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al Network inverse Adaptive Controller Based on Davidon Least Square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Zengqiang Lu, Zhao Yuan, Zhuzh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General neural network inverse adaptive controller has two flaws: the first is the slow convergence speed; the second is the invalidation to the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These defects limit the scope in which the neu... General neural network inverse adaptive controller has two flaws: the first is the slow convergence speed; the second is the invalidation to the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These defects limit the scope in which the neural network inverse adaptive controller is used. We employ Davidon least squares in training the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used in approximating the inverse model of plant to expedite the convergence, and then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pseudo-plant, a neural network inverse adaptive controller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still effective to the nonlinear non-minimum phase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of this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ORITHMS backpropagation Convergence of numerical methods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Inverse problems Least squares approximations Mathematical models 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天地”同步测量的卫星遥感影像大气校正实验方案设计
2
作者 崔建勇 张旺辰 +3 位作者 侯舒航 任鹏 刘善伟 宿新元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共11页
针对卫星遥感影像大气校正精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协同的“空天地”逐级校正方案。该研究以青岛市唐岛湾水域为实验区,结合卫星、高光谱无人机及地面光谱仪同步观测数据,设计多平台协同校正方案。首先通过逐像素匹配法... 针对卫星遥感影像大气校正精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协同的“空天地”逐级校正方案。该研究以青岛市唐岛湾水域为实验区,结合卫星、高光谱无人机及地面光谱仪同步观测数据,设计多平台协同校正方案。首先通过逐像素匹配法(MPP)与经验线法(ELM)融合消除低空大气干扰;再利用指数三角优化算法(ETO)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卫星与无人机数据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空天地”逐级校正后卫星影像地表反射率与实测光谱的决定系数(R^(2))达0.92;叶绿素a(Chl-a)反演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至1.21μg/L,反演精度较校正前提升42%。研究表明,该实验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多源数据 水色遥感 高光谱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DCKF-LSTM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3
作者 张宇 李维嘉 吴铁洲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核心功能之一。为了提高锂电池SOC估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双容积卡尔曼滤波(DCKF)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SOC估计方法。针对多温度条件下传统多项...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准确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核心功能之一。为了提高锂电池SOC估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双容积卡尔曼滤波(DCKF)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SOC估计方法。针对多温度条件下传统多项式拟合法在拟合开路电压(OCV)与SOC时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拟合方法,通过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拟合精度。针对单独使用模型法或数据驱动法估计SOC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将DCKF与LSTM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在提高估计精度的同时,可以减少参数调节时间和训练成本。实验验证表明,BP-DCKF-LSTM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小于0.5%和0.4%,具有较高的SOC估算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状态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双容积卡尔曼滤波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区分与特征范数驱动的开放世界目标检测
4
作者 张英俊 闫薇薇 +2 位作者 谢斌红 张睿 陆望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3-2210,共8页
