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枣矮化密植模式下小型振动采收机参数分析与试验
1
作者 马少辉 杨蕊 +3 位作者 杨凯 谢婉莹 杜凯 牛顿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提高新疆矮化密植模式下红枣机械化采收率,针对矮化密植枣园枣树行距、株距、高度、树干径和冠直径小的特点,设计研制基于小型电动三轮车的振动采收机。分析振动落果条件,测量不同采收时间红枣与枣枝的连接力;对机具振动电机转速、偏... 为提高新疆矮化密植模式下红枣机械化采收率,针对矮化密植枣园枣树行距、株距、高度、树干径和冠直径小的特点,设计研制基于小型电动三轮车的振动采收机。分析振动落果条件,测量不同采收时间红枣与枣枝的连接力;对机具振动电机转速、偏心块质量、夹持高度和激振时长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与田间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法和各因素相关性主体间效应检验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当电机转速为1140 r/min,偏心块质量为650 g,夹持高度为300 mm,振动时间为9 s时,为最优组合;各因素对采收率影响显著强弱顺序依次为夹持高度、振动转速、偏心块重量和振动时长,并对最优组合进行验证试验,平均采收率为90.31%;对未振落红枣果实的含水率和连接力进行测定,平均含水率为39.21%,连接力为1~5.5 N,大于被振落红枣的含水率和连接力。为矮化密植模式红枣振动采收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采收机 振动采收 矮化密植模式 参数分析 农业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作区多模转向减粘碎土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虎存 赵武云 +3 位作者 孙伟 孟养荣 高奎增 史瑞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63,共12页
针对西北梯田地田小路窄的典型作业工况,马铃薯联合收获掉头转弯困难,以及大垄双行覆膜覆土种植方式下,多数联合收获装备存在作业效率低、分离效果差、伤薯率及含杂率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多模转向减粘碎土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机一... 针对西北梯田地田小路窄的典型作业工况,马铃薯联合收获掉头转弯困难,以及大垄双行覆膜覆土种植方式下,多数联合收获装备存在作业效率低、分离效果差、伤薯率及含杂率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多模转向减粘碎土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机一次性完成挖掘、薯土分离、薯膜分离、清洁分选、收集装袋、自动卸袋等工作。结合西北梯田地马铃薯主产区收获农艺要求及作业工况,确定了整机结构和关键参数。利用仿生学原理、三维扫描技术、逆向工程建模方法和动力学数值分析等方法,设计并确定了多模转向轮式底盘、复合仿生楔形挖掘铲装置、碎土型分离升运装置、膜秧清除装置、人工除杂与自动清选装置等关键部件结构及核心参数。对整机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损失率为1.98%,平均伤薯率为1.59%,平均破皮率为2.15%,平均含杂率为1.84%,平均生产率为0.21~0.36 hm^(2)/h。设计的多模转向减粘碎土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联合收获机 多模转向 仿生 减粘碎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摆-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设计及实验
3
作者 龙雅婷 姚曙光 李盈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937,共9页
振动式能量收集器属于绿色能源创造技术,通过收集工程系统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不断地为系统微电子“供电”。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单摆-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在COMSOL平台进行感应特性分析及感应特性影响因素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进... 振动式能量收集器属于绿色能源创造技术,通过收集工程系统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不断地为系统微电子“供电”。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单摆-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在COMSOL平台进行感应特性分析及感应特性影响因素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套筒、转子、挂件、磁铁、线圈和绳索组成的单摆-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结构简单,质量轻,约200 g,体积小,约30 cm^(3),固有频率在70~80 Hz之间。在20 Hz的振动频率和8 mm的小振幅下,收集器的输出电压为24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器 单摆-电磁式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振方式下枸杞振动采摘仿真与试验
4
作者 陈清宇 张是夏 +5 位作者 卫乃硕 凡云雷 张薇 王泽宇 陈军 陈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实现枸杞摘熟留青,高效采收,根据枸杞无限花序特点和果-花-叶脱落加速度分布顺序,该研究提出一种无需直接接触果实的振动采摘方法,依靠果实惯性力完成熟果采摘。根据所述采摘方法提出上下同振、上静下振和上下反振的激振方式并设计相... 为实现枸杞摘熟留青,高效采收,根据枸杞无限花序特点和果-花-叶脱落加速度分布顺序,该研究提出一种无需直接接触果实的振动采摘方法,依靠果实惯性力完成熟果采摘。根据所述采摘方法提出上下同振、上静下振和上下反振的激振方式并设计相应的采摘机,得到振动头的运动学模型,同时建立枸杞枝条和枝-柄-果的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与ADAMS动力学仿真方法,得到不同激振方式下枝条的振动响应,以及果实在激振下的振动响应,以此分析果实脱落机理。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激振方式会影响枝条的振动响应。为获得适宜枸杞采摘的激振方式和最佳振动参数,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以熟果采摘率、未熟果误采率、熟果损伤率为试验指标,以振动幅度、激振方式、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获得最佳参数组合:振动幅度31.13 mm、激振方式上静下振、振动频率12.59 Hz。田间试验熟果采摘率为95.14%,未熟果误采率为4.61%,熟果损伤率为2.98%。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机械化采收设备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振动采摘 激振方式 脱落机理 仿真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叉压电悬臂梁动力学建模及振动俘能特性分析
