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影响开发技术缓解园区雨水地表径流模拟与管道溢流风险预测
1
作者 王彦凯 刘培华 +2 位作者 张帅 赵方波 王嘉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2,540,共9页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并对园区内雨水系统升级改造效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进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济南市某高校典型园区为研究区域,在原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优化数据结构... 为了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并对园区内雨水系统升级改造效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推进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济南市某高校典型园区为研究区域,在原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优化数据结构的园区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测的降雨数据率定所构建的模型中子汇水区的参数;根据所构建模型的降雨及雨水地表径流过程,研究雨水地表径流与管道出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每个子汇水区的管道出流量,综合对比研究区域各段管道出流量、转输流量与管道最大承载能力,分析管道溢流风险的变化趋势,并设计9种适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方案,评估9种方案的雨水地表径流消减效能。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数据便利性和准确性,出水口处管道出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契合度约为90%;北侧雨水管道系统末端出水口所在子汇水区的雨水地表径流量、出水口处管道出流量的变化规律与雨强重现期呈较强的相关性;管道溢流风险点分布规律受地表硬化程度、地面坡度、管道输水距离等因素影响较大;所设计的9种方案均可有效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和峰值流量,雨水地表径流控制率、径流总量削减率均大于40%,雨水地表径流峰值削减率大于35%,其中方案9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溢流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城市信息模型 低影响开发技术 雨水地表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级目标耦合的城市内涝防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雁潭 刘立军 +1 位作者 李鹏辉 孟祥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32,共9页
针对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行业、两个体系导致标准不衔接的问题,提出城市内涝防治的多层级目标,统一设置“低标不积水、涝标不成灾、超标可应对”3个层次的防涝标准和相应的积水范围、积水深度、积水时间、城市基本功能正常发挥... 针对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行业、两个体系导致标准不衔接的问题,提出城市内涝防治的多层级目标,统一设置“低标不积水、涝标不成灾、超标可应对”3个层次的防涝标准和相应的积水范围、积水深度、积水时间、城市基本功能正常发挥程度等防涝目标。以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 FLOOD模型耦合MIKE Urban一维管网模型、MIKE 11一维河流模型、MIKE 21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建立了“水-地-管-河”耦合的义乌市城市防涝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2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降雨后地下管网的产汇流状态、洪水在河道的演进过程以及河流、管网漫水后在二维地形的淹没情况;多层级目标耦合后,低标情景下的义乌市中心城区排水管道满管率由65.3%上升至76.0%,说明“水-地-管-河”的耦合作用对城市防涝有一定影响。多层级目标耦合的城市防涝模型可较好反映城市防涝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的实际运行状态和防涝效果,可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城市防涝标准 管网模型 河流模型 地表漫流模型 义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蚶表面形态的渣浆泵仿生蜗壳耐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永玲 姚平喜 +1 位作者 师玮 张彦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9-2128,共10页
为了提高渣浆泵的使用寿命,研究其过流件的耐磨性能十分重要。蜗壳是影响渣浆泵寿命的主要过流件,为了提高蜗壳的耐磨性能,采用仿生技术,借鉴毛蚶表面形态,对渣浆泵蜗壳的耐磨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渣浆泵蜗壳的仿生设计工作。首先,基... 为了提高渣浆泵的使用寿命,研究其过流件的耐磨性能十分重要。蜗壳是影响渣浆泵寿命的主要过流件,为了提高蜗壳的耐磨性能,采用仿生技术,借鉴毛蚶表面形态,对渣浆泵蜗壳的耐磨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渣浆泵蜗壳的仿生设计工作。首先,基于毛蚶表面形态,设计了具有凸起条纹和凹槽的仿生结构;然后,基于DPM模型,引入了McLaury磨损预测模型,建立了渣浆泵固液两相流仿真模型;最后,分析了普通蜗壳与仿生蜗壳的壁面磨损情况、泵内颗粒速度及颗粒分布、泵内流场速度与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渣浆泵扬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8%,固液两相流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仿生蜗壳壁面平均磨损量减小了43.9%,最大磨损量减小了64.6%,仿生蜗壳平均磨损量和最大磨损量均大幅减小;仿生蜗壳的严重磨损区域明显减小,蜗壳螺旋室的磨损更加均匀,仿生设计对蜗壳减磨具有积极意义。仿生结构改变了颗粒-壁面碰撞后的运动方向,使颗粒在蜗壳螺旋室内均匀分布,从而减小了严重磨损区域;同时,仿生蜗壳有利于蜗壳输送颗粒,颗粒更易被流体带走,减少了颗粒停留时间,从而降低了壁面磨损。蜗壳耐磨仿生设计可以为渣浆泵过流件耐磨和延寿提供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过流件耐磨性能 壁面磨损 使用寿命 毛蚶表面形态 McLaury磨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内涝灾害研究——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菲菲 谭琳珊 +3 位作者 赵强强 吴燕娟 徐羽 高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受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广泛而频繁地出现。