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5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eep multimodal fusion and multitask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model for typho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to reduce flight scheduling cancellation
1
作者 TANG Jun QIN Wanting +1 位作者 PAN Qingtao LAO Song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66-678,共13页
Natural event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verall flight activity,and the aviation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helping society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these events.As one of the most impactful weather typhoon... Natural event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verall flight activity,and the aviation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helping society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these events.As one of the most impactful weather typhoon seasons appears and continues,airlines operating in threatened areas and passengers having travel plans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wil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storms.This paper proposes a deep multimodal fusion and multitask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model that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ypho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and reduce the quantity of flight scheduling cancellation.The deep multimodal fusion module is formed by deep fusion of the feature output by multiple submodal fusion modules,and the multitask generation module uses longitude and latitude as two related tasks for simultaneous prediction.With more dependable data accuracy,problems can be analysed rapidly and more efficiently,enabling better decision-making with a proactive versus reactive posture.When multiple modalities coexist,features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m simultaneously to supplement each other’s information.An actual case study,the typhoon Lichma that swept China in 2019,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unnecessary flight cancellations compared to existing flight scheduling and assist the new generation of flight scheduling systems under extreme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gh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deep multimodal fusion multitask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typhoon weather flight cancellation prediction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慧 徐海峰 +3 位作者 王少华 谷山强 王振国 苏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4-1662,共9页
针对以往研究往往侧重台风或暴雨等单一灾害下的输电杆塔故障,忽视了台风灾害携带暴雨共同威胁输电杆塔安全。为此建立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台风与暴雨复合作用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 针对以往研究往往侧重台风或暴雨等单一灾害下的输电杆塔故障,忽视了台风灾害携带暴雨共同威胁输电杆塔安全。为此建立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台风与暴雨复合作用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首先,在数据驱动部分,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解决数据量不足、数据信息不均衡等问题,并以支持向量回归、岭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极端随机树及自适应提升算法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其次,在机理驱动部分,考虑降雨量对输电杆塔的影响,通过降雨雨压模型,计算降雨修正系数修正输电杆塔的故障概率。最后,以2022年登陆浙江省舟山市的台风“梅花”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算例表明所提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可精准地预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降雨 输电杆塔 机器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故障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飞机观测工程设计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翟薇 钱传海 +4 位作者 吴昊 赵培涛 付硕 王月冬 李泽椿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台风是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最主要的致灾天气系统,将飞机作为移动观测平台对台风开展直接空中观测,能获取非常关键的台风环境场及其内核结构信息,有助于提升台风预报预警准确率及防灾减灾成效。本文基于国内外台风飞机观测实践,从飞机选... 台风是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最主要的致灾天气系统,将飞机作为移动观测平台对台风开展直接空中观测,能获取非常关键的台风环境场及其内核结构信息,有助于提升台风预报预警准确率及防灾减灾成效。本文基于国内外台风飞机观测实践,从飞机选型、保障基地建设、机载探测设备、飞行路线设计、观测数据通信、观测资料应用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台风飞机观测工程设计的着眼点,并从建立国家级台风飞机观测专业指挥中心、推动有人飞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台风飞机观测业务、开展多平台协同的台风飞机观测试验、加大对台风飞机观测工程项目的稳定支持及牵头开展台风飞机观测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等角度为建立台风飞机观测工程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飞机观测 飞机选型 机载仪器 飞行路线 数据传输 资料应用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2021年台风烟花路径和强度模拟预报的影响
