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3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bTiO_(3) Content Variation on High-power Performance of PMN-PT Single Crystal
1
作者 WANG Xiaobo ZHU Yuliang +3 位作者 XUE Wenchao SHI Ruchuan LUO Bofeng LUO Chengtao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6,I0017,共8页
Lead magnesium niobate-lead titanate(PMN-PT)piezoelectric single crystals are widely utilized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with varying compositions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ir properties.While application o... Lead magnesium niobate-lead titanate(PMN-PT)piezoelectric single crystals are widely utilized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with varying compositions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ir properties.While application of PMN-PT in high-power settings is rapidly evolving,material parameters are typically tested under low signal conditions(1 V),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PT(PbTiO_(3))conte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MN-PT single crystals under high-power conditions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high-power testing platform using the constant voltage method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PMN-PT single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PT contents under high-power voltage stimulation.Using crystals sized at 10 mm×3 mm×0.5 mm as an example,this research explored changes in material parameters.The results exhibit that while trend of the parameter changes under high-power excitation was 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PT contents,degree of the change varied significantly.For instance,a PMN-PT single crystal with 26%(in mol)PT content exhibited a 25%increase in th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_(31),a 13%increase in the elastic compliance coefficient s_(11)^(E),a 17%increase in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coefficient k_(31),and a 73%decrease in the mechanical quality factor Q_(m) when the power reached 7.90 W.As the PT content increased,the PMN-PT materials became more susceptible to temperature influences,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power tolerance and more readily reaching the depolarization temperatures.This led to loss of piezoelectric performance.Based on these findings,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impact of PT content on performance of PMN-PT single crystals unde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has been established,providing reliable data to support design of sensors or transducers using PMN-PT as the sensitive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single crystal PMN-PT high-power testing constant voltage method material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based 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被引量:3
2
作者 HU Li JIANG Shu-yong +2 位作者 ZHANG Yan-qiu ZHU Xiao-ming SUN 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47-2756,共10页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grain scale by combining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CPFEM) with particle swarm op... Texture evolution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grain scale by combining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CPFEM)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The texture-based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TBRVE) is used in the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where a given number of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discretizing th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ODF) based