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偏压大跨花岗岩残积土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秋南 赵磊军 +2 位作者 谢小鱼 贺成斌 曹运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75-3480,共6页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小合理间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较适合偏压率为1.13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最小合理间距为24 m,中间岩柱是最薄弱部位;岩柱上方地表沉降最大,靠近岩柱两侧隧道支护锚杆轴力最大,在施工过程中塑性变形较严重,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时应优先加固岩柱的上岩盘,同时兼顾加固中岩盘和下方岩盘,确保中间岩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 合理间距 花岗岩残积土 数值模拟 工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危害的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邵珠山 李萍萍 王新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5,310-311,共6页
为了研究小净距下复线隧道的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主动控制,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净间距时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的数值模型。将测点峰值振速作为判据,得到了小净距下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既有隧道的振速测... 为了研究小净距下复线隧道的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主动控制,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净间距时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的数值模型。将测点峰值振速作为判据,得到了小净距下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既有隧道的振速测点布置方案及相应的爆破药量优选方案:既有隧道振速测点应布置在迎爆侧边墙距地面1.2m处;随两隧道净间距L的不断减小,应分别在L为9m、8m、7m时合理降低爆破装药量,相应的爆破炸药量建议值分别为48kg、30kg、24kg。数值试验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隧道净间距L从11.9m逐渐减小为6.6m的过程中,既有线实测质点峰值振速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合理有效地控制爆破药量,是降低既有隧道爆破振动响应、保证其安全运营的关键。研究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小净距条件下新建隧道的爆破施工,实现爆破振动效应危害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爆破震动 振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面非对称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施工顺序模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林 张亮 +2 位作者 李冀伟 孟敏强 王晓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5,共6页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地表变形、衬砌内力和中间土体应力特征及规律,得出大小断面地铁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不同施工顺序对拱顶沉降和地表变形影响相差不大,而先行小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完成后对隧道拱腰收敛、衬砌内力及中间土体应力的影响较先行大断面施工的影响小,采用先施工小断面隧道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小净距 施工顺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公路隧道小净距上跨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分析——以重庆红岩村隧道上跨既有轨道环线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勇 王国欣 +3 位作者 李金会 苏井高 李书渝 丁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0-168,共9页
为分析新建公路隧道近接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依托重庆红岩村大断面公路隧道0.33 m小净距上跨既有轨道环线隧道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轨道环线隧道二次衬砌应力、变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岩村隧道台... 为分析新建公路隧道近接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依托重庆红岩村大断面公路隧道0.33 m小净距上跨既有轨道环线隧道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轨道环线隧道二次衬砌应力、变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岩村隧道台阶法施工时,上、中台阶开挖对轨道环线隧道影响最大,而下台阶开挖影响较小;轨道环线隧道二次衬砌以竖直向上变形为主,极值位于红岩村隧道正下方4个交叉断面处,且在4个断面附近,轨道环线隧道二次衬砌环向拉应力较大,存在拉裂的可能。轨道环线的受力变形情况依据红岩村隧道开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并由此得到红岩村隧道开挖核心控制区长度约58 m,以此划分施工控制范围并采用秒雷管控制爆破及机械开挖等不同的施工方案,实现红岩村隧道的顺利上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近接隧道 上跨施工 力学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浅埋小净距非对称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战平 王双院 +2 位作者 苏春生 潘红伟 卫守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6-656,共11页
在黄土地层中进行浅埋非对称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时极易引起围岩变形和沉降过大等工程问题.为优化该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本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雁南四路站——大唐芙蓉园站存车区间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右隧先行和左隧先行... 在黄土地层中进行浅埋非对称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时极易引起围岩变形和沉降过大等工程问题.为优化该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本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雁南四路站——大唐芙蓉园站存车区间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右隧先行和左隧先行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开挖方式完成后地表沉降稳定值为23.5 mm、23.9 mm,右隧拱顶沉降稳定值为31.5 mm、31.7 mm,左隧拱顶沉降稳定值为22.0 mm、22.3 mm,几乎没有差别.右隧先行时1#导洞至4#导洞最大水平收敛值是左隧先行的0.80倍、0.86倍、0.79倍、0.90倍;左隧最大水平收敛值是左隧先行的0.54倍,这表明右隧先行能够有效的减小围岩水平收敛值.两种开挖方式下右隧围岩最大主应力为0.22 MPa、0.25 MPa,左隧围岩最大主应力为0.19 MPa、0.16 MPa,差别很小,两种开挖方式开挖完成后塑性区分布相似.最后对比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发现数值差异较小且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西安地铁4号线存车区间隧道,可为后续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非对称断面 小净距隧道 数值模拟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间距群洞施工影响效应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刚 《隧道建设》 2009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工程对小间距群洞施工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群洞的施工工法、开挖顺序、各导洞开挖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台阶长度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就群洞施工对地表最大沉降和群洞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站工程对小间距群洞施工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群洞的施工工法、开挖顺序、各导洞开挖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台阶长度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就群洞施工对地表最大沉降和群洞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研究分析,确立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 群洞 施工方案优化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琨 王树欣 +2 位作者 张宪堂 焦淑军 王海亮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2,159,共7页
以济南市顺河快速路南延(英雄山立交至南绕城高速)建设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及ANSYS/LS-DYNA建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中,先行洞在后行洞上台阶爆破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先行洞三向振速中,X... 以济南市顺河快速路南延(英雄山立交至南绕城高速)建设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及ANSYS/LS-DYNA建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中,先行洞在后行洞上台阶爆破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先行洞三向振速中,X水平径向振速最大,且与合速度大小接近,先行洞振速由掌子面后方至隧道入口处呈现衰减趋势,提出了现场监测应根据对于X水平径向的数据调整爆破方案参数。针对济南隧道的施工条件,现场采用CD法施工方法,通过控制实际爆破单段药量、炮孔深度、超前小导管、复合衬砌超前支护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 钻爆施工 振动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小净距上跨既有隧道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0,共6页
成都市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阳公桥站—龙爪堰站区间隧道上跨既有7号线盾构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通过数值仿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大断面隧道以小净距上跨施工时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新建隧道初期支... 成都市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阳公桥站—龙爪堰站区间隧道上跨既有7号线盾构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通过数值仿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大断面隧道以小净距上跨施工时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新建隧道初期支护厚度、钢拱架间距、单次拆撑长度对既有隧道拱顶隆起和地表沉降的影响,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先行开挖的两个导洞施工对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影响明显;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随钢拱架间距和单次拆撑长度增大而增大,随初期支护厚度增加而减小。建议新建隧道上跨施工时采用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三次衬砌的复合衬砌结构,钢拱架间距取0.4 m,单次拆撑长度取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施工方案优化 数值模拟 上跨施工 小净距 钢拱架间距 单次拆撑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层小净距重叠隧道复合仰拱支护工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林卫 旷文涛 +1 位作者 杨宝 刘保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45,共5页
采用常规施工方案修建小净距重叠隧道时,存在施工风险高、工期长、经济性差等诸多缺点。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鸡公咀、芭蕉沟重叠隧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的新方法,并从基本原理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 采用常规施工方案修建小净距重叠隧道时,存在施工风险高、工期长、经济性差等诸多缺点。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鸡公咀、芭蕉沟重叠隧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的新方法,并从基本原理和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该工法通过复合仰拱形成了有效的支护承载体系,既降低了下层隧道二衬特殊加强、保护措施的工程投入,也加快了工程进度;(2)上下层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值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截面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夹岩应力状态稳定,重叠隧道支护体系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小净距 复合仰拱 施工工法 安全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