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i-based type-Ⅰ clathr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书康 唐新峰 唐润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7期3084-3089,共6页
N-type Si-based type-Ⅰ clathrates with different Ga content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ing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melting method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method.The effects of Ga composition on high... N-type Si-based type-Ⅰ clathrates with different Ga content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ing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melting method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method.The effects of Ga composition on high 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transport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hile the carrier mobility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Ga content.The Seebeck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a content. Among all the samples,Ba7.93Ga17.13Si28.72exhibits higher Seebeck coefficient than the others and reaches -135μV·K^-1 at 1000 K.The sample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exhibits very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reaches 1.95x 10^5 S·m^-1 for Ba8.01Ga16.61Si28.93 at room temperature.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ll samples is almost temperature independe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1000 K,indicating the behaviour of a typical metal.The maximum ZT value of 0.75 is obtained at 1000 K for the compound Ba7.93Ga17.13Si2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ⅰ clathrat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Langmuir-magnetic probe measurements of type-Ⅰ ELMy filaments in the EAST tokamak
2
作者 Qingquan YANG Fangchuan ZHONG +10 位作者 Guosheng XU Ning YAN Liang CHEN Xiang LIU Yong LlU Liang WANG Zhendong YANG Yifeng WANG Yang YE Heng ZHANG Xiaoliang L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7-22,共6页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n the filamentary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I edge-localized modes(ELMs) should be helpful for protecting the materials of a plasma-facing wall on a future large device.Related exp...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n the filamentary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I edge-localized modes(ELMs) should be helpful for protecting the materials of a plasma-facing wall on a future large device.Related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efully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EAST) using combined Langmuir-magnetic prob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dially outward velocity of type-I ELMy filaments can be up to 1.7 kms^(-1) in the far scrape-off layer(SOL) region.It is remarkable that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of these filaments is detected to be ~50eV,corresponding to a fraction of 1/6 to the temperature near the pedestal top,while the density ~3×10^(19)m^(-3) of these filaments could be approximate to the line-averaged density.In addition,associated magnetic fluctuations have been clearly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which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ensity perturbations.A localized current on the order of ~100kA could be estimated within the fila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ⅰ ELMy filaments Langmuir-magnetic probe EAST tokam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潘恒 宋雄英 李公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Harris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ⅠNP)以及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CP-5b)],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时间(6.16±0.3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2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呈上升趋势,且术后1、3、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优良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BALP、骨钙素、PⅠNP水平升高,TRACP-5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BALP、骨钙素、PⅠNP水平高于对照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显著、骨代谢能力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 Harris髋关节评分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 抗酒石酸性磷酸酶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轨道板端离缝对轨道结构及车辆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俊斌 刘学毅 +1 位作者 刘永孝 代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2-437,512,共7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Ⅰ型轨道板端部与CA砂浆层间的离缝现象对钢轨、轨道板及车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车辆-Ⅰ型板式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以轮轨力、钢轨位移及加速度、轨道板位移,拉应力及加速度、车辆加速度为评...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Ⅰ型轨道板端部与CA砂浆层间的离缝现象对钢轨、轨道板及车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车辆-Ⅰ型板式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以轮轨力、钢轨位移及加速度、轨道板位移,拉应力及加速度、车辆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离缝长度和高度工况下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板端离缝长度越短,轨道板越容易脱空受力;轨道板脱空受力时的离缝高度等于该离缝长度下板的竖向最大位移;离缝长度及高度的变化对轨道结构及车辆的受力状态均有影响,但离缝长度的影响更大;长度不大于0.6 m的板端离缝主要使钢轨及轨道板的变形及受力状态恶化,长度大于0.6 m的板端离缝也会使车辆的振动加速度超过容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轨道 离缝 轨道板脱空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如愿 车向明 +3 位作者 刘浩 樊林 赵伟 王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例在腹股沟疝组和非腹股沟疝组间的差异。结果腹股沟疝组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Ⅲ型胶原含量升高,胶原总量升高,Ⅰ型/Ⅲ胶原蛋白比例降低。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的Ⅰ型/Ⅲ型胶原比例下降,Ⅰ型胶原含量降低,而Ⅲ型胶原含量增高。腹股沟疝可能是系统性胶原代谢紊乱在腹股沟区的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胶原蛋白 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坤 张水昌 +2 位作者 王晓梅 米敬奎 毛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化和烃类气体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共同证实,封闭体系的烃类气体来源于多种反应途径,其中早期生成液态产物的二次裂解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同时,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液态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轻质组分生成的活化能明显要高于重质组分;源内残留油二次裂解的平均活化能为57.3 kcal/mol,要低于油藏内正常原油裂解的活化能;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形成于生油初期到源内残留烃裂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管热解实验 型有机质 动力学 油气生成模式 生烃潜力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皮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苏锐 王坤余 琚海燕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46,49,共5页
