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 Dimension Rigid-plastic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for Two-Roll Cross-wedge Rolling Process 被引量:7
1
作者 FANG Gang, LEI Li-ping, ZENG Pan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65-,共1页
Cross-wedge rolling (CWR) is a metal process of ro ta ry forming. To produce a part, one cylindrical billet should be placed between t wo counterrotating and wedge-shape dies, which move tangentially relative each oth... Cross-wedge rolling (CWR) is a metal process of ro ta ry forming. To produce a part, one cylindrical billet should be placed between t wo counterrotating and wedge-shape dies, which move tangentially relative each other. The billet suffers plastic deformation (essentially, localized compressio n) during its rotation between the rotating dies. Compared to other numerical si mulation method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has advantages in solving gene ral problems with complex shapes of the formed parts. In cross-wedge rolling, t here are four stages in the workpiece deformation process, namely knifing, guidi ng, stretching and sizing stage. It is time-consuming and expensive to design t he CWR process by trial and error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simul ation for the CWR process will help engineers to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process development. Tselikov, Hayama, Jain and Kobayashi, and Higashimo applied the sl ip-line theory in study of CWR process analysis. Zb.pater studied CWR process i ncluding upsetting by upper-bound method. The abov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b 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plain-strain assumption ignored the metal flow in workpiece axial direction. Therefore, the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involved in CWR processes were not presented. Compared to other nume 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has advantages in solv ing general problems with complex shapes of the formed parts. As yet, a few 3-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tudies on CWR process have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 res.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cross wedge rolling (CWR) has been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3D rigid-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 eristic of CWR, the static implicit FEM program is selected. The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uses the commercial code DEFORM 3D to simulate the CWR process. T his is an implicit Lagrangian finite element code, which includes many new enhan cements functions. A new method of utilizing multiple processors using the MPI s tandard has been implemented. Automatic switching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defo rmation solvers (Sparse Solver and Conjugate Gradient Solver) has also been impl ement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peed of simulations. In this paper, all stages in CWR process are simulated to be able to closely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a ctual CWR process. For simulating all forming stages in CWR process, the dynam ic adaptive remeshing technology for tetrahedral solid elements was applied. T he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cross section of forming workpiece are analyzed to in terpret fracture or rarefaction in the center of workpiece. Authors also analyze d the time-torque curve and the laws of load cha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wedge rolling (CWR) plastic forming finit e element method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推导与分析
2
