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xial compression physical testing of traditional a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1
作者 陈誉 王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28-2338,共11页
The static tests of nine traditional and bird beak square hollow structure(SHS) T-joints with different β values and connection type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at brace end wer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test schemes, ... The static tests of nine traditional and bird beak square hollow structure(SHS) T-joints with different β values and connection type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at brace end wer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test schemes,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jack load-vertical displacement curves, jack load-deformation of chord and strai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urves of joints were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β and connection types on axial compression property of joi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axial compression capacity of common bird beak SHS T-joints and diamo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HS T-joint specimens with big values of β. The ultimate axial compression capacity of diamo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common bird beak SHS T-joints. As β increases, the increase of the ultimate axial compression capacity of diamo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over that of common bird beak joints grows. The ultimate axial compression capacity and the initial axial stiffness of all kinds of joints increase as β increases, and the initial axial stiffness of the diamo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is the largest. The ductilities of common bird beak and diamond bird beak SHS T-joints increase as β increases, but the duct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SHS T-joints decreases as β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d beak SHS T-joints axial compression property physical testing ultimate axial compression capacity initial axial compression stiffness strai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DUCT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丝布增强UHPC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宗才 王天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掌握新型高强钢丝布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约束效应,研究高强钢丝布面密度和层数变化对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混凝土泊松比、延性指数和韧性指数对高强钢丝布增强UHPC的约束效应进行评估;其次,考虑高强钢丝布... 为掌握新型高强钢丝布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约束效应,研究高强钢丝布面密度和层数变化对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混凝土泊松比、延性指数和韧性指数对高强钢丝布增强UHPC的约束效应进行评估;其次,考虑高强钢丝布与UHPC提供的约束力,建立复合约束层的侧向约束力模型;最后,基于Ottosen破坏准则和有效约束指标,建立约束混凝土轴压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约束柱受压时呈明显的延性破坏,高强钢丝布增强UHPC约束体系可有效抑制裂缝发展,减缓加载后期试件刚度退化;与未约束柱相比,约束柱极限承载力、峰值压应变和峰值应力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47.0%、104.0%和58.0%;当高强钢丝布层数从1层增加至2层,面密度增加至3.3倍时,约束柱极限承载力、峰值压应变和峰值应力分别提高了8.4%、29.3%和15.8%,延性指数和韧性指数分别提高了50.3%和44.2%.对比经典约束混凝土轴压本构模型,本文建立的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布 轴压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 约束混凝土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抗剪承载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绍飞 卞智海 +2 位作者 宋华霖 赵剑 连晟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9-1168,共10页
为探究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对3片BASW进行拟静力试验,建立了精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开展了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螺栓连接预... 为探究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等参数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影响,本文开展了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对3片BASW进行拟静力试验,建立了精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开展了剪跨比、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剪性能参数分析;基于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工作机理推导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已有文献和现行规范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剪跨比越小或轴压比越大,抗剪承载力越大,延性变差;配箍率越大,承载力、刚度越大,提高幅度趋于减弱。本文提出的承载力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螺栓连接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推导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螺栓连接 数值模拟 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骨架曲线 抗剪承载力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格构钢加固震损RC柱轴压性能与承载力计算研究
