能先增大后减小,并分别在60和90 d时达到峰值.在相同干湿循环周期下,UHTCC试件的峰值应力、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和耗能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改进的动态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UHTCC试件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海水干湿循环 动态压缩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对HTCC气渗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张登祥 曾喆 蒋中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4,218,共9页
为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TCC)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气渗特性,试验制备HTCC并测试其轴向拉伸力学性能,根据CAES运行工况在压强10 MPa、温度150℃以内选取9个试验方案,对10组HTCC试件做温压同步循环加载后进行高压气体渗透及微结构试... 为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TCC)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气渗特性,试验制备HTCC并测试其轴向拉伸力学性能,根据CAES运行工况在压强10 MPa、温度150℃以内选取9个试验方案,对10组HTCC试件做温压同步循环加载后进行高压气体渗透及微结构试验,测试热-力耦合作用对HTCC气渗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TCC拉压比可以达到0.16以上,峰值拉伸应变为0.7%以上,平均裂缝宽度为41~49μm,具有很好的抗拉韧性与裂缝控制能力;HTCC气体渗透率为10-18 m^(2)数量级,温压同步循环加载后渗透率均有明显增长,且温度与压强对渗透率的影响效果不同,渗透率对压强的变化更加敏感;气体渗透率随进气口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当进气口压力超过3 MPa后,渗透率基本趋于稳定;当压强<7.5 MPa、且温度<100℃时,温压循环后HTCC渗透率能保持在10-18 m^(2)数量级以内,可以满足CAES抗渗性能要求。当压强达到10 MPa时,HTCC临界孔径增大,孔径粗化,抗渗性能迅速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热-力耦合 气渗性能 渗透率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侯利军 孙巍 +2 位作者 夏富政 彭钰皓 陈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5-1046,共12页
针对外包碳纤维复材(CFRP)、外包纤维网增强砂浆层(TRM)和外包纤维网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TRU)3种加固方式,开展了不同剪跨比下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加固方式的破坏机理和抗震加固效果。结果表明... 针对外包碳纤维复材(CFRP)、外包纤维网增强砂浆层(TRM)和外包纤维网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TRU)3种加固方式,开展了不同剪跨比下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的水平循环加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加固方式的破坏机理和抗震加固效果。结果表明,TRU和TRM加固RC柱都表现出角部竖向主裂缝和柱根弯曲主裂缝,TRU约束层较TRM层表现出更好的整体性,剪跨比较小时TRU加固层的斜裂缝远比TRM的轻微,而CFRP加固在剪跨比≥2.58时主要表现为塑性铰区弯曲裂缝。3种加固方式下,RC柱的承载能力提升较小,但水平变形能力和延性可提高1倍,耗能能力可提高1.7~4.0倍,变形和耗能能力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CFRP加固、TRU加固和TRM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外包纤维网增强砂浆 外包纤维网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 外包碳纤维复材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腹筋RUHTC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利军 陈达 +1 位作者 徐世烺 张秀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剪切开裂荷载、极限剪切能力以及剪切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和剪跨比的减小,RUHTCC梁的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转变为剪压破坏,极限剪切承载能力逐渐增大.RUHTCC梁的极限剪切能力约为RC梁的2倍,平均抗剪强度约为UHTCC抗拉强度的0.86倍;RUHTCC梁表现出稳态的多条细密斜裂缝扩展模式,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其最大裂缝宽度低于0.1 mm.基于RUHTCC梁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富余剪切承载能力,不需设置最小配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性能试验 RC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无腹筋 水泥基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 剪切强度 剪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材网格-UHTCC复合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郑宇宙 王文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2,共10页
文中进行7根复材(FRP)网格增强超高韧性纤维水泥基(UHTCC)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将FRP网格类型、FRP网格增强率、FRP-UHTCC复合层黏结长度作为试验变量,分析各变量对FRP-UHTCC复合增强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研... 文中进行7根复材(FRP)网格增强超高韧性纤维水泥基(UHTCC)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将FRP网格类型、FRP网格增强率、FRP-UHTCC复合层黏结长度作为试验变量,分析各变量对FRP-UHTCC复合增强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FRP-UHTCC复合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FRP-UHTCC复合层与混凝土间没有发生相对滑移现象,可以有效抑制加固层端部剥离破坏,加固梁的破坏模式为FRP网格中纵向纤维筋被拉断破坏。BFRP格栅与UHTCC黏结基体没有发生脱黏现象,优于BFRP编织网与UHTCC的黏结效果。随着FRP网格增强率的增大,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未加固的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加固梁的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97%、35%和33%。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以有效地预测FRP-UHTCC复合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FRP网格 超高韧性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加固 弯曲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三点弯曲梁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佳伟 傅少君 +2 位作者 叶建乔 高山 易勇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简称UHTCC)断裂性能,选取三点弯曲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中的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分析模块,模拟分析了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曲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规律,并进行了UHTCC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起裂韧度、临界等效裂缝长度、失稳断裂韧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总体一致,UHTCC比普通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开裂能力和延性;在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能参数原值的基础上,分别提高30%和降低30%。