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检测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姜旭淦 陈盛霞 +8 位作者 吴琴 汤俊民 马建芬 储青 吴亮 颜小云 刘荻 姚加平 许化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建立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的ELISA法,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自提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oluble chicken collagen type Ⅱ,SCCⅡ)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间接ELISA法。对12... 目的建立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的ELISA法,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自提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oluble chicken collagen type Ⅱ,SCCⅡ)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间接ELISA法。对124例RA病人和54例健康人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的检测条件为:SCCⅡ包被浓度为20μg/ml;以含10%羊血清的缓冲液进行封闭、稀释血清和酶标抗体;采用双波长(450nm/630nm)进行测定。RA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5%(24/124)和1.85%(1/54),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以SCCⅡ为包被抗原检测抗Ⅱ型胶原蛋白抗体可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型胶原蛋白 型胶原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旭淦 陈盛霞 +1 位作者 吴亮 许化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CCⅡ)的物理化学特性。方法用光谱法测定吸收峰和等电点,HPLC法检测氨基酸组成,乌氏黏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溶液的增比黏度。用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量(Mr),结合免疫印迹法分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α-糜... 目的研究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CCⅡ)的物理化学特性。方法用光谱法测定吸收峰和等电点,HPLC法检测氨基酸组成,乌氏黏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溶液的增比黏度。用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量(Mr),结合免疫印迹法分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作用于SCCⅡ和热变性后的SCCⅡ(D-SCCⅡ)的酶解产物。结果 SDS-PAGE显示SCCⅡ亚基的Mr约为120×103,能与抗SCCⅡ抗体反应;D-SCCⅡ含有10多条免疫印迹呈阳性反应的片段。SCCⅡ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为230 nm,等电点pH约6.25。氨基酸组成中,Gly、Pro、Glu和Ala含量高,芳香族氨基酸低。SCCⅡ溶液的增比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4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在胃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下SCCⅡ的电泳和免疫印迹图谱无变化,Ⅱ型胶原酶可使SCCⅡ快速水解,胰蛋白酶作用后出现10条免疫印迹阳性条带;D-SCCⅡ经酶解后免疫印迹无阳性条带。结论 SCCⅡ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消化酶有一定抵抗作用,胰蛋白酶作用后可出现多条活性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胶原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胰蛋白酶 型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刚 黄颖 +3 位作者 谢婷 王庆国 李宇航 顾立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复制组,模型复制组经成功复制CIA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和宣痹汤组(X组)。X组灌胃给予宣痹汤3周,同时M组和N组给...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复制组,模型复制组经成功复制CIA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和宣痹汤组(X组)。X组灌胃给予宣痹汤3周,同时M组和N组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3周。其间测量非致炎足踝关节直径,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灌胃结束后,经股动脉取全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INFγ和IL-4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以外周血CD4+INFγ+和CD4+IL-4+T细胞分别代表Th1和Th2细胞,测定各自在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计算Th1/Th2比值,并将CIA大鼠踝关节直径与Th1/Th2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组相比,CIA大鼠关节直径、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5);血清INFγ和IL-4水平,Th1所占比例以及Th1/Th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Th2所占比率显著上升(P<0.01),且CIA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与Th1/Th2比值降低具有相关性(r=0.846,P<0.01)。结论:宣痹汤能有效缓解CIA大鼠临床症状,恢复Th1/Th2漂移,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宣痹汤 TH1/TH2漂移 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缺陷型小鼠的鉴定及Ⅱ型胶原诱导颗粒蛋白前体缺陷型小鼠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韩晓凤 +2 位作者 夏飞 李美玲 郭风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方法来提取颗粒蛋白前体(PGRN)基因敲除(PGRN-/-)小鼠的DNA以及基因的鉴定方法,同时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PGRN-/-小鼠的关节炎模型,从形态学、组织学等多角度观察和鉴定鸡Ⅱ型胶原诱导的PGRN /小鼠...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方法来提取颗粒蛋白前体(PGRN)基因敲除(PGRN-/-)小鼠的DNA以及基因的鉴定方法,同时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PGRN-/-小鼠的关节炎模型,从形态学、组织学等多角度观察和鉴定鸡Ⅱ型胶原诱导的PGRN /小鼠关节炎模型的特点.方法:将PGRN-/-小鼠与野生C57BL小鼠进行交配,产仔后6周再将杂合小鼠进行交配产仔,剪尾约0.5~1 cm,提取组织DNA,在PCR体系中设计两对引物,一对用来鉴定野生C57BL/6小鼠,另一对用来鉴定PGRN-/-的纯合小鼠.将鸡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CFA)等体积混合后通过尾部皮下注射PGRN-/-小鼠和野生C57小鼠.野生C57BL对照组小鼠和PGRN-/-实验组小鼠分别进行鸡ColⅡ诱导15周后取其病变腿组织进行阿尔新蓝和茜素红染色,腿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出PGRN-/-纯合小鼠;成功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的PGRN-/-小鼠关节炎模型.结论:PGRN-/-小鼠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易感性高于野生小鼠.本研究为临床关节炎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前体 基因敲除小鼠 型胶原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Ⅱ型胶原蛋白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王安宇 魏良纲 +3 位作者 乔艺杰 张超 张定安 何光志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15-17,共3页
目的克隆人Ⅱ型胶原蛋白cDNA(hCⅡcDNA)基因。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组织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hCⅡcDNA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在LB培养基中培养12~16 h,挑取菌落并接种... 目的克隆人Ⅱ型胶原蛋白cDNA(hCⅡcDNA)基因。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组织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hCⅡcDNA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在LB培养基中培养12~16 h,挑取菌落并接种于LB培养液中,取2μL菌液为模板进行PCR鉴定,PCR结果呈现特异性条带为hCⅡcDNA阳性。对hCⅡcDNA阳性的克隆菌株进行测序。结果克隆基因经测序并通过NCBI BLAST分析后发现,其与Genebank中公布的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的基因序列(NM_001844)同源性达99%。结论成功克隆出了hCⅡcDN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型胶原蛋白cDNA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志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1期137-139,16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6例,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6例,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8例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胸软骨Ⅱ型胶原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7