4
作者 周菲凡 叶一苇 +2 位作者 张晗 杨雅雯 段晚锁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4,共15页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析CTL_F和CTL_E的模拟结果,并与最佳路径进行比较,将与最佳路径较为接近的模拟结果作为真值,将另一模拟结果作为有误差的预报。将二者的初始场作差,并进行尺度分解,以200 km,2000 km为界限,分解成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3种误差,分别将这3种尺度的误差叠加到真值的初始场上,再分别进行模拟预报,考察不同尺度的误差对台风烟花模拟预报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各种尺度误差对预报误差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是强度预报,还是路径预报,在前10 d的预报中,中尺度误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后4 d的预报中,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的贡献逐渐凸显,三种尺度误差的效果相当。此外,中尺度误差在前期使得台风路径偏东,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使得台风路径偏西,强度偏弱。分析原因显示,初始时刻总误差场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中尺度误差上,因此中尺度误差在前期的作用最为显著。中尺度误差略微加快了台风增强的速度,显著放缓了台风衰减的速度,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略微放缓了台风增强的速度,而明显加快了台风衰减的速度。此外,叠加中尺度误差场后台风具有更强的初始强度,偏东的路径又使得其登陆时间较晚,综上,中尺度误差使得台风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由于使得台风路径偏西,较早登陆,因此使得台风强度总体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分解 初始误差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3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5
作者 孟凡昌 李本霞 王娟娟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以中央气象台24 h台风警戒线为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TC数量、强度、发源地等历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21年平均每年约有15.1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国,主要集中在7、8、9三月,不同...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以中央气象台24 h台风警戒线为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TC数量、强度、发源地等历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21年平均每年约有15.1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国,主要集中在7、8、9三月,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集中的月份略有不同,后几个月份高强度的热带气旋占比更大;(2)影响我国的TC数量长期来看略有减少的趋势,有比较明显的高峰、低谷期,2017年至近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3)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发源地,长期变化呈现出西进、北抬的趋势;(4)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与Niño3.4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Niño3.4指数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数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超强台风的数量呈一定的正相关;(5)热带气旋发源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密切,若未来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可能会继续西进、北抬,届时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受其影响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我国的台风 年际变化 台风发源地 Niño指数 SST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洋大桥设计风参数及主梁断面气动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林 刘鹏 +2 位作者 徐军 崔冰 崔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概率统计模型设计风速和混合气候模式设计风速,确定狮子洋大桥桥位处设计风参数;对5种主梁方案开展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主梁方案比选和颤振稳定性气动措施优化、不同扭转阻尼比下涡激共振稳定性评价以及台风气候模式下多模态抖振频域计算。结果表明:桥位设计基本风速取34.9 m/s;颤振稳定性方面,对5种主梁方案,上、下层桥面设置通长纵梁能显著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稳定性,增设桥面底部中央稳定板、封闭下层桥面底部和上、下弦杆风嘴可进一步提升抑振效果;涡激共振响应方面,当扭转阻尼比达到0.32%时,扭转涡激共振基本消失;抖振响应方面,台风下主梁抖振响应显著高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规定的百年重现期内设计风速下抖振响应。推荐主梁方案为上、下层桥面系分别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整体式箱梁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其主梁断面可满足颤振、涡激共振和抖振的抗风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 台风 风致振动 气动选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艇组网观测台风的设想
7
作者 陈洪滨 何文英 +4 位作者 姜祝辉 陶法 马舒庆 李军 潘继东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0-1010,共11页