4
作者 王振山 徐佳林 +2 位作者 田鹏刚 卢俊龙 田建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1,共11页
该文采用空间异型钢结构代替传统角钢,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加固方法,利用预应力技术与螺栓连接,提高其约束效果和施工效率。共设计4个试件,通过轴心受压试验,获得不同形式试件的失效模式、荷载-位... 该文采用空间异型钢结构代替传统角钢,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加固方法,利用预应力技术与螺栓连接,提高其约束效果和施工效率。共设计4个试件,通过轴心受压试验,获得不同形式试件的失效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应变分布规律等。研究表明:经过地震损伤后,RC柱轴压极限承载力降低24%,刚度退化46%。经过预应力格构钢加固后,混凝土裂缝发展得到较好控制,破坏程度明显降低;承载力和刚度达到了原柱的141%和115%,变形能力提高20%,表现出较好的加固效果。预应力格构钢可提供较大横向约束,使得加固件受到压应力作用,进而改善材料性能,延缓裂缝发展。最后,基于截面平衡法,提出了全螺栓预应力格构钢加固震损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该新型加固方法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震损 预应力 格构钢 轴心受压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砂岩-砂浆组合体三轴压缩力学特性和裂纹闭合演化规律
5
作者 王伟 庄芸芸 +4 位作者 刘世藩 段雪雷 曹亚军 乐萍 钱英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5,86,共10页
为了探究隧道施工中不同应力状态和黏结面倾角对青砂岩-砂浆组合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围压和倾角下青砂岩-砂浆组合体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组合体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形式的演化规律,同时基于裂纹闭合效应,构建了组合体裂纹轴... 为了探究隧道施工中不同应力状态和黏结面倾角对青砂岩-砂浆组合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围压和倾角下青砂岩-砂浆组合体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组合体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形式的演化规律,同时基于裂纹闭合效应,构建了组合体裂纹轴向闭合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大,青砂岩-砂浆组合体屈服特性减弱,围压对60°倾角组合体强度提升最显著;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均与围压正相关;随倾角增大,峰值强度和黏聚力呈“N”形演化,60°倾角组合体峰值强度最小;高围压下,组合体除60°倾角为沿接触面整体滑移失稳外,其余倾角组合体呈单一主裂缝贯穿的剪切破坏;组合体裂纹轴向闭合模型可有效描述峰前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砂岩-砂浆组合体 三轴压缩试验 裂纹轴向应变 强度 变形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足尺耐火试验研究
6
作者 杨成 吉鑫民 +3 位作者 宋谦益 刘宜丰 陈伟 胡瑞青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3,共14页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和复合发泡镁质水泥防火板。基于试验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常温轴向受力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研究标准火灾环境下墙体的升温规律和耐火极限。常温下,墙体轴压极限承载力为1120kN,主要破坏模态为上梁木材在木龙骨连接处的局部横纹受压破坏;在有限元分析和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龙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典型破坏模式,明确抗火设计计算时墙体火灾荷载比定义。火灾条件下,低密度层增加10mm,墙体耐火时间提高50min;荷载大小提高50%,墙体耐火时间减少61min,降低54%。墙体覆面板材的构造(如材料、层次、板厚)等直接影响其升温规律并与墙体的荷载水平一起影响墙体的耐火极限,该研究内容和结论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 轴压极限承载力 火灾荷载比 ISO-834标准火灾曲线 耐火极限 防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解析法
7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张宇星 虞庐松 胡琦 李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解析法系统揭示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平均偏差仅2.0%,标准差为0.0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影响显著,环境温度为-40℃时,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可达到温度附加承载力的34.1%;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受环境温度与常温的温差、材料温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及构件径厚比等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基于本文理论对量化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寒地区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和温致材料特性变异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 环境温度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轴压承载力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高永红 何家乐 金清平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揭示这些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及其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柱显著提高了4.75倍,随着温度升高,GFRP管和混凝土的变形协调性变差,力学性能发生退化,导致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变逐渐下降,特别是在220℃时,加热2 h和4 h后,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下降了18.73%和20.21%。加热温度上升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比高温作用时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混凝土柱 高温 轴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约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超高强混凝土预制柱轴压承载力修正计算
