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the fracture strain of graphite materials by in-situ porosity introduction by two-step sintering
1
作者 GU Shi-jia CHEN Han-lin +3 位作者 WANG Jun-zhuo LU Xiao-fang WANG Lian-jun JIANG Wa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3-716,共14页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material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aerospace and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ies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Their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material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aerospace and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ies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Their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 relies on repeated impregnation-carbonization and graphitization,and is plagued by lengthy preparation cycles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Phase transition-assisted self-pressurized selfsintering technology can rapidly produce high-strength graphite materials,but the fracture strain of the graphite materials produced is poor.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study used a two-step sintering method to uniformly introduce micro-nano pores into natural graphite-based bulk graphite,achieving improved fracture strain of the samples without reducing their den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Using natural graphite powder,micron-diamond,and nano-diamond as raw materials,and by precisely controlling the staged pressure release process,the degree of diamond phase transition expansion was effectively regulated.The strain-to-failure of the graphite samples reached 1.2%,a 35%increase compared to samples produced by fullpressure sintering.Meanwhile,their flexural strength exceeded 110 MPa,and their density was over 1.9 g/cm^(3).The process therefore produced both a high strength and a high fracture strain.The interface evolution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icro-nano pores formed have two roles:as stress concentrators they induce yielding by shear and as multi-crack propagation paths they significantly lengthen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The two-step sintering phase transition strategy introduces pores an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fracture strain of brittl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erformance graphite Phase transition control two-step sintering process Fracture strain IN-SI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聚四氟乙烯基复合陶瓷材料的冷烧结及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欣源 肖永健 +2 位作者 杨洋 任成君 赵学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80-3690,共11页
冷烧结技术可实现陶瓷材料在300℃以下低温致密化烧结,这为以陶瓷材料为基体,利用有机聚合物和/或无机氧化物为填料进行陶瓷晶界设计提供了可能。该文基于冷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锌(ZnO)-聚四氟乙烯(PTFE)基陶瓷复合材料,探究了金属氧化... 冷烧结技术可实现陶瓷材料在300℃以下低温致密化烧结,这为以陶瓷材料为基体,利用有机聚合物和/或无机氧化物为填料进行陶瓷晶界设计提供了可能。该文基于冷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锌(ZnO)-聚四氟乙烯(PTFE)基陶瓷复合材料,探究了金属氧化物对其微观结构、电气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冷烧结技术,PTFE单掺杂、PTFE和金属氧化物(CoO、Mn_(2)O_(3))共掺杂均可实现使ZnO-PTFE基复合陶瓷材料的致密度高达97%以上。研究发现,PTFE与CoO、Mn_(2)O_(3)共掺杂显著提升了ZnO-PTFE基复合陶瓷的电气性能,其击穿场强和非线性系数分别可达3555.56 V/mm和13.55。伏安特性(J-E)测量结果表明,ZnO-PTFE基复合陶瓷材料的电导过程符合晶界场致热发射机制。此外,该复合陶瓷的弹性模量在掺杂PTFE后明显减小,而共掺杂金属氧化物(CoO、Mn_(2)O_(3))后呈现升高的趋势。