登陆和近海台风伴随的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经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对台风的快速增强、路径突变和生成机制这三大难点科学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台风全生命期内部及环境多要素原位(in situ)高时空分辨率观... 登陆和近海台风伴随的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经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对台风的快速增强、路径突变和生成机制这三大难点科学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台风全生命期内部及环境多要素原位(in situ)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缺乏。为了解决海上台风观测资料匮乏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无人艇团队自主研制了两款长航时半潜式无人艇,并开展了多次海上试验。为了全面系统地获取台风演变过程中气象和海洋多要素场变化的信息,本文提出无人艇组网观测台风的设想。采用自动部署的太阳能无人艇和带探空设备的油电无人艇,在我国南海热带气旋频发和西太平洋台风经过的海域构建一个无人艇组网观测系统,开展长期的台风观测试验。通过机动性强的太阳能无人艇获取海面气象水文多要素观测数据,使用油电艇载火箭探空技术获取台风内部大气边界层的廓线资料,组网观测能够实时获取海上热带气旋内部及其环境场的原位观测资料。对收集的同期卫星观测产品和再分析资料等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形成一套多个南海热带气旋的综合观测资料集,为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同化和效果检验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模式对台风路径、强度以及暴雨和大风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无人艇 海上原位数据 组网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船舶码头舾装作业抗台系泊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小军 闻鸣 +2 位作者 诸云鹏 陈达 郭殿禹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共11页
舾装船舶由于其吃水浅、受风面积大,在系靠泊过程中遭遇台风时极易出现缆绳断裂情况。针对15000 TEU舾装集装箱船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测量超大型舾装船舶在台风条件下,不同风、浪、流组合工况中的船舶运动量、缆绳系缆力和护舷撞击力。结... 舾装船舶由于其吃水浅、受风面积大,在系靠泊过程中遭遇台风时极易出现缆绳断裂情况。针对15000 TEU舾装集装箱船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测量超大型舾装船舶在台风条件下,不同风、浪、流组合工况中的船舶运动量、缆绳系缆力和护舷撞击力。结果表明:对于系泊系统的动力因素,波浪的影响程度大于风和水流,其中,周期较波高影响更显著,在实际系泊中应予以更多关注;采用加强系缆能够显著降低运动量和系缆力,使各位置系缆力分配更均匀,从而降低断缆风险;对于舾装船舶,横荡和纵荡主要受低频波浪激励,其余自由度运动响应主要受入射波的峰值周期影响。此外,以系缆力为控制标准,对舾装船舶的抗台允许系靠泊条件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可为确保舾装船舶系靠泊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舾装船舶 台风 船舶运动量 系缆力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及阈值研究
9
作者 李伟光 吕润 +3 位作者 李海亮 陈小敏 侯伟 邹海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0-22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风路径、最大风速、最低气压和降水量等),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台风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采用SHAP方法解析气象因子的非线性效应。XGBoos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表明该模型在预测台风后NDVI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台风前NDVI、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而坡度与坡向的影响较弱。进一步SHAP分析表明,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影响NDVI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当台风距离<76.4 km时,NDVI显著下降;而当最大风速超过29.3 m/s时,NDVI变化明显加剧,表明强风对植被破坏具有关键作用。台风距离<76.4 km(约11级风圈内)及最大风速超过29.3 m/s的区域内,植被受损尤为严重。建议在台风预警及灾前防御措施中重点关注上述高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致灾因子 植被变化 致灾阈值 XGBoost模型 SH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兵棋思想的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推演方法
10
作者 吕伟 王琪 +4 位作者 万庆祥 姚艺娜 楚晟伟 王世豪 钱刚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提高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指挥和决策能力,该文采用兵棋的思想和技术,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推演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桌面兵棋的设计方法的分析,结合台风灾害的特点和应急疏散指挥和实施流程,设计了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兵棋的地图、... 为提高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指挥和决策能力,该文采用兵棋的思想和技术,探索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推演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桌面兵棋的设计方法的分析,结合台风灾害的特点和应急疏散指挥和实施流程,设计了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桌面兵棋的地图、棋子和规则等要素,进而结合实际案例,对台风“云娜”的应急疏散过程进行推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桌面兵棋可有效地模拟台风灾害应急疏散过程,对不同应急疏散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并可模拟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置过程,从而有效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决策能力,增强应急疏散预案的科学性,助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疏散 兵棋推演 台风灾害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福建省平潭近海近地层风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杨丽慧 吴焕萍 张秀芝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8-469,共12页
利用福建省平潭岛附近3座海上测风塔观测的7个台风个例资料,分析发现当测风塔位于台风前进方向左侧,风向呈逆时针变化,位于右侧风向呈顺时针变化。仅当台风中心经过测风塔时才会出现180°/30 min的转变特征。根据台风影响期间气压... 利用福建省平潭岛附近3座海上测风塔观测的7个台风个例资料,分析发现当测风塔位于台风前进方向左侧,风向呈逆时针变化,位于右侧风向呈顺时针变化。仅当台风中心经过测风塔时才会出现180°/30 min的转变特征。根据台风影响期间气压、风速、风向变化和台风路径距离测风塔远近,将台风影响期间分为前眼壁区、台风眼和后眼壁区3个时段计算其湍流强度、阵风系数、风垂直切变指数和风向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时段湍流强度10 m高度最大;30 m以上湍流强度垂直变化不大,其中第1时段最小,为0.07~0.10;第2时段为0.09~0.12;第3时段差别较大。10 m高度阵风系数最大,其值为1.26~1.60;40~90 m阵风系数为1.20~1.45,其中第1时段最小为1.18~1.30,第3时段最大为1.12~1.45,第2时段大小居中为1.20~1.38。①号和(4)号测风塔第1时段和第2时段风主要来自海上,10~40 m风切变指数略大于40~90 m;第3时段风主要来自陆上,风切变指数略大于前两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台风 近地层风 湍流强度 阵风系数 风垂直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三巴”(2316)路径和降水预报偏差分析