采用酸膨胀-胃蛋白酶降解的新方法,从猪皮中提取Ⅰ型胶原蛋白。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的形貌结构,用SDS-PAGE方法测得所提取的Ⅰ型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5kDa。结合紫外、红外检测和DSC分析,与市售SigmaⅠ型... 采用酸膨胀-胃蛋白酶降解的新方法,从猪皮中提取Ⅰ型胶原蛋白。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的形貌结构,用SDS-PAGE方法测得所提取的Ⅰ型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5kDa。结合紫外、红外检测和DSC分析,与市售SigmaⅠ型胶原对比,证实了提取物为Ⅰ型胶原蛋白,且很好的保持了Ⅰ型胶原的3股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胶原 酸膨胀-酶降解 胃蛋白酶 原子力显微镜 猪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及NF-κB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建杰 马爱群 +2 位作者 王鸿雁 白晓军 白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3,45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的改变以及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AS斑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的改变以及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AS斑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检测40只食饵性AS新西兰兔血脂成分的改变及血管壁的病理变化、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兔15周时血胆固醇(TC)升高约43倍,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约37倍。主动脉内壁可见脂质条纹形成。主动脉AS病变Ⅰ型胶原、NF-κB蛋白及Ⅰ型胶原mRNA、NF-κBmRNA表达定量(A值)分别为0.27±0.02、0.19±0.01及0.30±0.03、0.35±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8±0.01、0.09±0.01及0.11±0.01、0.10±0.09,P<0.05)。结论AS时Ⅰ型胶原增多刺激NF-κB的活性,可能参与了血管A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型胶原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廖俊伟 张小飞 +4 位作者 黄显明 毛火云 尹秀凤 刘大伟 魏建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52,共4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3基因并将其5′端起始处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VP3基因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6p-1后构建...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3基因并将其5′端起始处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VP3基因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6p-1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VP3,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明,VP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大量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2 ku。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能与DHV-Ⅰ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肝炎病毒 VP3基因 克隆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模拟失重大鼠股骨Ⅰ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素敏 周鹏 +2 位作者 傅骞 杨佳佳 高学敏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和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悬尾模型组和悬尾中药组;后两组不悬吊适应1周,悬尾吊3周模拟失重,中药组予中药复方(含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 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和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悬尾模型组和悬尾中药组;后两组不悬吊适应1周,悬尾吊3周模拟失重,中药组予中药复方(含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归、牡蛎醋酸水解物等)水煎剂灌胃。实验结束取左股骨,免疫组化法观察股骨颈骨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结果:经过3周尾吊模拟失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骨Ⅰ型胶原阳性计数和IOD值均出现显著下降(P<0.001);中药组股骨Ⅰ型胶原阳性计数和IOD值较空白组变化不显著(P>0.05),较模型组则有显著增加(P<0.001)。结论:3周模拟失重可造成模型动物股骨Ⅰ型胶原蛋白合成严重障碍,受试中药复方对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失重模拟 胶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胥保华 胡彩虹 夏枚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3-637,共5页
以亚硒酸钠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健康Avian商品代公母混合雏1485羽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0.20、0.30、0.40、0.50 ... 以亚硒酸钠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健康Avian商品代公母混合雏1485羽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羽.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0.20、0.30、0.40、0.50 mg/kg 5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10种试验日粮,并以基础日粮作对照.结果显示:亚硒酸钠添加浓度在0~0.20 mg/kg,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0.20~0.40 mg/kg硒添加水平范围内处于高峰平台;0.50 mg/kg硒添加水平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0.20~0.40 mg/kg硒添加水平(P<0.05).纳米硒添加浓度在0.50 mg/kg,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仍然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源添加浓度在0.10~0.40 mg/kg时,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硒源添加浓度在0.50 mg/kg时,纳米硒组肉鸡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基础日粮组肝脏脱碘酶Ⅰ活性显著低于各硒源的各硒添加水平(P<0.05),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脱碘酶Ⅰ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脱碘酶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家系Ⅰ型胶原COL1A1基因一个新RNA剪接突变位点的发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欣一 崔英霞 +5 位作者 杨滨 王浩洋 卢洪涌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6-280,I0002,共6页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即IVS27+1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型胶原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MMP-2、TIMP-2、TGF-β_1、TGF-β_1RⅠ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强 鲍健 +3 位作者 吴正升 齐越 吴强 杨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2)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1R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MMP-2、TIMP-2与TGF-β1、TGF-β1RI蛋白。结果乳腺癌中...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2)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1R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MMP-2、TIMP-2与TGF-β1、TGF-β1RI蛋白。结果乳腺癌中MMP-2、TIMP-2、TGF-β1和TGF-β1R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45.0%、80.0%和67.5%;无淋巴结转移者MMP-2、TIMP-2阳性表达率为44.4%、66.7%,与转移淋巴结个数1~3(85.7%、21.4%)、>3个(87.5%、37.5%)相比,P均<0.01;TNM分期为Ⅰ期的MMP-2、TI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5%,分别与Ⅱ(65.0%、55.0%)、Ⅲ(86.7%、26.7%)、Ⅳ期(100%、0)相比,P均<0.05;肿瘤直径≤2cm者TIMP-2阳性表达率为66.7%,与直径2~5(51.9%)、>5cm(20.0%)相比,P均<0.05;MMP-2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1),MMP-2和TGF-β1RI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1)。