该研究表明,冷烧结技术可为制备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调控其性能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聚四氟乙烯 冷烧结 晶界设计 非线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中钢铁烧结返矿冷压球团研究与使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磊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高效利用烧结返矿,榆钢成功制备了满足2800 m^(3)高炉的使用要求的烧结返矿冷压球团。根据质量指标情况及生产实际,制定高炉配加冷压球团技术方案,通过阶段性小配比配加试验和批量化配加应用,返矿冷压球团工艺技术得到持续优化,各... 为了高效利用烧结返矿,榆钢成功制备了满足2800 m^(3)高炉的使用要求的烧结返矿冷压球团。根据质量指标情况及生产实际,制定高炉配加冷压球团技术方案,通过阶段性小配比配加试验和批量化配加应用,返矿冷压球团工艺技术得到持续优化,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冷压球团低温还原粉化RDI_(+3.15)≥68.70%、热裂指数DI_(-6.3)≤0.75%、抗压强度≥2573 N。使用期间,通过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稳定炉内操作制度、强化设备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高炉生产稳定顺行,部分指标有所提升,高炉焦比由405 kg/t下降到343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返矿 冷压球团 高炉稳顺 低碳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压烧结技术在电介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王旭 吴勇 +4 位作者 李江 程载琦 李重秀 刘贲 乔正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介质复合材料在电子、储能、传感器等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电容器等能源储存以及传感技术方面,其介电性能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烧结技术在制备陶瓷材料时,通常需要高温处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介质复合材料在电子、储能、传感器等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电容器等能源储存以及传感技术方面,其介电性能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烧结技术在制备陶瓷材料时,通常需要高温处理,这样不仅能耗高,还可能导致材料的相变和晶粒过度生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冷压烧结技术应运而生。冷压烧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超低温烧结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还能保持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以及其他优良特性,这使得此类型复合材料在多种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冷压烧结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其在低温下优化电介质复合材料时的介电性能机理,并且探讨了冷压烧结工艺如何改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击穿强度及热稳定性等重要性能。探讨了冷压烧结工艺在提升电介质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冷压烧结工艺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复合材料 冷压烧结工艺 介电性能 电容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与无压烧结雪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霍海峰 杨雅静 +3 位作者 孙涛 樊戎 蔡靖 胡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雪层烧结是全球高纬度寒区雪跑道建造的重要环节,是指雪颗粒间胶结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的过程。为确定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并深入对比有压烧结和无压烧结雪层烧结强度变化规律,自主研发加压设备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表明,无... 雪层烧结是全球高纬度寒区雪跑道建造的重要环节,是指雪颗粒间胶结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的过程。为确定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并深入对比有压烧结和无压烧结雪层烧结强度变化规律,自主研发加压设备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表明,无侧限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有峰值强度和无峰值强度两种形式,有峰值的情况更易发生在高压和长烧结时间下。有压烧结时雪颗粒不断受到挤压,促进雪融化成水,有利于冰的形成,故雪的密度随烧结时间延长先快后慢不断增长,而无压烧结时密度基本不发生变化,进而造成有压烧结雪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无压烧结雪样。无压烧结15 d后雪的强度增长显著放缓,故雪跑道建设过程中,在烧结温度为-10℃左右,建议取15 d作为压实雪层烧结时间设计值。研究成果可用来指导雪跑道建造中雪层强度指标和变形指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寒区 压实雪层 烧结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6
