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辅助水热法制备硬炭材料及其储钠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朔 周威 +2 位作者 宋雪旦 于畅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以β-环糊精为碳源,采用NaCl辅助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的硬炭材料,考察了NaCl浓度对硬炭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了硬炭材料的储纳性能。采用非原位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及高倍率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调控NaCl浓度能够优化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提升硬炭材料闭孔体积。当NaCl浓度为2mol L^(-1)时,制备的硬炭材料(CD-2)的无序程度与石墨微晶尺寸最大,具有最大的闭孔体积与梯度孔隙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02Ag^(-1)的电流密度下,CD-2硬炭材料具有360 mA hg^(-1)的高储钠比容量及90.2%的首次库伦效率。提出的NaCl辅助水热炭化调控硬炭闭孔结构的策略,为硬炭材料孔隙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指导了高性能SIBs硬炭负极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炭 钠离子电池 负极 Β-环糊精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旭 侯朝霞 +3 位作者 王旭丹 王颢然 姜占洋 杨儒松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反应等问题,因而限制了ZIBs的实际应用与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简要介绍了ZIBs的发展历程和储能机理,总结归纳了锌负极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综述了锌负极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锌负极 析氢反应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炭阳极抗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磊 刘爱民 +2 位作者 刘风国 胡宪伟 石忠宁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铝生产过程中,炭阳极参与电解反应,生产吨铝理论炭耗333 kg,但炭阳极的实际消耗往往大于理论消耗。通过分析电解铝过程中炭阳极的消耗机理,可以得出炭阳极发生的额外消耗包括化学消耗和机械消耗,高温下炭阳极的氧化是直接或间接导致两... 铝生产过程中,炭阳极参与电解反应,生产吨铝理论炭耗333 kg,但炭阳极的实际消耗往往大于理论消耗。通过分析电解铝过程中炭阳极的消耗机理,可以得出炭阳极发生的额外消耗包括化学消耗和机械消耗,高温下炭阳极的氧化是直接或间接导致两种消耗的主要原因。目前炭阳极抗氧化技术主要采用基体改性、溶液浸渍、抗氧化涂层等方法。基体改性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变石油焦煅烧温度和炭阳极焙烧温度,调整炭阳极硫和微量元素含量,使用添加剂生产阳极炭块。溶液浸渍技术使用氯化铝、含硼化合物等浸渍剂,提高阳极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涂层技术采用电解质涂层、炭基涂层、陶瓷涂层或铝涂层。其中涂层保护是炭阳极抗氧化的重要研究方向,涂层的成本、抗氧化效果、对炭基体的粘附性是抗氧化涂层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炭阳极 抗氧化 基体改性法 溶液浸渍法 涂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TiO_(2)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骏杰 李伟 +3 位作者 蓝晓琪 刘峥 周烽海 陈远志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如化学剥离法、模板支撑法等。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的掺杂及复合的方法,以及通过调控TiO_(2)(001)晶面的暴露、设计氧空穴,增加电化学活性的方法。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复合材料在SIBs负极材料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二维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提高TiO_(2)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TiO_(2) TiO_(2)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储钠性能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空心立方体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5
作者 张琳 蔡强浩 +2 位作者 代汉文 汪燕鸣 王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ZnMn_(2)O_(4)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并热处理后得到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结构、储锂性能和机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_(2)O_(4)/rGO在0.1和4 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93和620 mAh·g^(−1),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806 mAh·g^(−1)。其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源于ZnMn_(2)O_(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协同作用,较小的二次立方体/一次纳米颗粒尺寸利于Li^(+)的短距离扩散,空心结构提供了材料锂化时体积膨胀的空间而使立方体保持结构完整;rGO不仅构建了材料的三维电子传输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度,而且也能缓冲嵌/脱锂时的体积变化而维持材料结构稳定。本研究为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ZnMn_(2)O_(4)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乳液法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改性硬碳材料的性能
6
作者 李一帆 刘富亮 +3 位作者 陈安国 刘江涛 周雄 班霄汉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硬碳具有特殊的无定形结构。将硬碳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可实现性能的综合优化。通过化学还原法和一步水热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复合硬碳材料(Ag@HC)。化学法制备Ag@HC-1时,在还原过程中生成了副产物AgCl,且银纳米粒子以单核或团簇的方式出... 硬碳具有特殊的无定形结构。将硬碳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可实现性能的综合优化。通过化学还原法和一步水热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复合硬碳材料(Ag@HC)。化学法制备Ag@HC-1时,在还原过程中生成了副产物AgCl,且银纳米粒子以单核或团簇的方式出现在硬碳颗粒上;水热法制备的Ag@HC-2中,Ag最大程度地参与了银纳米粒子的生长,在硬碳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了粒径更小、更均匀的银纳米粒子。Ag@HC-2复合材料中,过渡金属Ag纳米粒子以Ag-Li合金的可逆化反应参与了电化学储能,提升了电化学性能。在0.01~2.50 V循环,Ag@HC-2的20.0 C倍率可逆比容量达132.5 mAh/g,较硬碳提升了29.3%,1.0 C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硬碳 银纳米粒子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酸钴负极材料合成及改性工艺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欣平 蔡宗英 +2 位作者 曹卫刚 墨云鹤 温云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3-591,共9页