5
作者 马丽骞 曹东兴 詹昌海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4-993,共10页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而不利于能量采集的缺点,从而提升系统的俘能效率。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音叉压电悬臂梁在谐波激励下的动力学方程,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综合对比理论解析、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了结构尺寸、附加质量块以及负载电阻对系统俘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臂梁结构自由端处引入分叉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证明音叉压电悬臂梁俘能器更有利于低频环境振动俘能;在加速度激励幅值为0.5 m/s^(2)时,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为7 mW;进一步优化结构,在自由端引入20 g附加质量块,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提升至18 mW;设计压电俘能接口电路,采集转换的电能直接为LED灯(发光二极管)供电,可同时点亮50个LED灯。研究结果可为适配80 Hz以下的低频振动环境的能量采集以及实现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的自供电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叉压电悬臂梁 环境振动利用 分叉结构 动力学建模 低频多模态 俘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宽对驰振式磁耦合压电俘能器的性能优化
6
作者 陈梓豪 张录英 +2 位作者 周闯 刘玉强 丁江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1-731,共11页
梁宽作为驰振式磁耦合压电俘能器(GMPEH)的主要结构参数,对GMPEH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梁宽过大会导致系统刚度过高,增大起振所需的外部激励阈值;另一方面,梁宽过小则会导致压电材料的有效面积不足,降低输出电压。由此构建了G... 梁宽作为驰振式磁耦合压电俘能器(GMPEH)的主要结构参数,对GMPEH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梁宽过大会导致系统刚度过高,增大起振所需的外部激励阈值;另一方面,梁宽过小则会导致压电材料的有效面积不足,降低输出电压。由此构建了GMPEH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输出解析解进行参数分析,提出了利用梁宽对GMPEH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建立GMPEH的常微分动力学方程并利用谐波平衡法得到输出响应解析解,再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对比分析,探究GMPEH的输出特性并确定梁宽与输出功率的影响关系,提出性能优化方法,最后对比两种不同梁宽GMPEH的输出功率,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压电梁的宽度变小时,压电耦合系数的绝对值变小,进而减小系统耦合电阻尼的极大值,增大平均输出功率的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 驰振力 磁力耦合 变宽度梁 机电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涡致振动的能量捕获与耦合响应研究
7
作者 朱红钧 周新宇 +1 位作者 唐涛 王硕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文章基于风洞实验研究了截面形状和迎流攻角对钝体涡致振动及能量捕获的影响,同时利用数值模拟与烟雾可视化技术捕捉了钝体尾部的旋涡形态。结果表明:攻角显著影响了三棱柱、梯形棱柱与方柱的振动响应,当三棱柱尖角、梯形棱柱短边、方... 文章基于风洞实验研究了截面形状和迎流攻角对钝体涡致振动及能量捕获的影响,同时利用数值模拟与烟雾可视化技术捕捉了钝体尾部的旋涡形态。结果表明:攻角显著影响了三棱柱、梯形棱柱与方柱的振动响应,当三棱柱尖角、梯形棱柱短边、方柱锐缘迎流时,涡脱模式均为2S,柱体振幅极小,不超过0.07D(D为特征尺寸);当三棱柱底边、梯形棱柱长底边、方柱侧边迎流时,边界层分离点前移至前端面尖角处,振动响应增强,且随约化速度增大,旋涡形成长度增大,依次经历未起振、涡致振动、涡致振动与驰振竞争和驰振4个阶段,升力与位移的相位差相应从0°跳跃至180°,而后在0°与180°之间切换,最后回落为0°,4个阶段对应的涡脱模式依次为2S、2P、2P和P+S。对比所有振子的能量捕获效率发现,底边迎流的三棱柱效果最佳,最大的能量捕获效率达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致振动 截面形状 攻角 涡脱模式 能量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机械化采收发展历程、模式及其技术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瑞峻 陈瑜 +2 位作者 张小花 Arash Toudeshki Reza Ehsani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06,329,共7页
经过近千年的进化发展,苹果伴随着品种及树形的改良,经历从自然熟落到人工采摘,从辅助工具、辅助收获平台、振动捡拾到智能机器人采收的发展历程及相应的不同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介绍苹果机械化采收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不同收获模式... 经过近千年的进化发展,苹果伴随着品种及树形的改良,经历从自然熟落到人工采摘,从辅助工具、辅助收获平台、振动捡拾到智能机器人采收的发展历程及相应的不同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介绍苹果机械化采收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不同收获模式下所使用的机具设备以及不同收获模式所应用的场景与条件,为我国苹果主产区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苹果收获作业模式提供借鉴。如人工或机器人采摘适用于苹果鲜售市场,非选择性振动捡拾收获方式适用于苹果的二次加工领域;而为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需要对苹果树的树形进行结构简化改良,需要考虑农机与栽培农艺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机械化采摘 采摘模式 采摘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液压马达驱动的甘蔗根切器刀盘转速同步控制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远玲 覃良昊 +1 位作者 陈承宗 廖国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8,共10页