作者 汤雪志 王志军 +1 位作者 张雪朋 徐永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Cu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冷压烧结 动态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温度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边鹏博 朱士泽 +2 位作者 张峻凡 肖伯律 马宗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成本高、制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冷等静压结合无压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15%(体积分数,下同)SiC/2009Al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烧结温度(600,620,640℃)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成本高、制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冷等静压结合无压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15%(体积分数,下同)SiC/2009Al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烧结温度(600,620,640℃)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下烧结,SiC与基体间的结合差,微观下可观察到较多的大尺寸孔隙,材料的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在640℃高温下烧结,坯锭产生大量液相,并溢出到坯锭表面,造成心部合金元素下降,此外,640℃会引发强烈的界面反应,生成较多大尺寸脆性相,成为材料断裂过程中的裂纹源,导致材料性能下降;620℃为最佳烧结温度,产生较多的液相能填充坯锭中的部分孔隙,进而提高材料致密度以及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取得最佳值,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05,345 MPa,伸长率达到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烧结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镓粉体的电解法合成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廖文琦 徐华蕊 +4 位作者 陈彩明 赵昀云 龙神峰 韦婷婷 朱归胜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31-11037,共7页
随着显示器件对导电薄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致密度、高电导率的IGZO靶材得以迅速发展。本文采用一种合Ga_(2)O_(3)的新方法电解法,以纯Ga金属片为阳极,以石墨棒为阴极,以NH4Cl水溶液为电解液,成功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580nm的片层茧状GaOO... 随着显示器件对导电薄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致密度、高电导率的IGZO靶材得以迅速发展。本文采用一种合Ga_(2)O_(3)的新方法电解法,以纯Ga金属片为阳极,以石墨棒为阴极,以NH4Cl水溶液为电解液,成功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580nm的片层茧状GaOOH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分别在500和800℃下煅烧3h,获得α-Ga_(2)O_(3)和β-Ga_(2)O_(3)纳米粉体,并以该β-Ga_(2)O_(3)粉体为原料采用冷烧结工艺同高温烧结相结合制备β-Ga_(2)O_(3)靶材,并对β-Ga_(2)O_(3)靶材的烧结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GaOOH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粒径具有显著影响,当电流密度为1A/cm2时获得的GaOOH片层茧状纳米颗粒,其颗粒尺寸小且尺寸均匀。经冷烧结工艺-高温烧结获得更高密度的β-Ga_(2)O_(3)靶材,其相对密度达到98.91%,为后续制备高致密度、高电导率的IGZO靶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GaOOH纳米颗粒 β-Ga_(2)O_(3) 冷烧结工艺 β-Ga_(2)O_(3)靶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矿冷固球团在榆钢2800m^(3)高炉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吕辉 祁占林 +2 位作者 王正鹏 严礼祥 杨吉祥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简要阐明了烧结返矿的利用现状及返矿冷固球团人炉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榆钢烧结返矿冷固球团制备及2800m^(3)高炉人炉应用的技术攻关成果。烧结返矿冷固球团的抗压强度、热爆裂性能指数、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还原性能及软熔性能等质量指... 简要阐明了烧结返矿的利用现状及返矿冷固球团人炉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榆钢烧结返矿冷固球团制备及2800m^(3)高炉人炉应用的技术攻关成果。烧结返矿冷固球团的抗压强度、热爆裂性能指数、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还原性能及软熔性能等质量指标符合高炉炉料冶金性能要求。高炉生产实践表明,返矿冷固球团人炉,有利于改善高炉透气性,提高煤气利用率,炉况稳定顺行,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返矿冷固球团使用前相比,在冷固球团入炉比例为5%时,煤气利用率提高4%~5%,生铁成本降低10.2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烧结返矿 冷固球团 烧结矿 生铁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纸增强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龙 翁孝宇 +1 位作者 崔梦婷 龙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是应用于高频/高速电子领域的一类关键基础材料。针对玻璃纤维布浸渍路线制备的复合材料上胶量不高的问题,以无碱玻璃棉纤维、短切石英玻璃纤维作为原料,采用湿法成型技术通过改变玻璃棉的打浆度... 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是应用于高频/高速电子领域的一类关键基础材料。针对玻璃纤维布浸渍路线制备的复合材料上胶量不高的问题,以无碱玻璃棉纤维、短切石英玻璃纤维作为原料,采用湿法成型技术通过改变玻璃棉的打浆度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均一、孔隙率高的玻璃纤维纸,并通过进一步浸渍PTFE乳液,采用冷压烧结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树脂含量的PTFE基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纸张孔隙结构对上胶量的影响,同时对不同上胶量的PTFE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玻璃棉的打浆度可以有效提高纸张的孔径、透气度、孔隙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上胶量以制备出介电性能更加优异的介质基板材料。