开放世界目标检测(OWOD)将目标检测任务拓展至真实多变的环境中,要求模型能准确识别已知和未知对象,并逐步学习新知识。针对现有OWOD网络模型中未知类的召回率偏低和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梯度区分与特征范数驱动的开放世界目标检测(GDF... 开放世界目标检测(OWOD)将目标检测任务拓展至真实多变的环境中,要求模型能准确识别已知和未知对象,并逐步学习新知识。针对现有OWOD网络模型中未知类的召回率偏低和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梯度区分与特征范数驱动的开放世界目标检测(GDFN-OWOD)网络模型。针对未知类召回率偏低的问题,提出梯度区分性表征模块(GDRM),即利用反向传播的梯度差异区分未知类别和背景,以提高未知类召回率;此外,引入基于图分割的框聚类(GSBC)算法将物体边界框的确定建模为图分解问题,从而减少冗余的边界框,进而降低模型的计算量;针对未知类误识别的问题,采用基于特征范数的分类器(FN-BC)选择性能最优的卷积层识别已知和未知类别,以达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在M-OWODB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优对比模型相比在T1、T2、T3任务中GDFN-OWOD的未知类召回率分别提升了1.1、2.1、0.9个百分点,而绝对开集误差(A-OSE)分别降低了35.1%、28.7%和12.2%。可见,与现有的OWOD网络模型相比,所提网络模型有效缓解了未知类的召回率偏低和误识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世界目标检测 反向传播梯度 图分割算法 特征范数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网络的汽车造型评价
5
作者 李彦龙 叶升飞 张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6-792,共7页
针对汽车造型评价存在由于主观性高而导致可靠性低的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原理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汽车造型评价,减小了评价误差。通过问卷调研构建数据集,使用汽车的18个评价对象作为输... 针对汽车造型评价存在由于主观性高而导致可靠性低的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原理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汽车造型评价,减小了评价误差。通过问卷调研构建数据集,使用汽车的18个评价对象作为输入,整车评价作为输出,创建了融合遗传算法的反向传播(GA-BP)网络结构,并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值由6.7%下降至1.7%,显著提升了汽车造型评价的可靠性,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和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造型评价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灵敏度分析的综合能源设备响应价值量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逸翔 窦迅 +3 位作者 李林溪 杨函煜 于建成 霍现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9-579,共11页
综合需求响应作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清洁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本质是通过综合能源设备的多能耦合能力引导用户参与源荷双向互动.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水平,需要准确评估综合能源设备的响应价值.因此,提出一种基... 综合需求响应作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清洁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本质是通过综合能源设备的多能耦合能力引导用户参与源荷双向互动.为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水平,需要准确评估综合能源设备的响应价值.因此,提出一种基于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的综合能源设备响应价值量化方法.首先,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多类型需求响应,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泛化优化模型,并构建基于粒子群-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代理模型.然后,采用Sobol全局灵敏度方法量化设备效率参数对成本、用户满意度、综合能源利用率以及电能替代率的全局灵敏度指标,用于评估综合能源设备的响应价值并且辨识影响系统状态的关键设备.最后,通过对江苏省某商业园区进行仿真,获得各综合能源设备效率的全局灵敏度系数,分析不同设备效率对系统状态的影响,准确量化综合能源设备的响应价值,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灵敏度分析 综合需求响应价值 综合能源设备 综合能源系统 粒子群-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长光程气室的小型化NDIR气体传感器设计
7
作者 王奕杰 张心茹 +2 位作者 张磊 樊磊 谭秋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0-280,共11页
工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严重问题,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被广泛用于工业CO_(2)排放监测。然而,NDIR传感器的精度受到光程长度... 工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严重问题,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被广泛用于工业CO_(2)排放监测。然而,NDIR传感器的精度受到光程长度的影响,小型化NDIR传感器的体积限制了光程长度,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不足,精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款具有长光程气室的小型双通道NDIR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多段折返型气室结构,在紧凑的尺寸(30 mm×30 mm×11 mm)内实现了208.47 mm的有效光程,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传感器内部通过具有二阶带通滤波器的小信号调理电路,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此外,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构建了探测器双通道输出值、气室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在实现温度补偿的同时减少了非线性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最终经过测试,该系统能够在的-10~40℃范围内,实现0%~3%浓度下的测量,绝对误差在0.043%以内,均方根误差为0.99,对小型化NDIR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NDIR 温度补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矩形断面速度场降阶动力学模态智能预测模型
8