on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 experiment data. Three-dimensional grain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Voronoi tessellation. The PSO algorith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dentifying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saving computational time. The macroscopic stress–strain curve is predicted based on CPFEM, whe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refore, CPFEM is a powerful candidate for capturing the texture evolution and clarifying the inhomogeneous plastic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110> fiber texture is generated finally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angle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Cu in terms of grain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deformation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EXTUR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cintillation Single Crystals
3
作者 B.G.Zaslavsky E.V.Danilenko +2 位作者 Yu.A..Solomakha V.S.Suzdal S.I.Vasetsky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1-241,共1页
The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with the abovesaid difficulties avoided is developed.Here the free melt surfac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growing crystal diameter and remains minimal during the whol... The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with the abovesaid difficulties avoided is developed.Here the free melt surfac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growing crystal diameter and remains minimal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rocess.The essenc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at the stage of radial crystal growth the melt level in the crucible of a variable cross-section(for instance,in a conical crucible)is ra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ntillation single crystals radial crystal growth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conical crucible automatic method CRUCIBLE variable cross s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ing a highly scalable synthetic strategy for 5-amino-4-nitrobenzo[1,2-c:3,4-c']bis([1,2,5]oxadiazole)1,b-dioxide(CL-18)and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crystal engineering and positional isomerization on its safety and laser ignition performance
4
作者 Lei Yang Zhenqi Zhang +2 位作者 Wei Du Jinshan Li Qing M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3-21,共9页
5-amino-4-nitrobenzo[1,2-c:3,4-c']bis([1,2,5]oxadiazole)1,6-dioxide(CL-18)exhibits significant potential as an initiating explosive.However,its current synthesis process remains non-scalable due to low yields and ... 5-amino-4-nitrobenzo[1,2-c:3,4-c']bis([1,2,5]oxadiazole)1,6-dioxide(CL-18)exhibits significant potential as an initiating explosive.However,its current synthesis process remains non-scalable due to low yields and safety risks.In this study,we have developed a simple and safe synthetic route for CL-18.It was synthesized from 3,5-dihaloanisole in a four-step reaction with an overall yield exceeding 60%,surpassing all reported yields in the literature.Subsequently,recrystallization of CL-18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carefully selecting appropriate solvents and antisolvents to reduce its mechanical sensitivity.Ultimately,when DMF-ethanol was employed as the recrystallization solvent system,satisfactory product yield(>90%)and reduced mechanical sensitivity(IS=15 J;FS=216 N)were obtained.Additionally,CL-18 is derived from the rearrangement of oxygen atoms on i-CL-18 furoxan,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as conducted.