9
作者 王素裹 邱崴 +1 位作者 郑宜 范冰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为探析箍筋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先开展了足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柱轴心受压破坏对比试验,研究了超高强柱与普通柱在裂缝开展规律、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有限... 为探析箍筋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先开展了足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柱轴心受压破坏对比试验,研究了超高强柱与普通柱在裂缝开展规律、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有限元分析,继续针对36个超高强混凝土足尺柱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箍筋形式、箍筋间距、箍筋直径等参数对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并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按等强设计的超高强混凝土柱比普通混凝土柱具有更高的极限承载力,但比普通混凝土柱具有更大脆性,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材料破坏比普通混凝土柱更为明显;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产生的约束作用对超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起到了提高作用,改变箍筋形式、箍筋间距、箍筋直径对超高强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峰值压应变会有较明显的影响;该文提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结合了研究得出的超高强混凝土柱与普通柱的区别,考虑了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效果,相比规范所提的未考虑箍筋约束且主要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柱的计算公式,更能在保证安全余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轴心受压 箍筋约束 承载力修正公式 约束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10
作者 杨坤 胡阳阳 +2 位作者 孙珊珊 高晓敏 吉康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约束作用,对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已有规范及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或者箍筋强度的提高,多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延性均提高;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传统井字形复合箍筋,且五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四螺旋复合箍筋;提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精度较高,验证了统一强度理论在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相比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的间距与强度对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螺旋复合箍筋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轴压承载力 试验研究 理论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腔中空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潇 龚俊 +2 位作者 邵永波 黄伟峰 李紫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101,共16页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 为了提升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steel tubular,CFDST)短柱的轴压性能,提出并设计了薄壁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multi-cavity concrete-filled double-skin tubular,MCFDST)短柱,对其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试件包括15个方套方MCFDST短柱试件和3个方套方CFDST短柱试件。以混凝土抗压强度、外钢管宽厚比、空心率和是否设置拉肋为参数,通过分析试件的变形、荷载−位移曲线、破坏现象和延性系数,探究了各参数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失效模式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混凝土抗压强度从58 MPa提升至90 MPa,试件承载力提升46%,延性系数最高降低74%;外钢管宽厚比从39降低到29,试件承载力提升12.5%,延性系数明显增大;空心率从0.31增大到0.38,试件承载力提升了1.3%,延性系数仅提升1%;增设拉肋使构件承载力提升14.2%,延性系数最高提升282%。其次,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模型的正确性,并开展了大量有限元参数分析,讨论了现行规范对该短柱轴压承载力的适用性,发现日本规范AIJ的预测公式可以精确估计MCFDST短柱轴压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套方中空夹层多腔钢管混凝土短柱 试验研究 轴压性能 失效模式 极限承载力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双相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唐红元 王辉祥 刘烨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9,共13页