12
作者 石娟 吴俞 吴敏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5,共10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上海台风所最佳路径集和EC全球模式细网格预报数据,对2316号台风“三巴”的移动路径和海南暴雨的预报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上海台风所最佳路径集和EC全球模式细网格预报数据,对2316号台风“三巴”的移动路径和海南暴雨的预报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EC预报的台风路径比实况略偏西偏北,移速偏快,南折时间点偏晚,主要原因是EC预报的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冷空气影响海南的强度偏弱。海南省气象台主观预报的暴雨量级评分比EC模式预报高0.33,但两者均漏报18日08时—19日08时海南岛东北沿海地区的暴雨,分析EC模式偏差原因得知,EC预报场的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与实况偏差较大,位置偏东,强降水落区位于海南岛东部海面。低层(925 hPa)长时间维持东南急流,整层湿度条件较好,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出现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三巴” 副热带高压 风雨特征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台风灾害下配电网多维韧性提升策略
13
作者 柯君 王旭 +3 位作者 魏新迟 蒋传文 杨宏坤 张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9-108,共10页
为应对台风极端灾害下配电网供电能力下降,须充分利用配电网分布式资源,从综合供电可靠性、抗灾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提升灾中配电网韧性。基于台风非对称风场致灾模型,提出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配电网双层架构,以协同支撑多维... 为应对台风极端灾害下配电网供电能力下降,须充分利用配电网分布式资源,从综合供电可靠性、抗灾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提升灾中配电网韧性。基于台风非对称风场致灾模型,提出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配电网双层架构,以协同支撑多维韧性提升策略。首先,结合气象信息对台风非对称风场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受灾线路断线不确定性和新能源安全出力模型。然后,建立源网荷储协同支撑灾害防御调度的配电网双层运行架构,并提出考虑供电能力、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的多维韧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法向约束法快速求解该边界时变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多目标优化问题,获得高信息熵的决策边沿。最后,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算例分析,考察所提策略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供电能力 供电可靠性 韧性 多目标优化 台风 法向约束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鲇鱼”影响下考虑InSAR形变的滑坡易发性动态评价: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14
作者 缪海波 马闯 +2 位作者 杨冰颖 崔玉龙 余学祥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41,共14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在预测滑坡发生和潜在风险方面至关重要,但静态易发性制图因忽略了滑坡动态演化特征而导致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受限。以2016年台风“鲇鱼”影响下的浙江省松阳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引入Sentinel-1A的SAR地表形变数据,开展滑坡... 滑坡易发性评价在预测滑坡发生和潜在风险方面至关重要,但静态易发性制图因忽略了滑坡动态演化特征而导致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受限。以2016年台风“鲇鱼”影响下的浙江省松阳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引入Sentinel-1A的SAR地表形变数据,开展滑坡动态易发性评价。首先采用D-InSAR技术获取台风前后的地表形变量,以-20 mm/a的形变速率为阈值确定新增滑坡;然后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了2015年11月22日-2017年3月4日的研究区地表形变量;最后选取地形、地质、水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9个静态评价因子以及垂直向和LOS方向的InSAR地表形变量2个动态评价因子,构建MIV-BP神经网络模型生成滑坡动态易发性图。结果表明:(1)InSAR地表形变动态因子可显著提升滑坡易发性的整体预测精度,当缺失该类因子时,预测精度由0.901下降至0.857;此外,模型对台风“鲇鱼”诱发滑坡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效果。(2)研究区内滑坡极低和低易发区基本不受台风“鲇鱼”的影响,但地形陡峭或地势较高的区域则由台风前的中高易发区升级为极高易发区,且极高易发区域的变化与InSAR地表形变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极端天气下松阳县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动态评价 InSAR地表形变 MIV-BP神经网络 台风“鲇鱼” 浙江省松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杜苏芮”风速概率建模与分析
15
作者 李杰 杨昕 彭勇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机过程描述与湍流动力学原理,根据能谱动力学方程和相似性原理推导台风风速随机Fourier波数谱和对数律模型,构建了统一的近地台风风场物理模型。采用基于样本集合数值特征的识别原则,标定了模型中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过对摩擦速度、地面粗糙度和分界波数等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演化表述,实现基于物理机制的台风脉动风谱和平均风剖面的定量建模。对“杜苏芮”台风3个阶段以及良态风观测数据的对比表明:物理随机模型能有效捕捉不同风况下的脉动风速和平均风剖面的概率结构,且可以反映台风脉动风速随机过程的非高斯与非平稳性质。这一研究进展为风敏感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和可靠度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苏芮”脉动风速 概率结构 平均风剖面 物理随机模型 风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
16
作者 施晓晖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共13页