为简化双刀盘甘蔗根切器的传动链,提高传动系统对时变载荷的适应性,该研究提出用双液压马达直接驱动双刀盘,并将电液比例负载敏感技术应用于根切器的传动方案,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探究双刀盘同步精度的控制方法。建立根切器电液比例阀控... 为简化双刀盘甘蔗根切器的传动链,提高传动系统对时变载荷的适应性,该研究提出用双液压马达直接驱动双刀盘,并将电液比例负载敏感技术应用于根切器的传动方案,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探究双刀盘同步精度的控制方法。建立根切器电液比例阀控马达闭环速度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得到该系统的稳定裕度仅为16.5°,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基于AMESim-MATLAB联合仿真,研究采用主从控制策略,主马达为PID控制,从马达分别采用PID、自适应模糊PID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刀盘转速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为:不同控制算法下马达开启过程转速的动态调整时间分别为5.5、3.0、2.7 s,稳态阶段两个液压马达的速度差分别为20、8、5 r/min;最后搭建试验台,以实测载荷谱为负载输入,进行主从马达转速同步控制试验,得到PID、自适应模糊PID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启动阶段转速的动态调整时间分别为6.3、4.6、3.7 s,稳态阶段主从马达的转速差分别为47、23、13 r/min;仿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的刀盘转速同步控制系统的各项指标均优于PID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甘蔗收割机根切器传动与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试验 甘蔗收获 根切器 双液压马达 同步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佟文玉 张健飞 +3 位作者 宋志禹 曹光乔 金月 宁晓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2-329,共8页
当前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甘蓝收获机械化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阐述国内外甘蓝收获机械中的主要收获机构与方式,分析归纳近几年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收获机械设备技术特点和性能参数,对... 当前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甘蓝收获机械化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阐述国内外甘蓝收获机械中的主要收获机构与方式,分析归纳近几年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收获机械设备技术特点和性能参数,对我国甘蓝主要采用的种植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不同地域栽培方式对甘蓝收获机械的影响。指出我国目前甘蓝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提出适于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方向:明确甘蓝与收获机构相互作用下损伤的内在关联机制,实现低损高效采收。新的农艺要更好地适应机械化生产标准,推动甘蓝收获机械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收获机械 栽培方式 种植模式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机械化收获装备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申海洋 罗伟文 +3 位作者 吴峰 顾峰玮 杨红光 胡志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8,共18页
花生收获季节性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收获损失大,花生生产需要依靠成熟的机械化收获技术。中国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水平在花生机械化生产环节中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花生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本文在阐述花生收获作业模... 花生收获季节性强,人工作业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收获损失大,花生生产需要依靠成熟的机械化收获技术。中国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水平在花生机械化生产环节中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花生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本文在阐述花生收获作业模式为联合收获作业模式、两段式收获作业模式和三段式收获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花生机械化收获的挖掘装置和摘果装置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阐述了输送链式花生收获机、条铺式花生收获机、挖掘翻秧花生收获机、半喂入和全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性能和特点。同时,分析了美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并对印度花生收获机进行了简述。最后,在总结花生机械化收获装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花生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花生机械化收获装备将进入以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分段收获 联合收获 作业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柑橘园采收搬运机器人系统的研制
12
作者 赵铖钥 马伟 +2 位作者 苏道毕力格 徐海东 谭彧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针对丘陵地区柑橘园地形多为坡地,柑橘采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丘区现代柑橘园发展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电路搭建和软件控制等方法,研制了丘区柑橘园采收搬运机器人系统,并通过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满... 针对丘陵地区柑橘园地形多为坡地,柑橘采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丘区现代柑橘园发展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电路搭建和软件控制等方法,研制了丘区柑橘园采收搬运机器人系统,并通过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满足丘陵地区柑橘园采摘搬运检测准确率和跟随运输精度要求,检测准确率高于97%,跟随运输精度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搬运机器人 姿态识别 变模式跟随 数据融合 自主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多方向双圆弧形压电能量收集系统