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both compounds is similar,with onset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recorded at 186 and 182℃respectively.Similarly,they exhibit 5 s breaking point temperatures of 236 and 237℃.Additionally,we present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positional-isomerization-laser-ignition performance of CL-18 and its isomer i-CL-18 using laser irradiation for the first time.Remarkably,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i-CL-18 exhibits enhanced laser sensitivity,as it can be directly ignited by a 1064 nm wavelength laser,whereas CL-18 lacks this characteri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ting explosive Synthetic method crystal engineering Positional isomerization Laser i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的结构特征和应用性能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意义
5
作者 王爱勤 卢予沈 +3 位作者 杨芳芳 惠爱平 康玉茹 牟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石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为深入挖掘凹凸棒石的矿物属性,加快新产品创新研制,文章针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凹凸棒石晶体结构和应用性能,阐述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和改性的重要性,展望了凹凸棒石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重点,从矿物材料化视角,以期促进凹凸棒石学科交叉研究和产业上下游应用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棒晶束解离 功能改性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耦合模型的冰风洞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赖安卿 周俊 程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1,107,共7页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 Diameter,MVD)、总含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以及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粒子温度、液态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Liquid Water Content/Total Water Content,LWC/TWC)、MVD以及流场温度等粒子和流场参数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粒子运动速度受MVD、TWC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均不大;粒子温度变化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TWC的增加增大了粒子与流场整体的热交换;风洞出口MVD的大小受初始MVD大小、TWC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均较大;受风洞收缩型构型以及粒子在风洞中的换热影响,空气温度沿流程是降低的,相对湿度沿程是增加的。初始TWC、MVD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均对风洞沿程的流场温度和相对湿度造成影响;增大TWC、增加MVD以及增大相对湿度,均有利于在风洞出口形成冰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风洞 欧拉方法 数值模拟 冰晶结冰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方法的三维声子晶体拓扑优化及参数分析
7
作者 王燕 朱奕筱 +1 位作者 吴圣川 亢战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在常规的声子晶体拓扑优化中,内层的多波矢特征值分析和外层的单胞布局设计变量寻优构成双层嵌套问题,两个层次嵌套式迭代求解导致三维拓扑优化设计面临计算量剧增的难题。为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将用于结构固有频率优化问题的分析与设... 在常规的声子晶体拓扑优化中,内层的多波矢特征值分析和外层的单胞布局设计变量寻优构成双层嵌套问题,两个层次嵌套式迭代求解导致三维拓扑优化设计面临计算量剧增的难题。为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将用于结构固有频率优化问题的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的思想拓展至三维声波声子晶体的拓扑优化,通过将内层特征值问题转化为单次逆迭代获得拓扑优化中间结果对应的逐次近似能带结构,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参数化建模以研究三维声子晶体拓扑优化解的带隙特性。通过参数化扫掠,给出了不同参数下的相对带隙和带隙上下界。进一步总结了不同参数对声子晶体带隙的影响,为三维声波声子晶体构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声波声子晶体 拓扑优化 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方法 参数化建模 相对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测温技术及应用进展
8
