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续鹏 马京华 +3 位作者 杜谨宏 刘妍 张皓 薛志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排放的总颗粒物(TPM)既包含可过滤颗粒物(FPM)也包含可凝结颗粒物(CPM)。为探究国内超低排放燃煤电厂CPM的排放特征及其水溶性离子在废气治理设施中的迁移变化规律,利用稀释冷凝法对5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WFGD)进口、出口和湿式静电除尘(WESP)出口进行CPM平行取样,并分析其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PM质量浓度显著高于FPM,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质量浓度分别是FPM的5.30、4.19、9.13倍,WFGD和WESP对CPM的去除率分别为8.3%~45.3%和30.9%~45.0%。其中SO_(4)^(2-)是WFGD进口、出口和WESP出口CPM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全部水溶性离子的比例分别为42.8%、60.5%和42.6%。WFGD和WESP对水溶性离子也具有协同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为28.10%~63.50%和78.96%。因此,建议未来强化固定源CPM排放管控,考虑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稀释冷凝法 可凝结颗粒物(CPM) 湿法脱硫(WFGD) 湿式电除尘(W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罐采样法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余楠 袁华明 +5 位作者 樊禄 袁娇阳 张鹏辉 杨嘉伟 谭丽 陈波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介绍了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关键设备的核查方法。选用氮中57组分气体标准物质,建立浓缩仪的进样通道吸附性、苏玛罐一致性及吸附性的核查方法,通过比对结果相对偏差,判断浓缩仪通路及苏玛罐对数据的影响;使用氮中异丁烷气... 介绍了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中关键设备的核查方法。选用氮中57组分气体标准物质,建立浓缩仪的进样通道吸附性、苏玛罐一致性及吸附性的核查方法,通过比对结果相对偏差,判断浓缩仪通路及苏玛罐对数据的影响;使用氮中异丁烷气体标准物质建立了稀释装置稀释比核查方法,通过与瓶装标气比对相对偏差,判断稀释仪的稀释倍数及混匀情况是否异常。该方法可以有效判断样品分析时,异常数据的来源,大幅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查方法 预浓缩 苏玛罐 稀释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细胞检测的单细胞分离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权伟 关一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9,83,共5页
为了实现高通量、高准确性和高克隆活性的单细胞分离。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单细胞检测的新型单细胞分离方法。并对该方法在检测仓鼠卵巢细胞亚株(CHO-K1)细胞的准确性以及分离后的单细胞克隆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CMOS-MEMS微... 为了实现高通量、高准确性和高克隆活性的单细胞分离。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单细胞检测的新型单细胞分离方法。并对该方法在检测仓鼠卵巢细胞亚株(CHO-K1)细胞的准确性以及分离后的单细胞克隆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CMOS-MEMS微流控芯片为核心,设计了识别640个喷嘴轮廓并定位喷嘴号的图像算法,将单细胞图像送入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中,检测轮廓清晰、形状合适的单个细胞。然后,微流控芯片上的加热电阻通过解码数据通电,利用热发泡喷墨打印原理将单个细胞瞬间喷射到指定位点,将识别到的单细胞连续打印。实验结果表明:CHO-K1单细胞检测平均精度可以达到94.03%,单克隆存活率可以达到87.18%。与有限稀释法(单细胞率提高70.42%,单克隆率提高66.68%)相比,该方法的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离 微流控芯片 热发泡喷墨打印 有限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算法的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禹言芳 石博文 +2 位作者 孟辉波 丁鹏程 姚云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3-1144,共12页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 超轻粉体颗粒由于质量较小,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气流扰动而飘散,物料的管道气力输送过程不稳定,易发生堵塞。为了研究超轻粉体颗粒在旋流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对Komax型静态混合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可以改变颗粒的流动情况,改善了水平管道内颗粒堆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分别从颗粒相和流体相的流动状态分析得到元件长径比Ar=3时为最优几何结构;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得到影响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因素顺序:输送气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当元件Ar=3时,颗粒-颗粒和颗粒-管壁的碰撞次数与碰撞强度呈现负相关,结合出口颗粒流分散状态,优选输送气速为3~4m/s;主要考虑输送气速对管内压降的影响,提出了带有Komax型元件的水平管道气力运输过程中压降与输送气速和轴向位置的经验拟合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多相流 稀相旋流气力输送 颗粒流 CFD-DEM耦合法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回采空间内贫矿资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6
作者 谭宝会 王虎 +5 位作者 张志贵 王永定 龙卫国 龚臻 何建元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 做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贫损控制对于矿山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矿床开采条件复杂、矿石品位较低时,矿石贫损控制难度将会大幅增加,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矿石贫损控制一直是崩落法开采方向的重要关注点。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仅可布置4个分段,回采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矿石的贫损控制,加之西二采区矿石品位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矿石贫损。针对西二采区的复杂开采条件及贫损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首采分段总量控制出矿、中间分段低贫化出矿、最末分段低贫化出矿+辅助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组合式低贫损回采方案。以西二采区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仿真度的物理放矿模型并对该方案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暂时不考虑回收最末分段残留矿石的情况下,该方案可使西二采区崩落法采场的矿石回收率达到75.6%,而废石混入率仅为6.0%,在确保矿石回收率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矿石贫化。该方案在现场应用后,实际的矿石回收指标与试验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案在西二采区有限回采空间内实现了贫矿资源低成本、高质量回收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贫矿资源 有限回采空间 放矿试验 贫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管道烟气流量测量方法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子立 卢志民 +5 位作者 姚顺春 刘泽明 黄泳如 莫爵徽 叶建威 林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2021年全国碳市场开启,为了提高碳交易的准确性,需要做到碳排放数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在这种背景下,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种碳排放量化方法得到了重视。