随玻璃棉打浆度由21°SR增加至46°SR,玻璃纤维纸的透气度由382mm/s降低至55mm/s,平均孔径由8.21µm降低至2.20µm。当所用玻璃棉打浆度为21°SR时,抄造的玻璃纤维纸孔隙率为89.7%,上胶量高达89.17%。此时PTFE基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异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为2.246,介电损耗为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纸 孔隙结构 冷压烧结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冷烧结SnSe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丁军 师李洁 +6 位作者 陈翔斌 屈相 程哲 李秀芬 蒋曼 陈志权 望红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4-3763,共10页
SnSe热电材料具有低热导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目前热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材料之一。本文利用水热法和冷烧结工艺制备了多晶SnSe块体,然后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合成多晶SnSe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XRD结果显示,各样品的主... SnSe热电材料具有低热导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目前热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材料之一。本文利用水热法和冷烧结工艺制备了多晶SnSe块体,然后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合成多晶SnSe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XRD结果显示,各样品的主衍射峰与SnSe卡片相匹配。SEM结果表明,颗粒由块状变为片状结构且材料内部空隙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正电子湮灭测量结果表明,冷烧结的SnSe样品中可能存在各种空位型缺陷,如V_(Se)、V_(Sn)、V_(SnSe)和大空位团簇,这些空位型缺陷是有效的声子散射中心,导致晶格热导率降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空隙减小与空位型缺陷逐渐恢复导致晶界势垒降低使电导率逐渐增大。电导率、功率因子和无量纲热电优值(ZT)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都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测试温度为773 K时,500℃退火样品的电导率σ高达4.1×10^(3) S/m,功率因子为3.71μW/(cm·K^(2));而热导率随着退火温度的提升减小了声子散射中心而略有升高。最后,计算500℃退火样品的ZT值为0.70,比未退火样品的ZT值高出35.7%。因此,表明了冷烧结工艺和热处理在SnSe材料研究中有巨大潜力,为制备出高性能热电材料奠定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e 冷烧结 热处理 功率因子 热电优值 正电子湮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烧结技术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靖 邰晓倩 司明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0℃时陶瓷的快速致密化,有效解决了陶瓷与聚合物的共烧问题。从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冷烧结工艺及致密化机制,详细阐述了冷烧结技术在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包括微波介质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压敏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热电材料,并分析了冷烧结技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冷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 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共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组成对烧结返矿冷固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13
作者 田浩 李玲 +1 位作者 黄森 春铁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112,共7页
随着铁矿资源的不断劣化,烧结返矿率逐渐上升,影响烧结矿成品率,进而增加烧结工艺的生产成本。过剩烧结返矿的利用是烧结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采用返矿冷固结压块使其达到入炉要求,为烧结返矿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借助粗糙度因子(... 随着铁矿资源的不断劣化,烧结返矿率逐渐上升,影响烧结矿成品率,进而增加烧结工艺的生产成本。过剩烧结返矿的利用是烧结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采用返矿冷固结压块使其达到入炉要求,为烧结返矿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借助粗糙度因子(CF)来反映物料中粗颗粒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设计7组不同粒度组成的烧结返矿进行冷固结压块试验,检测生团块的落下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成品团块的抗压强度等指标,研究不同粒度组成对烧结返矿冷固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因子对冷压团块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当粗糙度因子为40时的烧结返矿具有最佳冷固结性能,其生团块落下强度为28次/(0.5 m),抗压强度为72 N/P,成品团块抗压强度为2500 N/P。SEM结果表明,粗糙度因子为40的冷固结团块具有致密的结构和较低的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返矿 冷固结 粗糙度因子 落下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步烧结法制备锆酸钙材料的研究