作者 张国祥 曾荣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并推导出浅圆仓锥堆与平堆工况下的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满仓状态下地震侧压力的实测数据值及理论计算值,初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对地震侧压力进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仓壁摩擦力影响较大,在计算中不可忽视;在平堆工况下半径取值对大直径浅圆仓地震侧压力的影响较小,可将其简化为直线挡墙计算。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筒仓规范中地震侧压力的计算推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极限平衡法 滑动楔体 地震侧压力 拟静力法 旋转地震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分析及优化设计
3
作者 禹鑫 薛进学 +2 位作者 张作超 李泽强 王世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8,共6页
针对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问题,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出楔角、外星轮材料可能是导致磨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磨损原因为楔角偏大以及外星轮材料硬度较低,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将楔角由10... 针对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问题,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出楔角、外星轮材料可能是导致磨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磨损原因为楔角偏大以及外星轮材料硬度较低,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将楔角由10°改为9°,外星轮材料由ZGCr15改为耐磨性更好的高速工具钢W18Cr4V,优化设计的超越离合器外星轮接触区域的磨损得到显著改善,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离合器 磨损 楔角 材料 有限元法 试验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破矿岩崩落法采场大高跨切割槽形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秦国玉 龚臻 +5 位作者 谭宝会 张刚刚 粟登峰 陈帮洪 王惠芬 张志贵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前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楔形掏槽爆破质量对于整个切割槽形成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当楔形掏槽跨度一定时,楔形掏槽高度越大,所受的爆破夹制作用越明显;在西二采区矿岩条件下,当楔形掏槽跨度为15 m时,有效掏槽高度为15~18 m,无法满足崩落法采场最末分段需要形成高度27.3 m、跨度75 m切割槽要求。为此,针对该成槽方案展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加大楔形掏槽跨度、分次完成楔形掏槽以及加大排间微差爆破间隔等关键性改进技术。并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改进后的成槽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在矿山开展了工程实践,顺利在崩落法采场形成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切割立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破矿岩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大高跨切割槽 无井成槽 楔形掏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测量楔形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
5
作者 张航 胡海瑞 +3 位作者 朱杰清 胡彬 葛云峰 陈钱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基于传统接触式测量无法满足楔形危岩体施工快速高效安全需求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获取与分析楔形危岩体参数,通过得到的参数分析楔形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楔形危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野外... 基于传统接触式测量无法满足楔形危岩体施工快速高效安全需求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获取与分析楔形危岩体参数,通过得到的参数分析楔形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楔形危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野外精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维激光扫描野外测量,获取了楔形危岩体高精度点云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临空面所在的平面,确定楔形体所在边坡的坡角和坡高。运用局部点云拟合的办法确定法向量,将得到的法向量通过计算求出结构面产状。结合Alpha Shapes方法计算得出危岩体体积,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楔形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楔形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31(基本稳定)、0.896(不稳定)和0.917(不稳定)。本研究将非接触测量与智能识别运用到楔形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中,整体用时102 min,大大提高了稳定性评价效率并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风险,为今后危岩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危岩体 稳定性评价 非接触测量 智能识别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解中国经济波动——概念、特征与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光 满翔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 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效率楔子及经由其传播的冲击是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劳动楔子对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和疫情以来的经济运行特征有重要价值;投资的下滑并非是投资楔子恶化带来的,而是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但投资楔子对理解中国“低消费”特征有重要意义;不同楔子对经济波动的贡献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利用相应市场楔子对现实中摩擦进行概括测算的思想,对指导在结构模型中如何引入摩擦有重要价值,相关结论对宏观政策取向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楔子 扭曲 冲击 BC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轴类楔横轧机主传动系统模态柔性研究及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文昌 楚志兵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237,共6页