作者 赵林 刘鹏 崔巍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钝体断面绕流研究虽可通过粒子图像测速和CFD方法获取速度场特征,但受限于雷诺数效应、实桥测试条件和数值模拟精度,而足尺桥梁表面压力测量技术更具工程实用性。鉴于桥梁断面表面压力场与速度场存在固有耦合关系,本文基于表面压力分布... 钝体断面绕流研究虽可通过粒子图像测速和CFD方法获取速度场特征,但受限于雷诺数效应、实桥测试条件和数值模拟精度,而足尺桥梁表面压力测量技术更具工程实用性。鉴于桥梁断面表面压力场与速度场存在固有耦合关系,本文基于表面压力分布建立了综合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1∶5矩形断面速度场降阶关联与预测模型。通过DMD技术提取不同雷诺数(1000~20000)下表面压力分布和速度场的模态特征,并利用隐式神经网络建立其模态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从矩形断面表面压力分布到速度场的预测。结果表明:在Re=6000工况下,尾部参考点[1.5,0]处的横向与竖向速度预测误差分别为0.06 m/s和0.02 m/s,验证了该模型从表面压力分布预测速度场的有效性。相关研究可为桥梁断面尾流区流场反演、气动措施比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矩形断面 动力学模态分解 表面压力分布 速度场反演 BP神经网络 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BPNN方法的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丁继红 郭丽媛 +1 位作者 张文轩 刘华中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AI素养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必备能力。然而,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AI素养,目前尚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指标体系。基于现有的AI素养框架,并通过...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AI素养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必备能力。然而,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AI素养,目前尚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指标体系。基于现有的AI素养框架,并通过国内外专家的咨询反馈和指标修正,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知识与理解、技能与应用、评价与创造、伦理与道德等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AI素养评价体系。随后,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这些权重进行了验证。通过将专家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研究最终构建了一个科学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AI素养指标体系,为我国高校学生AI素养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工具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层次分析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教育 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冷连轧带钢板形预测
10
作者 杨熙成 叶俊成 +1 位作者 谢璐璐 孙杰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了提高冷连轧过程中板形预设定和闭环反馈的控制效果,以1450 mm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对1742个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和预处理,以74个工艺参数变量作为输入特征,20个不同位置的板形值作为输出结果,构建了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为了提高冷连轧过程中板形预设定和闭环反馈的控制效果,以1450 mm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对1742个实验数据进行分类和预处理,以74个工艺参数变量作为输入特征,20个不同位置的板形值作为输出结果,构建了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进行优化,得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优度、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其RMSE值从0.9818 I降至0.4476 I,MAE值从0.6225 I降至0.2193 I,R^(2)由0.7454增至0.9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带钢 板形预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黄海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子华 尤中义 +7 位作者 刘玖芬 刘晓煌 赵晓峰 李子奇 张文博 李洪宇 尹永会 石连武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8,共9页
海洋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是评估海洋生态环境与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海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2年VIIRS遥感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3隐藏层、4-6-4节点架构的神经网络... 海洋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是评估海洋生态环境与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海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2年VIIRS遥感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3隐藏层、4-6-4节点架构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同时段多波段遥感反射率和海洋表面温度作为输入层数据,实现了黄海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并与常用OC2模型、OC3模型、linear模型及cubic模型结果进行了比对研究,表明5种模型均可用于黄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反演,但本研究设计的模型反演结果误差更小(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2%,平均相对误差8.2%),优于其它模型;为进一步评估模型性能,本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全面评估,证明模型反演效果(MAE=0.122,RMSE=0.153,R^(2)=0.937)满足预期。另外,使用研究区域2021年2月的VIIRS遥感数据与海洋表面温度数据进行了模型泛化能力实验,经过验证,本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好,可以完成同区域其他时段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任务。本研究证明基于VIIRS数据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监测海洋叶绿素a技术的可能性,并为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机器学习 BP神经网络 叶绿素A 海表温度 海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建模的地面切向作用力估计