在环境腐蚀介质作用下,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危害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为了使钢管混凝土柱在耐腐蚀、承载力和延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本文提出采用双相型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柱(UFSST)代替普... 在环境腐蚀介质作用下,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危害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为了使钢管混凝土柱在耐腐蚀、承载力和延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本文提出采用双相型不锈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柱(UFSST)代替普通碳钢管混凝土柱,并对12根矩形短柱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通过对试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行为规律的研究,讨论了3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和3种钢管壁厚对矩形UFSST短柱试件轴压承载力性能影响,以及双相不锈钢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矩形UFSST短柱试件破坏模式可分为腰鼓屈曲和剪切破坏,两类破坏均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试件极限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和混凝土强度增加而提升,钢管约束效应使试件荷载在峰值后随轴向位移增加仍保持相对平稳发展。对比试验结果与现行规范承载力设计公式计算结果发现:在未考虑钢管约束效应的规范中,欧洲规范BS EN 1994-1-1计算结果均值与试验结果最接近且偏于安全,可直接用于矩形UFSST短柱承载力估算;考虑了钢管约束效应的中国技术规程T/CECS 952—2021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基于矩形钢管对混凝土的非均匀约束作用,对中国技术规程T/CECS 952—2021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矩形UFSST短柱承载力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不锈钢钢管混凝土 轴压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高强槽钢组合柱轴压性能研究
13
作者 吴成龙 郎鑫 +2 位作者 牟犇 丁晓娟 阚建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1-2305,共15页
对螺栓连接高强槽钢组合柱的轴压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和理论分析。首先,在高强槽钢组合柱轴压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建立42个有限元模型,分析长细比、腹板高厚比、翼... 对螺栓连接高强槽钢组合柱的轴压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和理论分析。首先,在高强槽钢组合柱轴压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建立42个有限元模型,分析长细比、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等参数对组合柱受压稳定性能的影响。最后,评价国内外现有设计规范对高强钢组合柱的适用性,并对设计曲线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长细比和槽钢厚度是影响组合柱承载力的主要参数;现行规范对高强钢组合柱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屈曲强度计算较保守。此外,修正的设计曲线可以更好地预测高强钢组合柱的极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槽钢组合柱 轴压试验 参数分析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试验
14
作者 牛海成 李博涵 +1 位作者 高锦龙 尚天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柱的破坏特征相近,但其承载力和耗能高于普通混凝土柱,延性较差,破坏时外围混凝土剥落更严重。配箍率的增加对承载力与耗能提升有限,却能显著改善延性;含钢率提高可大幅增强承载力、延性与耗能;长细比增大使叠合柱的破坏加剧,综合受压性能明显下降。利用T/CECS188-2019等国内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计规程对17根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该规程计算精度良好,计算值与试验值契合度高,可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 叠合柱 高强再生混凝土 静力试验 轴压性能 延性 耗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粘结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大比例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
15
作者 肖海珠 陈留剑 +1 位作者 别业山 高立强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研究有粘结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的抗震性能,以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桥为背景,进行装配式桥墩和相应现浇墩大比例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装配式桥墩破坏模式、滞回特性、耗能、残余位移和曲率分布,并与现浇墩进行对比分析;采... 为研究有粘结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的抗震性能,以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桥为背景,进行装配式桥墩和相应现浇墩大比例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装配式桥墩破坏模式、滞回特性、耗能、残余位移和曲率分布,并与现浇墩进行对比分析;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试验墩数值模型,对预应力轴压比、预应力筋初张力、预应力筋位置和恒载轴压比与预应力轴压比的比值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有粘结预应力连接装配式桥墩破坏集中于墩台接缝处,主要表现为墩台接缝的张开闭合,墩身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其承载力和延性均大于现浇墩,耗能和残余变形均小于现浇墩,曲率变化集中于墩台接缝处。预应力钢束采用分散边缘布置时,当恒载轴压比为0.1,为了避免混凝土过早被压碎,预应力轴压比不应超过0.3;改变预应力筋初张力,承载力基本没有变化,但会改变峰值荷载对应的位移;桥墩边缘布置预应力筋,有利于提高承载力,桥墩中心布置预应力筋,有利于减小残余位移;为了降低恒载P-Δ效应,恒载轴压比与预应力轴压比的比值不应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桥墩 有粘结预应力 滞回特性 预应力轴压比 参数分析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微型抗拔桩锚固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一鸿 白晓宇 +3 位作者 闫楠 孙淦 刘俊伟 王永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8,共12页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 为研究强风化片麻岩中微型抗拔桩的锚固机理及破坏机制,采用准分布电阻应变传感器测试技术,实时监测现场极限抗拔试验过程中微型抗拔桩的应变变化,明确微型抗拔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分布特征,揭示嵌岩微型抗拔桩的黏结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抗拔桩均发生锚筋屈服破坏,MPⅡ(三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比MPⅠ(单筋微型抗拔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小3倍,说明MPⅡ内各筋材之间存在群锚效应;微型抗拔桩的锚筋轴力呈单峰型,且轴力沿锚固深度迅速衰减,锚筋轴力主要分布在3 m以内的岩层;锚筋剪应力呈快速增大后减速减小的分布形式,剪应力峰值出现在距孔口0.75 m处。微型抗拔桩锚筋-灌浆体界面、灌浆体-岩土体界面的黏结强度均比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的建议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抗拔桩 极限抗拔试验 轴力 剪应力 界面黏结强度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轴压极限强度试验与仿真分析