作者 马宏伟 高若琳 +1 位作者 郭君德 刘蒙永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测温晶体因其体积小、高精度以及快速响应的优势,在高温涡轮部件温度测试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标定方法、温度判读、传感器安装位置及其在高温涡轮部件中的应用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晶体测温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测温晶体... 测温晶体因其体积小、高精度以及快速响应的优势,在高温涡轮部件温度测试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标定方法、温度判读、传感器安装位置及其在高温涡轮部件中的应用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晶体测温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测温晶体的晶格结构及辐照缺陷随退火温度变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标定与温度判读过程中表征晶体缺陷特征的重要参数及方法,包括衍射峰位置法、晶格肿胀法、电阻率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它们的测温精度及适用范围;梳理了晶体传感器的安装技术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实际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晶体测温 辐照缺陷 晶格肿胀 温度判读 安装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ϕ60 mm大尺寸红外非线性BaGa_(4)Se_(7)晶体与器件制备
9
作者 王振友 毛长宇 +3 位作者 陈伟豪 徐俊杰 余学舟 吴海信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硒镓钡(BaGa_(4)Se_(7),BGSe)晶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制备大尺寸、高品质BGSe晶体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实验室采用双温区合成炉单次实现500 g以上高纯BGSe多晶原料合成;采用改进的布里奇曼法生长出ϕ60 mm BGSe晶体棒;通过定向、切割和抛光等加工,制备出10 mm×10 mm×50 mm以上BGSe激光频率转换器件。制备的晶体与器件尺寸均为目前报道的最大值,可为中长波红外激光输出研究提供晶体及器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a_(4)Se_(7)单晶 双温区合成 改进的布里奇曼法 激光频率转换器件 中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石膏母液循环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及其晶型转换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琪 皮雯静 +5 位作者 吴锦绣 张一鸣 柳召刚 胡艳宏 张晓伟 李健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5,共8页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拉曼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F-4600)等仪器对硫酸钙晶须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母液循环3次后,晶须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稳定,平均长度为92.4μm,长径比为13.7,可见母液循环方案可行。循环后的产物通过调控干燥温度进行烘干,在80℃、90℃和420℃下分别制备出二水、半水和无水硫酸钙晶须,3种硫酸钙晶须均具有吸收紫外光和发射蓝光的性能,其中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发光性能最好。固废与母液循环提高了废渣和废液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硫酸钙晶须晶型的调控并赋予硫酸钙晶须发光特性,为探究硫酸钙晶须应用领域提供新方向,同时为稀土冶金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理 硫酸钙晶须 微波法 母液循环 晶型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饶家欢 韦家崭 +1 位作者 邓炼 敬代焱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4,共9页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烟气脱硫石膏、钛石膏等)排放量日益增长,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污染地下水、土壤等。工业副产石膏是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原料之一,硫酸钙晶须在工业中常被作为填充...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烟气脱硫石膏、钛石膏等)排放量日益增长,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污染地下水、土壤等。工业副产石膏是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原料之一,硫酸钙晶须在工业中常被作为填充剂添加到其他材料中起到增强性能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高附加价值的硫酸钙晶须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增加经济效益。但受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限制,目前在常压下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于此,对常压下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对比,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转晶剂对晶体形貌的调控机理,并探讨了工业副产石膏中杂质对转晶过程的影响。此外,总结了当前硫酸钙晶须制备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副产石膏 硫酸钙晶须 常压法 转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
12
作者 裘董琦 赵引弟 +2 位作者 裴栋 黄新异 邸多隆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2,共5页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为将1.0 g油样充分溶解于40 mL甲醇-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5∶3∶2)混合溶剂中,然后在-18℃下低温冷冻24 h,抽滤、减压蒸干、复溶后上机检测,HPLC采用C30色谱柱,以乙醇-异丙醇(体积比8∶1)和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4种生育酚在2~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最低为0.179μg/mL,定量限最低为0.59μg/m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7%~4.98%和1.67%~4.34%,加标回收率为96.57%~109.14%。综上,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结果准确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结晶法 生育酚 定量分析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酸盐固废矿相活化重构与技术应用展望
13
作者 任艺凌 张建波 +4 位作者 李会泉 李少鹏 武文粉 郭茹 续文钧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6-952,共17页