作者 曹慧 许时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5,163,共6页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Ⅱ型胶原,并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以鸡胸软骨为原料制备Ⅱ型胶原,在酸性条件下添加胃蛋白酶酶解鸡胸软骨Ⅱ型胶原三股螺旋链的端肽,采用DEAE-Sepharose CL 6B离子交换柱纯化酶解样品制得Ⅱ型胶原;通过SD...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Ⅱ型胶原,并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以鸡胸软骨为原料制备Ⅱ型胶原,在酸性条件下添加胃蛋白酶酶解鸡胸软骨Ⅱ型胶原三股螺旋链的端肽,采用DEAE-Sepharose CL 6B离子交换柱纯化酶解样品制得Ⅱ型胶原;通过SDS-PAGE电泳、氨基酸分析及X-射线衍射表征Ⅱ型胶原的纯度与结构;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CIA),研究不同浓度的Ⅱ型胶原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结果:经过纯化的Ⅱ型胶原纯度为95.21%,呈典型的三股螺旋结构;口服Ⅱ型胶原能明显降低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缓解关节红肿等症状;同时,实验组大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受到抑制,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也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Ⅱ型胶原能作为膳食补充剂防治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软骨 型胶原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新血清学指标研究与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虞伟 王金花 +6 位作者 白彩琴 高佩芳 房国祥 张晶 夏海萍 李晓军 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实验诊断体系,寻找新的RA标志性自身抗体,探讨其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肽酰精氨酸脱亚氨基酶(PAD)分别对人纤维蛋白原(hFib)和牛Ⅱ型胶原(bCⅡ)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Cit)... 目的建立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实验诊断体系,寻找新的RA标志性自身抗体,探讨其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肽酰精氨酸脱亚氨基酶(PAD)分别对人纤维蛋白原(hFib)和牛Ⅱ型胶原(bCⅡ)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Cit),以环瓜氨酸肽(CCP)作对照,并选择CⅡ短肽(CⅡ260-272),建立检测3种抗原自身抗体的ELISA法,进行临床标本检测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其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4%和56.3%,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抗hFib和抗bCⅡ抗体有明显提高。抗CⅡ短肽抗体对RA的诊断效能与抗CCP抗体接近,对R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7.2%和68.8%;特异性分别为95.3%和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8%和8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3.1%;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3和31.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4和0.32;Youden指数分别为0.625和0.666。在13例早期RA患者中,抗CⅡ短肽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均为76.9%。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6,抗CⅡ短肽抗体为0.924。联合应用抗CⅡ短肽与抗CCP抗体、或抗CⅡ短肽与RF,均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有效诊断水平。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身抗体均与抗CCP抗体显著相关,仅有抗Cit-hFib抗体、抗Cit-bCⅡ抗体与抗CCP抗体检出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0.4<Kappa<0.75),检出符合率分别为84.4%(54/64)和78.1%(50/64)。各自身抗体水平均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提示与RA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抗CⅡ短肽抗体水平有随RA临床症状改善而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瓜氨酸化蛋白及其自身抗体在RA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CⅡ短肽抗体及抗CCP、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均与RA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这些抗体可能发展成为RA新的血清学监测和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纤维蛋白原 型胶原 瓜氨酸化蛋白 自身抗体 免疫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肺间质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健 郭雯 +1 位作者 程华威 黄传兵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24-27,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病理变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XTC组和雷公藤多苷组(TPT),建立佐剂关节炎(ad 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测定其...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病理变化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XTC组和雷公藤多苷组(TPT),建立佐剂关节炎(ad 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测定其关节炎指数及肿胀度变化情况。处死后取各组大鼠的肺部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XFC能降低AA大鼠的关节肿胀度、降低A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与模型组比较,XFC组及TPT组治疗后右后足跖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XFC组和TPT组治疗后模型大鼠关节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P<0.05)。XFC组电镜下肺泡Ⅱ型细胞结构完好,线粒体大部完好,少数线粒体轻度肿胀,少数板层小体有排空现象,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光镜下肺内细支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大部完好,黏膜内及黏膜下见少数淋巴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肺泡大部结构完整,无破坏,部分肺泡间隔内见少量灶性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及TPT组。结论:XFC可以抑制模型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AI,能显著改善AA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的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肺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关节炎 新风胶囊 肺间质病变 肺泡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素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对CIA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对CIA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测定,观察痹痛灵颗粒对滑膜细胞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痹痛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痹痛灵颗粒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病理性增生,降低滑膜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痹痛灵颗粒 WISTER大鼠 完全弗氏型胶原 型胶原 雷公藤多苷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利群 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组血管活性肠肽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 IA,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 ISA)检测血清TNFα-、IL-2和IL-4的表达,观察病理变化和整体疗效。结果:①病理切片显示C IA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并存在骨和软骨破坏,V IP治疗组可显著减轻关节炎性病理改变;②细胞因子测定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对照组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减低(P<0.05);与各对照组相比,各重组V IP质粒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则升高(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大鼠C IA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望成为RA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病理学 关节炎 实验性 血管活性肠肽/治疗应用 胶原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