分析了3个力学参数对三点弯曲梁的起裂荷载、失稳最大荷载及其对应的裂缝张开位移影响程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愈小,抗拉强度愈大,材料断裂失稳延性愈明显,而断裂能对断裂失稳延展性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为UHTCC的材料设计、推广应用以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cc 三点弯曲梁 扩展有限元法 断裂韧度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率对RUHTCC梁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侯利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4,共9页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梁的弯曲性能与配筋率、UHTCC拉压材料性能以及截面尺寸相关。以配筋率为研究的影响因素,理论给出RUHTCC梁3个特征配筋率即最小配筋率、最大弹性配筋率以及最大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式。以这3个特征...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RUHTCC)梁的弯曲性能与配筋率、UHTCC拉压材料性能以及截面尺寸相关。以配筋率为研究的影响因素,理论给出RUHTCC梁3个特征配筋率即最小配筋率、最大弹性配筋率以及最大界限配筋率的计算式。以这3个特征配筋率为边界,理论分析破坏模式从受拉破坏到受压破坏不同情况下梁极限承载力、中性轴高度、曲率、开裂长度以及最外层边缘拉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最优化配筋率的概念,并指出它的大小接近于最大弹性配筋率。进行4种不同配筋率RUHTCC梁和两组RC对比梁的弯曲试验,讨论配筋率对弯曲性能包括承载力、变形、延性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和配筋率对RUHTCC梁较RC梁弯曲性能提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配筋率的RUHTCC梁,配筋率越大,极限承载力增加,屈服变形增大,但极限变形减小,延性降低,裂缝宽度的变化不明显。同一配筋率下,RUHTCC可提高RC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在屈服时刻裂缝宽度可控制在0.1mm以内,极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但随配筋率的增大,提高程度降低。试验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增强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Ruhtcc) 钢筋混凝土梁 弯曲性能 配筋率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缆隧道修复的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大为 郑天宇 +3 位作者 焦宇阳 王健 朱乐喜 崔圣爱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修复材料,研究BFB不同体积掺量下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获得其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基于抗折试验荷载-挠度曲线,采用ASTM C1018韧性评价标准计算韧性指数.依据单轴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极限拉伸应变.采用CT测试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Avizo分析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明显提高,但其抗压强度随BFB体积掺量的提高呈缓慢降低趋势.当BFB体积掺量为2.5%时,复合材料抗折韧性最佳,韧性指数为I5=8.36,I10=17.86.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极限拉伸应力和极限拉伸应变显著提升,脆性有明显改善,当纤维棒体积掺量为3.0%时,极限拉伸应变达为4.68%,且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同时,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对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影响很小,提高纤维棒掺量,孔隙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老旧电缆隧道渗漏水修复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电缆隧道 裂损修复 高韧性玄武岩纤维棒水泥基材料 抗折强度 单轴拉伸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改性UHPCC自感知性能及电极设置分析
10
作者 林伟东 史科 +3 位作者 张亚芳 包嗣海 段莉斌 许敬彬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18,I0001,共8页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自感知性能,以炭黑作为导电填料制作改性UHPCC,通过循环压缩试验研究炭黑体积分数对UHPCC电学和自感知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四电极...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自感知性能,以炭黑作为导电填料制作改性UHPCC,通过循环压缩试验研究炭黑体积分数对UHPCC电学和自感知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四电极测试法下电极埋深和电极间距对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循环压缩荷载作用下,当炭黑体积分数由0.3%增加到1.5%时,试件的电阻率变化率峰值由4.04%提升到13.31%.其中,炭黑体积分数为1.5%的试件表现出最佳的自感知性能.此外,在四电极测试法中,电极间距变化对电阻率影响较小,而电极埋深对电阻率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炭黑改性UHPCC在结构监测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感知性能 炭黑 电阻率 有限元分析 电极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局部增强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骏 李威 左国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9-35,共7页
通过8个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HTCC)增强框架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UHTCC增强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了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和轴压比对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UHTCC增强... 通过8个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HTCC)增强框架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UHTCC增强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了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和轴压比对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UHTCC增强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UHTCC能显著提高节点的抗剪承载能力,对节点核心区的箍筋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增大轴压比可提高UHTCC节点试件的初裂剪力;节点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为此类节点的试验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 梁柱节点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与钢材界面的剪切型断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庆华 暴宁 王国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应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研究双材料界面的力学性能.