全面、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城市内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因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根据芝加哥雨型对城市降雨进行概化,分析城市社区地形及水文资料,运用管... 受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广泛而频繁地出现。全面、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城市内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因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根据芝加哥雨型对城市降雨进行概化,分析城市社区地形及水文资料,运用管流模型与地表漫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城市内涝水动力学模型,力求模拟洪水过程及可能造成的淹没情况。得出结论:(1)根据芝加哥雨型得出,在2 h短时暴雨强度下,重现期越长,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强度先增加后减少;(2)根据水动力模型模拟得出,该区内涝风险以中度积涝为主,即积水深度为15~50 cm;(3)当白鹤社区遭遇20年一遇极端暴雨时,由模拟得到积水动态变化过程可知,30 min左右城区开始轻微积水,60 min左右水深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芝加哥雨型 管网径流模型 地表漫流模型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石门水电站溢流表孔挑流消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红民 陈昌仕 +2 位作者 夏修宝 覃闪 朱文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为研究水石门水电站溢流堰挑流消能问题,采用有限体积法,利用VOF追踪自由液面和RNGκ-ε紊流模型建立了溢流堰挑流消能的三维数值模型,经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吻合较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了多种优化消能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为研究水石门水电站溢流堰挑流消能问题,采用有限体积法,利用VOF追踪自由液面和RNGκ-ε紊流模型建立了溢流堰挑流消能的三维数值模型,经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吻合较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了多种优化消能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原方案基础上适当增大挑流反弧半径,优化鼻坎挑角能分散水舌入水冲击能量,改善泄流消能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下游河床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溢流表孔 挑流消能 数值模拟 水石门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ID设施组合对区域雨洪控制效果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昕 高玉琴 吴迪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1,73,共7页
为研究不同LID设施组合对区域雨洪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一区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暴雨径流管理模型,在模型中分别设定4种LID设施组合来模拟分析研究区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排水管网溢流及... 为研究不同LID设施组合对区域雨洪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一区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暴雨径流管理模型,在模型中分别设定4种LID设施组合来模拟分析研究区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排水管网溢流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LID设施组合对研究区均有减小径流量、缓解节点溢流和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作用,但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对雨洪控制效果降低;以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为主,加以适当比例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花园的LID设施组合对研究区的雨洪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雨洪控制 暴雨径流管理模型 地表径流 节点溢流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在农田水淹损害因果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超铭 米长虹 +1 位作者 杨伟超 郑传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1-2739,共9页
目前,人工构筑物修建与农田水淹损害因果关系鉴定实践需求多,现有判定方法精度低、可信性弱。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可以实现农业环境因果关系模拟计算,提高因果关系判定的精确性。本文通过模拟分析人工构筑物修建前后受淹农田的淹没范围、... 目前,人工构筑物修建与农田水淹损害因果关系鉴定实践需求多,现有判定方法精度低、可信性弱。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可以实现农业环境因果关系模拟计算,提高因果关系判定的精确性。本文通过模拟分析人工构筑物修建前后受淹农田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淹没流速以及淹没时长,确定降雨与农田水淹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水淹损害与排涝条件受损之间的关联,并通过时空关联及历史实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在农田水淹损害鉴定因果关系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农田水淹因果关系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淹 二维地表漫流模型 农业环境 因果关系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