针对大型轴类楔横轧机轧制过程中的振动现象,采用弹簧-质量系统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构建了大型轴类楔横轧机的主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此对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固有频率与主振型。根据系统模态固有特性,分析了系统的各... 针对大型轴类楔横轧机轧制过程中的振动现象,采用弹簧-质量系统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构建了大型轴类楔横轧机的主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此对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固有频率与主振型。根据系统模态固有特性,分析了系统的各阶模态柔性和能量分布,并利用ANASYS软件构建了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块对传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系统整体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主振型,振型图中展示了各个阶次的振动特点。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针对传动轴连接,采用简化模型来模拟复杂的轴结构,但简化模型可能引入误差并无法准确捕捉所有模态。理论系统扭振频率和模态分析结果的扭振频率基本一致。在此次模拟中,简化传动轴连接对分析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第1阶模态是最敏感、最易被激发的模态,系统能量主要集中在轧辊附近,且容易受到自激振动的影响,后续可以据此可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研究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 扭转振动 模态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物作用下加筋板结构的耐撞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虹廷 赵延杰 +1 位作者 周红雨 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7-1066,共10页
为了预报楔形物偏心垂向准静态压载作用下船舶加筋板结构的抵抗能力,提出了新的简化解析方法,将矩形板的塑性变形区域划分为非对称的8个板块,将骨材划分为非对称的2个部分,矩形板、骨材各部分均采用直线的变形模式,从船舶碰撞内部动力... 为了预报楔形物偏心垂向准静态压载作用下船舶加筋板结构的抵抗能力,提出了新的简化解析方法,将矩形板的塑性变形区域划分为非对称的8个板块,将骨材划分为非对称的2个部分,矩形板、骨材各部分均采用直线的变形模式,从船舶碰撞内部动力学的角度,基于刚塑性理论,考虑膜拉伸作用和弯曲作用,推导了矩形板、骨材在楔形物偏心垂向作用下发生变形损伤的抵抗力与横向变形之间的简化解析计算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仿真计算结果对该简化解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简化解析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从而可用于船体结构设计阶段快速预报船舶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耐撞性 楔形物 加筋板 简化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发电机定子槽楔松动压力检测法
9
作者 李星念 陈志波 +3 位作者 王建涛 窦普 陈威 肖鸿坤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对于使用波纹板固定的发电机定子槽楔松动问题,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过于依赖检测人员经验和电子设备,给检测结果带来了人员操作上的误差,为此提出针对槽楔松动的压力检测法。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2块波纹板叠加组成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 对于使用波纹板固定的发电机定子槽楔松动问题,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过于依赖检测人员经验和电子设备,给检测结果带来了人员操作上的误差,为此提出针对槽楔松动的压力检测法。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2块波纹板叠加组成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将所得载荷位移曲线通过液压缸面积换算得到压强位移曲线,根据曲线得出判断槽楔松紧度的临界值,得出:对待测槽楔加压至16 MPa,槽楔径向移动值在0.01~1.00 mm为合格,此时波纹板处于压缩状态;槽楔径向移动位移大于1.00 mm为不合格,此时波纹板与槽楔或导体线棒之间存在间隙。建立波纹板槽楔结构模拟体,对不同压缩状态下的波纹板槽楔结构,使用敲击法、模拟仿真以及IRIS Power公司开发的槽楔松紧检测仪对压力检测法进行验证。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证明了压力检测法检测槽楔松紧度的可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板结构 槽楔松动 压力检测法 形变量 紧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斜楔块的子孔径虚拟源全聚焦成像
10
作者 熊政辉 陈俊超 +3 位作者 肖树坤 荆砚 何喜 陈尧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4,共10页
楔块斜入射检测工艺下,楔块会进一步降低全聚焦成像的缺陷检测能力。尤其是在检测大深度缺陷和粗晶材料时,全聚焦图像会因为缺陷回波幅值下降,导致缺陷图像的信噪比较低。为了提高入射能量,提出了应用于斜楔块的子孔径虚拟源全聚焦成像... 楔块斜入射检测工艺下,楔块会进一步降低全聚焦成像的缺陷检测能力。尤其是在检测大深度缺陷和粗晶材料时,全聚焦图像会因为缺陷回波幅值下降,导致缺陷图像的信噪比较低。为了提高入射能量,提出了应用于斜楔块的子孔径虚拟源全聚焦成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延时控制子孔径阵元激励形成虚拟源发射,显著增加了射入到被检构件中的声能。在横向L值为20∼40 mm探头移动区间内,17∼38 mm深度范围内Φ3边钻孔幅值较黄铜全聚焦图像提高4.58∼7.12 dB;当钢制试块为被检对象时,在横向L值为30∼40 mm探头移动区间内,40∼65 mm深度范围内Φ1边钻孔幅值较全聚焦图像提高0.63∼2.35 dB。因此在该技术应用于楔块斜入射检测工艺下的粗晶材料检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孔径虚拟源 相控阵 全聚焦 超声检测 斜楔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结构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明华 陈艳平 +1 位作者 陈昌富 杨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传统的圆弧条分法未能充分考虑加筋材料对于软基稳定性的影响 ,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垫层处理的软弱路基和一般加筋软弱路基的加固机理以及破坏模式的比较分析 ,提出采用极限承载力概念的滑块平衡分析法对加筋路基... 