13
作者 曹益恺 王德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压电能量收集系统通频带窄、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多模态共振法,提出一种双圆弧悬臂梁内外反向拼接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两根梁上各覆盖一个压电层,压电层之间串联连接。建立二自由度系统集总参数模型和机电耦合... 为了解决传统压电能量收集系统通频带窄、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多模态共振法,提出一种双圆弧悬臂梁内外反向拼接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两根梁上各覆盖一个压电层,压电层之间串联连接。建立二自由度系统集总参数模型和机电耦合模型来分析频率响应和输出性能。对比压电层弧度不同的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的输出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当弧度为0.5π时输出性能最佳。设置激励加速度为0.1 g,一阶模态下,谐振频率为82.19 Hz,开路电压为49.65 V,最大输出功率为3.74 mW;二阶模态下,谐振频率为119.14 Hz,开路电压为44.74 V,最大输出功率为3.54 mW。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有效拓宽通频带宽度至52 Hz,且功率密度高。该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工作频带宽,可在频率波动大的环境下供电,同时体积小、功率密度大,能在多方向激励下高效率收集能量,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低功率设备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收集 多模态 多方向 谐振频率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技术
14
作者 郑元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50-54,共5页
为探讨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并评估其在提升葡萄品质和延长采收期的作用,利用漳州地区的气候优势,通过促早栽培、延迟栽培、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等技术措施,采用培育壮芽提高二茬果成花率、精准修剪提高萌芽率等技... 为探讨漳州地区葡萄产期调节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并评估其在提升葡萄品质和延长采收期的作用,利用漳州地区的气候优势,通过促早栽培、延迟栽培、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等技术措施,采用培育壮芽提高二茬果成花率、精准修剪提高萌芽率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品种葡萄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葡萄产期调节技术提升了葡萄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同时有效延长了采摘期,使葡萄的采摘期从传统的1个月延长至8个月,不仅提高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总结的葡萄精准修剪、二茬果管理、灌溉和施肥等生产经验,可为漳州地区乃至南方地区利用产期调节技术提升葡萄种植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产期调节 延迟栽培 促早栽培 漳州地区 一年两收 经济效益 休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茬收获系统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权龙哲 佟金 +1 位作者 曾百功 陈东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20,共6页
针对研制的集铲挖和脱土于一体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的作业性能,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了该系统的前20阶的固有频率,以及各主要工作部件的典型振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1~4阶(8.5~... 针对研制的集铲挖和脱土于一体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的作业性能,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了该系统的前20阶的固有频率,以及各主要工作部件的典型振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1~4阶(8.5~29.6Hz)模态主要表现为升运链的整体弯振;5~14(44.1~124Hz)阶模态表现为各主要功能部件的横梁及主轴的弯曲、扭转振动;15~20阶模态(135~190Hz)则主要表现为各功能部件的末端振颤,上述系统模态属性,可为系统结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整机作业性能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收获机 农业机械 玉米根茬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基本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熊昌国 谢祖琪 +2 位作者 易文裕 徐润琪 姚金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5-1732,共8页
本文研究了稻秸、麦秸、玉米秸、油菜秸、棉花秸等5种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的基本性能,测试了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田间失水规律及热值。结果表明: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规律为:最高的是稻秸,其次为玉米秸和麦秸,最低的是油菜秸和棉花秸。... 本文研究了稻秸、麦秸、玉米秸、油菜秸、棉花秸等5种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的基本性能,测试了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田间失水规律及热值。结果表明:5种秸秆的收获含水率规律为:最高的是稻秸,其次为玉米秸和麦秸,最低的是油菜秸和棉花秸。5种秸秆热值的高低排位:棉花秸>油菜秸>玉米秸>麦秸>稻秸。按能源材料指标衡量,棉花秸是最理想的能源材料,稻秸是最差的能源材料。油菜秸、玉米秸和麦秸是热值比较接近的能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收获含水率 热值 失水规律 收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器的多模态压电换能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海利 徐天柱 +1 位作者 黄震宇 陈大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1-497,共7页