其有效工作的基础是烟气流量的准确测量。但电厂烟囱尺寸大,内部烟气流... 2021年全国碳市场开启,为了提高碳交易的准确性,需要做到碳排放数据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在这种背景下,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作为一种碳排放量化方法得到了重视。其有效工作的基础是烟气流量的准确测量。但电厂烟囱尺寸大,内部烟气流动特性复杂,烟气流量难以准确测量。重点分析了皮托管流量计和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大口径管道流量测量中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大口径管道气体流量测量技术。此外,还介绍了一种独立的流量测量方法—示踪气体稀释法,探讨其发展现状及作为一种流量标定方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管道 流量测量 烟气流场 示踪气体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化学评价法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 魏志莹 +7 位作者 杨秀雯 易佳佩 秦超杰 景一鸣 郭军 张家泉 罗泽娇 祁士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5-2626,共12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壤重金属总量既无法反映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过程,也无法准确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对生物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难以被精准地评价。而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可表征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以及植物吸收过程,能更精准地评估其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本文介绍了生物有效性及植物有效性概念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和对比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评价的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提取法(单独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同位素稀释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测定工作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有关土壤中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植物有效性 化学评价法 化学提取法 自由离子活度法 稳定同位素稀释法 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蛋白水溶氨基酸肥的制备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湘雪 何咏梅 +3 位作者 辛恺达 张婷 李欣 田宝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水溶性氨基酸肥料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功能性有机肥料。为探究水溶氨基酸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鱼产品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合理优化料水比、蛋白酶种类和酶量以及水解条件制备水溶性氨基酸肥料。进而通过水培试验以不同稀释倍数的鱼蛋白... 水溶性氨基酸肥料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功能性有机肥料。为探究水溶氨基酸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鱼产品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合理优化料水比、蛋白酶种类和酶量以及水解条件制备水溶性氨基酸肥料。进而通过水培试验以不同稀释倍数的鱼蛋白水溶肥对小麦百农矮抗58进行施肥,确定最适稀释倍数,并分别采取喷施与浇施两种方法对番茄新中蔬四号进行施肥,研究水溶性氨基酸肥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3料液比、添加0.1%碱性蛋白酶、50℃酶解4 h条件下,利用鱼蛋白下脚料可以制备可溶氨基酸总量为16.925 mg·g^(-1),且植物易利用氨基酸比例高(约50%)的鱼蛋白水溶肥。水培试验表明鱼蛋白氨基酸水溶肥的最适施用浓度为稀释100倍(DB100)。DB100显著提高了小麦种子萌发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了小麦幼苗的根长和根冠比(P<0.05)。以DB100作为稀释标准,盆栽番茄喷施氨基酸肥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株高(22.9%)、叶面积(38%)和叶片叶绿素含量(33.3%)(P<0.05),且降低了番茄叶片丙二醛含量(26.7%,P<0.05)。而水溶肥浇施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盆栽试验说明叶面喷施水溶肥能够直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植物易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叶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水溶氨基酸肥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叶面喷施水溶氨基酸肥显著促进了植物叶片的光合效率和植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产品加工下脚料 水溶氨基酸肥制备 稀释倍数 施肥方式 促进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烤羊排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凯旋 王璇 +4 位作者 刘洋 王鹏 王金花 田洪磊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3-151,共9页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为探究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以直接烤制和过热蒸-烤制2种烹饪方式的电烤箱烤羊排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其感官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感官分析和电子鼻结果显示两样品的香气轮廓存在差异,其中直接烤制样品具有更强的烤香、脂香和羊肉味(P<0.05)。在两种烤羊排中共检测到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直接烤制样品中醛类、醇类、含氮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蒸烤结合样品。采用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气相色谱-嗅闻共鉴定出35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强势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癸醛、己醛、辛醛、壬醛、(E,Z)-2,6-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酮、3-辛烯-2-酮、2-壬酮、庚酸、2-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苯并噻唑、2-戊基呋喃。两种样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相似,但稀释因子不同。直接烤制羊排的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蒸烤结合样品(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40.66%,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三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与烤羊排特征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羊排 挥发性化合物 脂肪酸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乳酸含量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测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王仙霞 周冬梅 +5 位作者 邵晶 刘亚辉 杨彬 苏萍 杨屹 武利庆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2,共8页