传统的圆弧条分法未能充分考虑加筋材料对于软基稳定性的影响 ,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垫层处理的软弱路基和一般加筋软弱路基的加固机理以及破坏模式的比较分析 ,提出采用极限承载力概念的滑块平衡分析法对加筋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其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更符合土工格室 +碎石垫层处理的软弱路基的真实可能破坏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室 圆弧条分法 极限承载力 滑块平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稳定分析的改进滑楔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栾茂田 林皋 郭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系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将土体稳定分析的滑动楔体模型加以改进,建立了能合理考虑土体破坏机制的更一般滑楔分析技术。将所改进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地基承载力求解中。并采用单楔体、双楔体及三楔体破坏模型与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本... 本文系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将土体稳定分析的滑动楔体模型加以改进,建立了能合理考虑土体破坏机制的更一般滑楔分析技术。将所改进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地基承载力求解中。并采用单楔体、双楔体及三楔体破坏模型与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本文建议的模型具有较严密的力学基础,在实际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稳定性 滑动楔体法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顶板冒顶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洪林 柏建彪 +1 位作者 马述起 许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78,81,共4页
由于断层带附近围岩破碎程度高、范围大,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相遇时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为了防止冒顶范围的扩大,实现冒顶巷道的安全、快速修复,文章结合张双楼矿7425材料巷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断层破碎顶板冒顶巷道的冒顶特征和原因;针对"... 由于断层带附近围岩破碎程度高、范围大,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相遇时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为了防止冒顶范围的扩大,实现冒顶巷道的安全、快速修复,文章结合张双楼矿7425材料巷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断层破碎顶板冒顶巷道的冒顶特征和原因;针对"漏冒型"巷道内松散煤岩体自稳能力差、随掘随漏的特点,提出了"撞楔法"进行临时支护和构造"假顶"、化学注浆加固假顶、"锚网索+架棚"联合支护相结合的断层破碎顶板冒顶巷道修复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围岩整体性和承载性能,巷道修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交错带 冒顶 注浆 修复 撞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桩土侧向相互作用的应变楔模型修正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晓峰 张陈蓉 +1 位作者 黄茂松 袁聚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77-2884,2892,共9页
提出了砂土中水平受荷单桩的修正应变楔方法。从3个方面对应变楔模型进行了修正,首先假设三维被动土楔后桩身的水平位移呈非线性变化,从而使得楔形体内的水平应变不再是一常量,而是沿深度变化。其次引入了两个双曲线型的模型分别用以模... 提出了砂土中水平受荷单桩的修正应变楔方法。从3个方面对应变楔模型进行了修正,首先假设三维被动土楔后桩身的水平位移呈非线性变化,从而使得楔形体内的水平应变不再是一常量,而是沿深度变化。其次引入了两个双曲线型的模型分别用以模拟楔形体中土体的水平应力增量-应变关系和桩-土界面处桩侧剪应力-位移关系。然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有效性,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分析了各个修正因素对计算结果影响,结果显示,非线性位移假设的引入对原应变楔模型计算的水平承载力偏高有明显地改善,新的水平应力增量-应变关系和桩侧剪应力-位移关系的引入使得应变楔方法更加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应变楔方法 水平受荷桩 P-Y曲线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的二维楔形刚体入水砰击载荷并行计算预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骆寒冰 吴景健 +1 位作者 王珊 徐慧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7-914,共8页
局部砰击载荷是在船舶首部结构设计时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选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LE),针对某30°二维楔形刚体入水砰击问题,开展了数值预报工作。针对模型网格密度开展了收敛性分析。数值预报的加速度、... 局部砰击载荷是在船舶首部结构设计时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选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LE),针对某30°二维楔形刚体入水砰击问题,开展了数值预报工作。针对模型网格密度开展了收敛性分析。数值预报的加速度、砰击压力等时域结果与已公开发表的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非常好。鉴于在微机上数值计算时间比较长的问题,文中探讨了并行计算技术在模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有限元 二维楔形体 砰击载荷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轧板坯镰刀弯生成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海玉 高雷 +1 位作者 杨荃 王晓晨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8,共8页