传统压电悬臂梁俘能器一般通过其基频与环境中某一激振频率的匹配来收集这个频率上的振动能,为俘获环境中多个激振频率上的能量,提出一种在压电悬臂梁上附加谐振器的多模态换能结构,由该结构组成的俘能器的前两阶共振频率可以被设计在... 传统压电悬臂梁俘能器一般通过其基频与环境中某一激振频率的匹配来收集这个频率上的振动能,为俘获环境中多个激振频率上的能量,提出一种在压电悬臂梁上附加谐振器的多模态换能结构,由该结构组成的俘能器的前两阶共振频率可以被设计在给定的激振频率上,从而有效地收集分布在这两个频率上的能量。实验表明附加谐振器有效地提高了俘能效率,其中一阶模态的俘能效率相对附加等量质量块时提高了71%,二阶模态的俘能效率与原压电悬臂梁的一阶模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多模态 能量收集 悬臂梁 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启 贾志宽 +4 位作者 连延浩 张旭东 任小龙 王俊鹏 韩清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7,共7页
为探索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谷子降雨生产潜力的影响,以谷子品种大同29为试材,设置低、中、高三种留苗密度,于2013—2014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降雨年型下,集雨各密度产量和总耗... 为探索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谷子降雨生产潜力的影响,以谷子品种大同29为试材,设置低、中、高三种留苗密度,于2013—2014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降雨年型下,集雨各密度产量和总耗水量均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雨水偏少的2014年谷子总耗水量较少,中、高密度产量亦无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处理两年平均产量较低密度增加26.41%,总耗水量平均增加10.40%;谷子抽穗期土壤含水率、各时期0~200 cm土壤储水量及收获期供水能力在两种降雨年型下均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WUE在多雨的2013年随留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少雨的2014年则以中密度WUE最高,达到24.35 kg·mm^(-1)·hm^(-2),且该年WUE平均较2013年高10.37 kg·mm^(-1)·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种植 谷子 密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光谱番茄磷营养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喜凤 周涛 王斌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为提高番茄磷营养水平检测精度,针对目前基于光谱分析的作物磷营养水平检测精度较低以及磷的光谱反射率受叶绿素和花青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番茄样本光谱特征和生理特征融合的番茄磷营养水平诊断策略。以自行培育的25%,50%,75%,100%,... 为提高番茄磷营养水平检测精度,针对目前基于光谱分析的作物磷营养水平检测精度较低以及磷的光谱反射率受叶绿素和花青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番茄样本光谱特征和生理特征融合的番茄磷营养水平诊断策略。以自行培育的25%,50%,75%,100%,150%五个梯度水平的磷营养胁迫水培番茄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光谱分析仪和叶绿素仪采集不同磷营养水平番茄叶片的光谱数据和SPAD值并对叶片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提取各样本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反射率和生理特征(SPAD值和花青素含量)作为番茄磷营养诊断的特征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诊断模型,通过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将120个番茄样本随机分为校验集和测试集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的建模方法结合番茄样本光谱特征和生理特征能够建立精度较高的番茄磷营养水平预测模型,高于对比的其他方法,其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611和0.461,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为番茄磷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光谱 营养诊断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中林区不同森林采伐方式对林火的长期影响模拟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宏伟 胡远满 +3 位作者 常禹 布仁仓 李月辉 刘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9,共7页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在无采伐和皆伐、二次渐伐和择伐共4种预案下300年内森林可燃物与林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伐降低了森林细可燃物的载量,但不同采伐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伐增加了粗可燃物的载...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在无采伐和皆伐、二次渐伐和择伐共4种预案下300年内森林可燃物与林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伐降低了森林细可燃物的载量,但不同采伐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伐增加了粗可燃物的载量,皆伐方式增加最明显;采伐导致了林火面积和火烧频率的增加,增加了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最低;采伐提高了森林的火险等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火险等级最低。因此,建议森林管理者在采伐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择伐方式,降低人类采伐活动和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进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方式 林火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皆伐 渐伐 择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