结论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MMP-2的表达与TGF-β1、TGF-β1RI关系密切,MMP-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TGF-β及其受体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母β1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制Ⅰ类胶合板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巧佳 刘景宏 +1 位作者 杨桂娣 黄晓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用尿素和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的对比试验,发现先将尿素和甲醛制成二羟甲脲后再加入酚醛树脂中参与合成,可增加尿素的用量,反应终点较易控制,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较好;苯酚与尿素的重量比为100∶75时,合成的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用于... 通过用尿素和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的对比试验,发现先将尿素和甲醛制成二羟甲脲后再加入酚醛树脂中参与合成,可增加尿素的用量,反应终点较易控制,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较好;苯酚与尿素的重量比为100∶75时,合成的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用于压制胶合板,板的胶合强度仍达到国家标准GB9846 88中Ⅰ类胶合板的要求;最佳的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30℃、单位压力0 9MPa、热压时间0 9min/mm,固化条件比纯酚醛树脂低;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经二羟甲脲改性后形成了酚醛—脲醛共缩聚树脂;对原料成本概算,二羟甲脲改性的酚醛树脂比纯酚醛树脂降低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二羟甲脲 改性 酚醛树脂 类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茁 田晓军 +1 位作者 马潞林 陆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本文报道2016年6月我科对1例既往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25岁男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因肿瘤底部较深且与骶骨、盆壁粘连较紧,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5 min。术中出血15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第2天拔除尿... 本文报道2016年6月我科对1例既往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25岁男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因肿瘤底部较深且与骶骨、盆壁粘连较紧,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5 min。术中出血15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第7天拔除盆腔引流管,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术后随访1个月,左侧足面麻木感,左下肢肌力Ⅲ级,排便、排尿正常,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我们认为手术应尽可能完全切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如果肿瘤侵犯神经,常需要把受累神经一并切除,但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型神经纤维瘤病 腹膜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泽香 韦强 +3 位作者 鲍国连 崔言顺 刘燕 季权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438,共5页
参考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Ⅰ快速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DHV强毒株Z10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 参考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适合DHV-Ⅰ快速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DHV强毒株Z10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为699 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DHV-Ⅰ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均达90%以上,表明为DHV-Ⅰ的基因序列,对NDV,IBDV,DPV和GPV等常见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最低RNA模板检出量为24 pg。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传红 陈韵蓓 +1 位作者 王小玲 魏庭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DIS系统调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6年1~6月(干预前,对照组127例)和2017年1~6月(干预后,干预组133例)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对药学干预前后骨...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DIS系统调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6年1~6月(干预前,对照组127例)和2017年1~6月(干预后,干预组133例)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对药学干预前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给药时机、药物品种、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经干预,干预组骨科I类切口围术期用药时机合理比例明显上升为84.2%,与对照组(51.2%)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2.81,P=0.000);干预组用药品种合理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6.27,P=0.000);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两组在给药途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的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11,P=0.000;χ~2=36.32,P=0.000);两组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在<24h的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疗程在24~48h的手术高于对照组(χ~2=23.78,P=0.000);干预组用药疗程在>48h的手术低于对照组(χ~2=18.42,P=0.000)。结论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减少不规范用药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类切口围术期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敬一 马宏达 赵庆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8-301,319,共5页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3~6月4个科室8种Ⅰ类切口手术和1种介入治疗的109例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109例手...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3~6月4个科室8种Ⅰ类切口手术和1种介入治疗的109例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109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97%;平均疗程9.4 d,其中,术后用药时间≤24 h者3例(2.86%),术后用药时间≤72 h者17例(16.00%);预防用抗菌药共11种,一代头孢菌素类占8.0%,二代头孢类占42.0%,三代头孢类占24.0%,其他类占21.9%。结论某院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掌握不严、选药针对性不强、给药时机把握不科学、术后疗程过长等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永成 岳煜 +2 位作者 程慎杰 石建伟 申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C端肽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N端肽和C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健康儿童。Ⅲ型成骨不全患者的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N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Ⅰ、Ⅳ型患者。结论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含量低于健康儿童;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中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型胶原分子 吡啶并啉交联 羟脯氨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膜的类液晶结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庆慧 李娜 +4 位作者 田冶 吴狄 赵要武 李立华 周长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模拟天然组织中Ⅰ型胶原的有序排列,利用高浓度胶原的液晶态获得表面具有类液晶有序结构的胶原膜,并通过体外培养考察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Ⅰ型胶原膜浓度为120 mg/mL时,膜表面的胶原纤维呈定向... 模拟天然组织中Ⅰ型胶原的有序排列,利用高浓度胶原的液晶态获得表面具有类液晶有序结构的胶原膜,并通过体外培养考察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Ⅰ型胶原膜浓度为120 mg/mL时,膜表面的胶原纤维呈定向有序排列,这种有序结构不仅有利于hUCMSCs的黏附和增殖,而且能促进ALP,CollagenⅠ,RUNX2,Ostreix,OCN和OPN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hUCMSCs在此表面有更强的成骨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胶原 类液晶有序结构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