针对某常规热连轧粗轧板坯的镰刀弯问题,通过对某2 250mm热连轧粗轧机板坯镰刀弯现象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轧辊-轧件动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粗轧轧制过程中的非对称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来料楔形、来料两侧温度不... 针对某常规热连轧粗轧板坯的镰刀弯问题,通过对某2 250mm热连轧粗轧机板坯镰刀弯现象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轧辊-轧件动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粗轧轧制过程中的非对称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来料楔形、来料两侧温度不均以及轧机两侧纵向刚度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板坯镰刀弯的产生机理,从而得到了出口板坯镰刀弯生成规律,建立了出口板坯镰刀弯弯曲量计算公式。将该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偏差绝对值基本在15%以内,表明该式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镰刀弯弯曲量。同时,定量表达了入、出口板坯楔形和镰刀弯弯曲量之间的关系。即已知入口板坯楔形和出口镰刀弯弯曲量,利用该式,则可计算出口板坯楔形,从而计算出辊缝倾斜调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轧 板坯 镰刀弯 楔形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半轴楔横轧多楔成形力能参数数值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静 鲁力群 胡正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4-188,共5页
轧制力和轧制力矩是楔横轧汽车半轴轧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由于多楔成形半轴过程中主侧楔的相互制约作用,轧制过程中力能参数变化复杂。采用二次开发的有限元命令流程序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多楔成形半轴时力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开发了力... 轧制力和轧制力矩是楔横轧汽车半轴轧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由于多楔成形半轴过程中主侧楔的相互制约作用,轧制过程中力能参数变化复杂。采用二次开发的有限元命令流程序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多楔成形半轴时力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开发了力能参数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及测试系统,在线测试了各工艺参数对力能参数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多楔 工艺参数 有限元法 力能参数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关键块体稳定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瑞新 李泽荃 +2 位作者 赵红泽 杨曌 白玉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9-1405,共7页
基于地下岩体受节理面的控制,节理面的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分布,从而导致岩体系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提出以关键块体理论为基础,考虑节理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性的岩体开挖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块体稳定的总失效概率评价模型。以澳大利... 基于地下岩体受节理面的控制,节理面的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分布,从而导致岩体系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提出以关键块体理论为基础,考虑节理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性的岩体开挖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块体稳定的总失效概率评价模型。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一铜矿地质条件为例,以节理面倾角、倾向、摩擦系数和黏聚力为随机变量,通过Monte Carlo模拟和概率图方法,进行了岩体可靠度和失效概率的计算。最后,采用条件概率的分析方法,计算了单面滑动块体的总失效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块体沿单面滑动并且出现的概率为11.0%,总的失效概率为3.85%,超过一般岩体工程可允许的风险水平,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块体可靠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关键块体理论 楔体可靠度 条件概率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体在波浪中自由入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平 袁帅 +2 位作者 张宁川 陈伟斌 陈元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50,共9页
物体入水时波浪的影响不可忽略,基于流体力学模型采用VOF法,并利用自定义函数,模拟了楔形体的自由入水过程;同时结合推波板原理及海绵层消波理论实现了数值水槽的造消波,完成了波浪中楔形体自由入水的模拟,计算了楔形体入水时所受的水... 物体入水时波浪的影响不可忽略,基于流体力学模型采用VOF法,并利用自定义函数,模拟了楔形体的自由入水过程;同时结合推波板原理及海绵层消波理论实现了数值水槽的造消波,完成了波浪中楔形体自由入水的模拟,计算了楔形体入水时所受的水作用力、自由液面变化及物面压强分布等,研究了不同波高、周期以及在波浪不同位置入水时对楔形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可很好地模拟楔形体入水造成的射流及空泡的形成发展过程,波浪对楔形体入水的影响主要由波浪内部流场变化及表面波形决定,在波浪不同位置处入水对楔形体受力及入水形态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体 波浪 入水 VOF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断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陆洲导 孙慧 +1 位作者 余江滔 张远淼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9-1052,1062,共5页
对6个混凝土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劈裂后采用环氧树脂注胶技术修复试件,然后再次对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对比两次试验中试件的破坏界面和断裂参数.结果表明:修复后试件破坏界面未发生在黏结界面;试件起裂韧度平均增幅为47.06%,失稳断... 对6个混凝土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劈裂后采用环氧树脂注胶技术修复试件,然后再次对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对比两次试验中试件的破坏界面和断裂参数.结果表明:修复后试件破坏界面未发生在黏结界面;试件起裂韧度平均增幅为47.06%,失稳断裂韧度、断裂能也有所提高,这说明注胶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推迟裂缝的再开展,改善混凝土的断裂性能.建议将起裂韧度作为评定注胶修复效果的断裂参数,研究成果可为注胶修复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入劈拉法 注胶修复技术 双K断裂参数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