12
作者 吕阳 陆畅 +2 位作者 张晓旭 陈文明 徐鉴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目的 建立从下肢运动学数据估算切向地面反作用力(GRF_t)的数据驱动模型,并从输入数量与估计精度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输入,以实现在户外步态实验中测量GRF_t。方法 利用10名受试者在5个不同坡度(-10°、-5°、0°、5... 目的 建立从下肢运动学数据估算切向地面反作用力(GRF_t)的数据驱动模型,并从输入数量与估计精度的角度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输入,以实现在户外步态实验中测量GRF_t。方法 利用10名受试者在5个不同坡度(-10°、-5°、0°、5°、10°)下的步态数据,训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多项式稀疏回归(polynomial sparse identification, PSI)模型两种数据驱动模型,用以估算GRF_t。评估8种运动学数据组合与法向地面作用力(GRF_n)作为模型输入的性能结果,以确定最佳的模型和模型输入。结果 在相同输入维度下,髋-膝关节角度组合比膝-踝关节角度组合更能准确地估算GRF_t。具体而言,基于前者组合的BPNN和PSI模型预测GRF_t的误差分别为1.61%BW(体重)和1.84%BW,而基于后者组合的模型误差分别为2.82%BW和3.15%BW。将GRF_n与所有关节角度作为输入,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1.46%BW。结论 GRF_n与髋-膝关节角度的组合在计算复杂度和估计精度之间实现了最佳平衡。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在室外步态测试中准确估算GRF_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步态测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多项式稀疏辨识 输入筛选 地面作用力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DBO-BP-Adaboost的高铁路基沉降预测
13
作者 贺全鹏 司涌波 李少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针对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带来的高铁路基沉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My 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MIDBO)-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自适应提升算法(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组合预测... 针对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带来的高铁路基沉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My 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MIDBO)-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自适应提升算法(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为解决蜣螂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复杂工程应用效果不佳的缺陷,提出一种复合混沌映射、模拟退火算法、非线性指数动态权重系数多策略融合的MIDBO算法;然后,利用MIDBO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再与Adaboost算法结合,建立了MIDBO-BP-Adaboost模型;最后,将不同模型应用于兰新高速铁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IDBO算法有效优化了BP神经网络,提高了模型精度;Adaboost算法提高了模型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与BP预测模型相比,MIDBO-BP-Adaboost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减小63.81%、63.84%、62.26%,拟合系数提高18.82%.研究成果可以为兰新高铁路基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高速铁路 路基沉降 蜣螂优化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自适应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网模型与云GIS技术的煤层单元体塌陷精确识别
14
作者 殷裁云 顾雷雨 +3 位作者 韩健 周全超 冯来宏 郝娇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2,共8页
为解决煤层单元体塌陷过程中因非线性动力系统特性导致的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三角网模型与云GIS技术的煤层单元体塌陷精确识别方法。设计基于云GIS技术的煤层单元体塌陷识别监测平台,便于管理监测数据并展示识别结果;利用Delauna... 为解决煤层单元体塌陷过程中因非线性动力系统特性导致的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三角网模型与云GIS技术的煤层单元体塌陷精确识别方法。设计基于云GIS技术的煤层单元体塌陷识别监测平台,便于管理监测数据并展示识别结果;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结合地质信息和空间数据,构建煤层单元体三角网模型,捕捉三角网模型中煤层单元体的变化特征数据;选定三角网模型中的关键特征数据,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捕捉煤层单元体塌陷区域的非线性等混沌特性,通过集成相空间重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自适应增强技术建立识别模型,对三角网模型中特征数据展开智能分析,实现煤层单元体塌陷的精确识别,并将其传输到云GIS平台以实现可视化展示。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所有监测点均准确识别煤层单元体塌陷状态,Kappa系数普遍处于“很好”至“极好”区间,而SSA-LSTM预测模型多处误判,AHP-PF组合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也有误判且Kappa系数多落在“差”至“一般”范围,说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和塌陷识别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煤层开采过程中单元体塌陷的精准监测与高效管理提供科学方法及技术参考,助力提升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GIS技术 三角网模型 煤层单元体 塌陷识别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析的田菁胶添加对萨拉米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卢慧 宋艾颖 +4 位作者 凌峰 蔡玉玲 黄启亮 刘云国 康大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4-62,共9页