采用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研究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裂缝扩展过程.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验证该方法用于定量测定双材料界面剪切型断裂... 为了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应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研究双材料界面的力学性能.采用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研究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裂缝扩展过程.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验证该方法用于定量测定双材料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可行性,探究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复合试件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UHTCC-钢材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结合DIC技术可以实现界面纯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定量测试;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均较小;UHTCC与钢材界面具有较高的剪切断裂韧度,抗剪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法 界面 剪切型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力学的GS-UHPCC界面黏结行为研究
13
作者 张亚芳 叶国诚 +2 位作者 曾科 许敬彬 包嗣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0-2078,共9页
为探讨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不同纤维埋深和加载速率下GS-UHPCC的纤维拉拔试验,定量表征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纤... 为探讨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不同纤维埋深和加载速率下GS-UHPCC的纤维拉拔试验,定量表征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黏结性能,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钢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纤维的荷载-滑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埋深的增加,钢纤维与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显著提高。当纤维埋深达到12和18 mm时,钢纤维的拉拔峰值荷载比纤维埋深为6 mm的试件分别增大43.81%和87.56%,且拉拔能分别增大63.27%和176.36%。此外,钢纤维与GS-UHPCC的界面黏结性能表现出明显的速率敏感性,当加载速率从0.5 mm/min增加到5.0 mm/min时,钢纤维的拉拔峰值荷载和拉拔能平均涨幅分别为27.16%和127.98%。综合考虑平均黏结强度和衰减黏结强度的荷载-滑移模型,能够有效表征钢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界面黏结性能 荷载-滑移模型 纤维拉拔试验 纤维埋深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UHTCC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楠 高杰 +3 位作者 胡鑫磊 徐茜茜 孙仁娟 卢青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0,共6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直拉与弯拉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纤维体积掺量对极限拉应力、拉应变、弯拉应力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明显提高了UHTCC的抗拉性能及抗弯性能;纤...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直拉与弯拉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纤维体积掺量对极限拉应力、拉应变、弯拉应力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明显提高了UHTCC的抗拉性能及抗弯性能;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拉应变和28 d极限拉应力、拉应变均有显著影响,极限拉应力、拉应变总体上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水胶比对7 d极限拉应变影响显著,粉煤灰掺量对极限拉应力、拉应变的影响较小;水胶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弯拉应力均有显著影响,粉煤灰掺量和纤维体积掺量对28 d极限弯拉应力有显著影响,水胶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跨中挠度影响极其显著,对28 d极限跨中挠度有一定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既保证强度又具有高延性的UHTCC的最优配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极限拉应力 极限拉应变 极限弯拉应力 极限跨中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CC与RPC界面剪切断裂试验研究
15
作者 郭康安 李庆华 徐世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2,51,共6页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双边缺口单边压缩试验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测得了UHTCC/RPC复合试件界面的剪切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双边缺口压缩试验是测定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界面黏结性能,采用双边缺口单边压缩试验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测得了UHTCC/RPC复合试件界面的剪切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双边缺口压缩试验是测定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韧度的可行方法;复合试件界面剪切断裂有着很长的裂缝稳态扩展过程,与混凝土试件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延性;复合试件界面黏结良好,剪切失稳断裂韧度达到了整体浇筑的C60高强混凝土的1.37倍,具有优良的抵抗界面剪切断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界面 剪切 断裂韧度 数字图像相关(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形状记忆合金丝的UHTCC板自修复性能研究
16