该文针对当前高准确度血乳酸计量方法研究不足、血乳酸标准物质与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校准技术尚属空白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HPLC-IDMS)和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GC-IDMS)测定血清中乳酸含量的方法,以及血清... 该文针对当前高准确度血乳酸计量方法研究不足、血乳酸标准物质与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校准技术尚属空白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HPLC-IDMS)和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GC-IDMS)测定血清中乳酸含量的方法,以及血清中乳酸含量标准物质研制、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的校准技术及其在保障冬奥会中的应用。结果显示HPLC-IDMS和GC-IDMS测定血乳酸的结果一致性良好,两种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8.84%~101.5%和97.02%~104.4%;方法重复性RSD分别为0.30%~1.10%和0.47%~1.38%;检测限(LOD)分别为4.8×10^(-4) mmol/L和3.8×10^(-5) mmol/L;定量限(LOQ)分别为1.6×10^(-3) mmol/L和1.3×10^(-4) mmol/L。该文建立的两种血清中乳酸含量同位素稀释质谱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可以溯源到SI单位。该方法可用于血清中乳酸含量标准物质的研制及便携式乳酸分析仪的校准,对于建立我国血乳酸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传递体系、保证我国血乳酸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中乳酸 同位素稀释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参考方法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流体技术用于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干强 龙涛 +2 位作者 王丽圆 梁波 孟晓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共10页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中厚急倾斜矿体现已在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普遍存在矿石损失贫化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以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基于料仓内改流体结构原理,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考虑矿体倾角和厚度、分段高度因素的影响,设计了18组改流体放矿和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对比实验,研究了三因素对矿石损失贫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开采中,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在相同废石混入率条件下,改流体放矿矿石回收率为69.09%~82.9%,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12.66%~30.88%。当矿体倾角为60°~85°时,矿石回收率随矿体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当矿体厚度为6~10 m时,改流体放矿技术矿石回收率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回收率;当分段高度为10~14 m时,矿石回收率随分段高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研究了改流体放矿技术机理,通过在采场中设置改流体结构和改变改流板的打开与关闭顺序,从而改变矿岩流动路径,可增大矿石流动范围和流动速率,控制矿岩接触,从而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研究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优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技术,有效改善了矿石损失贫化问题,为中厚急倾斜矿体开采时降低损失贫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中厚急倾斜矿体 改流体放矿 分段高度 损失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稀释法的柴油车CO综合海拔系数研究
13
作者 陶亮亮 曾艳华 +3 位作者 涂云龙 杨桂畅 刘振撼 何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准确进行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设计,对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方法及参数展开研究。对柴油车辆CO排放量进行多海拔测试,得到柴油车CO海拔系数;采用安全稀释法,推导出不同海拔下单位功率需风量及同时考虑CO排放量和控制标准变化的... 为准确进行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设计,对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方法及参数展开研究。对柴油车辆CO排放量进行多海拔测试,得到柴油车CO海拔系数;采用安全稀释法,推导出不同海拔下单位功率需风量及同时考虑CO排放量和控制标准变化的综合海拔系数。结果表明,柴油车CO浓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当海拔为3172 m时,柴油车释放的CO浓度约为平原地区(海拔590 m)的2倍;现有规范中柴油车CO海拔系数明显偏大,海拔3000 m处实测值较规范值减少25.61%;基于安全稀释法的施工通风需风量可根据海拔高度分3段计算,其结果较额定功率法计算需风量明显增大;根据现场测试结果,提出不同海拔区间(海拔2000 m以下、2000~3000 m和3000 m以上)柴油车CO综合海拔系数计算模型;安装DOC尾气净化器可以减少作业面处80%的CO排放量,在净化效率仅达到60%的情况下,基于安全稀释法计算的海拔5000 m处的计算需风量只有6.59 m^(3)/(kW·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铁路隧道 施工通风 CO海拔系数 安全稀释法 DOC尾气净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误差的三维室内定位系统最优布站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雨泰 赵京翼 +1 位作者 杨腾 陈冲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83,共7页
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如何提高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对基站布局进行优化,提升系统整体的定位精度是现有的室内定位系统优化方法之一。对于该方法,现有的研究普遍选... 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如何提高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对基站布局进行优化,提升系统整体的定位精度是现有的室内定位系统优化方法之一。对于该方法,现有的研究普遍选择采用其他相似领域的已有方法,主要的两种方法中用于评价卫星共轭的精度稀释因子忽略了基站与标签的距离;作为导弹、惯导系统中落点精度评价因子的概率误差方法没有考虑基站几何结构的影响。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稀释因子和概率误差方法的精度评价模型,用于推导三维室内定位系统的最优基站布局,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距离和几何结构对室内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室内定位的领域。所提方法在程序模拟和实际定位实验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在程序模拟中,最优基站布局系统的定位误差均值相比传统四顶角定位系统降低了约14.38%,在实际定位实验中,最优布局的定位精度和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验结果验证了精度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所提出的最优基站布局方法在三维室内定位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普适性,能够有效提高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最优布站方法 位置精度稀释因子 椭球概率误差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酥醇提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