旨在探讨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artificial?neural?network,BP-ANN)分析田菁胶添加对萨拉米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接种复合发酵剂处理组(CG)、添加田菁胶处理组(SE)和添加田菁胶与... 旨在探讨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artificial?neural?network,BP-ANN)分析田菁胶添加对萨拉米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接种复合发酵剂处理组(CG)、添加田菁胶处理组(SE)和添加田菁胶与接种复合发酵剂处理组(SE-CG)。通过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活度(aw)、色差、质构特性、感官评定和电子鼻等指标,系统评估田菁胶添加对萨拉米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田菁胶与发酵剂共同添加时可快速降低产品pH值和aw值,有利于萨拉米香肠的最终品质的形成;与CK和CG组相比,添加田菁胶可显著改善SE-CG组的a^(*)值(4.64±0.38)和硬度((60.95±1.48)N)。此外,电子鼻分析表明,田菁胶结合发酵剂可显著增加产品中含硫化合物、醇类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浓度。BP-ANN模型被用于对香肠品质进行分类和预测,结果显示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预测能力。此外,通过沙普利加和解释方法用于BP-ANN模型解释,揭示了不同品质指标对模型预测的重要性,发现其中电子鼻传感器S12信号、硬度和咀嚼性等特征对模型预测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米发酵香肠 田菁胶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品质分析 沙普利加和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更新过程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铁路物资预测模型
16
作者 黄自力 蔡小强 +8 位作者 金荣森 刘承亮 廖志刚 刘立法 孙晶 王芳 刘柏志 王劲 戴梦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11-3024,共14页
非周期性消耗的铁路运营物资(即偶换件),包括导轨、指示器、弹簧片、散热器组件、蓄电池标牌、灯头接头等,是铁路部门生产及经营的重要资源。由于该类物资的易耗性和偶然性,采用高精度的方法预测物资需求能够显著提升铁路部门的日常经... 非周期性消耗的铁路运营物资(即偶换件),包括导轨、指示器、弹簧片、散热器组件、蓄电池标牌、灯头接头等,是铁路部门生产及经营的重要资源。由于该类物资的易耗性和偶然性,采用高精度的方法预测物资需求能够显著提升铁路部门的日常经营效率,也能加强灾害状态下铁路部门的反应能力。本研究聚焦于分析广州铁路集团各地区物资出库数据,由于铁路物资需求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与偶然性,普通的拟合函数较难刻画其复杂的变动关系。因此,探讨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的铁路物资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神经网络优化中的频率原则及凝聚现象的理论基础,通过PSO对BPNN进行预训练,赋予其一个较大的初始化权重,使其最终能够学到一个较为复杂的拟合函数,从而刻画物资数据的复杂性与随机性。此外,针对部分具有高频次、高周转物理特性的物资,利用调整后的更新过程(renewal process, RP)对物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然后将该时间序列预测值作为一列新的特征,加入先前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与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相比,结合更新过程与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P-PSO-BPNN)模型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成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常见的局部最优问题。PSO算法在优化过程中的高效性得到了验证,相对于传统梯度下降方法,PSO算法显著减少了训练时间。此外,RP-PSO-BPNN模型在不同选定物资的实时序列波动上表现出良好的拟合,证实了其适用性和实用性。本研究通过提出的RP-PSO-BPNN模型为铁路物资,特别是非周期性消耗的铁路物资需求预测领域提供了具有增强预测准确性的方案。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模型结构、探索其他元启发式算法,以及引入更多领域特定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资数据 物料预测 粒子群优化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PSO-BPNN 泛化性 更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在辐照黑椒牛肉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游云 黄晓霞 +6 位作者 肖斯立 刘巧瑜 蓝碧锋 胡昕 吴俊师 杨娟 曾晓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23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黑椒牛肉品质变化的影响,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多种品质预测模型。3~4 kGy的辐照剂量能够有效延缓黑椒牛肉在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保持其硬度和微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呈鲜味(A... 为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黑椒牛肉品质变化的影响,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多种品质预测模型。3~4 kGy的辐照剂量能够有效延缓黑椒牛肉在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保持其硬度和微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呈鲜味(Asp)和甜味(Gly、Ala、Ser)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辐照黑椒牛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值、原肌球蛋白条带强度比率、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强度比率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输入变量,优化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训练函数为ReLU函数,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为14个,迭代次数100次。结果表明,6-14-6 BP-ANN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辐照黑椒牛肉的品质变化,该模型在预测辐照肉制品的多种品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椒牛肉 ^(60)Co-γ射线 品质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序列标识的深度脉冲神经网络时空反向传播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子华 叶莹 +3 位作者 刘洪运 许燕 樊瑜波 王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6-2604,共9页