为进一步清楚认识东亚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过程以及华南极端降水事件的成因,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TempestExtremes轨迹追踪软件对导致2023年6月8日广西北海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季风低压的移动... 为进一步清楚认识东亚季风低压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过程以及华南极端降水事件的成因,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TempestExtremes轨迹追踪软件对导致2023年6月8日广西北海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东亚季风低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季风低压的移动轨迹可以看出,6月7—9日,季风低压主要在北海附近活动,带来的大量水汽对特大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季风低压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差异显示,从初始阶段到强盛时刻,低压垂直结构存在不对称性,随高度升高,从向西北倾斜转变为向西南倾斜,强盛时刻后的低压减弱可能与北方冷空气侵入低压的“填塞”作用有关。低压将要消亡时,高层大气中相对涡度、位涡、比湿和气温的纬向平均离差高值区都已经明显偏离中心,垂直环流的纬向平均离差则表现出较多的下沉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季风低压内部中低层大气中一直存在明显的“冷心”,是季风低压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对季风低压的移动路径起主导作用,但台风“古超”的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此外,季风低压登陆后,北方冷空气南下对低压移动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低压 移动轨迹 结构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台风“古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级波浪能装置浅水系泊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17
作者 盛其虎 张紫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本文针对MW级波浪能装置浅水系泊系统设计问题,在拖曳水池采用局部假底模拟浅水环境,对比研究纯悬链系泊和弹性系泊系统的力学性能。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纯悬链系泊方式在极端海洋环境条件下,系泊张力存在瞬时的尖峰,峰值载荷随平均风浪... 本文针对MW级波浪能装置浅水系泊系统设计问题,在拖曳水池采用局部假底模拟浅水环境,对比研究纯悬链系泊和弹性系泊系统的力学性能。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纯悬链系泊方式在极端海洋环境条件下,系泊张力存在瞬时的尖峰,峰值载荷随平均风浪流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弹性系泊模式很好地避免了峰值载荷,极限系泊载荷相比纯悬链方式降低了88%。研究结果表明:在浅水条件下,采用弹性系泊可以有效避免平台运动响应对系泊线的冲击载荷,有助于提高波浪能装置在极端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降低系泊系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波浪能发电 系泊系统 模型试验 鹰式波浪能平台 系泊张力 弹性索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筒型FPSO波浪砰击载荷与甲板上浪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石 李帅 +3 位作者 张广磊 李俊汲 杨小龙 卢文月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2,共9页
针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台风期强波浪条件下的外飘结构砰击和工艺甲板上浪问题,分别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从外飘结构砰击载荷获取和工艺甲板上浪风险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发现砰击载荷在近水面处取得最大值,... 针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台风期强波浪条件下的外飘结构砰击和工艺甲板上浪问题,分别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从外飘结构砰击载荷获取和工艺甲板上浪风险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发现砰击载荷在近水面处取得最大值,且随着距离水面的高度增加而逐步降低。针对试验直接测得的砰击载荷数据,提出“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用以去除由短促撞击过程引起压强传感器共振带来的动态放大;处理后砰击载荷试验结果小于DNV(挪威船级社)推荐设计载荷,但更接近海上实测结果。提出的依托试验的数值模型解耦修正方法和双参数波面重构方法,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高度吻合,表明经过修正的波面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试验获取的波面概率分布特性。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波浪砰击载荷的获取和甲板绿水上浪现象的分析及挡浪墙高度的设计,可作为规范推荐做法的补充,为类似圆形浮式结构上浪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 砰击载荷 绿水上浪 数值模型校准 波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费伟 王莹 +1 位作者 吴吉东 刘旭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进一步对比指标体系法、情景分析法和函数构建法在实际评估中的优缺点,分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韧性提升的适应性,并构建了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防灾减灾框架。针对当前研究中韧性理论框架不一致、台风复合灾害韧性评估机制不清晰、多灾种评估方法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在灾害数据共享机制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社交媒体等新型数据源,解决数据空白问题,探索多元途径提升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韧性 韧性评估 海岸洪水 台风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Phoon 9410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宁萍 许玉杰 +2 位作者 张友九 王道锦 胡明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49,共2页
Typhoon 9410是由美国Amersham公司生产的一种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可进行放射性样品、多色荧光或化学发光样品的成像。本文简要介绍了Typhoon 9410成像系统的仪器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应用、操作步骤和性能特点等,以便更多科研工作... Typhoon 9410是由美国Amersham公司生产的一种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可进行放射性样品、多色荧光或化学发光样品的成像。本文简要介绍了Typhoon 9410成像系统的仪器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应用、操作步骤和性能特点等,以便更多科研工作者能了解该仪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9410 放射自显影 激光扫描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