铝硅酸盐固体废物(ASW)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主要成分为SiO_(2)和Al_(2)O_(3)。ASW来源广泛、廉价易得且含有大量高附加值元素,可用于元素提取和高质材料制备。然而,非晶相和多种晶体共存的矿相结构特点导致ASW反应活性较低。因此,提... 铝硅酸盐固体废物(ASW)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主要成分为SiO_(2)和Al_(2)O_(3)。ASW来源广泛、廉价易得且含有大量高附加值元素,可用于元素提取和高质材料制备。然而,非晶相和多种晶体共存的矿相结构特点导致ASW反应活性较低。因此,提高反应活性是实现ASW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前提。本文对国内外典型ASW的活化方式及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从非晶相和晶相结构入手,分析了典型ASW的结构特征与反应活性的关联性,明晰了具有不同矿相特性的典型ASW所需的活化方式,并梳理归纳了不同活化方式对ASW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介绍了ASW的典型协同活化方式及应用领域,展望了ASW活化利用的未来发展,为ASW高效活化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理 铝硅酸盐固体废物 活化方式 反应活性 晶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坩埚下降法生长氟化物晶体的热场对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的影响
14
作者 李家和 郑丽丽 +2 位作者 张辉 李翔 陈俊锋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2-783,共12页
氟化物晶体中包裹物缺陷显著影响光学质量,而包裹物缺陷在坩埚下降法中主要由晶体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决定。本文针对坩埚下降法技术,数值模拟研究热场结构对晶体生长速率和界面形状的影响趋势,以及获得使界面呈现微凸形状、稳定生长阶... 氟化物晶体中包裹物缺陷显著影响光学质量,而包裹物缺陷在坩埚下降法中主要由晶体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决定。本文针对坩埚下降法技术,数值模拟研究热场结构对晶体生长速率和界面形状的影响趋势,以及获得使界面呈现微凸形状、稳定生长阶段延长的生长条件,形成有效调控包裹物缺陷的策略。研究发现,氟化物晶体生长形成凸度较大的界面主要由内辐射传热特性导致的界面附近径向吸热产生,增加绝缘区长度可减小起始阶段的生长速率,有效降低稳定生长阶段的界面凸度。提高上、下加热器温度可缩短初始不稳定生长区域,有效降低稳定生长阶段的界面凸度。对于大尺寸或多棒晶体生长,呈现径向温度梯度较大即晶体生长界面凸度过大,通过提高上加热器底端温度和增加绝缘区上部散热开口的热场设计,可以建立不利于包裹物生成的微凸界面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晶体 坩埚下降法 热场 包裹物调控 界面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氧化镓单晶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东阳 黄浩天 +3 位作者 潘明艳 徐子骞 贾宁 齐红基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垂直布里奇曼(VB)炉,通过动态模拟与实验深度耦合迭代优化的方法,建立了生长炉模型,通过优化生长炉的温场得到最佳温场,并根据模拟最佳温场对实际温场进行优化改造,成功生长出直径3英寸(1英寸=2.54 cm)的氧化镓(β-Ga...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垂直布里奇曼(VB)炉,通过动态模拟与实验深度耦合迭代优化的方法,建立了生长炉模型,通过优化生长炉的温场得到最佳温场,并根据模拟最佳温场对实际温场进行优化改造,成功生长出直径3英寸(1英寸=2.54 cm)的氧化镓(β-Ga_(2)O_(3))单晶。进一步加工得到最大尺寸为直径2.5英寸的(100)面β-Ga_(2)O_(3)晶圆,并对β-Ga_(2)O_(3)晶体的结晶质量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β-Ga_(2)O_(3)晶体具有较高结晶质量,其紫外截止边为257.5 nm,对应光学带隙为4.78 eV,晶体的劳埃衍射斑点清晰、对称,摇摆曲线半峰全宽(FWHM)最小为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垂直布里奇曼法 晶体生长 高结晶质量 宽禁带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英寸Fe掺杂高阻β相氧化镓单晶生长及(010)衬底性质研究
16
作者 严宇超 王琤 +5 位作者 陆昌程 刘莹莹 夏宁 金竹 张辉 杨德仁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本文使用直拉法制备了Fe掺杂的大尺寸β相氧化镓(β-Ga_(2)O_(3))单晶,加工制备了高质量的2英寸(1英寸=2.54 cm)(010)衬底,并对衬底的结晶质量、加工质量与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偏光应力仪下的均匀图像表明该衬底无孪晶、裂纹等宏观缺陷... 本文使用直拉法制备了Fe掺杂的大尺寸β相氧化镓(β-Ga_(2)O_(3))单晶,加工制备了高质量的2英寸(1英寸=2.54 cm)(010)衬底,并对衬底的结晶质量、加工质量与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偏光应力仪下的均匀图像表明该衬底无孪晶、裂纹等宏观缺陷,宏观结晶质量良好。该衬底的(020)面X射线摇摆曲线半峰全宽(FWHM)的最大值为29.7″,表明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晶质量。该衬底的表面平均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0.240 nm,局部厚度偏差(LTV)低于1.769μm,总厚度偏差(TTV)为5.092μm,翘曲度(Warp)为3.132μm,表明具有良好的衬底加工质量。此外,该衬底约7×10^(11)Ω·cm的高电阻率为微波射频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镓 宽禁带半导体 晶体生长 直拉法 单晶衬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实验研究
17