钒酸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介绍了钒酸钴负极材料的几种常见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热合成法、共沉淀合成法和静电纺丝合成法... 钒酸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介绍了钒酸钴负极材料的几种常见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热合成法、共沉淀合成法和静电纺丝合成法,以及复合改性、表面改性和离子掺杂改性方法等,并展望了该材料今后的重点合成和改性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钴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合成方法 电化学性能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溶出伏安法在液态乳中铅含量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艳伶 端红丽 +5 位作者 于泽 刘长玉 刘江梅 李利芬 张昊 侯令芹 《中国乳业》 2025年第9期129-13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的乳与乳制品中铅含量检测方法,系统评估该方法在生牛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基质中的适用性。[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显著降低基质干扰。采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8619)进行系统、全面的方...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的乳与乳制品中铅含量检测方法,系统评估该方法在生牛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基质中的适用性。[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显著降低基质干扰。采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8619)进行系统、全面的方法验证,证实方法准确性良好。[结果]生牛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5 mg/kg和0.01 mg/kg,与《GB 5009.12—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处于相同水平,加标回收试验显示不同基质中回收率为70%~115%(加标水平0.01~0.04 mg/kg);精密度试验显示不同基质中精密度为3.32%-18.59%。[结论]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乳制品中痕量铅的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溶出伏安法(ASV) 快速检测技术 乳与乳制品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lass of twostep continuity Runge-Kutta methods for solving singul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its convergence 被引量:1
9
作者 Leng Xin Liu Degui +1 位作者 Song Xiaoqiu Chen Lir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4期908-916,共9页
An idea of relaxing the effect of delay when computing the Runge-Kutta stages in the current step and a class of two-step continuity Runge-Kutta methods (TSCRK) is presented. Their construction, their order conditio... An idea of relaxing the effect of delay when computing the Runge-Kutta stages in the current step and a class of two-step continuity Runge-Kutta methods (TSCRK) is presented. Their construction, their order conditions and their convergence are studied. The two-step continuity Runge-Kutta methods possess good numerical stability properties and higher stage-order, and keep the explicit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Runge-Kutta stages.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SCRK methods are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RGENCE singul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wo-step continuity Runge-Kutta meth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iO_2-B as anode material
10
作者 王新宇 谢科予 +3 位作者 李劼 赖延清 张治安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06-410,共5页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molar ratio of K2O to TiO2 and calcining tim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O2-B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ining time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The TiO2-B is obtained with good crystal structure and suitable size by using K2Ti4O9, which is prepared at 950 ℃for 24 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x(K2O)/x(TiO2)=1:3.5. The TiO2-B delivers all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231.6 mA.h/g. And the rate caoacitv is 73.2 mA-h/g at 1 675 mA/g, which suggests that TiO2-B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the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TiO2-B solid state method anode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高红 肖鉴 +1 位作者 杨浩东 于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以获得高耐蚀性的封闭阳极氧化膜层。方法用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法对阳极氧化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封闭前后的氧化膜进行微观形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以获得高耐蚀性的封闭阳极氧化膜层。