14
作者 王猛 温淑华 +2 位作者 于景坤 袁磊 温天朋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为提高锆酸钙材料的致密度,以碳酸钙和氧化锆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锆酸钙(CaZrO_(3))材料,主要研究预烧温度(分别为1200、1300、1400、1500℃)对CaZrO_(3)材料显微结构和常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提高锆酸钙材料的致密度,以碳酸钙和氧化锆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锆酸钙(CaZrO_(3))材料,主要研究预烧温度(分别为1200、1300、1400、1500℃)对CaZrO_(3)材料显微结构和常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取二步烧结法能使原料分布均匀,反应彻底,避免了氧化锆相变导致的试样膨胀开裂;2)预烧温度为1400℃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优,主晶相CaZrO_(3)可达99%(w),平均晶粒尺寸为4~5μm,显气孔率为1.6%,体积密度为4.40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59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钙 预烧温度 二步烧结法 致密度 线收缩率 常温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粉末冷轧成形及反应合成制备Ti-Al合金板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江垚 贺跃辉 +2 位作者 汤义武 李智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01-1507,共7页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在粉末轧机上无包套冷轧成尺寸为500mm×230mm×1.5mm的板坯,其相对密度达85.9%。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元素粉末轧制板材的影响。取小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无压烧结,研究了板坯的真空烧结行为...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在粉末轧机上无包套冷轧成尺寸为500mm×230mm×1.5mm的板坯,其相对密度达85.9%。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元素粉末轧制板材的影响。取小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无压烧结,研究了板坯的真空烧结行为。结果表明:Ti、Al元素粉末冷轧过程要求适中的粉末流动性、低的轧制速度以及一定大小且较稳定的轧制压力。真空烧结后,Ti Al合金由Ti Al和Ti3Al两相组成,Ti3Al相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烧结坯孔隙度大幅度增加,增加量为21%32%。原板坯中的孔隙及偏扩散是造成烧结坯孔隙的主要原因。低压(<10kPa)真空烧结过程中,外压仅有效作用于短暂的液相阶段,粉末粒度越粗,烧结温度越高,烧结坯孔隙度受这种低压强的影响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元素粉末 轧制 真空烧结 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法制备ITO靶材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晶 赵晓东 +1 位作者 李芝华 任冬燕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1,46,共5页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ITO粉末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法制备了ITO靶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末、素坯及烧结后ITO靶材的表面形貌和气孔分布,并就粉末不同粒度组成对靶材压制与烧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ITO粉末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法制备了ITO靶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末、素坯及烧结后ITO靶材的表面形貌和气孔分布,并就粉末不同粒度组成对靶材压制与烧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工艺可制备出相对密度大于97%的ITO靶材,喷雾干燥工序能有效改善粉末的流动性与压形性,以细粉为主的素坯其烧结致密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靶材 喷雾干燥 冷等静压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烧结用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成型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甲民 陈安南 +6 位作者 刘梦月 刘凯 程立金 史玉升 李晨辉 朱小刚 王联凤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5-582,共8页