尖峰放电的脉冲神经网络(SNN)具有接近大脑皮层的信号处理模式,被认为是实现大脑启发计算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对于深度脉冲神经网络的学习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学习算法。受尖峰放电速率标识的时空反向传播算法的启发,该文提出一种面向深... 尖峰放电的脉冲神经网络(SNN)具有接近大脑皮层的信号处理模式,被认为是实现大脑启发计算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对于深度脉冲神经网络的学习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学习算法。受尖峰放电速率标识的时空反向传播算法的启发,该文提出一种面向深度脉冲神经网络训练的基于时间脉冲序列标识的监督学习算法,通过定义突触后电位和膜电位反传迭代因子分别分析脉冲神经元的空间和时间依赖关系,使用替代梯度的方法解决反传过程中不连续可微的问题。不同于现有基于尖峰放电速率标识的学习算法,该算法能够充分反映脉冲神经网络输出的时间脉冲序列的动态特性。因此,所提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序列标识的计算任务,例如行为的时间脉冲序列控制。该文在静态图像数据集CIFAR10和神经形态数据集NMNIST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所有这些数据集上都显示出良好的性能,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基于时间脉冲序列应用的大脑启发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网络 监督学习 误差反向传播 时间脉冲序列标识 替代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离心泵叶轮和蜗壳协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建涛 裴吉 +1 位作者 袁建平 王文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0-1678,共9页
为了解决多级离心泵高效运行区窄,整体能效偏低的问题,本文对比转速为64.3的双进口多级离心泵叶轮和蜗壳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对比了不同代理模型在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优化中的适用性,选择了GA-BP神经网络作为最优代理模型,以叶轮和蜗壳... 为了解决多级离心泵高效运行区窄,整体能效偏低的问题,本文对比转速为64.3的双进口多级离心泵叶轮和蜗壳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对比了不同代理模型在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优化中的适用性,选择了GA-BP神经网络作为最优代理模型,以叶轮和蜗壳的9个主要设计参数作为优化变量,0.6Qd和1.0Qd工况泵的效率为优化目标,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和自动数值分析程序构建样本库,使用NSGA-II算法获得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并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取了适当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模型泵在小流量工况和设计工况点效率分别提高了2.49%和3.09%,大流量工况扬程陡降问题得到缓解。该方法可以为多级离心泵的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离心泵 匹配优化 能效优化 多目标优化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数值模拟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NN混合智能模型的钻速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腾煌 钱玉宝 季威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7-186,共10页
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中,准确预测机械钻速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准确的机械钻速预测为制定钻井方案、评估钻井风险提供重要依据,但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的钻井系统,传统的钻速方程和机器学习方法无法全面考虑影响机械钻... 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中,准确预测机械钻速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准确的机械钻速预测为制定钻井方案、评估钻井风险提供重要依据,但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的钻井系统,传统的钻速方程和机器学习方法无法全面考虑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本文基于一种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机械钻速预测模型,以中国南海某油田历史钻井数据为基础,通过SG平滑处理,归一化处理和Pearson、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综合分析进行特征参数选择的数据预处理,与BP、RBF、MEA-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ELM、RF、SVM、KNN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结果表明,GA-BP的R 2为0.967,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比标准BP神经网络预测R 2精确提高了17.64%,也较其他模型具有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这种混合智能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警和预防钻井事故,为指导油田钻井施工参数提供有效数据,从而提高钻井施工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平滑处理 机械钻速 相关系数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