方法用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法对阳极氧化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封闭前后的氧化膜进行微观形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价阳极氧化膜层表面的润湿性能,通过浸泡实验、电化学阻抗谱对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沸水封闭工艺进行比较。结果经LDH预处理后,膜层表面被一层致密的LDH覆盖,多孔结构和孔洞缺陷均消失。涂覆溶胶凝胶后,膜层表面均匀平整,无明显缺陷。与沸水封闭相比,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的氧化膜具有更平整均匀的表面和更低的粗糙度,接触角为92.3°,具有疏水性。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15 d后,膜层的低频阻抗值仍可达到6.79×10^(6)Ω·cm^(2),与传统沸水封闭法相比,高出2个数量级。膜层具有良好的长期耐蚀性,其主要机理为LDH的铝合金氧化膜空隙和表面生长出双片层状的LiAl-LDH,表面膜层更致密,片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腐蚀溶液的入侵,同时使膜层表面存在更多的-OH基团,在溶胶凝胶封闭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促进了溶胶凝胶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有效阻挡了外界溶液对基体的入侵,因此延缓了腐蚀。结论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提高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致密性和表面疏水性以及膜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溶胶凝胶法 封闭改性 LDH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裂阳极的非柱对称电弧电流密度分布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星 杨春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I0003,共7页
电弧是弧焊过程中熔池金属熔化的能量来源,分裂阳极法是电弧阳极能量密度直接测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常规分裂阳极法是建立在电弧为柱对称结构的基础上,不适用于非柱对称电弧的阳极电流密度测量.试验提出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路径上依次进行分... 电弧是弧焊过程中熔池金属熔化的能量来源,分裂阳极法是电弧阳极能量密度直接测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常规分裂阳极法是建立在电弧为柱对称结构的基础上,不适用于非柱对称电弧的阳极电流密度测量.试验提出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路径上依次进行分裂阳极电流数据采集的新方法,引入表征电弧不对称度的特征参量,进行椭圆环分割,以计算电弧阳极电流密度分布,修正分裂阳极法.通过预设的二维高斯分布的电流密度模型,检验了修正的分裂阳极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分裂阳极法可以有效计算出电弧阳极电流密度分布.利用修正后的分裂阳极法实现了非柱对称侧向压缩等离子弧阳极电流密度的测量,与x方向相比,侧向压缩的等离子弧在y方向压缩明显,呈现典型的非柱对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阳极法 非柱对称 电流密度分布 二维高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空气电池阳极研究现状
13
作者 邱玮 闫瑞 +5 位作者 李雅文 陈维 甘浪 黄金成 任延杰 陈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9-3273,共25页
镁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储能装置,在绿色清洁能源中受到广泛关注,但阳极合金的自腐蚀行为和放电产物等限制了镁空气电池的应用。本文围绕镁空气电池阳极材料,首先总结了镁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主要问题,探讨了其优... 镁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储能装置,在绿色清洁能源中受到广泛关注,但阳极合金的自腐蚀行为和放电产物等限制了镁空气电池的应用。本文围绕镁空气电池阳极材料,首先总结了镁空气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主要问题,探讨了其优势;然后从体系多元化的角度评述了镁空气电池阳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从阳极合金化、塑性变形处理、热处理和电解液优化等方面综述了镁空气电池阳极改性策略。此外,还阐述了晶粒尺寸、第二相和织构等微观结构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镁空气电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空气电池 阳极材料 微观结构 改性方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氧化物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遥 张泽峰 +2 位作者 张洋 乔学荣 康洪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铬氧化物既能够作为正极材料,也可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多电子反应的铬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理论质量比容量和工作电压,其中Cr_(8)O_(21)和Cr_(2)O_(5)是当前研究中关注度最高的多电子反应的铬氧化物,也是非常有... 铬氧化物既能够作为正极材料,也可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多电子反应的铬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理论质量比容量和工作电压,其中Cr_(8)O_(21)和Cr_(2)O_(5)是当前研究中关注度最高的多电子反应的铬氧化物,也是非常有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铬氧化物中能够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是Cr_(2)O_(3),它不仅有较大的理论比容量,又有较低的放电平台,成本也相对较低。介绍了Cr_(8)O_(21)和Cr_(2)O_(5)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放电机理、制备方法、改性手段及应用,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下制得的样品结晶度、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负极方面介绍了Cr_(2)O_(3)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在电池方面的应用,综述了一些改性方法以解决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性能问题,如包覆、掺杂、纳米结构化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基氧化物材料 正极 负极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热合成法制备钒酸铁及其电化学性能
15