相对于传统技术,3D打印技术在直接成型复杂形状金属和高分子零部件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然而,3D打印技术在陶瓷零部件的成型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团队在3D打印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成型技术方面做了较... 相对于传统技术,3D打印技术在直接成型复杂形状金属和高分子零部件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然而,3D打印技术在陶瓷零部件的成型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团队在3D打印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成型技术方面做了较多研究。详细介绍了激光选区烧结(SLS)技术中复合粉体的两种主要制备方法:一种是通过机械混合法将陶瓷粉体与高分子聚合物机械混合制得SLS成型用复合粉体;另一种是通过溶解沉淀法或溶剂蒸发法将高分子聚合物包覆在陶瓷颗粒表面制得复合粉体。研究表明,采用上述两种制粉方法均可制备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适于3D打印的复合陶瓷粉体。还系统地讨论了SLS素坯的成型机理以及预热温度、激光功率和单层厚度等SLS工艺参数对陶瓷素坯的力学性能和成型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佳SLS工艺参数制备出传统成型工艺难以成型的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多孔堇青石和高岭土陶瓷零部件。此外,结合SLS工艺与冷等静压(CIP)技术提出了SLS/CIP复合成型技术,提高了SLS成型陶瓷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制备出高性能、复杂结构的Al_2O_3、ZrO_2、Si C等致密陶瓷零部件,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用高性能陶瓷零部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陶瓷材料 激光选区烧结 冷等静压 多孔陶瓷 致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基复合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哲 杨立军 +2 位作者 王涛 王蕊 张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4,171,共5页
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和石墨的自润滑性能对聚醚醚酮(PEEK)进行增强改性获得PEEK复合材料,并通过静电喷涂和冷压烧结的方法在不锈钢底材上制备了PEEK基复合涂层。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冷压烧结获得的涂... 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和石墨的自润滑性能对聚醚醚酮(PEEK)进行增强改性获得PEEK复合材料,并通过静电喷涂和冷压烧结的方法在不锈钢底材上制备了PEEK基复合涂层。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冷压烧结获得的涂层气孔率更低、涂层更致密。显微硬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冷压烧结制备的涂层结晶度和硬度都较高,硬度可达到21.78 HV。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冷压烧结涂层的摩擦因数为0.046 1,磨损率为15.51×10^(-6)mm^3/(N·m);静电喷涂涂层的摩擦因数为0.079 2,磨损率为22.37×10^(-6)mm^3/(N·m)。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石墨与PTFE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涂 冷压烧结 聚醚醚酮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纳米钛酸钡素坯的制备和对烧结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长江 王春华 +1 位作者 王改民 靳常青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7,共3页
10nm钛酸钡粉在7MPa的压力下预成型后再在0.5~6GPa的压力下冷等静压。素坯的相对密度从0.5GPa的49.6%增加到6GPa时的69.2%。素坯在6GPa的压力下冷等静压后在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2h的条件下常压烧结得到的钛酸钡陶瓷的晶粒尺寸... 10nm钛酸钡粉在7MPa的压力下预成型后再在0.5~6GPa的压力下冷等静压。素坯的相对密度从0.5GPa的49.6%增加到6GPa时的69.2%。素坯在6GPa的压力下冷等静压后在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2h的条件下常压烧结得到的钛酸钡陶瓷的晶粒尺寸约为400nm,相对密度大于99%。没有经过高压的相同的素坯在1150℃,保温时间为2h后得到的钛酸钡陶瓷的晶粒大小约为1200nm。实验结果表明:超高压成型能显著增加素坯的密度;高密度的素坯能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冷等静压 相对密度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碳纳米管电接触及粘贴性能的一体式冷阴极制作(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魁 王凤歌 +2 位作者 刘兴辉 卢文科 曾凡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644,共8页
在阴极玻璃面板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冷阴极.印刷的银浆被烧结后用于形成银底电极.制备了薄层底电极浆料,其中含有大量碳纳米管.将薄层底电极浆料印刷在银底电极表面,然后再将普通碳纳米管浆料制作在烘烤的薄层底电极浆料上.利用高... 在阴极玻璃面板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冷阴极.印刷的银浆被烧结后用于形成银底电极.制备了薄层底电极浆料,其中含有大量碳纳米管.将薄层底电极浆料印刷在银底电极表面,然后再将普通碳纳米管浆料制作在烘烤的薄层底电极浆料上.利用高纯度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在烧结炉中对这两种浆料同时进行烧结.烧结后的薄层底电极将和银底电极相互融合在一起,碳纳米管层则覆盖于薄层底电极的表面.同一阴极像素中制作了两个碳纳米管发射极.备用碳纳米管发射极的存在,有利于延长整体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利用薄层底电极作为碳纳米管层和银底电极之间的中间层,能够有效改善碳纳米管的粘贴性能,同时增强二者之间的可靠欧姆接触.利用碳纳米管作为阴极制作了一体式冷阴极场发射显示器.该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发光图像质量以及更好的场发射特性.与普通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显示器相比,一体式冷阴极场发射显示器能够将开启场强从2.11V/μm减小到1.68V/μm;将最大场发射电流从905μA提高到1 866.2μA;数值为367μA场发射电流的电流波动不超过4.5%.该一体式冷阴极场发射显示器已经以稳定的发光亮度而连续运行10余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阴极 银底电极 烧结 丝网印刷 场致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