17
作者 刘旋 孔祥韶 +2 位作者 王卓 许崇喜 吴卫国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在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提出准确评估轴压作用下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方法]首先,针对大跨度双层甲板结构模型设计开展轴压极限强度试验,分析试验模型的极限承载能力以及崩溃特性;其... [目的]旨在探究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在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提出准确评估轴压作用下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方法]首先,针对大跨度双层甲板结构模型设计开展轴压极限强度试验,分析试验模型的极限承载能力以及崩溃特性;其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探究偏心受压对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上、下层甲板的整体屈曲失稳是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崩溃的主要原因,偏心受压对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显著。[结论]研究表明,在实际仿真评估中,应将偏心受压效应纳入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双层板架结构 轴压 抗压强度 试验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役锚垫板和外置钢锚筒的斜拉索更换系统静力承压试验
18
作者 田纲 陈超 +6 位作者 贾闯 张瑞朋 许梦杰 李庆择 郭凯 许维炳 潘可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83-2996,共14页
为实现超设计使用年限或发生严重损伤的斜拉索安全高效更换,提出了一种利用既有斜拉索锚垫板为反力系统的外置钢锚筒换索系统,设计制作了典型主梁节段缩尺模型及临时索系统全尺模型,开展了外置钢锚筒-锚垫板干接触、胶接条件下的单向轴... 为实现超设计使用年限或发生严重损伤的斜拉索安全高效更换,提出了一种利用既有斜拉索锚垫板为反力系统的外置钢锚筒换索系统,设计制作了典型主梁节段缩尺模型及临时索系统全尺模型,开展了外置钢锚筒-锚垫板干接触、胶接条件下的单向轴压和偏心受压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干接触条件下钢锚筒失效模式为偏心受压侧顶端与锚垫板接触处屈曲,灌注环氧树脂胶接触条件下其失效模式为偏心受压侧环氧树脂胶界面处屈曲。相同荷载工况下灌注胶后的钢锚筒位移及最大压应力较小,钢锚筒的受压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好。该型辅助构件可用于斜拉桥换索施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换索 临时钢锚筒 轴压试验 偏压试验 接触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片材水下搭接与加固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19
作者 王志豪 赵康 +2 位作者 魏洋 柳林 张依睿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2,I0003,I0004,共11页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被应用于桥梁水下结构的加固,但FRP在水下无可靠搭接,仅能作为临时模板.为探究搭接FRP水下加固混凝土柱的可行性与机理,设计了100个FRP片材的搭接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分析搭接环氧...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被应用于桥梁水下结构的加固,但FRP在水下无可靠搭接,仅能作为临时模板.为探究搭接FRP水下加固混凝土柱的可行性与机理,设计了100个FRP片材的搭接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分析搭接环氧胶的种类、搭接长度和搭接环境对FRP片材搭接试件的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搭接长度的减小,FRP片材搭接试件易发生剥离破坏,反之则易发生FRP拉断破坏;搭接长度达到100 mm时,搭接试件发生FRP拉断破坏,且水下搭接试件的剪切强度皆能达到陆上搭接试件的70%以上,证明了水下搭接FRP的可行性.在优选浸渍胶的基础上,制备6个搭接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柱试件、6个不分散砂浆圆柱体试件和3个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进行轴压试验.结果表明,搭接FRP片材的加固试件在搭接区域之外发生FRP断裂破坏,且水下试件的极限强度达到陆上试件的88.5%,证实了水下搭接FRP加固柱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水下墩柱FRP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水下搭接 拉伸试验 破坏形态 剪切强度 轴压试验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约束再生骨料混凝土棱柱体轴压试验研究
20
作者 闵天润 彭胜 +3 位作者 彭爽 孙杰 吴东平 刘华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8,共8页
用废弃混凝土破碎成的再生粗骨料(RCA)替代天然骨料制备混凝土可降低碳排放,但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界面薄弱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劣化,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通过横向包裹混凝土形成被动约束效应,可有效提升RAC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用废弃混凝土破碎成的再生粗骨料(RCA)替代天然骨料制备混凝土可降低碳排放,但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界面薄弱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劣化,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通过横向包裹混凝土形成被动约束效应,可有效提升RAC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本文以CFRP约束再生混凝土棱柱体为对象,开展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取代率(ρ=0%、50%、100%)和CFRP层数(N=0、1、2)对试样的破坏模式、峰值应力和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修正的RA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CFRP约束显著提高了RAC的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变,且CFRP包裹层数越多,提升效果越显著;高取代率试样(ρ=100%)在CFRP约束下表现出更优的强度恢复与延性提升能力;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为再生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CFRP约束 轴压实验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