15
作者 周鸿威 王成祥 +8 位作者 吕思缘 林英 张悦 刘国星 李磊 王玉婷 郭雨菲 薛贝 于会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92-3596,共5页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 目的:探讨蟾酥醇提物通过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头孢他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筛选MexAB-OprM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肉汤稀释法建立MDRPA体外抑菌实验模型,测定蟾酥醇提物及其联合头孢他啶时的最小抑菌浓度;蟾酥醇提物干预前后用实时荧光反转录PCR检测MDRPA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mexB、mexR、oprM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蟾酥醇提物对MDRPA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是6.25 mg/mL。蟾酥醇提物联合头孢他啶的联合指数低于1,两药联合应用时存在相加作用。随蟾酥醇提物浓度升高,MDRPA外排泵MexAB-OprM的mexB、oprM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exR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蟾酥醇提物通过抑制MexABOprM外排泵的表达提高MDRPA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醇提物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抑菌 肉汤稀释法 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 抗耐药作用 逆转外排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周宁 张建新 +2 位作者 樊明涛 李子龙 魏新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9-464,共6页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对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许多微生物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与报道,对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来执行。目前用于细菌药敏性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K-B纸片法和E-test实验等。文中就以上几种细菌药敏性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对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进行了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实验 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K-B纸片法 E-test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2 位作者 王爽 李改玲 高宏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85-590,共6页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Rw与ω(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数之比)成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截距还求得P507(K)极性头的水化层厚度为5.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结构参数 膦酸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的抑菌效应及其药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袁剑刚 刘昕 汤展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4,共3页
采用MTT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橄榄对几种常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效应,并对其药效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橄榄对所试菌株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黄酮类物质及没食子酸可能是其抑菌防腐的主要药效成分。
关键词 橄榄 MTTI地 培养板连续稀释法 抑菌作用 药效成分 食品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配置时间和方法对其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向红 张中书 +2 位作者 王新颖 彭南海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期间胰岛素注射剂配置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方法 :将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剂配置方法分为两组 :①TPN组 :胰岛素直接加入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液中 ,连续输注 2 0~ 2 4h ;②对照组 :胰岛素加入等渗盐水 (NS)... 目的 :研究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期间胰岛素注射剂配置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方法 :将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剂配置方法分为两组 :①TPN组 :胰岛素直接加入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液中 ,连续输注 2 0~ 2 4h ;②对照组 :胰岛素加入等渗盐水 (NS)中 ,用 5 0ml注射器经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 ,并观察两种方法胰岛素浓度的改变 ,将 10U胰岛素分别加入TPN 10ml和NS 10ml中 ,每组 10例。在配置后 0、4、8、12、2 0和 2 4h的六个时相点 ,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TPN和NS中的胰岛素有效浓度。 结果 :对照组胰岛素配置后 0h的浓度为 (5 1.11± 11.6 3)mU/L ,12h时下降为 (2 8.5 7± 5 .39)mU/L ,到 2 4h已下降为 (2 0 .88± 4 .18)mU/L ,是配置当时的 4 0 .85 % ,与 0h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TPN组胰岛素配置后 0h的浓度为 (6 9.6 3± 8.5 6 )mU/L ,12h时下降为 (38.72± 4 .99)mU/L ,到 2 4h已下降为(2 4 .73± 3.19)mU/L ,是配置当时的 35 .5 2 % ,与 0h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结论 :胰岛素配置后有效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将胰岛素直接加入TPN中输注 ,方法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TPN 有效浓度 输注 对照组 微量泵 注射剂 结论 方法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英类化合物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郑明辉 杨柳春 +1 位作者 张兵 徐晓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介绍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和生物检测法测定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国际通用的二噁英类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
关键词 二恶英类化合物 分析 同位素稀释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检测法 标准分析方法 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