作者 周航凯 李政达 王振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ltra-high toughness cement-based material, UHTCC)能够有效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承载力.对配置形状记忆合金丝的UHTCC板开展四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丝能够提升UHTCC薄板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ltra-high toughness cement-based material, UHTCC)能够有效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承载力.对配置形状记忆合金丝的UHTCC板开展四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丝能够提升UHTCC薄板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薄板结构在经过热处理后,跨中挠度有所减小,裂缝宽度减小,采用增大合金丝含量、对合金丝施加预应力等措施能够提升构件的自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承载力 挠度 裂缝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亚芳 曾科 +2 位作者 包嗣海 段莉斌 张维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玻璃砂替代UHPCC中的河砂,制作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lass sand ultrahigh-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GS...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玻璃砂替代UHPCC中的河砂,制作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lass sand ultrahigh-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GS-UHPCC),通过开展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不同玻璃砂替代率和玻璃砂粒径对GS-UHPCC抗压、抗折性能的影响,定量表征GS-UHPCC的弯曲韧性和能量吸收能力,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玻璃砂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以平均粒径为0.27 mm的玻璃砂替代河砂,当体积替代率为40%时效果最好,替代后GS-UHPCC在养护28 d时的抗压强度相较于未掺时提升了17.0%,抗折强度提升了14.8%,能量吸收能力最优,微观结构致密,水化反应最为完全.本研究得出的最优玻璃砂替代率与粒径,可为GS-UHPCC的应用提供可行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玻璃砂 力学性能 水化反应 火山灰效应 能量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HVFA-SHCC材料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周甲佳 陈本发 +3 位作者 景川 李九艳 刘帅 赵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3,共5页
采用100 mm×100 mm×13 mm的板状试件,研究了HVFA-SHCC材料高温后的弯曲性能,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对其破坏模式、残余弯曲强度、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和弯曲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VFA-SHCC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其破... 采用100 mm×100 mm×13 mm的板状试件,研究了HVFA-SHCC材料高温后的弯曲性能,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对其破坏模式、残余弯曲强度、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和弯曲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VFA-SHCC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时,温度对HVFA-SHCC试件的弯曲性能及质量损失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HVFA-SHCC试件内部微结构不断劣化,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破坏模式由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残余弯曲性能劣化严重。尤其是800℃时,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达15.5%,残余弯曲强度仅为常温状态的30%,弯曲耗能为常温状态的0.74%;浸水冷却试件的残余弯曲强度和弯曲韧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大掺量粉煤灰-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 冷却方式 微观结构 残余弯曲强度 弯曲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玉璞 李家正 石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3,共9页
普通混凝土在特殊环境下容易出现性能劣化、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产生微裂纹后具有应变硬化和自愈合能力,使ECC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比普通混凝土有更佳的耐久性。综... 普通混凝土在特殊环境下容易出现性能劣化、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产生微裂纹后具有应变硬化和自愈合能力,使ECC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比普通混凝土有更佳的耐久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ECC耐久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ECC在抗渗性、抗冻性、耐化学侵蚀性能、耐高温性、耐磨性相关方面的特点,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目前关于多因素耦合条件下ECC的耐久性研究、耐久性微观层面解释以及设计耐高温、耐磨性好的ECC等方面研究还不充分,基于此提出了几个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耐久性 裂缝 纤维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C全包裹普通混凝土复合试件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迎杰 郭自利 +1 位作者 叶斌斌 潘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为综合利用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在力学性能上和普通混凝土在成本上的优势,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制备ECC全包裹普通混凝土复合试件的方法,通过进行抗压、抗拉及抗弯等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基本力学性能,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配筋复合梁进... 为综合利用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在力学性能上和普通混凝土在成本上的优势,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制备ECC全包裹普通混凝土复合试件的方法,通过进行抗压、抗拉及抗弯等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基本力学性能,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配筋复合梁进行了正截面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试件受力破坏时,ECC和混凝土界面未出现滑移,两种材料黏结可靠实现了协同受力;相对普通混凝土试件而言,复合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弯强度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抗弯强度的提升最为显著,对于截面尺寸为100 mm×100 mm的梁,当ECC厚度分别为10 mm和15 mm时,抗弯强度可提高27.4%和57.1%;复合试件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能力,破坏后可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整体具备高韧性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配筋复合梁有效利用了ECC材料的性能优势,显著提升了配筋梁的承载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复合试件 力学性能 延性破坏 高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