作者 姚传奇 游岳 +5 位作者 陈雪娇 赵杰 项锴 蒋榕培 孙海云 方涛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为了能够获得并定量评定喷气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通过模拟飞机等飞行器燃油系统在低温环境中的结晶过程,建立了一套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评价装置,对我国五种不同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当环境与冷板... 为了能够获得并定量评定喷气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通过模拟飞机等飞行器燃油系统在低温环境中的结晶过程,建立了一套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评价装置,对我国五种不同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当环境与冷板温度低于燃料冰点0~2℃时,在靠近冷板壁面处开始出现结晶,结晶后模拟油箱两端压差并不一定明显增大,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受低温液相流动和燃料结晶双效应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评价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的无量纲准则数f。通过分析该无量纲数和实验数据表明,随着f值的增大,喷气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变差,该无量纲数可以对本文所研究的不同来源的喷气燃料低温流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分析得到f扩展不确定度为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低温流动性 结晶 无量纲准则数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碳捕集液相中碳酸氢铵结晶行为
18
作者 王小华 贾俊 +6 位作者 樊帅军 高和利 陈文通 杨鹏威 孟维安 朱洪涛 马双忱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8,共10页
氨法碳捕集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工业烟气的二氧化碳捕集需求且只需要较低的成本,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抑制氨挥发等问题,对溶液在吸收过程中各参数变化的基础研究尚未深入。探究其吸收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不... 氨法碳捕集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工业烟气的二氧化碳捕集需求且只需要较低的成本,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抑制氨挥发等问题,对溶液在吸收过程中各参数变化的基础研究尚未深入。探究其吸收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还可以针对实际应用的需求实现对晶体形貌特征、粒径分布规律的控制。通过自主搭建的氨法碳捕集鼓泡反应系统,探讨了不同物理和化学因素对碳酸氢铵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协同表征,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晶体的微观特性和成分组成、化学键类型。实验结果表明,中低转速更有利于晶体的稳定生长,高转速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磁场位置和磁性颗粒的添加对结晶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溶析剂的加入能够提高结晶的反应速率,但同时会使晶体的形态和粒径发生改变。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将转速控制在350~450 r/min内有利于晶体的稳定生长,该转速区间可有效降低剪切力,减少对晶体的损伤。添加磁性颗粒能够显著延长混合溶液对CO_(2)的稳定吸收期,进而提高结晶过程的稳定性。此外,适量乙醇的添加不仅不会改变晶体的化学成分,还能有效提升结晶效率。研究旨在总结氨法碳捕集过程中碳酸氢铵的结晶规律,为碳捕集过程中结晶的控制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氨法 结晶 碳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拉法单晶硅生长的氧含量控制研究
19
作者 李建铖 钟泽琪 +4 位作者 王军磊 李早阳 文勇 王磊 刘立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5-1533,共9页
直拉法生长的单晶硅是制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晶体中的氧含量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变单晶硅生长过程中的坩埚壁面温度分布减少氧溶解是降低晶体中氧含量的重要方法。本文提出了三种改变坩埚壁面温度分布... 直拉法生长的单晶硅是制备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晶体中的氧含量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变单晶硅生长过程中的坩埚壁面温度分布减少氧溶解是降低晶体中氧含量的重要方法。本文提出了三种改变坩埚壁面温度分布的加热器结构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对温度分布、熔体流动、结晶界面形状和氧杂质输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长侧部加热器方案时,坩埚壁面温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分布趋势,其结晶界面挠度和氧含量较高;采用短侧部加热器方案和隔热环方案时,坩埚壁面温度呈现单调递增的分布趋势,其结晶界面挠度和氧含量较低,这与不同方案下的温度分布、熔体流动及氧杂质在坩埚壁面的溶解和在熔体中的输运特性密切相关;进一步总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氧输运分析方法,即通过绘制氧在熔体内部的输运路径,明确结晶界面处氧的准确来源及输运过程,为降低单晶硅内部的氧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用单晶硅 直拉法 热质输运 结晶界面 氧杂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机组换热管小管径化的结垢风险分析
20
作者 李钰涵 詹飞龙 +7 位作者 丁国良 骆名文 岳宝 李丰 李宁 邵艳坡 马超 张欢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冷水机组中的换热管采用水作为工作介质,长期运行时水中的钙离子等盐分会析出并形成水垢,导致传热性能出现衰减;而冷水机组中小管径换热管的应用,可能会导致结垢问题更加突出。通过设计搭建加速结垢实验台并选取典型的结垢测试工况来对... 冷水机组中的换热管采用水作为工作介质,长期运行时水中的钙离子等盐分会析出并形成水垢,导致传热性能出现衰减;而冷水机组中小管径换热管的应用,可能会导致结垢问题更加突出。通过设计搭建加速结垢实验台并选取典型的结垢测试工况来对照分析常规尺寸换热管和小管径换热管的结垢特性。常规尺寸换热管选7 mm光管,小管径换热管选5 mm光管,结垢测试工况包括:循环水入口温度60℃、流速1 m/s、成垢溶液质量浓度800 mg/L、测试时间0~400 h。5 mm光管与7 mm光管相比,总结垢量增加了39.5%,结垢达到稳定所需时间缩短了17.6%,表明管径小型化后的管内结垢量更大、结垢速率更高。5 mm光管和7 mm光管结垢后的传热系数分别下降12.5%和9.7%,压降分别增加50.6%和10.4%,表明小管径换热管结垢后的传热性能恶化更严重。通过解剖发现5 mm管内结垢层为更紧密的片层状结构,相比于7 mm管更难去除,因此对于冷水机组推广小管径换热管的应用需要重点关注结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机组 小管径 加速结垢 析晶污垢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