作者 赵鹬 李忠英 +2 位作者 雷福红 张宇婷 李世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4-1361,共8页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酸溴盐([Bmim]Br)为反应溶剂,采用离子液体热合成法制备了钒酸铁前驱体,通过煅烧和后处理成功地合成了粒径均一、排布密集的FeVO_(4)纳米颗粒。采用SEM、XRD、XPS、TEM、N_(2)吸附-脱附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酸溴盐([Bmim]Br)为反应溶剂,采用离子液体热合成法制备了钒酸铁前驱体,通过煅烧和后处理成功地合成了粒径均一、排布密集的FeVO_(4)纳米颗粒。采用SEM、XRD、XPS、TEM、N_(2)吸附-脱附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FeVO_(4)纳米颗粒为负极材料构建了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充电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对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Fe VO_(4)电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其在300 mA/g电流密度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471.58 mA·h/g,在300 mA/g下循环100次后,仍获得783.00 mA·h/g的高比容量,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能归因于电极材料的纳米级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铁 离子液体热合成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16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德威 汪郑鹏 +6 位作者 周玥 李晓宁 陈招 李卓 刘成伟 李学刚 肖文德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0-308,共9页
以导电炭黑为碳基底,以SiH_(4)为硅源前体,采用固定床CVD反应器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分别考察了SiH_(4)单独沉积及其与C_(2)H_(4)共沉积两种方案,并研究了以C_(2)H_(4)为碳源碳包覆对样品储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H_... 以导电炭黑为碳基底,以SiH_(4)为硅源前体,采用固定床CVD反应器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分别考察了SiH_(4)单独沉积及其与C_(2)H_(4)共沉积两种方案,并研究了以C_(2)H_(4)为碳源碳包覆对样品储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H_(4)单独沉积会形成尺寸较小的Si纳米颗粒,且随沉积温度提高,Si的负载量降低。SiH_(4)和C_(2)H_(4)共沉积过程会形成C@SiC复合结构,且随C_(2)H_(4)比例增加,单质硅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降低。在硅碳共沉积和碳包覆条件下,则会形成Si、SiC和C三种晶体共存复合结构,有助于提高样品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气相沉积法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微米硅负极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湘染 李天天 +1 位作者 李洋阳 辛燕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硅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大的体积膨胀和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应用。科研人员为克服以上技术挑战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纳米化、碳包覆、合金化和多孔化。近年来,随... 硅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新一代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大的体积膨胀和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应用。科研人员为克服以上技术挑战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纳米化、碳包覆、合金化和多孔化。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进一步提高。与纳米硅相比,微米硅制备成本低且比表面积小,具有更高的振实密度和更少的界面反应,有望应用在锂电池中实现高达500 Wh/kg的比能量。综述了微米硅的制备方法和改性策略,阐述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微米硅 制备方法 改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刚 郭紫融 +3 位作者 潘二壮 杜梦娇 刘欢 曹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28,共4页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能源储存技术而备受关注。作为钠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分,硬碳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具有关键影响,生物质基硬碳因原材料广泛易得且成本较低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生物质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能源储存技术而备受关注。作为钠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分,硬碳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具有关键影响,生物质基硬碳因原材料广泛易得且成本较低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生物质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直接碳化法、活化法、水热法及模板法对所制备硬碳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优缺点,展望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材料 生物质 硬碳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硒化钴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江龙 袁永祥 +1 位作者 席儒恒 后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硒化钴(CoSe_(2))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极具潜在价值的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但CoSe_(2)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且充放电性能差,影响了电池的实际应用。针对CoSe_(2)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中存在的问题,... 硒化钴(CoSe_(2))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极具潜在价值的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但CoSe_(2)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且充放电性能差,影响了电池的实际应用。针对CoSe_(2)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材料晶体结构及储钠机理、制备工艺、改性研究(纳米结构调控、杂原子掺杂、材料复合化)等方面入手,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将CoSe_(2)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研究进展。最后,立足于当下CoSe_(2)负极材料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仍需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硒化钴 制备方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